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7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思妇闺情【基础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生查子(宋)张孝祥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注)延:嫌弃。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交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C.“花影和帘卷”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将帘幕和照在帘幕上的花影一同卷起来的情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来表达出女子想要看月的心理。D.从词中写景来看,先是写傍晚时的霞明,然后写深夜时的烛暗,最后写忽然之间的月明。词中人物的心情也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2.“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各题。饮马长城窟行①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②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③,谁肯相为言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⑤。呼儿烹鲤鱼⑥,中有尺素⑦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注释)①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抒写怀人情愫的诗歌。②宿昔:指昨夜。③媚:爱。④言:代传讯息。⑤双鲤鱼:指刻成鲤鱼形的藏书信的函。⑥烹:煮。假鱼不能煮,此处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⑦尺素: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的绢帛。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领起下文。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用“枯桑”和“海水”暗示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她的孤凄和想念。C.本诗最后说有位客人从远方带来装有丈夫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在书信中获得了远方传来的情意。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语句简短质朴,但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是用哪些手法表达的思念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注)①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凤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B.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第二句中的“海燕双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相互依偎的情态。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6.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山花子李璟菡萏①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②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注)①菡萏:出自《尔雅》,荷花别称。②鸡塞,即鸡鹿塞,古塞名。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残”字统摄全篇,起笔既暗含荷花之美好,又突出香消叶残之惨状。B.秋风在绿波间回旋,似乎无情之物也因为零落景象而愁苦徘徊。C.韶光已逝,容颜老去,词人不仅写出自然季候之残,还写出人生消逝的哀感。D.下片描写思妇形象,无限悲情却以“倚栏干”三字收尾,戛然而止留有余韵。8.王安石与黄庭坚论词时,认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是南唐词中最好的两句,请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列小题。______________·燕语莺嘴三月半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①。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注]①《列子·汤问》中有秦国之善歌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9.根据词意,适合作本词词牌名的一项是()A.念奴娇 B.江城子 C.天仙子 D.如梦令10.上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各题。饮马长城窟行①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②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③,谁肯相为言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⑤。呼儿烹鲤鱼⑥,中有尺素⑦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注释)①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抒写怀人情愫的诗歌。②宿昔:指昨夜。③媚:爱。④言:代传讯息。⑤双鲤鱼:指刻成鲤鱼形的藏书信的函。⑥烹:煮。假鱼不能煮,此处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⑦尺素: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的绢帛。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领起下文。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用“枯桑”和“海水”暗示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她的孤凄和想念。C.本诗最后说有位客人从远方带来装有丈夫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在书信中获得了远方传来的情意。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语句简短质朴,但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2.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折荷有赠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B.“攀荷弄其珠”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有异曲同工之妙。C.“佳人彩云里”中的“彩云”表达了对“佳人”的赞美,带有一种翩跹起舞的意味。D.诗歌末句不仅有人景画面、心理刻画,还与首句遥相呼应,使诗歌意境自然浑成。14.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简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注]①丹凤城:指长安。②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B.首联中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通过正面衬托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16.“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中“木叶”一词能否换成“树叶”?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②论③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④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注)①马邑:秦所筑城名。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②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全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③论:表露,倾吐。④元戎:犹主将。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律诗的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遥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B.额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表达出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C.颈联的“论”和“笑”都用了拟人手法。上句借用回文诗的典故,抒写思妇的悔恨之情;下句写思妇感到自己被嘲笑时的愤懑不平。D.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18.诗歌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更漏子(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9.这首词以_____________为背景,写闺中人因“_____________”而彻夜难眠。20.从上阕到下阕都在写闺怨,但描述角度发生了三次转换,试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夜曲王维桂魄①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注)①桂魄:即月亮。2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B.杜诗中二、四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但情蕴其中,耐人寻味。C.王诗的首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D.王诗的三、四句抒情,主人公殷勤弄筝,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2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共同之处?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情感表达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黄燮清自送行人无意味。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闻道长安西北是。栏干不向东南倚。别恨似烟春似水。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行人无意味”一句中,“无意味”三个字是说女主人公因为爱侣不在身边,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味都不复存在。B.“独上高楼”两句与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句相似,境界开阔,有异曲同工之妙。C.“闻道长安西北是,阑干不向东南倚”把一个思夫女子愁肠百结,独上高楼,凭栏颙望的痴情描摹得鲜活生动,楚楚动人。D.“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两句化用前人词句,形成一种含蓄深婉之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与遐想。24.词的下片景中寓情,人与景、情与境自然交融,请结合相应词句分析这一特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①初见,两重心字罗衣②。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注释)①小蘋,作者朋友的歌女。②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心”字形熏香熏过的衣服,有人认为是衣上有“心”字状花纹。25.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自己所见,楼台已经“高锁”,帘幕已是“低垂”,昔时的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令人感慨。B.“春恨”是作者在春天来临之时产生的一种莫名惆怅,很可能与小蘋有关。“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由来已久。C.“落花”与“微雨”营造了低沉悲凉的氛围。诗人在落花之时,“独立”于微雨之中,意境凄美,感情哀伤。D.整首词并没有一句直言自己对小蘋的思念,但因思念而起的惆怅又弥漫全篇。这首词的抒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26.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7.这两首词内容都属于_______________题材,都描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8.比较两首词的下阕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的“不知愁”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天真浪漫、娇憨的情态。B.第二句紧承首句,用春日盛妆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C.三四句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并说出了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这是平日所积聚的情感的爆发。D.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抑扬的写法,深刻表现了少妇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30.“杨柳色”为何会引起闺中少妇的“怨悔”之情?请结合诗歌意象的“暗示性”作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1.下列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我贿迁贿:财物 B.言既遂矣遂:顺心满足C.将子无怒将:将来 D.自我徂尔徂:往32.下列有关诗经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所有文学的源头。B.《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C.《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D.《诗经》在西汉时期被道家奉为经典,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33.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遗弃的过程。B.这首诗叙述很完整,大体按照了事件发展顺序,采取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由绿变黄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同时又引出下文女子被遗弃。D.这首诗首章写订婚,次章写结婚,第三章写被遗弃,第四章写受虐待,第五章写得教训,第六章写决绝之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34.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塑造形象生动。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女子的美丽,以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B.体现美学精神。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C.写法也很讲究。采用《诗经》典型的铺排手法,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由“花”到“实”再到“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D.反映审美理念。女子既“尽美”、又“尽善”,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3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结发为夫妻①无名氏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③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④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坐“远路”。⑤液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⑥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36.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37.本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都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各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主题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3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39.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怨歌行[汉]班婕妤(注)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注)班婕妤:名班姬,少有才学,善辞赋,成帝时选入后宫,不久立为婕妤,后为赵飞燕所谮而失宠,幽居于长信宫。4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以团扇自比,托物言志,通过写团扇从“出入君怀袖”到“弃捐箧笥中”的经历,寄托了自己深沉而幽怨的情感。B.齐地盛产丝绢,诗人以新裁齐纨的鲜洁和精美,以及如明月一般的团扇,来喻指女子的品质纯美和容貌皎洁。C.整首诗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颇值玩味,前三句写纨扇之光彩旖旎,后两句写哀叹衰颓,跌宕起伏,令人动容。D.诗歌第五句,诗人把团扇弃置于箧笥之中,表现出自己对薄情男子毅然决绝的态度,令人产生对始乱终弃的男子的谴责。41.这首诗刻画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春怨长信秋词(其三)(唐)刘方平(唐)王昌龄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42.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属____诗。其中,刘诗“金屋无人见泪痕”句引用的典故是______。43.两首诗都抒发了主人公的怨愤之情,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表达技巧的不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4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术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4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题。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46.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菡萏”,即荷花的别称。“菡萏香销”,写花之凋零,也寓有美人迟暮的意味。B.“韶光”,即美好的时光。“还与韶光”,写光阴荏苒,含有对青春易逝的慨叹。C.“鸡塞”,代指边塞远地。“梦回鸡塞”,写梦中思念,表现出对战争的愤慨与无奈。D.“玉笙”,对笙管的美称。“吹彻玉笙”,写楼上奏乐,含有独尝寂寞的凄清与哀伤。47.下篇结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试从全词概括“恨”有哪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春宫怨杜荀鹤(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注)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4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49.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50.概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51.词作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主人公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专题37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思妇闺情【基础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生查子(宋)张孝祥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注)延:嫌弃。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交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C.“花影和帘卷”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将帘幕和照在帘幕上的花影一同卷起来的情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来表达出女子想要看月的心理。D.从词中写景来看,先是写傍晚时的霞明,然后写深夜时的烛暗,最后写忽然之间的月明。词中人物的心情也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2.“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B2.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杯延玉漏迟”表面上是写酒杯嫌漏壶漏的慢,实则是将女主人的情感转移到了酒杯上,写女主人嫌时间过得慢,长夜难耐的心情。“烛怕金刀剪”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的心境,展现了女子一晚上独对孤灯,把烧焦的烛芯剪了又剪,坐待天明的孤独与愁苦。【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能力。B.“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说法错误,应是通过景物描写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题干是“‘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题干中给出答题的方向为修辞手法和情感。过片二句写夜间女主人公的活动。细品词意,此乃写女子长夜难耐的心情。所谓“杯延玉漏迟”,是说主人公以酒销愁,但觉时间过得太慢,正是俗语所说的“欢娱嫌夜短,愁苦怨更长”了。“烛怕金刀剪”,是说把烧焦了的烛芯剪了一次又一次,以至不堪再剪。这是描写女子独对孤灯,坐待天明。这两句中,杯和烛本为无知之物,但词人却把它们拟人化,竟说酒杯也嫌漏刻过于迟缓,蜡烛也怕剪刀剪得频繁。语似无理,然而词中的无理之语,往往是至情之语。其心情之痛苦,自是不言而喻了。从句中“杯延”“烛怕”可以看出是“拟人”的手法,从情感看,写酒杯嫌漏壶漏的慢,写女主人公嫌时间过得慢,长夜难耐的心情;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的心境,展现了女子一晚上独对孤灯,把烧焦的烛芯剪了又剪,坐待天明的孤独和愁苦。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各题。饮马长城窟行①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②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③,谁肯相为言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⑤。呼儿烹鲤鱼⑥,中有尺素⑦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注释)①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抒写怀人情愫的诗歌。②宿昔:指昨夜。③媚:爱。④言:代传讯息。⑤双鲤鱼:指刻成鲤鱼形的藏书信的函。⑥烹:煮。假鱼不能煮,此处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⑦尺素: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的绢帛。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领起下文。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用“枯桑”和“海水”暗示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她的孤凄和想念。C.本诗最后说有位客人从远方带来装有丈夫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在书信中获得了远方传来的情意。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语句简短质朴,但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是用哪些手法表达的思念之情?【答案】3.D4.①比兴手法,写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强烈的怀人之情。②顶针手法,字词上回环往复,富有音韵美,强化了抒情色彩。③衬托(对比)手法,用邻人得归家中,与家人团圆亲近反衬自己的冷清孤凄。④虚实结合,梦中近在咫尺,醒来天各一方,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忧伤之重。⑤借代手法,诗中用双鲤鱼代指书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期盼和思念。【详解】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错误,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应该是“以第一人称的自叙口吻”。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开篇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诗歌的前八句,每句协韵,两句一转,前一韵的末句与后一韵的首句,词语相同重叠,环环相扣,逐层推进。这种联绵顶真的用法,富有音韵美,强化了抒情色彩;“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用邻人能够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而自己的丈夫却未归家,表现了自己的冷清孤寂;“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诗歌运用现实与梦境相交错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使得诗中情节似梦非梦、似真非真,从而将主人公因思念而情思恍惚、意象迷离的形象烘托得淋漓尽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双鲤鱼,代指信函。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信,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注)①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凤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B.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第二句中的“海燕双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相互依偎的情态。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6.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5.B6.①衬托(反衬),首联以“海燕双栖”,写燕子相依相偎,反衬主人公的孤独;以“郁金堂”“玳瑁梁”写屋子之华美,反衬主人公的落寞。②借景抒情(正衬),颔联颈联写寒砧木叶、城南秋夜,渲染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思念征人而不得见的忧愁。③直抒胸臆,尾联“含愁独不见”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相思之愁。④以景结情,结尾“明月照流黄”,写明月照在帷帐上,相思无处不在,更深地表现主人公的浓重。【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技巧、形象的能力。B.“拟人”错误,“栖”本就属于鸟的行为,此处是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是反衬。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以居室的华美来反衬主人公的落寞,以燕子的双栖来反衬主人公的孤独。中间四句用两两对称形式刻画这对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丈夫远戍辽阳,妻子独居长安,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京师长安一带西北风飒飒送寒,萧萧落叶伴随着邻家厨房里隐约传出的阵阵刀砧声而飘零,少妇很自然地想到别家团聚的欢乐,自己独居闺中的凄楚,从而对长期应征戍边的良人的思念感情油然而生,不能自遣,更何况远征辽阳的丈夫长久没有音讯,存亡未卜,独居长安城南的妻子又遇上深秋的漫漫长夜,无法入睡。这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更从正面一点,对表现全诗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卢家小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谁谓含愁独不见”中“愁”是直抒胸臆;谁知这时夜空的明月却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她的罗衣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多美好的少妇形象,又是多不幸的身世,这是以景结情。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山花子李璟菡萏①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②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注)①菡萏:出自《尔雅》,荷花别称。②鸡塞,即鸡鹿塞,古塞名。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残”字统摄全篇,起笔既暗含荷花之美好,又突出香消叶残之惨状。B.秋风在绿波间回旋,似乎无情之物也因为零落景象而愁苦徘徊。C.韶光已逝,容颜老去,词人不仅写出自然季候之残,还写出人生消逝的哀感。D.下片描写思妇形象,无限悲情却以“倚栏干”三字收尾,戛然而止留有余韵。8.王安石与黄庭坚论词时,认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是南唐词中最好的两句,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7.A8.(1)征夫远在塞北,久不归来,深闺少妇只能同他在梦中相见。梦醒后听到楼外细雨之声,更增添她的愁闷之情。(2)这两句由室外而及室内,从外面的细雨写到梦醒后的楼中人,表达了思妇孤寂、愁苦之情。【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A.“以‘残’字统摄全篇”错。统领全文的不是“残”字,应该是“愁”。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1)赏析诗句的内容。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下片着重抒情。下片的首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托梦境诉哀情。考生首先要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渺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之中。这两句全是思妇之情,也全是思妇之词。前句中的“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代指边塞荒凉远戍之地。客子征夫,远游塞北,久不归来,深闺少妇只能同他在梦中相见。“梦回”后发现楼外细雨之声,更增添了几分愁闷。前句并非实写,而是写思妇一梦醒来,室外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吹彻玉笙寒”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思妇内心的寂寞、孤清。(2)赏析诗句的手法。这两句由室外写到室内,从外面下绵绵细雨雨写到楼中人梦醒。这正是从恍惚梦境中乍回到现实环境时的具体感受,把深闺中孤寂、愁苦的思妇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列小题。______________·燕语莺嘴三月半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①。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注]①《列子·汤问》中有秦国之善歌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9.根据词意,适合作本词词牌名的一项是()A.念奴娇 B.江城子 C.天仙子 D.如梦令10.上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分析。【答案】9.C10.(1)画面:前两句,勾画了暮春的景色;燕莺啼叫,柳条在春风中袅袅多姿的画面。(2)作用:“燕语莺啼”“烟蘸柳条”等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情态,“乱”也婉转地表达出了主人公心头的烦闷和怨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也为下文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词牌名,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词来进行判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对比此词,句式上不同,不是同一词牌,排除ABD。天仙子,词牌名,又名“万斯年”“万斯年曲”“秋江碧”等。以皇甫松《天仙子·晴野鹭鸶飞一只》为正体,单调三十四字,六句五仄韵。另有单调三十四字,六句四仄韵;单调三十四字,六句五平韵;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等。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以及把握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问:前两句,勾画了暮春的景色,暮春时节燕子叫黄莺啼,烟柳绿条袅袅弄春,摇曳多姿的画面。第二问:“燕语莺啼三月半”交代了时间为三月中旬,特点是“燕语莺啼”,一派热闹的春景。“烟蘸柳条金线乱”写出了朦胧烟雨中的美景。作者从动态着笔,写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一个“乱”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柳条弄春的情态,结合全词分析,恋人远去,给姑娘带来无尽的相思之苦,“乱”也显露了主人公烦闷的心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由后文“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可知经过此处景物的渲染,主人公出场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各题。饮马长城窟行①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②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③,谁肯相为言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⑤。呼儿烹鲤鱼⑥,中有尺素⑦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注释)①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抒写怀人情愫的诗歌。②宿昔:指昨夜。③媚:爱。④言:代传讯息。⑤双鲤鱼:指刻成鲤鱼形的藏书信的函。⑥烹:煮。假鱼不能煮,此处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⑦尺素: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的绢帛。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领起下文。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用“枯桑”和“海水”暗示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她的孤凄和想念。C.本诗最后说有位客人从远方带来装有丈夫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在书信中获得了远方传来的情意。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语句简短质朴,但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2.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答案】11.D12.①比兴手法,写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强烈的怀人之情。
②顶针手法,字词上回环往复,富有音韵美,强化了抒情色彩。
③衬托(对比)手法,用邻人得归家中,与家人团圆亲近反衬自己的冷清孤凄。
④虚实结合,梦中近在咫尺,醒来天各一方,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忧伤之重。
⑤借代手法,诗中用双鲤鱼代指书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期盼和思念。【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第三人称的角度”错,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应该是“以第一人称的自叙口吻”。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开篇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诗歌的前八句,每句协韵,两句一转,前一韵的末句与后一韵的首句,词语相同重叠,环环相扣,逐层推进。这种联绵顶真的用法,富有音韵美,强化了抒情色彩;“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用邻人得归家中,与家人团圆亲近反衬自己的冷清孤凄;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诗歌运用现实与梦境相交错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使得诗中情节似梦非梦、似真非真,从而将主人公因思念而情思恍惚、意象迷离的形象烘托得淋漓尽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双鲤鱼,代指信函。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信,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折荷有赠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B.“攀荷弄其珠”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有异曲同工之妙。C.“佳人彩云里”中的“彩云”表达了对“佳人”的赞美,带有一种翩跹起舞的意味。D.诗歌末句不仅有人景画面、心理刻画,还与首句遥相呼应,使诗歌意境自然浑成。14.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简析。【答案】13.C14.①一、二句写主人公唯独喜爱“秋水”中的“红蕖”,表现其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②三、四句写主人公希望“攀荷”,“荷”谐音“合”,却“不成圆”,表现其对渴望爱情而不得的焦虑与苦闷。③后四句写主人公与“隔远天”的“佳人”“无因见”,只能“怅望凉风前”,抒发其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意思对即可)【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达了对‘佳人’的赞美,带有一种翩跹起舞的意味”错误,“佳人彩云里”中的“彩云”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带有一种虚无缥缈、行踪不定的意味。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的意思是: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写主人公唯独喜爱“秋水”中的“红蕖”,“红蕖鲜”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诗人用独爱“秋水”中的“红蕖”表现其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颔联的意思是: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人公希望“攀荷”,“荷”谐音“合”,却“不成圆”,表现其对渴望爱情而不得的焦虑与苦闷。颈联和尾联的意思是: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彩云”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带有一种虚无缥缈、行踪不定的意味,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只能“怅望凉风前”,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注]①丹凤城:指长安。②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B.首联中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通过正面衬托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16.“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中“木叶”一词能否换成“树叶”?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5.B16.不可。“木叶”含有落叶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萧瑟、凄凉。而“树叶”给人的感觉是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结合诗句九月,秋深了,天凉了,妇人们正为征夫准备冬衣,秋风催落叶的声音刚好和捣衣声相应,频频从窗外传来,撩人心绪,从而表现少妇对征夫的思念,反应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正面衬托”分析错误,此处应为反面衬托。“郁金堂”“燕双栖”是反衬,用华丽居室和双飞燕子衬托女主人公的孤寂。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不可以”,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九月寒砧催木叶”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京师长安一带西北风飒飒送寒,萧萧落叶伴随着邻家厨房里隐约传出的阵阵刀砧声而飘零,少妇很自然地想到别家团聚的欢乐,自己独居闺中的凄楚,从而对长期应征戍边的良人的思念感情油然而生,不能自遣。“木叶”是冷清凄凉(凄清萧瑟)的,用“木叶”更符合迢远而深情的思妇形象,用以表现女性思念丈夫的忧伤与深情更为贴切;而“树叶”给人的感觉是枝繁叶茂,浓荫匝地,不足以表达忧愁悲伤的情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②论③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④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注)①马邑:秦所筑城名。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②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全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③论:表露,倾吐。④元戎:犹主将。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律诗的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遥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B.额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表达出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C.颈联的“论”和“笑”都用了拟人手法。上句借用回文诗的典故,抒写思妇的悔恨之情;下句写思妇感到自己被嘲笑时的愤懑不平。D.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18.诗歌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7.C18.①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意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②与下文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额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③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上句……抒写思妇的悔恨之情;下句写思妇感到自己被嘲笑时的愤懑不平”错,上句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写出的是思妇对征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楼上花枝笑独眠”意思是“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本句寄托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并没有表现出思妇的“悔恨之情”“愤懑不平”。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此类试题一般从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答题时注意诗句的位置,此题诗句处于诗歌的开头,从内容看,“莺啼燕语报新年”,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点明时间是新春佳节,描绘了春天黄莺悦耳的啼叫,燕子归来,燕语呢喃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就是听到莺歌燕语,思念之情“打起黄莺儿”无理地被触发,巧点题旨“春思”。从结构看,本句与颔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在新年之时,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已飞到丈夫的身边。从手法看,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与第二句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更漏子(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9.这首词以_____________为背景,写闺中人因“_____________”而彻夜难眠。20.从上阕到下阕都在写闺怨,但描述角度发生了三次转换,试作简要赏析。【答案】19.秋夜(夜晚秋雨)秋思(离情)20.①前三句先以视觉感受写苦情,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红蜡泪”暗含人不寐,“秋思”点明主人公心情。②后三句掉转笔头写女主人公,“薄”,“残”,是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的具体写照,下一句的“长”“寒”正是紧扣这儿而来,这三句,以视觉、知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不厌其烦地强化着主人公的难眠,针脚很是细密。③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以桐叶声,三更夜雨声的“空阶滴到明”,弛张、松紧、疏密互为起伏,“离情”苦的浓郁,一夜无寐的煎熬,都被表现得深透之至,淋漓尽致。【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空由“秋思”“夜长”“三更雨”可知背景是秋夜(夜晚秋雨)。第二空由“偏照画堂秋思”“不道离情正苦”可知闺中人因秋思(离情)而彻夜难眠。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写作手法、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的能力。前三句先以视觉感受写苦情,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偏照”尽情表露了闺中思妇的失眠之苦所伴随的怨慰。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后三句掉转笔头写女主人公,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还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一个“寒”字,写出了彻骨彻心的痛苦,心头“寒”,转过来愈觉衾枕寒意。下阕从听觉角度描写离情,由室内到室外。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夜曲王维桂魄①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注)①桂魄:即月亮。2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B.杜诗中二、四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但情蕴其中,耐人寻味。C.王诗的首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D.王诗的三、四句抒情,主人公殷勤弄筝,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2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共同之处?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情感表达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21.D22.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情感表达手法:杜诗是通过动作描写婉曲达意,以女子卧看牛郎织女星,委婉曲折地表达渴望夫妻团圆的愿望。王诗是直抒胸臆,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或王诗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孤独与悲苦)。【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感情情感、表现手法的能力。D.“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错。王诗说“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意思是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故应是“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忘记归房”是害怕空闺冷寂不敢(愿)归房。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以及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杜诗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卧看牵牛织女星”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王诗此诗前两句“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是写景,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暗含孤独寂寞之情;末两句“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故这两首诗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杜诗写“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以女子卧看牛郎织女星,委婉曲折地表达渴望夫妻团圆的愿望。王诗是直抒胸臆(或运用心理描写),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黄燮清自送行人无意味。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闻道长安西北是。栏干不向东南倚。别恨似烟春似水。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行人无意味”一句中,“无意味”三个字是说女主人公因为爱侣不在身边,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味都不复存在。B.“独上高楼”两句与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句相似,境界开阔,有异曲同工之妙。C.“闻道长安西北是,阑干不向东南倚”把一个思夫女子愁肠百结,独上高楼,凭栏颙望的痴情描摹得鲜活生动,楚楚动人。D.“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两句化用前人词句,形成一种含蓄深婉之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与遐想。24.词的下片景中寓情,人与景、情与境自然交融,请结合相应词句分析这一特色。【答案】23.A24.①运用比喻手法,把离恨比作“烟”,把愁绪融入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之中,令人感到离恨无穷。②谐音双关手法,借春寒写离人心寒,借游丝述说离人离思,巧妙地把人物心境与情感融于春天独有的景色之中,寓情于景。③用典,看似写景,实则女主人公孤寂思念行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借由景物的闲寂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自然交融为一体。【分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味都不复存在”错误,应该是“生活的意味”不复存在,离人因思念而登楼倚栏观景,均觉“无味”,但并无厌弃生命之意,不至于上升到“生命的意味”不存在。故选A。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景关系的能力。“别恨似烟春似水”一句,把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比作“烟”,笼罩着女主人公,化虚为实,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被愁绪笼罩的心情,同时又描绘了一幅烟柳冉冉春波绿的景象,把人的情感自然融入景物之中。“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一句,运用双关、暗示等手法,“轻寒”既是指春寒,也是指离人心中的寒意;“游丝”既是指柳絮蛛丝随风飘摇,又谐音“思”字,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爱侣不在身边而倍感寒冷,思念如柳絮纷飞一般绵绵不断的情感,情与景自然融合,寓情于景。“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一句用典,化用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和晏殊“小院香径独徘徊”等句,看似纯粹写景,但夕阳下、荼蘼中、落花地、小院里又怎会少了人的影子?小院落花,闲寂宁静,映出人的孤独之情;燕子双飞,更衬托得院中“人独立”,形单影只;夕阳闲散地斜照着蘼芜,“开到荼蘼花事了”,眼看春已将尽,人却未归,女主人公心中的惆怅,便借由这些景物抒发出来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①初见,两重心字罗衣②。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注释)①小蘋,作者朋友的歌女。②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心”字形熏香熏过的衣服,有人认为是衣上有“心”字状花纹。25.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自己所见,楼台已经“高锁”,帘幕已是“低垂”,昔时的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令人感慨。B.“春恨”是作者在春天来临之时产生的一种莫名惆怅,很可能与小蘋有关。“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由来已久。C.“落花”与“微雨”营造了低沉悲凉的氛围。诗人在落花之时,“独立”于微雨之中,意境凄美,感情哀伤。D.整首词并没有一句直言自己对小蘋的思念,但因思念而起的惆怅又弥漫全篇。这首词的抒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26.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答案】25.B26.①融情于景,开篇两句虽为写景,没有直接抒情,但情已在景中了。②对比,“去年春恨”时是初见,今年再来时,却是斯人独立,两相对比,更显孤独凄凉。③反衬(以乐景写哀请),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令人惆怅不已;“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④虚实结合,词的上片写作者眼见之景,为实写;词的下片回忆和小初识和分别时的情景,一实一虚,表现出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很可能与小蘋有关”理解错误,依据“去年春恨却来时”可知,该句承上启下,先说明了和小蘋是在去年春天分别的,后又用“却来时”将回忆拉到现在,是说随着今年春天的到来,去年的愁思又重新涌上心头,从而引出下文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表达自己惆怅寂寞之情,所以,“春恨”是作者在春天来临之时产生的一种莫名惆怅,而这种惆怅之情与小蘋紧密相关。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开篇就用两个六字对句描写了梦醒后的孤寂凄苦,虽然并没有直接抒情,但早已经是寓情于景,情在景中了,词人对小蘋深深的思念显露无遗。其次,“去年春恨”“来时”,正是与“小初见”的良辰;今年再来时,尽管又是落花时节,然而只有斯人独立,佳人已去。今年春天的到来,去年的愁思又重新涌上心头,今昔对比,让人更加孤独凄凉。再次,“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下片追忆初见小蘋温馨动人的一幕,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一实一虚,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7.这两首词内容都属于_______________题材,都描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8.比较两首词的下阕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答案】27.闺情诗(闺阁诗、爱情诗也可以)孤独寂寞(意义相近均可)28.第一首词借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借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首词的下阕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分析】2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选取的材料来看,“弄妆梳洗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很容易判断是爱情诗。从温庭筠的词中“懒”“迟”可体会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李清照的词“独”“相思”“愁”也能体会出其孤独寂寞,因此这两首均体现了一个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查抒情方式的不同,解答此题,可结合着两首词的具体词句分析,前者,“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思是,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可从服饰、金鹧鸪的成双成对两个方面来分析其衬托作用,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后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很明显是直接抒情,将相思之愁溢于言表,语言浅显易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的“不知愁”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天真浪漫、娇憨的情态。B.第二句紧承首句,用春日盛妆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C.三四句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并说出了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这是平日所积聚的情感的爆发。D.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抑扬的写法,深刻表现了少妇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30.“杨柳色”为何会引起闺中少妇的“怨悔”之情?请结合诗歌意象的“暗示性”作分析。【答案】29.C30.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分析】2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技巧的能力。C.“并说出了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错误。从诗中来看,诗歌写少妇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迅速而突然,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而是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故选C。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先要回顾“杨柳”这一意象在诗词中的意义。“杨柳”在古诗中可以是春之使者,它的萌发意味着春之渐浓;可以是别情的寄托者,“柳”与“留”谐音,从而产生了折柳为别之俗,折取眼前柳,送给即将远行的眼前人,表达惜别之意,由眼前柳,想到过去曾发生过的送别场面,进而回忆起被送别的人,表达思念之意。然后结合本诗分析闺中少妇看到“陌头杨柳色”引发“怨悔”的原因。从诗中来看,这是春季,春天杨柳发青,正是欢乐的季节,闺中少妇看见柳色,就会意识到生活孤寂,进而想到夫婿“觅封侯”,因而引发悔恨之情;古代风俗,折柳赠别,寓有留恋之意,少妇看到陌头柳色,又会勾起回忆,触动离别之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1.下列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我贿迁贿:财物 B.言既遂矣遂:顺心满足C.将子无怒将:将来 D.自我徂尔徂:往32.下列有关诗经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所有文学的源头。B.《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C.《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D.《诗经》在西汉时期被道家奉为经典,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33.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遗弃的过程。B.这首诗叙述很完整,大体按照了事件发展顺序,采取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由绿变黄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同时又引出下文女子被遗弃。D.这首诗首章写订婚,次章写结婚,第三章写被遗弃,第四章写受虐待,第五章写得教训,第六章写决绝之心。【答案】31.C32.D33.D【分析】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将子无怒”意思是“请你不要生气”。“将”,愿,请。故选C。3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道家”错误,应是“儒家”。故选D。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D.“第四章写受虐待”错误,第四章没有写受虐待,而是写男子的负心;第五章写了受虐待,如“至于暴矣”。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34.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塑造形象生动。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女子的美丽,以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B.体现美学精神。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C.写法也很讲究。采用《诗经》典型的铺排手法,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由“花”到“实”再到“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D.反映审美理念。女子既“尽美”、又“尽善”,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35.请从比兴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工作保证书范文汇编六篇
- 2024年农业产业化股权投资与转让合同范本3篇
- 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考试试卷A
- 六年级第一学期家长会
- 《FN临床应用》课件
-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中化学有机课件鲁科版选修
- 体育馆塔吊信号工聘用协议
- 桥梁维修钻探施工合同
- 美术馆建设土石方施工合同
- 水电安装保养室外施工合同
- 展览馆中控系统设计任务书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1 字音字形
- NIL工艺什么意思
- 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原卷版)
- 活动策划培训课件
- 2024全新全屋定制培训
- 《宫颈癌说课》课件
- 警用装备培训课件
- 印刷保密协议印刷厂保密协议x
- 《讲焦点小组访谈法》课件
- 2021-2022学年上海静安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