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救预案处理手册_第1页
医院急救预案处理手册_第2页
医院急救预案处理手册_第3页
医院急救预案处理手册_第4页
医院急救预案处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急救预案处理手册TOC\o"1-2"\h\u7273第一章急救预案概述 3148751.1急救预案的重要性 3167581.2急救预案的制定原则 331040第二章院前急救处理 4232362.1急救电话的接听与处理 410882.1.1接听要求 491212.1.2处理流程 482392.2急救人员的调度与派遣 5204572.2.1调度原则 5287332.2.2派遣流程 5250002.3院前急救操作流程 5131572.3.1现场评估 5134712.3.2初步急救处理 5215792.3.3转运患者 614122第三章院内急救处理 613063.1急诊科接诊流程 6171733.1.1接诊准备 6121453.1.2接诊登记 6241653.1.3初步评估 61593.1.4分类救治 6110433.1.5紧急救治 6237313.1.6信息沟通 7180783.2急诊科救治流程 759423.2.1病情评估 771213.2.2诊断与检查 716713.2.3治疗方案制定 724993.2.4治疗实施 7284553.2.5观察与监测 715653.2.6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7282963.3急诊科转诊流程 7259363.3.1转诊评估 723203.3.2转诊手续 7319933.3.3转诊交接 7239183.3.4转运途中监护 7149593.3.5转诊后随访 720349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预案 722164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8202864.1.1按事件性质分类 8228834.1.2按影响范围分类 817592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 8294024.2.1预警与监测 8122224.2.2应急处置 872064.2.3防疫与消毒 8171234.2.4社会动员与物资保障 819262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协调 9151484.3.1部门协调 952014.3.2地区协调 95794.3.3信息沟通 9122154.3.4救援力量整合 922319第五章灾难急救预案 9205415.1灾难的急救原则 9230075.1.1保证现场安全 9217685.1.2先救命、后治伤 9307345.1.3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10315925.2灾难的现场救援 10282345.2.1救援人员分组 1062135.2.2搜索与救援 10261445.2.3急救处理 10240905.3灾难的后续处理 10170855.3.1伤员转运 1070595.3.2伤员救治 10305965.3.3信息上报与协调 10725.3.4善后处理 1024680第六章危重病急救预案 1046256.1危重病患者的识别 10296246.1.1识别标准 1020586.1.2识别方法 11168186.2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流程 1124486.2.1评估病情 1124066.2.2救治措施 1186406.2.3转运与交接 11303556.3危重病患者的监护与护理 12118176.3.1监护 12302476.3.2护理 1224346第七章儿科急救预案 12312137.1儿科急救的特点 1279647.2儿科急救操作流程 12108927.2.1现场评估 12172687.2.2呼吸急救 126427.2.3循环急救 13137467.2.4神经系统急救 13250977.3儿科急救药物使用 1316687.3.1镇静药物 13273937.3.2止血药物 1372827.3.3抗惊厥药物 13116067.3.4液体复苏药物 1313277.3.5心肺复苏药物 1312164第八章妇产科急救预案 13262638.1妇产科急救的特点 13317668.2妇产科急救操作流程 14134738.2.1现场评估与救治 14256938.2.2妇科急救操作流程 14152988.2.3产科急救操作流程 14270638.3妇产科急救药物使用 1419356第九章老年病急救预案 1525789.1老年病急救的特点 15276299.2老年病急救操作流程 15208899.3老年病急救药物使用 165648第十章急救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162525410.1急救预案的培训内容 163267210.2急救预案的培训方式 172827410.3急救预案的演练与评估 17第一章急救预案概述1.1急救预案的重要性急救预案是医疗机构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灾难等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急救预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急救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医疗机构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2)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急救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急救预案的制定,有助于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4)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急救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1.2急救预案的制定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预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2)科学性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系统性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完整的急救体系。(4)预见性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保障。(5)动态调整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预案内容。(6)实用性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注重实用性,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7)培训与演练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应与培训、演练相结合,提高医疗机构员工的应急能力和执行力。(8)持续改进原则:急救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紧急情况。第二章院前急救处理2.1急救电话的接听与处理2.1.1接听要求接听急救电话时,应保持冷静、专业,迅速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紧急程度。以下为接听要求:(1)在电话铃响3声内接听;(2)礼貌问候,明确告知身份;(3)询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4)了解患者所在地点、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病情发展;(5)简要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6)评估病情紧急程度,确定是否需要立即派出急救车辆。2.1.2处理流程接听急救电话后,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确认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2)详细记录患者所在地点、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病情发展;(3)根据病情评估,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初步自救;(4)通知急救车辆调度人员,提供患者信息及病情;(5)保持电话畅通,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6)密切关注急救车辆动态,保证及时到达现场。2.2急救人员的调度与派遣2.2.1调度原则急救人员调度与派遣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紧急程度,合理分配急救资源;(2)优先调度距离患者最近、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急救车辆;(3)保证急救车辆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4)实时掌握急救车辆动态,调整调度策略。2.2.2派遣流程急救人员调度与派遣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调度人员;(2)调度人员根据患者信息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急救车辆;(3)通知急救车辆司机及医护人员,提供患者信息及病情;(4)急救车辆出发,实时跟踪车辆动态;(5)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救治;(6)救治过程中,保持与调度中心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2.3院前急救操作流程2.3.1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迅速进行以下评估:(1)评估现场环境,保证安全;(2)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状况;(3)评估患者伤情或病情,初步判断伤情类别或疾病类型。2.3.2初步急救处理根据现场评估结果,进行以下初步急救处理:(1)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2)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3)对于出血伤口,进行止血、包扎;(4)对于骨折或疑似骨折的患者,给予固定;(5)给予患者基础生命支持,如保暖、止痛等。2.3.3转运患者在初步急救处理完毕后,按照以下流程转运患者:(1)保证急救车辆内设备齐全,如急救箱、氧气瓶等;(2)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避免二次伤害;(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4)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途中与医院保持沟通,做好接收准备。第三章院内急救处理3.1急诊科接诊流程3.1.1接诊准备急诊科医护人员应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保证急救设施、设备和药品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3.1.2接诊登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护士应立即进行接诊登记,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时间、病情主诉等。3.1.3初步评估接诊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快速、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处理等。3.1.4分类救治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救治。对于重症患者,应优先救治,保证生命安全。3.1.5紧急救治对于心跳骤停、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紧急救治。3.1.6信息沟通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告知病情、救治措施及可能的风险。3.2急诊科救治流程3.2.1病情评估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持续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调整救治方案。3.2.2诊断与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诊断与检查,如血液、影像学等。3.2.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3.2.4治疗实施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治疗方案,实施救治措施。3.2.5观察与监测在救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2.6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立即进行处理。3.3急诊科转诊流程3.3.1转诊评估当患者病情稳定,具备转诊条件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转诊评估。3.3.2转诊手续办理转诊手续,包括患者病历、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3.3.3转诊交接与接收医院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病情、治疗经过、注意事项等。3.3.4转运途中监护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病情,保证安全。3.3.5转诊后随访转诊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与接收医院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预案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4.1.1按事件性质分类(1)传染病疫情:包括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及不明原因的急性传染病疫情。(2)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因食物或职业环境导致的群体性中毒事件。(3)放射性污染:因放射性物质泄漏、丢失等导致的放射性污染事件。(4)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5)其他:包括火灾、爆炸、交通等意外事件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4.1.2按影响范围分类(1)局部事件:影响范围限于某个社区、村庄或单位。(2)区域事件:影响范围涉及一个县(区)或多个县(区)。(3)全省(市)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全省(市)。(4)全国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全国。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4.2.1预警与监测(1)加强公共卫生监测:通过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机构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2)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警。4.2.2应急处置(1)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2)成立应急指挥部:由相关部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组成,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工作。(3)紧急救治:对受害者进行紧急救治,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4)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4.2.3防疫与消毒(1)隔离病源: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2)环境消毒:对事件发生地点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4.2.4社会动员与物资保障(1)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2)物资保障: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协调4.3.1部门协调(1)部门:加强与卫生、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2)医疗机构: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4.3.2地区协调(1)跨区域协作:在全省(市)范围内进行资源调配,保证应急工作顺利进行。(2)国际协作:在必要时,与国际组织、友好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4.3.3信息沟通(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保证各相关部门、地区之间的信息畅通。(2)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了解应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4.3.4救援力量整合(1)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应急救治中的作用,提高救治能力。(2)专业救援队伍:加强专业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救援效率。(3)社会力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形成多方合力。第五章灾难急救预案5.1灾难的急救原则在灾难发生时,急救原则。应迅速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优先处理生命危险的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分配医疗救治力量,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5.1.1保证现场安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包括火灾、有毒气体、建筑倒塌等危险因素。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展开救援工作。5.1.2先救命、后治伤在灾难现场,救援人员要优先处理生命危险的情况,如呼吸心跳骤停、大出血等。对于重伤员,应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措施,为其争取生存机会。5.1.3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根据伤员数量和伤情,合理分配医疗救治力量。对于重伤员,应优先安排救治;对于轻伤员,可采取简易包扎等处理措施,减轻其痛苦。5.2灾难的现场救援5.2.1救援人员分组现场救援人员应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索、救援、救治等工作。各小组之间要密切配合,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5.2.2搜索与救援救援人员要全面搜索现场,发觉被困人员,将其安全救出。在搜索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现场环境,避免发生次生灾害。5.2.3急救处理对于受伤人员,现场救援人员要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对于重伤员,要尽快进行心肺复苏等生命支持措施。5.3灾难的后续处理5.3.1伤员转运在保证伤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将其迅速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员的平稳,避免加重伤情。5.3.2伤员救治医院要成立专门的救治小组,针对不同伤员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方案。同时要加强伤员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度过难关。5.3.3信息上报与协调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伤员数量和救治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救援工作。同时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保证信息畅通。5.3.4善后处理在善后处理阶段,要做好伤员安置、赔偿等工作。同时对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第六章危重病急救预案6.1危重病患者的识别6.1.1识别标准危重病患者的识别是急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危重病患者的识别标准:(1)意识障碍:患者出现昏迷、嗜睡、谵妄等症状。(2)生命体征异常: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不稳定。(3)循环功能衰竭:表现为心率失常、血压下降、心悸等症状。(4)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异常、紫绀等症状。(5)严重创伤:如颅脑损伤、多发骨折等。(6)急性中毒:药物过量、毒物暴露等。(7)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8)其他: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等。6.1.2识别方法(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及发展过程。(3)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液、尿液等。6.2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流程6.2.1评估病情迅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救治优先级。按照ABC原则进行评估:(1)A:Airway(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2)B:Breathing(呼吸)——保证有效呼吸,必要时给予氧疗。(3)C:Circulation(循环)——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6.2.2救治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3)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4)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液、尿液等。(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6.2.3转运与交接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ICU),并与ICU医护人员进行详细交接。6.3危重病患者的监护与护理6.3.1监护(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2)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等。(3)定期进行血液、尿液等检查,了解患者内脏功能。(4)观察患者意识、精神状态,及时发觉并处理并发症。6.3.2护理(1)保持患者舒适体位,预防褥疮。(2)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3)做好尿管护理,预防尿路感染。(4)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适的饮食。(5)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关爱与支持。第七章儿科急救预案7.1儿科急救的特点儿科急救对象主要为未成年人,其特点如下:(1)生理特点:儿童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疾病的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快,易出现严重并发症。(2)临床表现:儿童疾病表现不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显著,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3)心理特点: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和焦虑较成人更为明显。(4)家庭和社会因素:家长对儿童疾病的知识缺乏,对急救措施的了解不足,可能影响急救效果。7.2儿科急救操作流程7.2.1现场评估(1)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循环等。(2)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如有危险因素,立即处理。7.2.2呼吸急救(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必要时采用头后仰、下巴抬高等手法。(2)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口对口、口对鼻等人工呼吸方法。(3)氧气疗法:给予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7.2.3循环急救(1)止血:对出血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带。(2)液体复苏:根据患者失血量和血压情况给予静脉输液。(3)心肺复苏: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7.2.4神经系统急救(1)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搬动。(2)给予镇静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3)对惊厥患者给予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7.3儿科急救药物使用7.3.1镇静药物(1)苯二氮卓类药物:适用于惊厥、焦虑等症状。(2)水合氯醛:适用于惊厥、烦躁等症状。7.3.2止血药物(1)维生素K:适用于出血性疾病。(2)止血酶:适用于创伤性出血。7.3.3抗惊厥药物(1)地西泮:适用于惊厥患者。(2)苯妥英钠:适用于惊厥持续状态。7.3.4液体复苏药物(1)生理盐水:适用于失血性休克。(2)右旋糖酐:适用于失血性休克、烧伤等。7.3.5心肺复苏药物(1)肾上腺素:适用于心跳骤停。(2)阿托品:适用于心脏停搏、心动过缓等。第八章妇产科急救预案8.1妇产科急救的特点妇产科急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急性:妇产科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2)多样性:妇产科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方面,救治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相应措施。(3)特殊性:妇产科急救涉及女性生理、生殖系统,救治过程中需充分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4)协作性:妇产科急救需要多学科协作,如内科、外科、儿科等,共同完成救治任务。8.2妇产科急救操作流程8.2.1现场评估与救治(1)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立即启动急救流程。(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3)根据病情给予止痛、止血、抗感染等治疗。(4)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共同救治。8.2.2妇科急救操作流程(1)妇科急症主要包括:异位妊娠、卵巢破裂、急性盆腔炎、宫外孕等。(2)对于异位妊娠,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破裂导致大出血。(3)对于卵巢破裂,根据病情给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4)对于急性盆腔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8.2.3产科急救操作流程(1)产科急症主要包括: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滞留、胎儿宫内窘迫等。(2)对于产后出血,迅速查找出血原因,给予止血、补血治疗。(3)对于前置胎盘,根据病情给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4)对于胎盘滞留,及时进行胎盘剥离术。(5)对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监测胎心,及时终止妊娠。8.3妇产科急救药物使用(1)止血药物:包括缩宫素、前列腺素、氨甲环酸等,用于治疗产后出血、胎盘滞留等。(2)抗生素: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前置胎盘等。(3)止痛药物:如吗啡、度冷丁等,用于缓解患者疼痛。(4)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5)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用于治疗产后出血、胎盘滞留等。(6)其他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抗病毒药物等,根据患者病情及合并症给予相应治疗。第九章老年病急救预案9.1老年病急救的特点老年病急救具有以下特点:(1)病种复杂: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在急救过程中可能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复杂。(2)病情发展迅速: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下降,病情发展较快,易导致严重后果。(3)并发症多:老年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4)诊断困难: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影响急救效果。(5)预后较差: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疾病恢复能力较差,预后相对较差。9.2老年病急救操作流程(1)评估病情:迅速评估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循环、血压等,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老年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气管插管等处理。(3)建立静脉通道:尽快为老年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便于给药和输液。(4)给药治疗: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感染、调节血压、改善循环等。(5)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6)预防并发症: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积极预防并发症,如保暖、保持口腔卫生等。(7)转运与交接:在病情稳定后,将老年患者转运至相应科室,并与接收科室进行详细交接。9.3老年病急救药物使用(1)抗感染药物: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