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_第1页
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_第2页
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_第3页
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_第4页
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TOC\o"1-2"\h\u22464第一章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概述 3124941.1预案编制目的 3212351.2预案适用范围 353191.3预案编制依据 315161.4预案组织架构 3164604.1预案领导小组 447874.2预案执行机构 4220444.3预案实施流程 424183第二章地震预警与信息传递 416182.1地震预警系统介绍 4250692.2预警信息的接收与传递 5214542.2.1预警信息接收 5136972.2.2预警信息传递 5230562.3预警信息处理与发布 5932.3.1预警信息处理 5160572.3.2预警信息发布 526701第三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651983.1宣传教育内容 6209913.1.1地震基本知识 6245723.1.2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6318123.1.3防震减灾技术 6169903.1.4地震应急避险与疏散 656773.2宣传教育方式 69203.2.1媒体宣传 6120933.2.2现场宣传活动 613593.2.3教育培训 666643.2.4制作宣传资料 6289873.3宣传教育对象 7238033.3.1全体公民 7290283.3.2重点人群 7271623.3.3及相关部门 7264543.3.4社会组织及志愿者 724055第四章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 74524.1避险与疏散指挥体系 7182344.1.1指挥体系构建 7195734.1.2指挥体系运作 7172484.2避险与疏散职责划分 8298114.2.1指挥部职责 8252634.2.2现场指挥部职责 827684.2.3各部门职责 852174.3避险与疏散预案制定 888334.3.1预案编制原则 896244.3.2预案内容 8189734.3.3预案实施与监督 928834第五章疏散设施与通道规划 9103705.1疏散设施布局 919315.2疏散通道设置 9316575.3疏散通道维护与管理 915377第六章疏散行动与程序 10295026.1疏散行动启动 10144606.1.1疏散令下达 10278156.1.2疏散指令传递 10143066.1.3疏散行动组织 1011936.2疏散程序与步骤 1086726.2.1疏散路线 10211926.2.2疏散顺序 10114766.2.3疏散集合地点 1013016.2.4疏散时间 107876.3疏散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1118046.3.1安全防护 1127436.3.2疏散通道畅通 11298626.3.3避免拥挤踩踏 11115116.3.4疏散现场秩序维护 11253036.3.5应急救援队伍待命 1184916.3.6通讯联络 114358第七章应急救援与医疗救护 1184157.1应急救援组织 11295117.1.1组织架构 11219307.1.2职责分工 11172437.1.3应急救援队伍 1158037.2医疗救护设施与人员 12304057.2.1医疗救护设施 12314337.2.2医疗救护人员 12108707.3救援物资与设备保障 12118287.3.1救援物资 12227467.3.2救援设备 12114507.3.3救援物资与设备的运输 125453第八章信息报告与舆情引导 12204588.1信息报告制度 1282608.1.1建立健全地震信息报告制度 12222948.1.2信息报告内容 134288.1.3信息报告流程 131878.2舆情监测与引导 138428.2.1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 13183938.2.2舆情引导策略 13294798.3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3115758.3.1信息发布原则 1357088.3.2信息发布渠道 14296158.3.3舆论引导措施 1413907第九章预案演练与评估 14122749.1预案演练组织 14185909.1.1演练目的 14203349.1.2演练组织架构 14256549.1.3演练组织流程 1459309.2预案演练内容与形式 1591119.2.1演练内容 15253159.2.2演练形式 15148439.3预案演练评估与改进 15280749.3.1评估指标 15327409.3.2评估方法 15309299.3.3改进措施 156378第十章地震避险与疏散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6279810.1预案修订原则 16950610.2预案修订程序 16415110.3预案更新与实施 16第一章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预案概述1.1预案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地震发生时的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措施,保证地震应急响应迅速、有序、高效,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1.2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地震重点防御区、地震多发区及地震高风险区域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工作。1.3预案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我国地震灾害特点、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实际需求编制。1.4预案组织架构4.1预案领导小组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由以下成员组成:领导小组组长:单位(社区、学校等)主要领导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社区、学校等)分管领导成员: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专业人员等4.2预案执行机构预案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包括以下部门: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避险与疏散工作信息与通信组:负责收集、传递地震信息,保障通信畅通救援与救护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伤员救护工作物资与装备保障组:负责保障地震避险与疏散所需的物资和装备宣传与教育组:负责地震避险与疏散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地震避险与疏散过程中的生活物资供应4.3预案实施流程地震发生后,预案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案,各执行机构按照预案分工迅速行动,开展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具体实施流程如下:接到地震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预案各执行机构迅速集结,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保证人员安全及时向上级报告地震避险与疏散情况配合及相关部门开展灾后救援与重建工作本预案旨在为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控制提供明确、可行的指导,保证地震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章地震预警与信息传递2.1地震预警系统介绍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地震波传播原理,通过监测地震波的初始阶段,预测地震到达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信息的技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地震监测台网、预警信息处理中心、信息传输网络和预警发布平台四个部分组成。地震监测台网负责实时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收集地震信息;预警信息处理中心对地震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地震的到达时间和震级;信息传输网络将预警信息迅速传输至预警发布平台;预警发布平台则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2.2预警信息的接收与传递2.2.1预警信息接收地震预警信息接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监测台网接收:地震监测台网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实时接收地震波信息。(2)预警中心接收:预警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来自监测台网的地震信息,并进行处理。(3)公众接收:公众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渠道接收预警信息。2.2.2预警信息传递预警信息传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监测台网与预警中心间的传递:监测台网将地震信息实时传输至预警信息处理中心。(2)预警中心与公众间的传递:预警信息处理中心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将预警信息传输至预警发布平台,再由预警发布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2.3预警信息处理与发布2.3.1预警信息处理预警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数据采集:预警信息处理中心从监测台网收集地震信息。(2)数据分析:对地震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地震的到达时间、地点和震级。(3)预警判断:根据地震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布预警。(4)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地震的到达时间、地点、震级等内容。2.3.2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发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手机短信:通过短信平台向公众发送预警信息。(2)电视和广播:通过电视和广播频道播放预警信息。(3)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预警信息。(4)预警终端:在公共场所设置预警终端,实时显示预警信息。(5)社区广播:通过社区广播系统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应遵循快速、准确、广泛的原则,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为地震避险与疏散提供有效参考。第三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3.1宣传教育内容3.1.1地震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波、地震预警等基本知识,以及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3.1.2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及国家及地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防震减灾的法律责任和义务。3.1.3防震减灾技术介绍防震减灾技术,如建筑抗震设计、地震预警系统、地震救援设备等,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技术的认识。3.1.4地震应急避险与疏散详细讲解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措施、疏散路线、自救与互救方法等,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能力。3.2宣传教育方式3.2.1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扩大宣传范围。3.2.2现场宣传活动组织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展览、演练等活动,使公众亲身参与,增强宣传教育效果。3.2.3教育培训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培训,针对不同对象,如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3.2.4制作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宣传画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公众,便于普及防震减灾知识。3.3宣传教育对象3.3.1全体公民针对全体公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3.2重点人群针对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等特定人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保证重点人群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3.3.3及相关部门加强对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保证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高效组织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3.3.4社会组织及志愿者鼓励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其在地震避险与疏散中的积极作用。第四章地震避险与疏散组织4.1避险与疏散指挥体系4.1.1指挥体系构建为保证地震发生时避险与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应构建以下指挥体系:(1)成立地震避险与疏散指挥部,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及成员。(2)设立地震避险与疏散现场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3)各部门设立相应级别的地震避险与疏散小组,负责本部门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的实施。4.1.2指挥体系运作地震发生时,各级指挥体系应迅速启动,按照以下流程运作:(1)指挥长发布地震避险与疏散指令,启动预案。(2)现场指挥部组织人员迅速进行现场评估,确定避险与疏散的具体措施。(3)各部门地震避险与疏散小组按照预案执行具体任务,保证人员安全撤离。(4)各级指挥体系保持沟通,及时调整避险与疏散策略。4.2避险与疏散职责划分4.2.1指挥部职责(1)制定地震避险与疏散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2)组织地震避险与疏散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3)地震发生时,发布避险与疏散指令,指挥各部门开展工作。(4)协调各方资源,为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提供保障。4.2.2现场指挥部职责(1)组织现场评估,确定避险与疏散的具体措施。(2)指挥各部门实施避险与疏散工作,保证人员安全撤离。(3)收集、整理、上报地震避险与疏散相关信息。(4)协调现场各类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效率。4.2.3各部门职责(1)落实地震避险与疏散预案,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地震知识培训。(2)地震发生时,迅速启动本部门地震避险与疏散小组,执行具体任务。(3)协助现场指挥部开展地震避险与疏散工作,保证本部门人员安全撤离。(4)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本部门地震避险与疏散情况。4.3避险与疏散预案制定4.3.1预案编制原则地震避险与疏散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保证地震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2)简洁明了,便于各部门理解和执行。(3)注重实战,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提高预案的实用性。4.3.2预案内容地震避险与疏散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震预警与信息传递。(2)避险与疏散路线及集结地点。(3)各部门职责划分及任务分配。(4)地震避险与疏散演练计划。(5)地震发生后的人员安置与救援工作。(6)预案的修订与更新。4.3.3预案实施与监督(1)各部门应认真执行预案,保证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2)指挥部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定期开展地震避险与疏散演练,提高预案的实战性。第五章疏散设施与通道规划5.1疏散设施布局为保证地震发生时人员的安全、快速疏散,本预案对疏散设施进行合理布局。疏散设施主要包括避难场所、临时医疗救护站、物资储备库等。以下是疏散设施布局的具体要求:(1)避难场所:根据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规划避难场所。避难场所应具备一定的容纳能力,并充分考虑避难人员的住宿、饮食、卫生等基本需求。(2)临时医疗救护站:在避难场所附近设置临时医疗救护站,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为受伤人员提供及时救治。(3)物资储备库:在避难场所附近设立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食品、水、药品等生活物资,保障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5.2疏散通道设置疏散通道是保证人员安全、快速疏散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疏散通道设置的具体要求:(1)主疏散通道:根据地形、建筑布局等因素,规划一条或多条主疏散通道。主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4米,保证人员疏散时的顺畅。(2)次疏散通道:在主疏散通道的基础上,规划若干次疏散通道,形成疏散网络。次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2米,连接各个建筑和避难场所。(3)疏散通道标识:在疏散通道沿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指示牌、灯光等,引导人员快速找到疏散通道。5.3疏散通道维护与管理为保证疏散通道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使用,本预案对疏散通道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以下要求:(1)定期检查:对疏散通道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2)清理障碍物:及时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碍物,避免影响人员疏散。(3)绿化带管理:对疏散通道附近的绿化带进行管理,保证绿化带内无高大树木、灌木等,避免影响疏散通道的使用。(4)照明设施维护:对疏散通道的照明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地震发生时通道内光线充足。(5)疏散演练: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对疏散通道的熟悉度,增强应急疏散能力。第六章疏散行动与程序6.1疏散行动启动6.1.1疏散令下达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或现场指挥人员判断有疏散必要时,立即启动疏散行动。现场指挥人员应迅速向各级疏散责任人下达疏散指令。6.1.2疏散指令传递各级疏散责任人应保证疏散指令的准确、迅速传递,直至每一位员工。6.1.3疏散行动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预案规定,迅速组织员工进行疏散。6.2疏散程序与步骤6.2.1疏散路线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预案确定的疏散路线,指导员工有秩序地快速撤离。6.2.2疏散顺序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疏散:(1)优先疏散老弱病残及行动不便的人员;(2)其次疏散其他员工;(3)最后疏散疏散责任人及现场指挥人员。6.2.3疏散集合地点各部门、各单位应在预案确定的疏散集合地点集结,并进行人数清点。6.2.4疏散时间各部门、各单位应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疏散任务。6.3疏散过程中的安全保障6.3.1安全防护各部门、各单位应保证员工在疏散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防尘口罩等。6.3.2疏散通道畅通各部门、各单位应保证疏散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保证员工在疏散过程中不受阻碍。6.3.3避免拥挤踩踏各部门、各单位应采取措施,避免疏散过程中发生拥挤踩踏。6.3.4疏散现场秩序维护各部门、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疏散现场秩序,保证员工有序疏散。6.3.5应急救援队伍待命各部门、各单位应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待命,随时应对疏散过程中的突发情况。6.3.6通讯联络各部门、各单位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保证现场指挥人员与疏散责任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第七章应急救援与医疗救护7.1应急救援组织7.1.1组织架构为保证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成立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救援行动。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若干,分别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各部门及救援队伍。7.1.2职责分工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全面领导,决策重大事项,协调各方资源。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负责具体事务的组织实施。成员:根据各自职责,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7.1.3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搜救队、消防队、医疗救护队等。各队伍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能力。7.2医疗救护设施与人员7.2.1医疗救护设施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医疗救护设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站,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救护车辆。(2)启用备用医疗场所,如学校、体育馆等,作为临时医疗救护点。(3)协调周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7.2.2医疗救护人员(1)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参与救援工作。(2)对医疗救护人员进行地震救护技能培训,提高其救治能力。(3)保证医疗救护人员的安全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7.3救援物资与设备保障7.3.1救援物资(1)制定救援物资清单,包括食品、药品、衣物、帐篷等生活必需品。(2)建立健全救援物资储备制度,保证物资充足。(3)加强救援物资的调配和管理,保证救援物资的合理分配。7.3.2救援设备(1)配置搜救设备,如无人机、探测仪、救生器材等。(2)保障通讯设备,保证救援指令的畅通。(3)加强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7.3.3救援物资与设备的运输(1)制定救援物资与设备的运输计划,保证快速、安全地抵达灾区。(2)协调交通运输部门,优先保障救援物资与设备的运输。(3)建立救援物资与设备的接收、分发和反馈机制,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八章信息报告与舆情引导8.1信息报告制度8.1.1建立健全地震信息报告制度为保证地震发生后的信息传递迅速、准确,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地震信息报告制度。地震信息报告制度应包括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发布等环节。8.1.2信息报告内容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信息报告机制,报告以下内容:(1)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震中位置;(2)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等情况;(3)地震应急响应措施及实施情况;(4)地震趋势预测及应对措施;(5)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信息。8.1.3信息报告流程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按照以下流程报告信息:(1)地震发生后10分钟内,向上一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初步信息;(2)地震发生后30分钟内,向同级人民报告详细信息;(3)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向上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报告详细信息;(4)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向国家地震应急管理部门报告详细信息。8.2舆情监测与引导8.2.1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实时掌握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关于地震的报道和舆论动态。8.2.2舆情引导策略针对地震舆情,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引导策略:(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2)正确引导舆论,防止恐慌情绪蔓延;(3)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4)关注网络谣言,及时辟谣。8.3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8.3.1信息发布原则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遵循以下原则发布信息:(1)及时性: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2)准确性: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3)权威性: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4)针对性:针对不同受众,发布有针对性的信息。8.3.2信息发布渠道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通过以下渠道发布信息:(1)及相关部门网站;(2)新闻媒体;(3)社交媒体平台;(4)其他公开渠道。8.3.3舆论引导措施为维护社会稳定,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舆论引导措施:(1)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2)组织专家解读地震相关信息,增强公众信心;(3)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恐慌情绪蔓延;(4)关注网络谣言,及时辟谣。第九章预案演练与评估9.1预案演练组织9.1.1演练目的为保证地震避险与疏散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战效果。9.1.2演练组织架构(1)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2)设立演练办公室,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报告。(3)组建演练实施小组,负责演练场地的布置、设备调试、参演人员培训等。9.1.3演练组织流程(1)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2)召开演练动员大会,对参演人员进行思想动员和任务分配。(3)开展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设备检查、参演人员培训等。(4)组织演练,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地震避险与疏散操作。(5)演练结束后,进行现场总结和反馈。9.2预案演练内容与形式9.2.1演练内容(1)地震预警信号的发布与接收。(2)应急避难场所的启用与疏散。(3)应急物资的发放与使用。(4)紧急救援与医疗救护。(5)信息报告与沟通协调。9.2.2演练形式(1)桌面演练:通过讨论、模拟等方式,检验预案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2)实战演练:在实际场地进行地震避险与疏散操作,检验预案的实战效果。(3)综合演练:结合地震预警、疏散、救援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演练。9.3预案演练评估与改进9.3.1评估指标(1)预案演练的完成情况:包括演练内容的完整性、参演人员的参与度等。(2)预案演练的效果:包括地震避险与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