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他的人性观是()A.人性本善 B.非善非恶 C.人性本恶 D.善恶并存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制度最深刻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废除井田制 C.统一度量衡 D.“燔诗书明法令”3.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C.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4.如图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中①②分别是()A.大学士、州长 B.大学士、郡守 C.相、州长 D.丞相、郡守5.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对象是天子的同姓亲族 B.分封制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C.分封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D.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6.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A.助理皇帝政事 B.管理军事 C.主管教育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7.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①闽中郡②九原郡③象郡④陇西郡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内阁制 D.议会制9.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公元221年 B.公元前77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770年10.由于汉初的政治决策失误,导致地方王国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甚至一度引发“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11.汉武帝时,在置十三州刺史的同时,在郡一级设置督邮,“掌监属县”。当时的督邮“分明善恶与外”,只有清查罪状上报郡守的权力,而无处理权。督邮的设置()A.有利于遏制王国势力的膨胀 B.表明基层的管理更加完善C.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监督体系 D.便于刺史行使地方监督权1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3.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后王之子弟,亦皆使食巖内之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此与政治文物之施行甚有关系,而天子诸侯君臣之分,亦由是而确定者也。”王国维意在强调周王朝()A.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B.保障了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C.推动了早期国家形态的发展完善 D.实现了对诸部族直接有效的控制1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①井田制的崩溃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出现了私人讲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建立于秦朝,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④主要体现为皇帝对中央官员的管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6.下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创立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17.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影响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强调制度与秩序 B.通过总结和改造发展成为蔚然大宗C.重视道德与人伦 D.成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18.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 B.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 D.奖励耕织19.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D.“周王——卿大夫——士——诸侯”的等级序列20.下列引文中,符合道家主张的是()A.“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才能则举之” D.“严刑重罚也,可以治国也”21.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A.周王室为了巩固分封制的需要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努力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行动22.“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 B.夏朝的建立 C.商王朝的发展 D.西周的强盛2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推动社会转型,其中改革效果最明显的国家是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24.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25.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把郡县制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并规定以都辖县。这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且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历代帝王将秦始皇作为了榜样 B.秦代有效控制地方方式为后世沿用C.郡县制的确立改变了历史进程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间的矛盾尖锐26.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十三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27.商鞅主张体现的思想是()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兵家思想28.《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29.《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学派分别是()A.儒家和墨家 B.儒家和道家 C.道家和墨家 D.儒家和法家3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削藩”命令 B.颁布推恩令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实行分封制31.老子曾说: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说明老子主张()A.积极入仕 B.与时俱进 C.对立统一 D.无为而治32.下表中博物馆名称的来源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有关。这项制度是()名称晋国古都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所在地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A.内外服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较为自由的社会流动性促成了平民的第一次自觉,在这一“自觉”下出现了()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34.光武帝刘秀在位时,励精图治,出现了“光武中兴”。以下属于其为政举措的是()A.控制外戚干政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租庸调制 D.实行改土归流35.西汉政府在设立的太学中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A.使儒学在民间取得独尊的地位 B.教育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D.教育向社会下层扩展36.“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下列治国理念言论的出现与下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D.“天下为主,君为客,万民为事”37.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刘邦、萧何相继去世后,宰相曹参对萧何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出现了“萧规曹随”现象。材料反映出汉初()A.政治制度未出现创新 B.出现了崇道抑法现象C.治国政策颇具连续性 D.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38.汉初,刺史本是丞相派出的监察人员,“丞相初置史吏十五人……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旧仪》)。汉武帝时,废除丞相委任刺史的惯例,“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书武帝纪》),由皇帝直接派刺史监察郡国。这一变化表明()A.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完善 B.皇权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C.中央监察权日益走向独立 D.王国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39.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A.手工技艺高超 B.文化礼制产生 C.经济发展繁荣 D.阶级分化明显40.西周统治集团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的前提下,在宗族的内部区分大宗、小宗。无论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设计是()A.郡县制 B.科举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二、材料分析题(两道题,共28分)41.(8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臣恐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记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请说明①和②分别是谁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请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左传》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材料四(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3)材料三体现了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你能列举出今天在经济上与宗法制联系的现象吗?(4)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三、论述题43.(12分)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社会转型的特点与原因:①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②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③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请你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社会转型上述特点,分析其体现出的时代潮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BDBDDB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ACADD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ADBDBAD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CDACBCBDD41.(1)①孔子②孟子(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详解】(1)①“仁”与“礼”是孔子的主张;②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根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得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2.(1)制度: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范围;传播了周文化。(2)义务:朝觐述职。(3)目的:防止贵族内部纷争(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例子:家族企业等。(4)问题: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本质:分封制崩溃。【详解】(1)制度:由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目的:由材料一“昔武王克商……以蕃屏周”及所学知识可知,周朝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作用:由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范围,客观上传播了周文化。(2)义务:由材料二“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可知,材料二反映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朝觐述职。(3)目的:由材料三“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可知,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防止贵族内部的纷争;例子: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家族企业等。(4)问题:由材料二“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及材料四“(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可知,材料四反映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本质:由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从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走向崩溃。43.示例说明:经济上:春秋战国之际,随着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男耕女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