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9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材料内容(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9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材料内容(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9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材料内容(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9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材料内容(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29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材料内容(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29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材料内容【命题趋势】“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真题再现】一、【2019年新高考六省市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考点详解】概括分析材料内容除注意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还要重点注意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句间逻辑关系常见错误类型及判定方法常见的逻辑关系错误有:因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混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递进关系不当、目的关系不当、把假设关系说成既成事实关系等。其中因果关系不当有两种情况:因果颠倒和强加因果。判定逻辑关系正误“两步走”:①检索加工。阅读各个选项,筛选圈定选项中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不仅……而且……、如果……那么……、……是为了……),然后从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或段落,锁定信息区间。②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反复对照,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有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偶然性、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关注限定词,快速判断原文信息与选择项中出现程度副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时要特别注意,思考是否与原文不符。这类词语主要有:1.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2.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完全”“一般”“大多数”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3.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4.复句关联词: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是否合理。【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谓“典”,就是典范、典籍、典则。在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在宪法之下的基础性法律。自罗马法起,法律可以分为公法与私法两大类,它们分别确认公权与私权。法治的基本要义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一般认为,保障私权是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实现的,而规范公权是由公法承担的。但实际上,民法典在确认和保护公民各项民事权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作用。这是因为,对民事权利的确定和保护本身就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边界。这就意味着,在立法层面,不只是私法,涉及行政权、司法权运用的公法,也不能与民法典的规定相冲突,不能减损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现代社会民事关系纷繁复杂,不仅需要民法典调整,还需要大量的民商事单行法进行调整。我国历来实行民商合一体制。在民法典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单行民商事法律,如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它们并没有入典,它们与民法典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所有调整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规范中,民法典因其内容的完备性、体系的完整性、调整范围的宽泛性、价值的指导性等特点而居于基础性地位。法典化就是体系化,民法典的颁布,使民商事单行法在民法典的统帅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整体。民法典可以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行政执法要尊重民法典规定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民法典对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资讯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统一裁判依据。三是提升执法和司法人员的能力。民法典颁布后,如果执法和司法人员都能够真正学懂、弄通民法典的规则,就可以基本把握处理和裁判民事纠纷的基本规则,并能够按照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处理民事纠纷。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学习好、实施好这部法典,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摘编自王利明《民法典的时代意义》)材料二: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她很温柔,1260个条文,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被不再保留。她C位出道,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14亿人为她郑重庆生。我们每天都在与民法打交道,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民法典给所有的“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美妙体验。体验一:为人权保护加成这是世界法治史上,首开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先河。不是仅仅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的人格权利“整理收纳”,而是要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让“人”成为法律的终极关怀。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将权利范围由禁止刺探私密信息,扩展到对“午夜来电”等骚扰行为的防范。避免科学伦理“不能承受之重”,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体验二:为家庭和睦聚力法律更周全,吾乡是心安。民法典迎难而上,用更完善的规则守护爱的港湾。家有所安,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更好维护家庭关系稳定。遗有所果,遗嘱形式和效力更加多样,新增加打印、录像等遗嘱形式,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即可,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给予行动不便的立遗嘱人更多选择,让财产处分更真实、更便捷。体验三:为社会治理赋能最基础的法律,关注最揪心的细节,民法典对于人民需求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新增内容中不少是针对舆论热议的立法回答,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效能得到有效彰显。“头顶上安全”将有法可依,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相关各方的民事责任,用让抛物者买单的方式守护头顶安全。对高利贷和“霸王条款”说“不”,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对格式条款制度细化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厘清物业与业主关系,增加规定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小区电梯广告的收益由业主共享,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物业纠纷提供法律依据。“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民法典的通过,就是把“时代之变”刻印在法典上,刻印在了国人的心上。社会、经济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前进,它也终于赶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破茧而出,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更是民族复兴之路的法律凝结,她将用前所未有对正义的追求,为我们撑起前所未有的法治支点,这是时代的呼唤!昨天的奇迹不过是明天的必需品,所有惊叹都会成为理所当然,我们相信,这座里程碑最终也将只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法治蓝图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的预告!民法典,我们欢迎你的到来!(摘编自长安剑《<民法典>出台,中国步入“法典”时代》)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并运用民法典的规则,就能够真正实施好这部法典,并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民法典在调整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中,相较其他私法规范,更为系统、完整,但其法律内容的制定也要受到宪法的约束。C.规范涉及科学伦理的医学和科研活动,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以及禁止民间借贷,都是民法典良法普治的体现和法治效能的彰显。D.中国民法典将散落的人格权利归纳整合,从而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这在世界法治史上具有开创之功,也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在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消费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振文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创意创造价值,设计改变生活”逐步从口号变成现实。从东部发达省份到中、西部发展省份,文化创意作为一种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红红火火的文博会、创意设计周、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文创产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对关好生活的需求,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力地带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我国各行各业与文创设计融合发展的热情持续高涨。现代制造业、消費品工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与文创设计加快融合,创造出一大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更有效地带动了各省市、各地区一批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娱乐、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主题旅游与产业园区项目。近年来,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爆款。河北博物院开发的“朱雀衔环杯”袖扣、“长信宫灯”系列文具等,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故宫博物院更是开发出“故宫口红”“故宫面膜”等1万余种文创产品,让600岁的故宫“年轻”起来。对地方文创企业来说,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就是其创新创造的独特优势。在郑州高新区,一大批文创企业在碰撞融合中迅速崛起,助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如河南文化品牌“豫游纪”开发的日用品、家居饰品等百余类承载中原文化的产品,成为河南文创圈的标杆。(节选自盛利《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创意产业发展春风得意》)材料二:强调创意和创新,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开辟“蓝海战略”,实现差异化竞争,或塑造有特色的品牌,从而提升竞争力。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创意,如以色彩调节人们的心情、以结构满足人体的舒适感或操作的方便、以独特的造型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从而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创新。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产生共鸣,或好奇心,从而有助于拓展市场。不仅精心策划的广告、会展有助于促销,优秀文艺作品也可能帮助扩大市场,比如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2017年,北京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908.8亿元,文化企业超过25.4万家,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6万亿元。2018年1至6月,文创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达8493.4亿元,同比增长16.6%,文创产业已成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有两大主攻方向:“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一者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支撑,一者突出文化内容的价值引领。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之上,北京市提出了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和文创智库等九大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其实,传统产业都可以利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模式来改造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如创意旅游、创意农业都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相关的资源,融合文化创意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锻造产业链和构建起完善的价值实现系统,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创新。(节选自厉无畏《以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新》)材料三: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好的文化IP(知识产权)有几个优势:(1)知名度高(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2)有一定受众,甚至有一小撮研究者(这部分人在后期就是产品最先销售人群)。(3)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有足够的背景故事可挖掘(文化内容+营销传播),可以看出,这种优势可以在后期接转化成很高的话题势能和消费势能。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仅仅做到迎合消费,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但有一个误区必须打破,那就是把文创等同于衍生品。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文创开发都配套大型的展览或活动在做,缺乏独立性。好的文创不应该是新奇点缀,而应该进入生活日常。(选自百度百科)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创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优势,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是可以创造出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来的。B.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爆款,原因之一是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创新并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中。C.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消费,这充分说明优秀文艺作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D.如果把文创产品简单地理解为文化衍生品,那么文化资源、文化用品将很难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认为它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其习俗包含祭神、敬祖、祈年、拜年、爆竹、联欢等活动。从岁首祭神的上古时代到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春节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其诸多精神内涵却一代代传承至今。从很大程度上讲,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起源于上古祭祀的春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古人一般从腊月开始拜神祭祖,祭祀的神灵很多,包括传说中的女娲、伏羲以及想象中的风神、雨神、山神、水神等等。到后来,祭祀的对象变为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灶神(灶王爷)、门神、财神和家族祖先。到了近现代,虽然神灵信仰逐渐淡化,但年俗中拜神祭祖的传统在各地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下来。拜神祭祖的仪式,各地虽有些许差别,但目的和意义却是大体一致的: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礼敬祖先,感谢他们赐予阳光、雨露、粮食,感谢他们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感恩祖先开创的家业家风,祈求祖先庇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繁荣昌盛、诸事顺遂。“家”的观念是中国人最浓厚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春节习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回家过年”,是许多人一年到头的最大心愿。说“团圆”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在许多地方,除夕夜就直接叫“团圆夜”,而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也称“团圆饭”。“团圆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与天伦之乐。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天伦之乐,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团圆饭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仪式,强化着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春节还是中国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整个节日期间,除了家人团聚、亲友拜年之外,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充满欢乐的年俗活动,比如挂年画、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舞龙灯、逛庙会、逛灯会……这些传统年俗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外,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梦想。春节文化体现出来的感恩思想、团圆思想和筑梦思想,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责任、担当、孝道、友爱、和谐、理想等积极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为丰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人类认同公平、正义、民主、文明,也必然会认同感恩、团圆、筑梦这样的价值观。这就是中国春节文化的世界意义。(摘编自李鉴踪《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材料二:在由许多民俗活动和特定仪式构成的春节中,拜年,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也可以说是传统春节的内在意义之所在。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家拜,先是向天地诸神及逝去的祖先拜年(实际上是家中的一种祭祀活动),然后是家中晚辈向还健在的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要向晚辈打赏“压岁钱”。有亲戚间的拜年,人们在正月里带着新年贺礼,轮流到亲戚家拜年,恭贺新春,共话新年的美好愿望。有街坊邻居间的串门式拜年,大家唠家常,侃大山,追忆往事,展望未来。还有团拜,即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相互祝贺,也有官方或单位组织的团拜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新形式。从以上几种拜年的方式可以看出,拜年主要是亲人之间或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这种情感交流正是维系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此,传统春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维系宗法血缘共同体和熟人社会的和谐运转。宗法共同体和熟人社会构成了传统春节存在的基础。如果把春节传统的拜神祭祖活动再加上的话,那么,春节的意义就在于:一是辞旧迎新,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幸福人生;三是宗亲礼仪往来,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人生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内心情感,体味生活之乐。(摘编自李俊群《论春节的传统意义》)材料三:春节已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品牌,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世界性节日,日益彰显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文化的辐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春节的意义已经超过中国范畴,而具有世界影响力。春节不只是中国独有的节日,在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受汉文化影响而过农历春节并有法定假期的国家就包括朝鲜、韩国、越南、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毛里求斯等在内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正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在全球获得认同和喜爱,日益走进海外民众的生活,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喜庆祥和、美美与共的欢乐气氛。新时代的中国春节新潮流,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带来了中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独特贡献。(摘编自《北京青年报》社评《春节日益彰显中国文化亲和力》)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说除夕夜的主题是家人团圆,那么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和亲戚朋友们的团圆。B.传统春节的四种意义中,宗亲间的礼仪往来尤其重要,它可以促进亲人间的情感交流,维系宗法社会的正常运转。C.中国春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日渐风靡海外,这深刻诠释了鲁迅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D.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春节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亲和力,这使得中国人更加自信,更具创新精神。【模拟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路径。中国传统文化是“公本位”、集体本位,而不是“私本位”、个体本位。某种程度上,正是“公本位”的文化传统使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儒家传统主张“修齐治平”一体。齐家之本在于修身,治国之本在于以国为家。《礼记》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强调对百姓要“如葆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言以蔽之,“修齐治平”之道在于克私奉公、视家如己、视国如家、视天下如国、与天下人同其忧乐。“公本位”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追求整体性福祉,强调社会公平,扶助贫困群体。“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成为“王道”政治理想。经过两千多年传承,“公本位”的文化传统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根基。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曾经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之初,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贫困人口,彼时的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数最多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建起集体化体制和单位体制,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广泛可及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令绝大多数人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初级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这些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减贫奠定下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前的经济增长使民生水平快速提高。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减贫的一大可贵之处,在于创出了一种减贫的中国模式、闯出了一条减贫的中国道路,即超越了传统的以赋权为中心的模式,而以赋能为中心,通过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提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参与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在这种减贫模式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国通过有组织的乡村扶贫、乡村振兴,打破过去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相对孤立的“原子化”状态,极大提升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通过构建乡村合作社等机制,吸引外部资源参与乡村建设,使乡村形成发展共同体,增强协同发展能力;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贫困地区推行产业扶贫,使贫困人口具有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通过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可行能力”,实现“授人以渔”;通过普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降低贫困人口的脆弱。由此可见,赋能式扶贫主要是一种发展支持政策,长期强调既要“输血”,更要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即内生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脱贫、内生脱贫。中国的减贫成就,对本国而言意味着人民福祉的重大改善,标志着国家发展的里程碑;对世界而言,意味着“贫困恶魔”并非不可战胜,这无疑会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鼓舞与激励。(摘编自鄢一龙《脱贫攻坚:中国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与西方不同之路》)材料二:“十四五”

规划指出,新时期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农民内在活力,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实、落地。我们应当清楚认识当前“农民”的特点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随着社会分工与人口流动,我国农民逐渐分化出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兼业农民、农民工、商业型农民等群体。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提高认知,充分挖掘不同农民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如留守村庄的传统农民,一般年龄较大,是对农业与村庄历史最熟悉的人群,是乡村发展最好的“乡愁”文化资源;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兼业农民与农民工是弥补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主要人力资源;而经商型的农民精英,则是一批有能力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新乡贤”。其次,要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与能力。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乡村产业发展、村庄治理、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组织振兴等方方面面,对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宣传,使农民群众真正明白乡村振兴与自己的切身关系。另外,要把农民主体意识培育与乡土文化重塑相结合,发扬乡土文化黏性,把分散的农民群体通过家乡情凝聚起来,以故土情怀提升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政府还要构建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常态化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把传统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加强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素质与能力。另外,还要创造有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环境。一要完善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制度。如加大农业农村财政预算支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教育、医疗等政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质量;完善农村金融、保险、土地、产业扶持等政策,构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二要优化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例如在村庄规划、产业振兴、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等工作中,为农民群众提供表达建议的渠道和参与的平台,真正实现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受益权。(摘编自唐丽桂《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到整体脱贫的巨大转变。B.中国减贫的最可贵之处,是以赋能为中心,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提升贫困人口的能力。C.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都是通过有组织的乡村扶贫,“授人以渔”,提高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D.只要让农民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上发挥主体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就可以顺利实施,全面推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人同乐,追求整体性福祉,强调公平,扶助贫困等文化传统,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B.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周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规划的新目标新任务。C.推进乡村振兴须根据农民群体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其价值,让不同的农民群体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D.如果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那么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受益权就得不到保障。3.下列农村人口脱贫方式中,属于“内生式脱贫”的一项是()A.通过基建,为贫困人口提供生产资料、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等。B.帮助农民掌握手机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信息时代“新农具”。C.选送优秀干部到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当好发展带头人。D.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工商资本打造如民宿、康养、特色小镇等乡村文创项目。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中国在减贫实践中为全世界的人类减贫探索出了哪些新路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文化遗产价值呈现依靠传播方式的持续更迭,网络时代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新途径,但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为此,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势所必然,而文化遗产学本身的理论研究也刻不容缓。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不仅遗产存在的历史情境难以复原,而且传播利用过程还势必进一步损害仅存的历史情境。与此同时,即便保存了原真性,又难以实现与现代社会对接并被普遍认同。如今,速度与更迭成为常态,长期历史积淀生成的文化遗产一旦进入新的传播利用,碎片化、浅表化在所难免;在传播速率倍增的情况下,实现遗产保真与现代认同的无缝对接颇为困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兴盛背后的原真性保护堪忧,而兴盛是否就表明现代认同也值得慎重思忖。以文化遗产为母本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已成普遍现象,并被认为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确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但在对文化精品期望提升的背景下,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格外重要。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娱乐消费,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当然这种传承发扬已具现代形态,如人工智能在“非遗”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带给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也必然是深层的。优秀传统是进入当代、走向未来的起点和依据,时代性是赋予它以新生命的现实土壤。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传统并非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让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并被视作传统复兴的标志,这是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有其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逐渐丧失,新的合理性则应当拜赐于换羽新生式的传承转换。而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也应成为思考重点,以摒弃文创产品的“虚假个性”,发掘遗产的真实价值。网络时代文化遗产内在精神的转化与呈现,要以更开阔的人文视野去考量科技高度发展对于人的性质改变并重新理解其新内涵,这才是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摘编自李倩、管宁《网络时代:遗产保护的未来之思》)材料二目前、我国大部分景区所售纪念品同质化严重,设计老旧,艺术风格与现代文化存在很深的隔阂。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者选购纪念品不仅关注实用,更注重其审美与文化价值,以彰显个人品味。而旅游文创产品不但能展示旅游资源特色,更应被赋予文化属性,传递文化内涵,彰显文化形象,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具有丰厚的宫廷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故宫深挖传统文化的历史典故与内涵,提炼藏品的图案纹样,挖掘出古典精美的视觉符号并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将旅游文创产品打造为传播故宫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美学载体。从灵感来源、产品设计、素材包装到商品命名,无不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极为鲜明的故宫特色。例如,以雍正帝的御批奏折中的批文为灵感来源、印有“朕笑而览之”“凡事勤问多学”等批文的书签,从皇帝批阅视角出发,批语内容与阅读情境完美契合,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以古代掐丝玦琅香盒为包装、取花神衣为纹饰的十二花神香膏在包装上深度还原文物器型,在香味上尽显东方韵味。在商品命名上,故宫亦是巧思不断:月象演示仪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清宫内廷,以此为原型的耳饰还原文物结构,以“月象仪”谐音,取名为“月相依”,蕴含浪漫与优雅,呈现“其意赏心,其形悦目”的效果;以宋徽宗《梅花绣眼图》为灵感的胸针取名为“宫梅顾盼”,胸针设计仿照古画图案,代表皇家审美意味,又符合现代大气高贵的风格,实现了历史文化意象与产品实物的完美结合。“紫禁城”宫廷文化及藏品是故宫文创的源头活水,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产品兼具美学与国学属性,符合国人的审美风格。与此同时,颜值与内涵双高的产品设计使得纪念品不再仅仅是摆设,既实用又彰显个性,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意义。而大量宫廷文化元素的使用,也给故宫旅游文创产品贴上了鲜明的“故宫”标签,摆脱了纪念品空洞泛化的形象,使得宫廷历史元素焕发生机的同时,不断强化故宫的品牌印象,进一步提高了品牌活性,激活消费者购买欲望。(摘编自刘芳《故宫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策略》)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时代虽然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的传播新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B.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既要考虑与特定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原真性问题,又要努力实现原真性保护与现代认同的对接。C.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的现象,并被视作文化传统复兴的标志。D.旅游文创产品不仅能够彰显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而且是文化遗产内在精神的转化与呈现,具有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要求文创产品具有真实个性,并摒弃对传统文化的表层体验,指向民族文化的校心理念。B.大部分景区所售纪念品难以满足游客对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方面的更高期待,也难以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C.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人工智能带给人们深层的文化体验,表明文化遗产价值呈现有赖于传播方式持续更迭。D.故宫博物院立足当代生活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出的书签设计精妙,是传播故宫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重要载体。8.下列说法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在2017年销售额就已高达15亿元,使得故宫品牌登上了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B.英国注重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转化,强调从设计角度实现文化资源的再生,以工业化生产创新产品形式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C.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遗产大普查开始,便注重科研机构、博物院等专业部门中专家学者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D.火锅店以《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具有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文化。9.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10.随着时代的变迁,川剧逐渐淡岀了人们的生活。某川剧院想就川剧的传承与发扬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请根据材料提三条开发原则及相应的措施。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材料一: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材料二:《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1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1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29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材料内容【命题趋势】“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真题再现】一、【2019年新高考六省市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答案】D【分析】A项,“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错误。结合“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分析,“无暇”错误。B项,“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错误。结合“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分析,“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强加因果。C项,“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错误。材料二并未谈及“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只是谈到了科幻文学“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故选D。【考点详解】概括分析材料内容除注意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还要重点注意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句间逻辑关系常见错误类型及判定方法常见的逻辑关系错误有:因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混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递进关系不当、目的关系不当、把假设关系说成既成事实关系等。其中因果关系不当有两种情况:因果颠倒和强加因果。判定逻辑关系正误“两步走”:①检索加工。阅读各个选项,筛选圈定选项中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不仅……而且……、如果……那么……、……是为了……),然后从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或段落,锁定信息区间。②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反复对照,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有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偶然性、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关注限定词,快速判断原文信息与选择项中出现程度副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时要特别注意,思考是否与原文不符。这类词语主要有:1.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2.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完全”“一般”“大多数”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3.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4.复句关联词: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是否合理。【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谓“典”,就是典范、典籍、典则。在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在宪法之下的基础性法律。自罗马法起,法律可以分为公法与私法两大类,它们分别确认公权与私权。法治的基本要义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一般认为,保障私权是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实现的,而规范公权是由公法承担的。但实际上,民法典在确认和保护公民各项民事权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作用。这是因为,对民事权利的确定和保护本身就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边界。这就意味着,在立法层面,不只是私法,涉及行政权、司法权运用的公法,也不能与民法典的规定相冲突,不能减损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现代社会民事关系纷繁复杂,不仅需要民法典调整,还需要大量的民商事单行法进行调整。我国历来实行民商合一体制。在民法典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单行民商事法律,如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它们并没有入典,它们与民法典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所有调整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规范中,民法典因其内容的完备性、体系的完整性、调整范围的宽泛性、价值的指导性等特点而居于基础性地位。法典化就是体系化,民法典的颁布,使民商事单行法在民法典的统帅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整体。民法典可以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行政执法要尊重民法典规定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民法典对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资讯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统一裁判依据。三是提升执法和司法人员的能力。民法典颁布后,如果执法和司法人员都能够真正学懂、弄通民法典的规则,就可以基本把握处理和裁判民事纠纷的基本规则,并能够按照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处理民事纠纷。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学习好、实施好这部法典,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摘编自王利明《民法典的时代意义》)材料二: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她很温柔,1260个条文,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被不再保留。她C位出道,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14亿人为她郑重庆生。我们每天都在与民法打交道,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民法典给所有的“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美妙体验。体验一:为人权保护加成这是世界法治史上,首开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先河。不是仅仅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的人格权利“整理收纳”,而是要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让“人”成为法律的终极关怀。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将权利范围由禁止刺探私密信息,扩展到对“午夜来电”等骚扰行为的防范。避免科学伦理“不能承受之重”,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体验二:为家庭和睦聚力法律更周全,吾乡是心安。民法典迎难而上,用更完善的规则守护爱的港湾。家有所安,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更好维护家庭关系稳定。遗有所果,遗嘱形式和效力更加多样,新增加打印、录像等遗嘱形式,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即可,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给予行动不便的立遗嘱人更多选择,让财产处分更真实、更便捷。体验三:为社会治理赋能最基础的法律,关注最揪心的细节,民法典对于人民需求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新增内容中不少是针对舆论热议的立法回答,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效能得到有效彰显。“头顶上安全”将有法可依,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相关各方的民事责任,用让抛物者买单的方式守护头顶安全。对高利贷和“霸王条款”说“不”,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对格式条款制度细化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厘清物业与业主关系,增加规定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小区电梯广告的收益由业主共享,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物业纠纷提供法律依据。“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民法典的通过,就是把“时代之变”刻印在法典上,刻印在了国人的心上。社会、经济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前进,它也终于赶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破茧而出,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更是民族复兴之路的法律凝结,她将用前所未有对正义的追求,为我们撑起前所未有的法治支点,这是时代的呼唤!昨天的奇迹不过是明天的必需品,所有惊叹都会成为理所当然,我们相信,这座里程碑最终也将只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法治蓝图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的预告!民法典,我们欢迎你的到来!(摘编自长安剑《<民法典>出台,中国步入“法典”时代》)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并运用民法典的规则,就能够真正实施好这部法典,并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民法典在调整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中,相较其他私法规范,更为系统、完整,但其法律内容的制定也要受到宪法的约束。C.规范涉及科学伦理的医学和科研活动,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以及禁止民间借贷,都是民法典良法普治的体现和法治效能的彰显。D.中国民法典将散落的人格权利归纳整合,从而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这在世界法治史上具有开创之功,也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答案】D【分析】A.“就能够真正实施好这部法典”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只有学习好、实施好这部法典,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知,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并运用民法典的规则是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条件,但“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并运用民法典的规则,就能够真正实施好这部法典”说法绝对。B.“但其法律内容的制定也要受到宪法的约束”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在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在宪法之下的基础性法律”可知,民法典和宪法的关系是宪法是民法典的基础性法律,不能就此判断它的法律内容的制定也要受到宪法的约束。C.“规范涉及科学伦理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规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为人权保护加成”“为家庭和睦聚力”“为社会治理赋能”,选项缩小了范围。而且“禁止民间借贷”不属于“涉及科学伦理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范围。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在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消费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振文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创意创造价值,设计改变生活”逐步从口号变成现实。从东部发达省份到中、西部发展省份,文化创意作为一种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红红火火的文博会、创意设计周、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文创产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对关好生活的需求,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力地带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我国各行各业与文创设计融合发展的热情持续高涨。现代制造业、消費品工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与文创设计加快融合,创造出一大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更有效地带动了各省市、各地区一批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娱乐、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主题旅游与产业园区项目。近年来,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爆款。河北博物院开发的“朱雀衔环杯”袖扣、“长信宫灯”系列文具等,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故宫博物院更是开发出“故宫口红”“故宫面膜”等1万余种文创产品,让600岁的故宫“年轻”起来。对地方文创企业来说,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就是其创新创造的独特优势。在郑州高新区,一大批文创企业在碰撞融合中迅速崛起,助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如河南文化品牌“豫游纪”开发的日用品、家居饰品等百余类承载中原文化的产品,成为河南文创圈的标杆。(节选自盛利《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创意产业发展春风得意》)材料二:强调创意和创新,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开辟“蓝海战略”,实现差异化竞争,或塑造有特色的品牌,从而提升竞争力。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创意,如以色彩调节人们的心情、以结构满足人体的舒适感或操作的方便、以独特的造型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从而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创新。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产生共鸣,或好奇心,从而有助于拓展市场。不仅精心策划的广告、会展有助于促销,优秀文艺作品也可能帮助扩大市场,比如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2017年,北京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908.8亿元,文化企业超过25.4万家,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6万亿元。2018年1至6月,文创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达8493.4亿元,同比增长16.6%,文创产业已成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有两大主攻方向:“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一者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支撑,一者突出文化内容的价值引领。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之上,北京市提出了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和文创智库等九大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其实,传统产业都可以利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模式来改造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如创意旅游、创意农业都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相关的资源,融合文化创意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锻造产业链和构建起完善的价值实现系统,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创新。(节选自厉无畏《以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新》)材料三: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好的文化IP(知识产权)有几个优势:(1)知名度高(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2)有一定受众,甚至有一小撮研究者(这部分人在后期就是产品最先销售人群)。(3)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有足够的背景故事可挖掘(文化内容+营销传播),可以看出,这种优势可以在后期接转化成很高的话题势能和消费势能。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仅仅做到迎合消费,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但有一个误区必须打破,那就是把文创等同于衍生品。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文创开发都配套大型的展览或活动在做,缺乏独立性。好的文创不应该是新奇点缀,而应该进入生活日常。(选自百度百科)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创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优势,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是可以创造出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来的。B.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爆款,原因之一是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创新并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中。C.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消费,这充分说明优秀文艺作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D.如果把文创产品简单地理解为文化衍生品,那么文化资源、文化用品将很难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答案】C【分析】C.“这充分说明优秀文艺作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错误。电影热播促进了旅游消费不能说明是文艺作品的优秀而引起的文化认同,而是要说明文艺作品融入了文化创意后有助于拓展消费市场。故选C。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认为它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其习俗包含祭神、敬祖、祈年、拜年、爆竹、联欢等活动。从岁首祭神的上古时代到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春节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其诸多精神内涵却一代代传承至今。从很大程度上讲,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起源于上古祭祀的春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古人一般从腊月开始拜神祭祖,祭祀的神灵很多,包括传说中的女娲、伏羲以及想象中的风神、雨神、山神、水神等等。到后来,祭祀的对象变为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灶神(灶王爷)、门神、财神和家族祖先。到了近现代,虽然神灵信仰逐渐淡化,但年俗中拜神祭祖的传统在各地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下来。拜神祭祖的仪式,各地虽有些许差别,但目的和意义却是大体一致的: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礼敬祖先,感谢他们赐予阳光、雨露、粮食,感谢他们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感恩祖先开创的家业家风,祈求祖先庇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繁荣昌盛、诸事顺遂。“家”的观念是中国人最浓厚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春节习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回家过年”,是许多人一年到头的最大心愿。说“团圆”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在许多地方,除夕夜就直接叫“团圆夜”,而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也称“团圆饭”。“团圆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与天伦之乐。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天伦之乐,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团圆饭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仪式,强化着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春节还是中国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整个节日期间,除了家人团聚、亲友拜年之外,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充满欢乐的年俗活动,比如挂年画、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舞龙灯、逛庙会、逛灯会……这些传统年俗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外,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梦想。春节文化体现出来的感恩思想、团圆思想和筑梦思想,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责任、担当、孝道、友爱、和谐、理想等积极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为丰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人类认同公平、正义、民主、文明,也必然会认同感恩、团圆、筑梦这样的价值观。这就是中国春节文化的世界意义。(摘编自李鉴踪《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材料二:在由许多民俗活动和特定仪式构成的春节中,拜年,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也可以说是传统春节的内在意义之所在。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家拜,先是向天地诸神及逝去的祖先拜年(实际上是家中的一种祭祀活动),然后是家中晚辈向还健在的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要向晚辈打赏“压岁钱”。有亲戚间的拜年,人们在正月里带着新年贺礼,轮流到亲戚家拜年,恭贺新春,共话新年的美好愿望。有街坊邻居间的串门式拜年,大家唠家常,侃大山,追忆往事,展望未来。还有团拜,即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相互祝贺,也有官方或单位组织的团拜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新形式。从以上几种拜年的方式可以看出,拜年主要是亲人之间或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这种情感交流正是维系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此,传统春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维系宗法血缘共同体和熟人社会的和谐运转。宗法共同体和熟人社会构成了传统春节存在的基础。如果把春节传统的拜神祭祖活动再加上的话,那么,春节的意义就在于:一是辞旧迎新,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幸福人生;三是宗亲礼仪往来,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人生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