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1讲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1讲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1讲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1讲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1讲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1讲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宋]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注]。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注]“表独立”: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切云”,《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B.上片后七句,写月光照彻之景,写江面浩渺、微波荡漾之景,最后写高驻金山奇景。C.下片前三句,词人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心胸。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感、幽远清晰之见及登仙而去之想。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真非烟火食人辞语”,请结合本词证明这一观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①,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①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故国,指的就是金陵,即现在的南京。B.上片写登临季节,所见优美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C.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相继灭亡,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D.“后庭遗曲”化用的是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杜牧之后就认为其是亡国之音。4.鉴赏这首词上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选篇理由:《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画”“绕”“卷”等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杭州的美好景致。柳永词注重炼字,炼字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本词也是精于炼字的典范,将之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对比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字”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注)①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6.“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宋)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①。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②,势成宁问强对!(注)①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②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D.“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8.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B.“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D.“松月夜窗虚”,以景结情。一则对上句“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村托出怨愤难解;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寄韬光禅师①白居易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②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注)①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②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落俗套,作者避写灵隐寺而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B.颔联、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环境,对仗工整,连用复字,诗味回环。C.颔联、颈联使用了相对的方位,拓展了空间,给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D.“遥想”两句实写与韬光禅师已是天各一方,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怀念。11.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禅理哲理。一、(2022届湖北省襄阳市名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②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③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知,本诗是苏轼为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图而作的题画诗。B.前四句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C.七、八两句用边鸾、赵昌的画作衬托,突出了王主簿画作的精妙。D.本诗先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16.请简要概括苏轼推崇的“画法”的内涵,并分析王主簿的画是怎样体现此“画法”的。二、(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学校高三考前)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赠韦七赞善杜甫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①,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注】①魁三象:组成魁星的四颗星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以“不乏贤”“未央前”来凸显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家世显赫。B.“尺五天”运用夸张手法,既言韦、杜两家离皇宫很近,也渲染了两家权势大。C.诗人通过写“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悲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D.诗人借范蠡泛舟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16.古人称赞此诗颈联“妙处甚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2022届辽宁辽阳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石楼①文天祥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八境②烟浓淡,六街③人往来。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④。【注】①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此诗写于赣州。②八境: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③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④出自宋朝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卷起窗帘,天边露出曙光;报晓鼓声催来了春江水声和鸟声。蕴含诗人欣喜之情。B.颔联中,前一句由远及近,写围墙外的草木绿了;后一句由近到远,写楼台倒映在江水中。C.尾联运用了典故,化用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两者都表达了急切想知道消息的愿望。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前面六句重点在描写景物,后面两句重点在抒情。1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四、(2022届重庆市高三三模)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徐铉①蒋山南望近西坊,亭馆依然锁院墙。天子未尝过细柳②,将军寻已戍敦煌。攲倾怪石山无色,零落圆荷水不香。为将为儒皆寂寞,门前愁杀马中郎③。[注]①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曾在南唐知制诰任上被贬官泰州司户掾。②细柳: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以号令严明,治军有方著称。③马中郎:应是司马相如,曾拜中郎将持节使蜀,后被诬陷而失去官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句以“蒋山”“西坊”作为参照,交代了故宅的地理位置,语气较为平和淡定。B.故宅亭馆依旧,无奈是贬官后重经,难免让人产生物是人非之感,由此自然转入下文。C.“细柳”一典暗含对苗将军的赞许,强化了苗将军不得重用被贬戍边防的遭遇之不公。D.颈联变换角度,写从故宅中远观的山水景象,以景衬情,烘托出人物落寞惆怅的心境。16.宣威苗将军是“将”,诗中为什么要说“为将为儒皆寂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01讲诗歌整体的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宋]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注]。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注]“表独立”: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切云”,《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B.上片后七句,写月光照彻之景,写江面浩渺、微波荡漾之景,最后写高驻金山奇景。C.下片前三句,词人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心胸。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感、幽远清晰之见及登仙而去之想。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真非烟火食人辞语”,请结合本词证明这一观点。【答案及解析】1.C2.①写景上,以镜子比喻月,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②虚实结合,通过想象,借助星、月、江、山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③人物形象上,借助卓然独立、登仙而去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洒出尘的飘然之感。④浪漫主义手法,运用想象,塑造海山仙山、神仙邀请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C.“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是错误的。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非烟火食人辞语”语出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艺术构思,独具一格,潇散出尘、飘然欲仙。本体是要求学生分析本词艺术构思独具一格,潇散出尘、飘然欲仙特点的。本词上阕的后七句,写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而这些都是借镜观赏到的,“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镜子比喻月,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上阕所写的鱼龙悲啸、星辰摇动、紫金山都是借镜观星、月、江、山等实景想象表现出来的,所以又运用虚实结合和联想想象的手法。下阕写到自己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并且群仙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所以从人物形象上,借助卓然独立、登仙而去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洒出尘的飘然之感。下阕写到回首处的三座仙山,群仙笑着邀我和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扬长而去,这些虚幻的世界是作者运用想象塑造出来的,体想出浪漫主义手法。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词中相关内容,分条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①,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①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故国,指的就是金陵,即现在的南京。B.上片写登临季节,所见优美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C.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相继灭亡,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D.“后庭遗曲”化用的是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杜牧之后就认为其是亡国之音。4.鉴赏这首词上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答案及解析】3.C4.①“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②“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④“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

“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意为自古多少人在此处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抒发了词人对前代吊古、怀古的不满之情。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鉴赏诗歌的炼句时,可从内容,结构,艺术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角度入手。从诗歌内容上来看,这两句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从结构上来看,“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从艺术技巧上来看,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同时,根据注释内容“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可知,“澄江似练”脱化于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化用后,在诗中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对仗工整,在构图上也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选篇理由:《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画”“绕”“卷”等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杭州的美好景致。柳永词注重炼字,炼字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本词也是精于炼字的典范,将之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对比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字”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注)①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6.“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答案及解析】

5.C6.①“蝉嘶”之前加一“乱”字,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纷乱。②这纷乱的蝉嘶,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③蝉声的“乱”更引出词人内心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技巧的能力。C.“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错。词人一生落魄,如行云般飘浮不定,应是迷茫和痛苦的,而不是“洒脱”和“豁达”的。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乱”字,有“纷乱”的意思。“蝉嘶”之前加一“乱”字,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词人心绪的纷杂缭乱。“高柳乱蝉嘶”一句,体现出一种时序变换的哀感。“高柳”是蝉所在之地,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萧疏。因为柳叶已经凋零,所以柳树显得高瘦,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因此,“乱”不仅是蝉声乱,也是人的心绪和离愁之乱,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令词人难以安适。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宋)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①。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②,势成宁问强对!(注)①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②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D.“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8.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

【答案及解析】7.C8.①词的风格上:词风相同,两首词都是豪放词风。辛词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豪放之气扑面而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陈词的“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以山川的刚强写出了内心的豪气;②表现手法上:两首词都多处用典。辛词用了孙权、刘裕等人的典故来表情达意。陈词用了祖狄、谢安等人的典故来抒发情感;③思想情感上: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愿望及爱国之情相同。同时,对南宋偏安一隅的苟且偷生的不满之情也极为相似。【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鉴赏诗歌的能力。C.“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错误。这三句诗意为,统治者自以为把长江作为天险,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这是作者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对比阅读题,此类题型旨在把课内外知识进行衔接,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所以解题时,要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出发,参照题干中的诗词,进行比对分析。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其词的主要风格亦是满含豪放与雄壮之风,同时,辛弃疾还是一位令人尊敬爱国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并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极度失望等情感态度成为他的词作的主旋律,还有,惯于用典也是辛词的一大特色。辛弃疾身上有非常鲜明的“标签”,这些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充分体现,因此,也是对比分析时的切入点。参照陈词一一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陈词的“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以山川的刚强写出了内心的豪气,同辛词一样有着豪放的风格;在用典上,陈词用了祖狄、谢安等人的典故来抒发情感,与辛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思想情感上:两首词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愿望及爱国之情相同。同时,对南宋偏安一隅的苟且偷生的不满之情也极为相似。因此,在比对时,可从诗歌的整体风格、诗歌的表现技巧与思想感情三个角度入手,把两首词放在一起一一进行分析。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B.“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D.“松月夜窗虚”,以景结情。一则对上句“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村托出怨愤难解;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答案及解析】9.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错误,“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的意思是说“白发催得旧年过去,春天逼得旧年过去”,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故应是“不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故选C。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寄韬光禅师①白居易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②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注)①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②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落俗套,作者避写灵隐寺而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B.颔联、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环境,对仗工整,连用复字,诗味回环。C.颔联、颈联使用了相对的方位,拓展了空间,给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D.“遥想”两句实写与韬光禅师已是天各一方,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怀念。11.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禅理哲理。【答案及解析】10.D11.①“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句,“一门”外又另开了“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无穷开启之感。②“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相互转化。③“南山云起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尘世的烦恼也是如此。④“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实写”错,“遥想”是想象,尾联是虚写。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的鉴赏能力。题干设置了情境,有人的诗论“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并让考生“找出诗中蕴含的禅理哲理”。禅理哲理因为相互渗透,并没有区分。作答时,需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句背后蕴含的禅理哲理即可。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山门作两山门”,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颇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感,体现了智慧的无限开启。“两寺原从一寺分”,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体现了万物的分分合合,预示着善恶因果等等的相互转化。颔联“南山云起北山云”,云雾象征尘世的烦恼,一山云起一山云消,此起彼伏,体现了尘世烦恼也会兴起,也会消散,没完没了。颈联“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寓意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2022届湖北省襄阳市名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②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③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知,本诗是苏轼为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图而作的题画诗。B.前四句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C.七、八两句用边鸾、赵昌的画作衬托,突出了王主簿画作的精妙。D.本诗先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16.请简要概括苏轼推崇的“画法”的内涵,并分析王主簿的画是怎样体现此“画法”的。【答案】15.B16.(1)画法: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注重神韵,追求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2)①用笔方面:着墨不多,注重神韵。“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巧,自然传神。②意境方面:以少胜多,意在画外。“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即王主簿的画作虽然表面呈现的内容很少,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春色的丰盈无边,做到了以少胜多,意在画外。【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思想内涵的能力。第一问:前四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写诗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外象特征上,就一定不是个好的、优秀的诗人。苏轼认为,“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和以为写诗只有写得形似才算好诗,都是错误的。他主张在“天工与清新”中赋咏事物的神韵,也就是追求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第二问:用笔方面:前面的“边鸾”两句意为互文,谓边、赵二人的绘画既能刻画工致,写物如生,又能揣摩意态,用笔传神,此类画已属形神兼备。这里,诗人用“疏淡含精匀”进一步置王画于边、赵二家之上。“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他认为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巧,自然传神。意境方面:王主簿的画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毫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以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二、(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学校高三考前)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赠韦七赞善杜甫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①,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注】①魁三象:组成魁星的四颗星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以“不乏贤”“未央前”来凸显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家世显赫。B.“尺五天”运用夸张手法,既言韦、杜两家离皇宫很近,也渲染了两家权势大。C.诗人通过写“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悲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D.诗人借范蠡泛舟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16.古人称赞此诗颈联“妙处甚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②巧用对比,“北”与“南”方向相反,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或“开”与“塞”意思相反,“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有写诗人前途困顿之意,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③意象典型,描写北方景物时选用“关山”“雨雪”,描写南方景物时选用“花柳”“云烟”,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错误,尾联运用范蠡泛舟的典故,表明诗人此时漂泊无依,“忘归”实为“难归”,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不得归去的悲哀之情。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从语言形式看,诗句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修辞手法看,巧用对比,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从选用的意象看,意象典型,“关山”“雨雪”是北方特别的景物,“花柳”“云烟”则是典型的南方景物,这就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对南北方不同景象的充分的想象空间。三、(2022届辽宁辽阳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石楼①文天祥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八境②烟浓淡,六街③人往来。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④。【注】①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此诗写于赣州。②八境: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③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④出自宋朝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卷起窗帘,天边露出曙光;报晓鼓声催来了春江水声和鸟声。蕴含诗人欣喜之情。B.颔联中,前一句由远及近,写围墙外的草木绿了;后一句由近到远,写楼台倒映在江水中。C.尾联运用了典故,化用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两者都表达了急切想知道消息的愿望。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前面六句重点在描写景物,后面两句重点在抒情。1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答案】15.B16.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八境”句写身边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