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章过关检测卷(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大约5000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特别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长约6000米长的“巨人之路”。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读图,完成1~3题。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形成缘由可能是()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C.熔融的岩浆快速冷却凝固D.强大海风的吹蚀作用2.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A.变质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3.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往往()A.具有层理构造B.具有气孔构造C.含有化石D.岩石坚硬致密答案:1.C2.D3.B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特别活跃”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快速冷却凝固形成,C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巨人之路”石柱是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属于喷出岩,D项正确。第3题,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的气体快速挥发,岩浆快速冷却凝固,形成气孔构造;坚硬致密主要是侵入岩的特性。下图为某地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岩层①②③④按从老到新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5.岩层①②③④中不行能含有化石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4.C5.B解析:第4题,沉积岩一般下老上新,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故岩层①②③④从老到新的排序为②①③④。第5题,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不行能含有化石。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答案:6.A7.C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海拔相近,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第7题,阿尔卑斯山脉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C项正确。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8~9题。8.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主要有()①固结成岩②褶皱构造③沉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构造⑥侵蚀作用A.①②③ B.②④⑤C.③④⑤ D.④⑤⑥9.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的侵入 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答案:8.B9.D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形成背斜构造;众多岩层发生断裂、位移,属于断层构造;有明显的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故选B项。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依次:首先众多岩层发生褶皱弯曲,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岩层发生断裂、位移,形成断层,最终在表层发生页岩的沉积,故选D项。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矗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10~11题。10.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河流侵蚀11.图中由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岩洞 B.岩礁C.沙滩 D.海岸答案:10.A11.C解析:第10题,依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水的侵蚀作用。第11题,海水沉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读图,完成12~13题。12.西藏山南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其聚落主要分布在()A.半山腰B.狭窄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13.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是()A.河谷地势低,气候暖和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降水丰富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答案:12.B13.A解析: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缘由是地势较低,气候较暖和,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头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进入21世纪,国家起先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并已经完成了部分线路的开通。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部分路段。读图,完成14~15题。14.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走向 B.城镇分布C.耕地分布 D.地势起伏15.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样,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A.削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答案:14.D15.C解析:第14题,由图中两个海拔数值可知,铁路弯曲处地势落差大,故地势起伏是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第15题,裁弯取直既可以缩短线路长度,也可以削减线路弯曲而提升速度。该处铁路弯曲的缘由是地势落差大,裁弯取直必定要修建隧道、桥梁等,会加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增加铁路建设的难度。二、综合题(共40分)16.(14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类型。A,B,C。

(2)写出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①,③,④。

(3)由图可知,袒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作用和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作用的对象,最终在低凹地区下来,经过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4)结合图示,写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质作用(填数码)。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b.大理岩的形成:。

c.含煤岩层的形成:。

d.海底火山喷发:。

答案:(1)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2)岩浆上升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埋藏及成岩作用(3)风化侵蚀搬运沉积(4)③⑤④①解析:岩浆活动只能形成岩浆岩(C为岩浆岩,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岩浆岩等袒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埋藏及成岩作用(④)形成沉积岩(A为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被埋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B为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17.(14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C、D处,属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形成缘由是;D处是,形成缘由是。

(3)C、D两处找油气应在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C、D两处,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处,缘由是。答案:(1)D(2)山地向斜槽部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地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3)DC(4)CC为向斜构造,可能会发生渗水现象解析:第(1)题,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第(2)题,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第(4)题,由于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适合修建地下隧道,向斜部位修建隧道可能会发生渗水现象。18.(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图3(1)从地貌上看,图1是,图2是,二者都是河流地貌。

(2)若图1、图2两地貌在图3中有分布,则图1在处,图2在处。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挟带的泥沙会渐渐沉积下来,并且有肯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推断,图1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4)依据图1推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答案:(1)冲积扇河口三角洲积累(2)②①(3)C(4)B解析: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推断,图1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