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3000—前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聚落之间进一步剧烈分化,中心聚落(有的建有城址)与周围中小型聚落,形成等级和主从关系的聚落群体架构。中心聚落出现了特殊的建筑物及不同的功能分区,从中发掘出大量宗教和礼仪器物。这表明,中心聚落的形成()A.有利于文化传承交流和融合 B.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的状况C.是向早期国家演进的重要阶段 D.体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000—前200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中心聚落,出现了宗教文化,政治中心,还有城墙,这都体现了早期国家初具雏形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承交流和融合,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社会出现一定的阶级分化,但达不到社会等级森严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建筑技术,不能体现建筑技术高超,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为了争得“正统”地位,他们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了()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 B.多元文化互动加强了中央集权C.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在寻求与中原文化的认同,努力使自己融入华夏文化的范畴,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表明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排除C项;从历史事实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大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A项。3.下表为河间献王刘德(前155年—前130年)诸子侯国情况。这反映了()侯国阿武侯国、州乡侯国参户侯国、成平侯国、广侯国、蓝胥侯国、重侯国、沈阳侯国萎侯国管辖权归属涿郡渤海郡平原郡A.地方行政职权的扩大 B.中枢权力机构的不断调整C.郡国并行体制的消亡 D.中央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河间献王诸子封为侯国,并属某郡管辖,这反映了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诸侯国的管理和控制,旨在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强化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而非地方行政职权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对诸侯国管理方式的变化,而非中央政府内部权力结构的不断调整,排除B项;王国和侯国名义上仍然长期存在,说明郡国并行制并未完全废除,排除C项。故选D项。4.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更多的农民愿意登记在国家的户籍系统中。一些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A.传统的经济结构有所松动 B.赋税政策调整活跃了经济C以府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 D.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所以出现户籍激增的现象,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这就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副业,体现了两税法的实施活跃了经济,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唐朝后期税制改革的影响,没有涉及经济结构松动的相关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以庸代役”是租庸调制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赋税制度改革,土地所有制未发生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5.1133年,金太宗徙东北女真族猛安谋克人居中原,筑寨于汉族村落之间,不属州县,计其户口,授以官田,平时耕作,战时出丁入征。该制度下,曾“有一家一口三十顷者”,但“岁输粟不过一石”;且“不令家人农作,尽汉人佃莳(租田耕作),取租而已”。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女真族封建化趋势加强②女真族开创兵农合一制度③猛安谋克积贫积弱严重④民族交融进一步加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①〖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猛安谋克制度在中原地区推行,女真与汉族杂居,开始农耕生产,因此体现了女真族封建化趋势加强和汉族与女真族的民族交融加深,①④正确,C项正确;②与史实不符,排除AB项;材料未体现猛安谋克积贫积弱严重,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6.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序》中指出:“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这表明,通俗演义()A.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B.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现实C.有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D.动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可知,通俗演义起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C项正确;通俗演义确实能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但材料并没有明确谈及通俗演义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排除A项;通俗演义是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并不能完全真实的再现社会现实,排除B项;材料并未特别强调通俗演义对儒学社会地位的影响或质疑,而是强调其对经书史传的辅助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7.晚清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称为“洋关”,主要征收中外商人的进出口贸易税、船钞、洋药税等,原有清政府海关监督领导下的海关只保留了对民船贸易征税,被称为“常关”。这种海关双重制度()A.使海关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B.体现了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C.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浓厚 D.推动了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洋关”是外籍税务司控制,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而“常关”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封建税收制度的延伸,因此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色彩,C项正确;“常关”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不得而知,排除A项: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无法体现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C项。8.1916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第一卷第六号刊登了易白沙的《孔子评议》,该文点燃了对儒家旧伦理大加挞伐的第一把火。接着《新青年》又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儒家三纲五常的文章,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孔教。《新青年》发表这些文章的政治意图是()A.批判传统文化 B.维护民主共和C.配合五四运动 D.进行思想启蒙〖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新青年》抨击儒家三纲五常,是要用新式价值观取代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价值观,其政治意图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维护民主共和,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旧伦理和三纲五常,不等同于传统文化本身,排除A项;当时,五四运动还未爆发,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进行思想启蒙只是手段或者内容,而不是政治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9.1926年9月,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战争。通过在国民军中进行大量工作,建立了豫陕区委以及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热河等地方委员会。河北、热河、察哈尔、绥远、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工农群众普遍发动和组织起来。这说明,()A.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并得以实践B.组织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成效卓然C.致力于在中国北方掀起大革命高潮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策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冯玉祥的革命军中积极展开工作,体现了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又建立了地方委员会,扩充了党组织,这体现党的组织建设,B项正确;材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尚未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在国民军中的组织和发动工作,不能说明致力于在北方掀起革命高潮,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并无明显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为“一五”计划期间两项经济数据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时期()A.工业增长和投资比例严重失衡 B.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C.加强工业化建设同时兼顾民生 D.依靠内部力量积累建设资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投资情况看,工业投资占比最高,从工资增长来看,农业、文教等增长较快,因此这反映了我国“五”计划期间既优先发展工业,又同时兼顾民生的策略,C项正确;工资增长率和投资比例不会完全一致,但材料也不能体现严重失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建设资金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11.1979年9月,浙江省委举办经济理论读书班,期间主要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当时薛蓉桥撰写的涉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调整与改革”等问题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究》一书刚脱稿,班上也进行了学习。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初现 B.党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C.思想解放与改革意识增强 D.经济体制改革冲击传统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浙江省委组织理论读书活动,马列著作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薛暮桥的经济著作体现改革的探索,因此这一时期思想解放与改革意识增强,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早已显现,此时已经决定改革开放,排除A项;党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以重新确立,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经济体制改革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12.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实施十年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了1.8%,使参与国贸易增长由2.8%到9.7%,全球贸易增长由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由0.7%到2.9%。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 B.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D.“一带一路”为全球化增添了活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实施十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全球贸易成本降低、全球贸易额显著增长,参与国之间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这表明“一带一路”为全球化增添了活力,D项正确;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一带一路”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一带一路”不是区域集团,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全球贸易的增长,不能体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排除B项;材料证明了“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印度上古文献《摩奴法典》中说吠舍的职业是畜牧、种田、经商等,首陀罗在服侍高种姓人之余,也能为高种姓人耕田,但耕种还不是他们的主要职业。但据后来的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则是“吠舍商贾也”,又说“戍陀罗(即首陀罗)农人也”。这可以用来佐证()A.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分工发生变化B.种姓制度处于不断瓦解的过程之中C.本国文献准确度高于外国人的见闻D.历史记载者的主观立场影响可信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玄奘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记载与印度上古文献的记载有一定出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分工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种姓制度不断瓦解发生于近现代的印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印度本国的《摩奴法典》与外国的文献《大唐西域记》进行明确的对比,并且两份文献都体现古代印度的社会情况,无法得出“本国文献准确度高于外国人的见闻”的说法,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对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没有体现其作者的主观立场对于可信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4.中世纪早期一些修道院学校和教堂学校,经常教授基础法律、医学和人文科学理论;12世纪之前在欧洲小城沙特尔,法律和神学等内容出现在教父哲学或者是各种知识的汇集手抄书籍当中,后来这些学科逐渐分离,专门设课研究学习。这表明当时的教会学校()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迎合教育世俗化的趋势 D.严密控制人的思想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教会学校除神学外还教授法律、医学等,并且出现分离趋势,这说明当时的教会学校迎合了教育世俗化的趋势,C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在教授神学的同时也教授法律、医学等,并不是严密控制人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为奥斯曼帝国1480—1629年阿克切(货币)含银量和物价指数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释合理的是()年份消费价格措施(CPI)1469=1.0每克阿克切的银含量480-1489年1.300.681520-1529年1.870.661580-1589年3.350.39600-1609年5.430.291620-1629年5.560.25A.奥斯曼殖民地不断扩张 B.价格革命的影响外溢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价格革命通常指的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导致欧洲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的现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物价指数持续上升,而货币(阿克切)的含银量却大幅下降,这与价格革命的特征相符。考虑到奥斯曼帝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我们可以推断其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可能是受到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情况,不能体现奥斯曼殖民地不断扩张,排除A项;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经济,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奥斯曼帝国物价指数上涨,这与贸易中心的转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1877年政局动荡中的法国,共和派占优势的众议院曾通过了对保皇派内阁的不信任案,随后麦克马洪根据宪法的规定解散了众议院,但是麦克马洪之后的法国总统对解散众议院这一法定权力进行了自我约束。这表明()A.政治博弈在一定框架内进行 B.共和派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占据优势C.当时法国政体变更较为频繁 D.专制复辟势力已失去其存在的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法国众议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以及总统解散众议院等,都是在一定的框架即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A项正确;材料虽然有麦克马洪之后的总统对解散众议院权力的自我约束,但并不能体现共和派占据优势,共和派的优势是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而增强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当时法国政体变动频繁,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专制复辟势力已失去其存在的基础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7.卢梭认为共和国行政官掌控下的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不是主权者本身;即使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的行政权也不过是主权者委托其行使的。卢梭在此强调()A.政府权力源于人民的授权 B.政府建于社会契约基础上C.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政体 D.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卢梭认为,共和国政府和君主立宪制政府的权力都源于人民的授权,即人民主权说,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主旨体现政府权力的来源,未体现社会契约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卢梭指出了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一致性,没有说明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资本主义民主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A项。18.19世纪中期,在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和支持者看来,殖民地对宗主国没有多大价值。1858年,维多利亚女王称“不愿继续扩张领土”;狂热的殖民主义者保守党领袖迪斯雷利也提出“放弃除印度和地中海领地以外的一切殖民地”。这表明()A.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 B.英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C.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 D.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日渐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建立起大机器生产,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英国政府依据形势改变殖民政策,通过市场手段获得利益,即推行自由贸易政策,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表述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在1848年欧洲革命刚刚过去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欧洲革命很快又会爆发,社会主义的胜利近在咫尺。1895年,恩格斯公开承认企图通过一次突然的暴力袭击就能取得胜利是“错了”,工人阶级应该改变自己的斗争形式,要准备与资产阶级做长期的、合法的斗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适应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 B.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C.着重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D.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8-1895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工人阶级应该改变自己的斗争形式,要准备与资产阶级做长期的、合法的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对于《宣言》中已经提出的结论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B项正确;恩格斯只是承认“通过一次突然的暴力袭击就能取得胜利是‘错了’”,斗争形式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出此时的欧洲工人运动处于低潮,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恩格斯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精神,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恩格斯重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的结合,《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D项。故选B项。20.18出纪中后期、一些生活在拉美地区的克列奥人自称为“美洲人”,他们设计了“四色镇”作为战斗的旗帜,象征着境内四大种族——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的大团结、还草拟了《致西班牙美洲自由居民的公开信》,敦促全体美洲人拿起武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这反映出()A.西班牙结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B.种族混合程度推动国家认网C.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D.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拉美)。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中后期生活于拉美的部分克列奥人号召美洲四大种族加强团结合作,以此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这表达了拉美人民希望获得独立的愿望,反映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并未体现是否取得了胜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人种团结起来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未涉及国家认同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1.1914年以前,英国妇女就已经从事一些低报酬的工作。在一战期间,少数妇女继续从事生活服务项目,大多数妇女走向有技术的工业岗位。在英国政府管理的工厂里,妇女与男人干同样的工作,但只能获得男人工资的50%。这表明()A.战争促使就业结构出现变化 B.女性权益意识开始觉醒C.英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政策与实践出现了脱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前后的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14年以前,英国妇女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她们主要从事低报酬的工作,如家庭服务、纺织业和手工艺等。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大量男性应征入伍,妇女被动员进入工业领域填补劳动力缺口,从事原本由男性承担的工作——英国妇女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女性权益意识是否觉醒,排除B项;材料中女性薪酬低于男性,无法体现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政策如何,无法体现政策与实践是否脱节,排除D项。故选A项。22.1927年,苏联实行了“工业化公债”,1927—1938年,苏联居民认购的公债额增加了18倍;同时,号召各行各业都要厉行节约,精简机构,行政管理费从1926—1927年的4.64亿卢布减少到1929—1930年的3.82亿卢布,工业企业的管理费也大大缩减。这些措施旨在()A.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C.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D.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1930年(苏联)。根据材料的时间,正处于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点是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材料中认购公债、缩减行政费用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工业化积累资金,D项正确;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为了工业化积累资金,与增强企业活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23.20世纪6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框架内推出了三大措施:一是建立“黄金总库”来干预黄金市场并保持金价的稳定;二是成立“借款总安排”,旨在满足参加国的借款需求;三是设立“特别提款权”,以此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这说明()A.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逐渐走向瓦解B.发达国家面临严重的“滞胀”危机C.该组织注重制度创新和国际合作D.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程度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材料强调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创新措施,目的在于维持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这些措施体现了制度创新和国际合作,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三大措施的内容,未体现这三大措施实施的结果如何,不能得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瓦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发达国家面临“滞胀”危机,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三大措施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4..1956年10月,日本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1960年1月,日本促使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一般称为“新安保条约”),废除了旧条约中“美国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日本外交政策的转变反映出()A.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C.美国已丧失霸主地位 D.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外交政策不断突破美国的制约,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故反映的是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时间段是冷战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不符合这一阶段的特征,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实力虽然相对衰落,但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C项;材料反映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20世纪70年代时这一目标尚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征服整个巴尔干半岛之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给罗马奴隶主贵族充当家庭教师、医生、仆人、建筑师、乐师等,奴隶教化了主人。有钱的罗马人,都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子弟赴希腊留学。从文化方面来说,帝国的扩张使得它接触到希腊文化。罗马人在惨烈、持久的征战中,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那些在军事上发迹的贵族发现自己的口才与自己的身份已是大不相称,于是他们纷纷拜倒在能言善辨的希腊人面前,希腊人的修辞学也因此特别走运。——摘编自谢振玲《论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材料二汉代儒学家董仲舒借鉴了墨学“天志”思想和阴阳五行观念来解释宇宙和社会秩序,强调天人感归论,认为人的形体及其精神上的各种表征,完全符合于“天”。同时声称“天以天下与尧、舜,尧、舜受命于天王天下”。“天”的意旨,体现到人间社会内,就表征为“三纲五常”。到汉武帝时代,以地主为支配的封建制经济已得到相当的发展,此时董仲舒又从“一统纪”“明法度”的立场上,主张“一”于“孔子之术”。因此,两汉儒学的“新”是在实践上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的最大需要,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指导原则。——摘编自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影响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儒学较先秦儒学所具有的新特点及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希腊文化自身的优势;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罗马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双方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2)新特点: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派思想;强化了神秘化的色彩;服务于封建统治需要。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指导原则;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由材料“罗马征服整个巴尔干半岛之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给罗马奴隶主贵族充当家庭教师、医生、仆人、建筑师、乐师等,奴隶教化了主人。有钱的罗马人,都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子弟赴希腊留学。”及所学可得出希腊文化自身的优势;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由材料“那些在军事上发迹的贵族发现自己的口才与自己的身份已是大不相称,于是他们纷纷拜倒在能言善辨的希腊人面前,希腊人的修辞学也因此特别走运。”及所学可得出罗马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由材料“罗马人在惨烈、持久的征战中,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及所学可得出;双方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汉代儒学家董仲舒借鉴了墨学‘天志’思想和阴阳五行观念来解释宇宙和社会秩序,强调天人感归论,认为人的形体及其精神上的各种表征,完全符合于‘天’。”可得出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派思想;由材料“同时声称‘天以天下与尧、舜,尧、舜受命于天王天下’。”可得出强化了神秘化的色彩;由材料“两汉儒学的‘新’是在实践上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的最大需要,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指导原则。”可得出服务于封建统治需要。第二小问历史意义:由材料“到汉武帝时代,以地主为支配的封建制经济已得到相当的发展,此时董仲舒又从‘一统纪’‘明法度’的立场上,主张‘一’于‘孔子之术’。”及所学可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两汉儒学的‘新’是在实践上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的最大需要,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指导原则。”可得出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指导原则;结合所学可得出汉代儒学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清政府在诸多方面实行各项改革,然而“规模虽具,而实效未彰,总由承办人员向无讲求,未能洞达原委”。随着两学东渐,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员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与其政治制度、教育科技的先进有关。为此,清政府接受了袁世凯奏请简派录贵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致治的建议,派戴泽、端方等五大臣“分处东、西洋(东洋指日本,因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摘编自陈丹《五大臣出洋缘起》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家计委计划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学习境外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其中以赴西欧五国、赴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访日及赴港澳四路代表团最为关键。考察团目睹了西方国家及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成就,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考察结束后,我国果断引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灵活的贸易合作模式,同时带回了许多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大批考察团的出访推动了国内一些相关会议的召开,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78年下半年的国务院务虚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摘编自马欧阳《70年代后期“出国考察潮”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夕干部“出国考察潮”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应对内忧外患;实行新政的需要;列强压力与示范效应;国内改革呼声(或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活动);实力派大臣的建议。(2)历史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提出:拉动了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进一步开拓了外交关系的广度和深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时期的中国。原因:结合晚清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知,应对内忧外患;根据材料“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清政府在诸多方面实行各项改革”得出实行新政的需要;根据材料“随着两学东渐,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员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与其政治制度、教育科技的先进有关。”得出列强压力与示范效应;国内改革呼声(或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活动);根据材料“清政府接受了袁世凯奏请简派录贵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致治的建议”得出实力派大臣的建议。【小问2】本题是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