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更新指南TOC\o"1-2"\h\u8262第1章现代农业种植概述 3301731.1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3162581.2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特点 4217671.3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42055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4295802.1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5178842.1.1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5268822.1.2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5264342.2土壤调理剂的应用 5214032.2.1土壤调理剂种类 5160482.2.2土壤调理剂作用机理 5319382.2.3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 5218992.3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 580282.3.1土壤污染来源与危害 5240252.3.2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6177372.3.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与应用 6565第3章育种技术更新 676563.1常规育种技术 638013.1.1选择育种 6321583.1.2系谱育种 68833.1.3诱变育种 6303893.2分子育种技术 6238383.2.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6158823.2.2基因工程育种 783813.2.3分子设计育种 7251943.3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7126763.3.1组织培养技术 7213833.3.2植物激素调控技术 772863.3.3分子育种平台建设 7240493.3.4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72332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7111264.1精量播种技术 7165874.1.1精量播种原理 750704.1.2播种机具的选择与使用 823484.1.3精量播种技术实施要点 8101284.2种子处理技术 8132784.2.1种子选育与保存 8285924.2.2种子消毒与杀菌 852384.2.3种子处理剂的应用 8281914.3植株间距与种植密度优化 8223084.3.1植株间距设置原则 841664.3.2种植密度优化方法 8178534.3.3植株间距调整技术 92670第5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 9138355.1灌溉技术及其设备选择 929005.1.1灌溉技术概述 9295745.1.2地面灌溉技术 9290545.1.3喷灌技术 9184015.1.4滴灌技术 9143425.2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与实施 984765.2.1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9161225.2.2水肥一体化实施要点 922895.3微灌技术与设备应用 10295725.3.1微灌技术概述 102145.3.2微灌设备应用 10159815.3.3微灌设备选择与配置 1012015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1050626.1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 10275486.1.1病虫害监测技术 1052996.1.2预测预报模型 10318946.2生物防治技术 11319146.2.1天敌昆虫利用技术 11290966.2.2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 1175986.2.3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 11308636.3化学防治技术及其安全使用 1128846.3.1农药筛选与合理使用 11267626.3.2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11210506.3.3农药抗性治理 112965第7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11193177.1主要农业机械及配套技术 1167677.1.1耕作机械 11190427.1.2播种机械 12189037.1.3收获机械 12111997.1.4植保机械 12313947.2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应用 12122447.2.1无人驾驶拖拉机 12275497.2.2无人驾驶植保无人机 1290477.2.3无人驾驶收获机械 128517.3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优化 12134587.3.1机械化作业方案优化 12146397.3.2农业机械化生产调度优化 13323807.3.3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评价与改进 138344第8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3250678.1农田生态保护与建设 13281478.1.1农田水土保持技术 13176728.1.2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 13196338.1.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技术 13214188.2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13222298.2.1科学施肥技术 13284858.2.2农药减量与替代技术 13167848.2.3农膜回收与利用技术 14131978.3生态农业模式与推广 14122678.3.1生态农业模式 14238098.3.2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 14254978.3.3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42296第9章智能农业与信息化技术 1413699.1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4171259.1.1农业物联网概述 14188549.1.2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 14125239.1.3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 1470279.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55149.2.1农业大数据概述 1516149.2.2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546589.2.3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1587389.3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发展 1575979.3.1农业信息化平台概述 1557359.3.2农业信息化平台架构与关键技术 15250519.3.3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发展趋势 1514217第10章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729310.1新兴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5634510.1.1智能化技术 16305310.1.2生物技术 163223210.1.3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16664210.2农业种植技术可持续发展策略 161314110.2.1政策支持 16520710.2.2人才培养 161862410.2.3技术集成与创新 161853610.3未来农业种植技术发展方向与挑战 161874210.3.1发展方向 16106310.3.2挑战 16第1章现代农业种植概述1.1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农业种植技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再到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绿色革命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种植技术不断创新,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2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特点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为主要支撑,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强调标准化生产,通过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3)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绿色发展,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机械化与自动化: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广泛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5)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1.3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现状表现为:(1)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3)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农产品过剩,影响农民收益。(4)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未来,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3)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推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2.1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2.1.1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土壤肥力评价是对土壤供肥能力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效养分含量等。还需关注土壤结构、质地、孔隙度及微生物活性等物理和生物学特性。2.1.2土壤肥力提升技术(1)增施有机肥:通过施用农家肥、绿肥、生物有机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2)合理施用化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特性,科学配比施用氮、磷、钾等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土壤调理剂应用:通过使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4)轮作与间作:合理轮作与间作,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2.2土壤调理剂的应用2.2.1土壤调理剂种类土壤调理剂主要包括:有机调理剂(如生物有机肥、腐殖酸等)、无机调理剂(如石灰、石膏等)和复合调理剂(如有机无机复合调理剂)。2.2.2土壤调理剂作用机理(1)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2)调节土壤酸碱度: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调理剂,调节土壤pH值,改善土壤环境。(3)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养分流失。2.2.3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壤调理剂种类和施用方式。常用的施用方法有:撒施、冲施、穴施等。2.3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2.3.1土壤污染来源与危害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2.3.2土壤污染防治技术(1)物理修复:采用换土、深耕、翻土等方法,降低污染物浓度,达到修复目的。(2)化学修复: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环境,降低污染物活性。(3)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吸收、转化和降解污染物,达到修复目的。2.3.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与应用根据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污染物质,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土壤污染修复方案,保证修复效果。第3章育种技术更新3.1常规育种技术3.1.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依据植物的表型特征进行筛选,保留优良性状的品种或个体。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至今仍被广泛采用。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势、产量、抗逆性等性状进行选择,培育出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3.1.2系谱育种系谱育种是通过系统选育,将优良品种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品种。该方法注重亲本的选择和后代评价,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目的。3.1.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诱发植物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为培育具有新性状的品种提供遗传资源。3.2分子育种技术3.2.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追踪、定位和筛选,提高育种效率。该方法可实现对植物基因组水平的精准改良,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3.2.2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使其表达新的性状。该方法为培育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的新品种提供了有力手段,但需注意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3.2.3分子设计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是基于对植物基因组信息的深入理解,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植物新品种。该方法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育种的主要手段。3.3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3.3.1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等手段,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该方法在保持品种纯度、繁殖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3.3.2植物激素调控技术植物激素调控技术是通过植物激素的施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提高育种效率。例如,利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加快育种进程。3.3.3分子育种平台建设分子育种平台建设是整合多种生物技术手段,为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建立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基因编辑等平台,提高育种研究的效率与水平。3.3.4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针对转基因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这有助于保证转基因植物的安全、合理应用,促进育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4.1精量播种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植方法,旨在提高种子利用率,减少播种量,同时保证作物生长的均匀性和产量。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4.1.1精量播种原理精量播种技术基于精确计算每颗种子在土壤中的位置,保证种子在适宜的深度和间距下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4.1.2播种机具的选择与使用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机具。介绍不同类型的精量播种机具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播种机。4.1.3精量播种技术实施要点详细阐述精量播种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土壤处理、播种深度、播种速度等,以保证播种质量。4.2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对提高种子发芽率、防治病虫害、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4.2.1种子选育与保存介绍种子选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正保证存种子,以保证种子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4.2.2种子消毒与杀菌针对不同作物和种子病害,介绍种子消毒和杀菌的方法,降低种子带菌率,提高种子发芽率。4.2.3种子处理剂的应用介绍种子处理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包括包衣、丸化、浸种等,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逆性。4.3植株间距与种植密度优化植株间距与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4.3.1植株间距设置原则根据作物种类、品种和生长习性,确定合理的植株间距,以利于作物生长和光合作用。4.3.2种植密度优化方法介绍种植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调整种植密度,实现高产高效。4.3.3植株间距调整技术阐述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如何根据生长状况和需求,采用间苗、移栽等方法调整植株间距,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第5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5.1灌溉技术及其设备选择5.1.1灌溉技术概述灌溉是农业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的灌溉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当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技术,包括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并对其设备选择进行详细阐述。5.1.2地面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在选择地面灌溉设备时,应考虑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选用。5.1.3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作物表面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均匀、适应性强等优点。喷灌设备主要包括喷头、水泵、管道等,选择时应关注喷头类型、工作压力、水源条件等因素。5.1.4滴灌技术滴灌是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作物根部,以滴状形式施入土壤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滴灌设备主要包括滴头、滴灌带、过滤器等,选择时应注意滴头流量、压力、材质等参数。5.2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与实施5.2.1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应,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5.2.2水肥一体化实施要点(1)合理配置水肥比例: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肥力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水肥配比。(2)选择合适的设备:根据灌溉方式和施肥要求,选择适宜的水肥一体化设备。(3)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水源、地形、土壤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水肥一体化系统。(4)系统运行与管理:加强系统运行监控,保证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稳定运行。5.3微灌技术与设备应用5.3.1微灌技术概述微灌是一种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灌溉方式,包括微喷灌、滴灌、微喷带等。微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5.3.2微灌设备应用(1)微喷灌设备:主要用于温室、苗圃、花卉等作物灌溉,具有雾化程度高、节水效果显著等优点。(2)滴灌设备:广泛应用于果园、蔬菜、花卉等作物,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3)微喷带设备: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灌溉,具有安装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5.3.3微灌设备选择与配置选择微灌设备时,应根据作物种类、灌溉面积、水源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设备类型、规格和数量。同时关注设备质量、使用寿命、售后服务等方面,保证微灌系统的稳定运行。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6.1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6.1.1病虫害监测技术病虫害监测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本章首先介绍病虫害监测技术,包括病虫害调查方法、监测设备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等。重点阐述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预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1.2预测预报模型介绍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包括经验模型、统计模型和机理模型等。分析各类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与优化。6.2生物防治技术6.2.1天敌昆虫利用技术介绍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天敌昆虫的筛选、繁殖、释放技术以及效果评价等。重点讨论如何提高天敌昆虫的防治效果和稳定性。6.2.2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阐述病原微生物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筛选、繁殖、制剂制备和应用技术。同时分析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6.2.3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介绍植物源农药的提取、制备和应用技术,分析其防治病虫害的机理和特点。探讨植物源农药的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前景。6.3化学防治技术及其安全使用6.3.1农药筛选与合理使用介绍农药的种类、特性及筛选原则,强调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详细阐述农药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时机,以保证防治效果,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6.3.2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分析农药安全使用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提出农药安全使用的措施和建议。同时介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6.3.3农药抗性治理探讨农药抗性的成因、发展和治理策略。介绍抗性治理的技术措施,如轮换使用、混合使用等,以延长农药使用寿命,提高防治效果。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全面了解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农业种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第7章农业机械化技术7.1主要农业机械及配套技术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具有的作用。本章首先介绍当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农业机械及配套技术。7.1.1耕作机械耕作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旋耕机、深松机等,用于土壤的翻耕、松土等作业。配套技术包括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7.1.2播种机械播种机械包括播种机、穴播机、撒播机等,用于播种作业。配套技术有精量播种、变量施肥技术等。7.1.3收获机械收获机械包括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棉花采摘机等,用于作物的收获作业。配套技术有损失率检测、作业速度调控等。7.1.4植保机械植保机械主要包括喷雾器、喷粉机、植保无人机等,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有低容量喷雾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等。7.2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应用无人驾驶农业机械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等优点。7.2.1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导航等技术实现自主导航、路径规划等功能,适用于耕作、播种、植保等作业。7.2.2无人驾驶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植保无人机通过遥控或自主飞行,实现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作业。其具有作业效率高、施药精准、安全环保等优点。7.2.3无人驾驶收获机械无人驾驶收获机械通过自主导航技术,实现作物的精准收获。可降低损失率,提高收获效率。7.3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优化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需要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进行优化。7.3.1机械化作业方案优化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肥、需水、需药特点,制定合理的机械化作业方案,实现精准施肥、施药和灌溉。7.3.2农业机械化生产调度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机械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7.3.3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评价与改进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优化作业参数,提高作业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第8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8.1农田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相关技术措施。8.1.1农田水土保持技术农田水土保持技术主要包括梯田、梯地、水平梯田、地埂、植物篱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率。8.1.2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农田防护林是防治风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选择适宜的树种、配置合理的林带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暴发生。8.1.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技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排水效率,是保障农田生态环境的关键。包括渠道防渗、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8.2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节主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技术。8.2.1科学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减少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8.2.2农药减量与替代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8.2.3农膜回收与利用技术加强农膜回收利用,推广可降解农膜,减少农膜残留导致的污染。8.3生态农业模式与推广生态农业是实现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介绍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推广。8.3.1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农田循环农业、稻田养鱼、稻渔共生、果园生草、设施农业等。这些模式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8.3.2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集成各类生态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肥施用、节水灌溉等,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并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8.3.3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加强政策引导,落实生态农业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第9章智能农业与信息化技术9.1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9.1.1农业物联网概述农业物联网是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网络通信等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生产设备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9.1.2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重点介绍用于监测土壤、气候、植物生长等参数的传感器及其功能指标;(2)通信技术: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等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阐述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挖掘等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9.1.3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介绍农业物联网在温室种植、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9.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9.2.1农业大数据概述本节简要介绍农业大数据的概念、来源、类型及其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价值。9.2.2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1)智能识别技术:如病虫害识别、果实成熟度检测等;(2)优化决策技术:如智能灌溉、施肥、植保等;(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介绍其在农业种植中的具体应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零二五民间借贷合同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抹灰工程绿色施工与环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场地租赁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派驻技术支持服务合同模板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交易纠纷调解服务合同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劳动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医疗治疗期间员工劳动合同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农村合作社劳动者劳动合同书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与维护个人房屋装修合同标准范本2篇
- 2024版预售房屋购买合同书
- GB/T 43650-2024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NA物种鉴定技术规程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暴发性心肌炎查房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