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音与振动控制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903第1章噪音与振动控制基础 3134291.1噪音与振动的定义及分类 3204081.1.1噪音的定义与分类 3278211.1.2振动的定义与分类 4254751.2噪音与振动控制的重要性 420601.2.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268151.2.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244321.2.3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4260981.3噪音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 4132741.3.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5881.3.2源头控制,综合治理 464371.3.3合理布局,优化设计 535791.3.4科学评估,动态调整 58991.3.5遵守法规,强化监管 526177第2章噪音与振动的产生机理 5301372.1噪音的产生机理 5233382.2振动的产生机理 5323762.3噪音与振动的关联性 611290第3章噪音与振动测量技术 6259263.1噪音测量方法 665273.1.1声级计法 6112113.1.2频谱分析法 6157303.1.3声压级测量法 6282973.2振动测量方法 6107693.2.1加速度计法 6184983.2.2位移测量法 79683.2.3激光测振法 7137183.3测量设备与仪器 7161183.3.1声级计 788743.3.2加速度计 790923.3.3位移传感器 7232423.3.4频谱分析仪 736873.3.5激光测振仪 747173.3.6数据采集系统 726677第4章噪音与振动评价标准 7179224.1噪音评价标准 7166724.1.1环境噪音评价标准 7154634.1.2建筑物内部噪音评价标准 8179494.2振动评价标准 8128104.2.1土壤振动评价标准 881984.2.2结构振动评价标准 866464.3综合评价方法 953594.3.1噪音与振动的联合评价 931614.3.2噪音与振动控制策略 917676第5章噪音控制技术 9302885.1吸声材料与应用 9265835.1.1吸声材料概述 9319955.1.2常见吸声材料 9213355.1.3吸声材料的应用 9220425.2隔声技术 1099155.2.1隔声技术概述 10109585.2.2隔声原理 10313935.2.3常用隔声措施 10320545.3减振降噪技术 10196495.3.1减振降噪概述 1040815.3.2减振原理 10189075.3.3常用减振措施 1017565.4声屏障设计与应用 10286895.4.1声屏障概述 11293065.4.2声屏障设计原则 1153985.4.3声屏障应用实例 1117388第6章振动控制技术 11304286.1振动源识别与诊断 11218636.1.1振动源分类 11293476.1.2振动源识别方法 11213786.1.3振动诊断技术 1175816.2阻尼减振技术 11301686.2.1阻尼材料 1149856.2.2阻尼结构设计 11106996.2.3阻尼减振效果评估 12129586.3隔振技术 12103636.3.1隔振原理 12314486.3.2隔振器选型与设计 12310006.3.3隔振效果评价 12109426.4振动控制装置设计 12110796.4.1振动控制装置类型 12228286.4.2振动控制装置设计原则 12125936.4.3振动控制装置设计流程 12295556.4.4振动控制装置功能评价 1216237第7章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控制 1236367.1建筑物噪音与振动问题分析 1222847.2建筑结构声学设计 1297397.3建筑物振动控制措施 1380757.4建筑声环境模拟与评估 135731第8章交通噪音与振动控制 13179188.1交通噪音与振动问题分析 13558.1.1交通噪音概述 1397638.1.2交通振动问题 13265038.2道路声屏障设计 14140968.2.1声屏障概述 14178658.2.2声屏障设计要求 14144138.2.3声屏障材料选择 141688.3轨道交通振动控制 1451428.3.1轨道交通振动概述 14286058.3.2振动控制措施 14186008.4机场噪音与振动控制 14125958.4.1机场噪音概述 14145568.4.2机场噪音控制措施 1519574第9章工业噪音与振动控制 1516869.1工业噪音与振动问题分析 15233849.2机械设备降噪技术 15281299.2.1隔声技术 15300279.2.2吸声技术 1534979.2.3减振技术 15137449.2.4降噪材料与结构 15131619.3工业噪声综合治理 15156829.3.1源头控制 15105849.3.2传输途径控制 16205159.3.3受体保护 16171029.3.4管理与监督 16320279.4工业振动控制技术 162479.4.1振动源识别与评估 16245859.4.2减振器应用 16148719.4.3隔振技术 16247219.4.4振动监测与维护 1616358第10章噪音与振动控制策略及发展趋势 16603110.1噪音与振动控制策略 16967510.2噪音与振动控制新技术 16636410.3噪音与振动控制发展趋势 17359210.4噪音与振动控制政策与法规建议 17第1章噪音与振动控制基础1.1噪音与振动的定义及分类1.1.1噪音的定义与分类噪音是指不规则的声音信号,通常是由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组成,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干扰的声音。噪音可按来源分为以下几类:环境噪音:如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噪音;社会生活噪音:如娱乐场所、家用电器等产生的噪音;工作场所噪音:如工厂、车间等产生的噪音;特殊噪音:如爆炸、火灾等突发事件产生的噪音。1.1.2振动的定义与分类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根据振动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振动:如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电磁振动:如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振动;流体动力振动:如流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引起的振动。1.2噪音与振动控制的重要性1.2.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心理疾病、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振动还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产生不良影响。1.2.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噪音与振动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降低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1.2.3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噪音与振动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干扰,影响生态平衡。同时它们还可能对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产生破坏作用,降低使用寿命。1.3噪音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1.3.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噪音与振动的产生、传播和控制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噪音与振动污染的产生。1.3.2源头控制,综合治理针对噪音与振动的来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噪音与振动的强度。同时结合传播途径、受体敏感度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理。1.3.3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在建筑布局、设备选型等方面,充分考虑噪音与振动的传播规律,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噪音与振动的影响。1.3.4科学评估,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噪音与振动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1.3.5遵守法规,强化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噪音与振动污染源的监管,规范企业和个人行为,提高噪音与振动控制的法制化水平。第2章噪音与振动的产生机理2.1噪音的产生机理噪音是一种不期望的声音,其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振动导致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进而引发声波传播。噪音的产生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空气动力性噪音:当流体(如空气)与物体相互作用时,由于物体表面的不平整或形状变化,流体发生湍流,产生压力波动,从而引发声波。例如,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引擎噪音、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风噪等。(2)机械性噪音:由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碰撞,产生振动并通过固体传递,最终导致周围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例如,机械设备运行时的齿轮噪音、轴承噪音等。(3)电磁性噪音:电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磁场的变化,导致设备部件振动,从而产生噪音。如变压器、电机等设备产生的嗡嗡声。(4)共鸣性噪音:当声源产生的声波与某些建筑结构或设备部件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使得声音放大。如室内空调风速过大时产生的共鸣声。2.2振动的产生机理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现象,其产生机理主要包括:(1)机械振动:由于外力作用,使得物体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消失后,物体恢复原状,产生振动。如敲击物体时产生的振动。(2)流体诱导振动:流体流动时,与物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压力变化,导致物体振动。如风吹电线时电线产生的振动。(3)电磁振动:电磁场变化时,作用于导体上的电磁力会导致导体振动。如扬声器中的音圈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的振动。(4)热膨胀振动:物体受热膨胀时,由于温度梯度或热应力,产生振动。如热风炉中烟囱的振动。2.3噪音与振动的关联性噪音与振动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振动是噪音产生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噪音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2)振动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当振动传播到空气时,便产生了噪音。(3)噪音可以反馈影响振动的强度和频率,如声波作用于物体表面,可能导致物体振动加剧。(4)控制噪音和振动时,往往需要从源头和传播途径两个方面入手,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5)噪音和振动污染的防治,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第3章噪音与振动测量技术3.1噪音测量方法3.1.1声级计法声级计法是噪音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声级计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等效声级(Leq)、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等参数。3.1.2频谱分析法频谱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噪音的频率成分,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噪声信号的频谱分布。3.1.3声压级测量法声压级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产生的压力变化,从而得到声压级(SPL),以评价噪音的大小。3.2振动测量方法3.2.1加速度计法加速度计法是通过在振动源或振动传递路径上安装加速度计,测量振动加速度信号,从而分析振动的强度和频率。3.2.2位移测量法位移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振动体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对振动信号进行量化处理,从而评价振动的特性。3.2.3激光测振法激光测振法是利用激光的非接触式测量原理,对振动体表面进行扫描,获取振动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信息。3.3测量设备与仪器3.3.1声级计声级计是用于测量噪声级别的仪器,主要包括积分声级计、选择声级计等。3.3.2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是用于测量振动加速度的传感器,包括压电式、电磁式等类型。3.3.3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体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包括电感式、电容式等种类。3.3.4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噪声或振动信号的频谱分布,通常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和测量精度。3.3.5激光测振仪激光测振仪是利用激光测量振动信号的设备,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3.3.6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收集、处理和存储测量得到的噪声和振动数据,包括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第4章噪音与振动评价标准4.1噪音评价标准4.1.1环境噪音评价标准本节主要依据我国相关环境噪音法规,对噪音水平进行评价。环境噪音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白天等效声级(Ld):以A声级计,单位为dB(A),用于评价昼间的环境噪音水平。b.夜间等效声级(Ln):以A声级计,单位为dB(A),用于评价夜间的环境噪音水平。c.噪音限值:依据不同功能区,设定相应的噪音限值,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4.1.2建筑物内部噪音评价标准本节主要针对建筑物内部的噪音水平进行评价,包括以下内容:a.室内等效声级(Lw):以A声级计,单位为dB(A),用于评价建筑物内部的噪音水平。b.噪音频谱分析:分析噪音的频率成分,以评价室内噪音对人体的影响。c.噪音舒适度评价:根据室内噪音水平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对室内噪音进行舒适度评价。4.2振动评价标准4.2.1土壤振动评价标准本节主要针对土壤振动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以下内容:a.振动强度:以加速度有效值表示,单位为m/s2,用于评价土壤振动的强度。b.振动频率:分析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以评价土壤振动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c.振动限值:依据我国相关法规,设定土壤振动限值,以保证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4.2.2结构振动评价标准本节主要针对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的振动进行评价,包括以下内容:a.振动加速度:以加速度有效值表示,单位为m/s2,用于评价结构振动的强度。b.振动频率:分析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以评价结构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c.结构自振特性:通过分析结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参数,评价结构的振动功能。4.3综合评价方法4.3.1噪音与振动的联合评价本节提出一种噪音与振动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噪音和振动的评价结果进行耦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价环境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噪音与振动的相关性分析:分析噪音与振动之间的相关性,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b.综合评价指标:结合噪音和振动的评价结果,提出综合评价指标,如综合声级、综合振动强度等。c.评价方法:根据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如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噪音与振动进行综合评价。4.3.2噪音与振动控制策略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噪音与振动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内容:a.噪音控制措施:针对噪音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隔声、吸声、消声等。b.振动控制措施:针对振动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减振、隔振、加固等。c.综合治理:结合噪音与振动的特点,实施综合治理,以达到最佳的降噪减振效果。第5章噪音控制技术5.1吸声材料与应用5.1.1吸声材料概述吸声材料是降低噪音污染的重要手段,其通过吸收声波能量,减少声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本节主要介绍各类吸声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噪音控制中的应用。5.1.2常见吸声材料(1)多孔吸声材料:如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等;(2)共振吸声材料:如微穿孔板、薄板等;(3)复合吸声材料:如吸声泡沫、吸声涂料等。5.1.3吸声材料的应用根据噪音源的特点和现场环境,选用合适的吸声材料进行噪音控制,如:(1)室内噪音控制: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和复合吸声材料;(2)交通噪声控制:采用共振吸声材料和声屏障;(3)工业噪声控制:采用多种吸声材料组合使用。5.2隔声技术5.2.1隔声技术概述隔声技术是通过采用隔声结构、隔声材料等手段,阻止声波传播,降低噪音污染的一种方法。本节主要介绍隔声技术的原理和常用隔声措施。5.2.2隔声原理隔声原理包括质量定律、声桥效应、空气层效应等。通过了解这些原理,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隔声设计和施工。5.2.3常用隔声措施(1)墙体隔声:采用加厚墙体、双层墙体、隔声吊顶等;(2)门窗隔声:采用密封性好的门窗、隔音玻璃等;(3)管道隔声:采用隔音管道、柔性连接、隔音支架等;(4)设备隔声:采用隔声罩、隔声室等。5.3减振降噪技术5.3.1减振降噪概述减振降噪技术是通过降低振动源的振动,从而降低噪音的产生。本节主要介绍减振降噪技术的原理和常用减振措施。5.3.2减振原理减振原理包括阻尼减振、弹性减振、冲击减振等。通过选用合适的减振材料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噪音。5.3.3常用减振措施(1)基础减振:采用减振垫、减振支架等;(2)设备减振:采用减振器、弹性支座等;(3)管道减振:采用柔性接头、减振支架等;(4)结构减振:采用阻尼材料、减振涂料等。5.4声屏障设计与应用5.4.1声屏障概述声屏障是设置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用于阻挡声波传播,降低噪音污染的一种措施。本节主要介绍声屏障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实例。5.4.2声屏障设计原则(1)根据噪音源特点、受声点需求进行设计;(2)选择合适的声屏障材料、结构;(3)考虑声屏障的景观、通风、安全等因素。5.4.3声屏障应用实例(1)高速公路声屏障:采用金属板、透明材料等;(2)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采用组合式声屏障、绿化声屏障等;(3)工业厂界声屏障:采用隔声板、吸声材料等。第6章振动控制技术6.1振动源识别与诊断6.1.1振动源分类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振动源,包括机械振动源、流体诱导振动源以及电磁振动源等,并对各类振动源的特点进行分析。6.1.2振动源识别方法本节介绍振动源识别的方法,包括直接观测法、频谱分析法、传递路径分析法等,以实现对振动源的有效识别。6.1.3振动诊断技术本节阐述振动诊断的技术,主要包括振动信号的采集、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故障诊断等环节,为振动控制提供依据。6.2阻尼减振技术6.2.1阻尼材料介绍常用阻尼材料的特点、分类及应用,包括橡胶阻尼材料、金属阻尼材料、复合材料等。6.2.2阻尼结构设计本节阐述阻尼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阻尼层的厚度、形状、布局等参数的优化。6.2.3阻尼减振效果评估介绍阻尼减振效果的评估方法,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6.3隔振技术6.3.1隔振原理本节阐述隔振的基本原理,包括弹簧隔振、橡胶隔振、空气弹簧隔振等。6.3.2隔振器选型与设计介绍隔振器的选型原则、设计方法以及功能参数,包括刚度、阻尼、承载能力等。6.3.3隔振效果评价本节阐述隔振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振动传递率、振动级差等指标。6.4振动控制装置设计6.4.1振动控制装置类型本节介绍常见的振动控制装置,包括主动控制装置、被动控制装置以及半主动控制装置等。6.4.2振动控制装置设计原则阐述振动控制装置的设计原则,包括可靠性、适用性、经济性等。6.4.3振动控制装置设计流程本节详细描述振动控制装置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参数优化、仿真验证等环节。6.4.4振动控制装置功能评价介绍振动控制装置功能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包括控制效果、稳定性、响应速度等。第7章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控制7.1建筑物噪音与振动问题分析本节主要对建筑物中常见的噪音与振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建筑物噪音与振动的来源,包括外部环境、建筑结构、设备运行等方面。对各类噪音与振动的传播途径进行研究,以明确其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影响。分析建筑物噪音与振动对居住舒适度、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的影响。7.2建筑结构声学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结构声学设计的相关内容。阐述建筑结构声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以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声学功能。介绍建筑结构声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隔声、吸声、反射和扩散等。对建筑材料的声学功能进行评估和选择,以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建筑结构声学设计的成功经验。7.3建筑物振动控制措施本节针对建筑物的振动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分析建筑物振动的来源,如设备运行、交通振动等。根据振动类型和传播途径,提出以下控制措施:(1)设备隔振:采用隔振器、减振垫等设备,降低设备运行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2)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抗振功能;(3)墙体加固:对易受振动影响的墙体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振能力;(4)振动监测与评估: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评估振动控制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控制策略。7.4建筑声环境模拟与评估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声环境的模拟与评估方法。阐述建筑声环境模拟的必要性,以预测和优化建筑物的声学功能。介绍建筑声环境模拟的常用软件和模型,如声学仿真软件、室内声场模型等。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说明建筑声环境模拟与评估在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第8章交通噪音与振动控制8.1交通噪音与振动问题分析8.1.1交通噪音概述交通噪音是指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和机场噪音。这些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8.1.2交通振动问题交通振动主要指道路、轨道交通和机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地面振动。振动通过地面传播,影响周围建筑物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本节将对交通振动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影响进行分析。8.2道路声屏障设计8.2.1声屏障概述声屏障是一种用于降低交通噪音的有效措施,通过在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设置障碍物,减少噪声的传播。本节将介绍道路声屏障的设计原则、类型及适用场景。8.2.2声屏障设计要求(1)声学功能:声屏障应具有良好的吸声和隔声功能,以满足降噪需求。(2)结构安全:声屏障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保证长期使用。(3)美观性:声屏障外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文明和环保理念。(4)经济性: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声屏障的造价和运维成本。8.2.3声屏障材料选择根据声学功能、结构要求、美观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声屏障材料。常见材料包括金属板、混凝土板、PC板、玻璃棉等。8.3轨道交通振动控制8.3.1轨道交通振动概述轨道交通振动主要指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地面振动。本节将分析轨道交通振动的产生原因、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8.3.2振动控制措施(1)减振轨道:采用减振扣件、弹性支座等减振措施,降低轨道交通振动。(2)隔振沟:在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设置隔振沟,阻断振动的传播。(3)声学隔离:在轨道交通线路附近建筑物采用声学隔离措施,降低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4)结构优化:对轨道交通线路附近建筑物进行结构优化,提高其抗振能力。8.4机场噪音与振动控制8.4.1机场噪音概述机场噪音主要包括飞机起降、地面运行和机场设施运行产生的噪音。本节将分析机场噪音的特点、影响范围和治理难点。8.4.2机场噪音控制措施(1)飞机起降航线优化:通过调整起降航线,降低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2)噪音屏障:在机场周边设置噪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3)机场设施降噪:对机场设施进行降噪处理,如采用低噪音发动机、降低跑道摩擦系数等。(4)飞行高度限制:合理规定飞机的飞行高度,降低噪音影响。(5)地面交通组织优化:优化机场地面交通组织,降低地面运行噪音。通过以上措施,对交通噪音与振动进行有效控制,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生活环境。第9章工业噪音与振动控制9.1工业噪音与振动问题分析本节主要对工业环境中产生的噪音与振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工业噪音与振动的来源,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及环境因素等。分析工业噪音与振动对工人健康、生产效率及设备寿命的影响。介绍工业噪音与振动评价标准及检测方法。9.2机械设备降噪技术本节针对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问题,介绍以下几种降噪技术:9.2.1隔声技术采用隔声罩、隔声屏等设施,对噪声源进行封闭或遮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正规外贸出口销售合同书
- 高中学生宿舍楼建设标准与要求
- 标准厂房及附属设施布局设计
- 2024设备技术协议合同格式
- S-R-S-AHPC-CO-spiro-3-3-heptane-Ph-CHO-生命科学试剂-MCE
- SP2-生命科学试剂-MCE
- SMARCA2-4-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2年工商管理实习参考心得体会五篇合集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中国文化(英文)-5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meta分析入门篇课件
- 2024年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倒板施工合同方案
- (高清版)DZT 0432-2023 煤炭与煤层气矿产综合勘查规范
- 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干部监督有关知识》课件
- 扩建办公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b方太营销组织岗位角色与职责设计
- 送教上门教师培训课件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