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手册_第1页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手册_第2页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手册_第3页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手册_第4页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手册TOC\o"1-2"\h\u11311第1章项目概述 4300381.1项目背景 47331.2项目目标 4172851.3项目实施范围 46469第2章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557802.1农业生态系统特点 545862.2生态环境问题识别 5146702.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23900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6120813.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665683.1.1整体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即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保证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6114053.1.2协调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注重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6262193.1.3持续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6258183.1.4科学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依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政策体系,保证生态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6757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21593.2.1农业生产环节: 6283503.2.2农村环境治理环节: 6218253.2.3生态修复环节: 654663.3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7313193.3.1农业生产技术: 768993.3.2农村环境治理技术: 7194743.3.3生态修复技术: 715056第4章农田土壤保护 7305844.1土壤侵蚀防治 7146654.1.1概述 754174.1.2防治措施 7172874.2土壤质量提升 8165474.2.1概述 815624.2.2提升措施 8161304.3农田土壤监测与管理 8310634.3.1概述 8226214.3.2监测与管理措施 86565第5章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8249445.1农业水资源现状分析 8130805.1.1水资源总量及分布特点 979895.1.2农业用水效率 9253615.1.3水资源污染现状 9155065.2水资源合理配置 9183685.2.1宏观调控 926455.2.2微观调整 9216795.2.3跨区域调配 9174115.3节水灌溉技术 9155635.3.1灌溉制度改进 9103265.3.2灌溉技术升级 996005.3.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9272185.4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10132805.4.1农业生产方式改进 10267135.4.2农业废弃物处理 10194475.4.3治理工程建设 1016562第6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10234736.1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10223556.1.1物种多样性 1056316.1.2生态系统多样性 10161146.1.3遗传多样性 10266596.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0183446.2.1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105766.2.2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11183516.2.3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 11219356.2.4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158846.3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11160306.3.1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11155606.3.2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措施 1131751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16057.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11286757.1.1种类繁多:农业废弃物包括植物性废弃物、动物性废弃物和微生物废弃物等。 11143547.1.2数量庞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 11133097.1.3利用价值高:农业废弃物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 12225657.1.4污染环境:农业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1210079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54377.2.1物理处理技术:通过机械切割、粉碎、筛选等手段,对农业废弃物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利用价值。 1252817.2.2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实现资源化利用。 12106167.2.3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化学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如堆肥化、气化、炭化等。 12102217.2.4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饲料等,提高农业废弃物附加值。 12292717.3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1229867.3.1设施建设:根据当地农业废弃物种类和产量,合理规划处理设施规模和布局,保证处理能力与废弃物产生量相匹配。 12143777.3.2技术选择:根据农业废弃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 12252717.3.3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体系,保证设施稳定运行,降低运营成本。 12180807.3.4政策支持: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 12217847.3.5监督与评估:加强对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督与评估,保证资源化利用效果。 123145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2192928.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3314548.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35655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3141788.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3271538.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328.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379738.2地方政策与标准 1376888.2.1地方政策 13201988.2.2地方标准 13113708.3政策措施与实施 1365198.3.1完善政策体系 14326908.3.2加强执法监管 14190198.3.3落实责任追究 1487928.3.4完善激励机制 1491138.3.5加强宣传教育 14124888.3.6强化科技支撑 143794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与管理 14313959.1项目组织与管理 1485349.1.1项目组织结构 14151019.1.2项目管理制度 1482469.2项目实施流程 1519649.2.1项目启动 15171119.2.2计划制定 15224959.2.3实施推进 15132139.2.4监督调控 15175569.2.5项目收尾 1518079.3项目监测与评估 15311489.3.1监测指标体系 15258829.3.2监测方法与工具 15175809.3.3评估与反馈 1515702第10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 152212010.1宣传教育策略 152623010.1.1目标群体 161412510.1.2宣传内容 161902710.1.3宣传方式 161054010.2培训内容与方法 16286410.2.1培训内容 162129010.2.2培训方法 161334410.3社区参与与共管 16761710.3.1社区参与 162195410.3.2共管机制 17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退化、农药化肥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我国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本项目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5)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1.3项目实施范围本项目实施范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包括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包括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田排水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3)农业绿色发展:包括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本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实施,以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第2章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1农业生态系统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其主要特点如下:(1)生物多样性丰富:农业生态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群,构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能量流与物质循环复杂: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化学过程,实现能量流与物质循环,为人类提供粮食、纤维等生产资料。(3)人为干预强烈:农业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如耕作、施肥、灌溉、种植结构等,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4)生态脆弱性: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容易发生生态退化,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等问题。2.2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等问题严重。(2)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问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3)生物多样性降低:农业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农作物品种单一化,野生生物资源减少。(4)农药、化肥污染: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5)农业废弃物污染: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2.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农业开发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植被破坏等。(2)生态系统功能变化:农业活动对土壤肥力、水源涵养、碳汇等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3)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农业污染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质量的影响。(4)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农业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生态灾害风险增加等。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可以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策略3.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3.1.1整体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即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保证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3.1.2协调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注重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协同发展。3.1.3持续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3.1.4科学性原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依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政策体系,保证生态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2.1农业生产环节:(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农作物和农业模式。(2)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提高利用率。(3)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2.2农村环境治理环节:(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3)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3.2.3生态修复环节:(1)实施退化土地治理、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恢复。(3)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提高生态系统连通性。3.3生态环境保护技术3.3.1农业生产技术:(1)免耕、少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2)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高效农业技术。(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3.3.2农村环境治理技术:(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等。(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如分类回收、焚烧发电等。(3)农村厕所改造技术,如生物降解、沼气发酵等。3.3.3生态修复技术:(1)土壤侵蚀防治技术,如梯田、植被恢复等。(2)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如人工湿地、湿地植被重建等。(3)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如栖息地恢复、迁地保护等。第4章农田土壤保护4.1土壤侵蚀防治4.1.1概述土壤侵蚀是农田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本节主要介绍农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以减缓土壤侵蚀速度,保护土壤资源。4.1.2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梯田、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网建设等,以降低坡面流速,减少水土流失。(2)农业技术措施:采用等高耕作、轮作、间作、套作等耕作制度,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3)生物措施:加大植被覆盖,种植护坡植物,提高土壤抗侵蚀功能。(4)管理措施:加强农田水土保持监管,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保证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4.2土壤质量提升4.2.1概述土壤质量是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提升土壤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2.2提升措施(1)有机物料施用:增加有机肥、绿肥、作物秸秆等有机物料的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土壤调理剂应用: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3)科学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施用,减轻土壤污染。(4)生物肥应用:推广微生物肥料,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4.3农田土壤监测与管理4.3.1概述农田土壤监测与管理是保护农田土壤资源、预防土壤退化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农田土壤监测与管理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农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3.2监测与管理措施(1)土壤监测:建立完善的土壤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监测,掌握土壤质量状况。(2)数据管理:建立土壤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3)预警机制:根据土壤监测结果,建立土壤退化预警机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4)政策法规:加强农田土壤保护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证农田土壤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第5章水资源保护与利用5.1农业水资源现状分析农业是我国用水量最大的行业,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农业水资源的现状:5.1.1水资源总量及分布特点我国农业水资源总量较大,但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在时间分布上,农业用水高峰期与降水分布不匹配,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压力。5.1.2农业用水效率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用水效率较低,水资源利用系数有待提高。灌溉方式落后、灌溉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5.1.3水资源污染现状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导致农业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业水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5.2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需求,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5.2.1宏观调控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保证农业用水需求。5.2.2微观调整优化灌溉制度,改进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5.2.3跨区域调配通过跨流域调水、区域间水资源置换等方式,实现水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5.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5.3.1灌溉制度改进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减少无效灌溉。5.3.2灌溉技术升级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3.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设施的完好率和灌溉水利用率。5.4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农业水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需采取措施加以控制。5.4.1农业生产方式改进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5.4.2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5.4.3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如建设生态沟渠、湿地等,减少污染物入河。第6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6.1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6.1.1物种多样性我国农业生物种类丰富,拥有大量农作物品种、家畜家禽种类及野生生物资源。但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农业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挑战。物种丧失、基因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当前,需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1.2生态系统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包括作物、土壤、水资源、气候等多种因素,相互之间协同作用,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分析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6.1.3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作物和畜禽的适应性和抗病性。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遗传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解遗传多样性的现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6.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6.2.1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明保证护目标、责任主体和政策措施,保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依法推进。6.2.2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等,保证农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6.2.3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掌握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2.4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和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如作物多样性种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6.3生态农业模式推广6.3.1生态农业模式概述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6.3.2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2)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生态农业技术水平。(3)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农业,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4)宣传推广: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民环保意识。(5)示范引领: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生态农业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点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除农作物秸秆以外的,如农膜、农药包装物、畜禽粪便、园艺废物等。这些废弃物具有以下特点:7.1.1种类繁多:农业废弃物包括植物性废弃物、动物性废弃物和微生物废弃物等。7.1.2数量庞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7.1.3利用价值高:农业废弃物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7.1.4污染环境:农业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针对农业废弃物的特点,我国研究和发展了一系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7.2.1物理处理技术:通过机械切割、粉碎、筛选等手段,对农业废弃物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利用价值。7.2.2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实现资源化利用。7.2.3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化学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如堆肥化、气化、炭化等。7.2.4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饲料等,提高农业废弃物附加值。7.3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需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7.3.1设施建设:根据当地农业废弃物种类和产量,合理规划处理设施规模和布局,保证处理能力与废弃物产生量相匹配。7.3.2技术选择:根据农业废弃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7.3.3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体系,保证设施稳定运行,降低运营成本。7.3.4政策支持: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7.3.5监督与评估:加强对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督与评估,保证资源化利用效果。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8.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主要法律法规如下:8.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管理措施。其中,涉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农业污染源防治、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等。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是我国农业领域的基本法律,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8.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对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用途管制等进行了规定,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8.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对农业水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产过程污染防治等。8.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农业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规定,包括农业排放标准、农业污染源治理等。8.2地方政策与标准各地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标准。8.2.1地方政策各地针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绿色生产等。8.2.2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主要包括农业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规范等。8.3政策措施与实施为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地实施,各级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8.3.1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政策体系。8.3.2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8.3.3落实责任追究明确各级及有关部门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严肃追究责任。8.3.4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8.3.5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环保意识和素质。8.3.6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创新,推广农业环保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与管理9.1项目组织与管理本项目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当地社区。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需建立一套高效的项目组织与管理体系。9.1.1项目组织结构设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决策和协调。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设立技术指导组、实施组、监测评估组等,明确各组职责,保证项目有效推进。9.1.2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保证项目实施过程合规高效。9.2项目实施流程项目实施流程包括项目启动、计划制定、实施推进、监督调控和项目收尾等阶段。9.2.1项目启动召开项目启动会议,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保证各方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认同和支持。9.2.2计划制定根据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工作时间表、任务分工、预算分配等。9.2.3实施推进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各方力量,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