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C.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可知,夏商周设置的官员职位,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官员,是执政者,具有双重的身份地位,说明夏商周都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B项正确;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是西周宗法制的表现,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是商朝的内外服及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国家和家族通过宗法制密切结合,夏和商宗法制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当时出现的私有观念,儒、墨、法家诸子既肯定“私利”的合理性,又充分颂扬“公有”。这表明儒、墨、法家诸子A.充分肯定夏商周三代 B.认可天下为公的社会C.都主张重建社会秩序 D.全面否定了私有观念〖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当时社会秩序激烈讨论,既颂扬“公有”又肯定“私利”,主张建立公有”和“私利”相结合的社会秩序,故C选项正确;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主张崇尚“公有”,而题干中儒、墨、法家诸子肯定“私利”的合理性,就不是充分肯定夏商周三代,A项错误;“认可天下为公的社会”与题干中“肯定私利的合理性”相矛盾,故B项错误;“全面否定私有观念”与题干中“充分颂扬公有”相矛盾,故D项错误。3.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B.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这表明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正确;据材料“医术”、“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不是道德教化,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但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医者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D错误。4.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A.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 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答案〗C〖解析〗屯田所有权及其收成归属权的变化使得唐代地方节度使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排除A项;电田及其所有权和收成的归属权的变化不是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的表现,排除B项;节度使经济实力的增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5.据《辽史·百官志》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说明辽朝()A.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B.社会治理体系臻于完善C.民族政权实现了封建化 D.南北面官存在内部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辽朝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南北面官制,使得社会治理体系臻于完善,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排除A项;仅凭材料内容不能得出“民族政权实现了封建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说明辽朝社会治理体系臻于完善,未体现南北面官存在内部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6.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答案〗A〖解析〗材料“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代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正确;宋代之前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故B错误;理学形成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错误;佛教也有与时俱进,但其思想被理学吸收融合,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故D错误。故选A。7.有学者认为,仅就丞相制度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 D.前朝宰相制度变相恢复〖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清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就是使大臣承担着丞相的责任,却没有丞相的权力,实质上加强皇帝专制独裁的权力,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明清中枢机构的演变是有体系的,有一定运行机制,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兼职丞相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不是前朝宰相制度的延续,排除D项。故选B项。8.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A.皇权专制不断削弱B.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答案〗B〖解析〗皇帝欲立宠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斗争十几年仍以失败告终,众官员坚持按照立长、立嫡的原则设立太子,是谨遵传统规章办事的体现,这说明明朝时官僚政治机制运行趋于成熟,官员联合起来可在一定程度上与皇帝进行抗衡,并影响到皇帝的决议,故B正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使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大臣与万历皇帝斗争十几年,坚持立万历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正是恪守立长传统宗法观念的体现,“日益淡化”的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仅从题干中无法看出皇帝是否昏庸懒于朝政,此项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9.明代在江浙、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明代有史料记载:禁令之下,“漳闽之人与‘蕃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答案〗C〖解析〗〖祥解〗据题干“厉行‘海禁’……漳闽之人与‘蕃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没有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出现上下相背离的现象,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排除A项;“海禁”政策在明代并未瓦解,排除B项;明代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0.《徐霞客游记》中的《粤西游记三》记载:“既而又南一里,过按察司……转而西向后宰门内。靖藩方结坛礼《梁皇忏),置栏演(木兰传奇》,市酒传餐者,夹道云集,静闻果在焉。”这一记载有助于了解明代A.昆曲艺术的产生发展 B.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C.地方监察体系的完善 D.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答案〗B〖解析〗根据“靖藩方结坛礼《梁皇忏),置栏演(木兰传奇》,市酒传餐者,夹道云集,静闻果在焉”可知这一描述了当时粤西地区市井生活的丰富,所有这一记载有助于了解明代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故选B;昆曲产生于江浙地区,和粤西无关,排除A;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市井生活,和监察体系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无关,排除CD。11.清代前期,江南农村植桑一亩,通过养蚕、缫丝所得收益大约相当于栽培3亩水稻。由此可推知,这一现象会()A.导致农业生产力严重倒退 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加速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D.瓦解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前期,江南农村种植经济作物获取的收益,比种植粮食作物高得多,这会促使农民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加速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C项正确;种植经济作物也是在从事农业生产,不会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严重倒退,排除A项;材料中描写的现象会提高而非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说明了当时A.出现社会转型倾向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答案〗A〖解析〗材料从思想、文学、中外科技交流等方面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社会转型的倾向,故选A。当时宋明理学仍然居于统治地位,其根基未遭到动摇,无法得出“革故鼎新”的结论,排除BC;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只是刚刚兴起,中国当时也缺少相应的社会土壤,故传播“非常广泛”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1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虽然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14.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A.中国领土主权一步步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C.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中通商口岸可知,左图在沿海,右图反映在长江沿岸,说明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故C项正确;开辟通商口岸不属于领土主权的破坏,A项错误;通商口岸不能说明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B项错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鸦片战争后,D项错误。15.孙中山在多次演说与撰写论著中都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其他许多革命党人也曾对民生社会主义进行过阐释,例如,黄兴曾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实于国民今日现状最为适当”;朱执信更是主张“财产归公”,即国家所有,提出了较为激进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C.治国理念的趋同性明显 D.对欧美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吸纳借鉴了欧美资本主义强国的发展经验而形成的。鉴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革命党人主张吸纳社会主义因素,正如材料中孙中山、黄兴和朱执信的主张,这表明当时革命党人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西方经验,而是对欧美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D项正确;“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对民生主义的看法,无法体现“治国理念的趋同性明显”,排除C项。故选D项。16.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B.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C.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儒家思想 D.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近代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不等于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且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排除。题干强调近代中国人勇于应付内外挑战,故B项“自古以来”的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先进人士在被动中抛弃儒家思想的说法错误,且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从中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可知,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向西方学习,融合到世界中去,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17.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国民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自然产物。在该学者看来,这些运动和革命共同的意义是()A.探索近代中国自强之路 B.强调对民主共和的追求C.注重对人性私弱的批判 D.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均受到了辛亥革命的影响,坚持反帝反封建,秉承了辛亥革命对民主共和的追求,B项正确;三场运动在探索近代中国具体的自强之路方面,与辛亥革命的差别较大,排除A项;三场运动和辛亥革命均未注重对人性私弱的批判,排除C项;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只符合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8.1919年5月5日《晨报》刊文指出,“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该事件()A.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 B.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争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确立 D.迫使列强修改了不公正的判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5月5日”“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可知,此事件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A项正确;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此时还未成立,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迫使列强修改不公正判决,排除D项。故选A项。19.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总结的是自1931-1938年这七年内的东北抗战经验,而非1937年以来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故①项错误。中共中央在《解放》周刊的文章中,总结了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表明党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的历史事实,故②项正确。1938年正处于抗日的胶着时期,抗日战争的前景尚不明确,故③项错误。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作为第一条经验,可知强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20.以下内容摘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方的两封电报∶"看来,关东军奉行的方针是在满铁沿线各地同时采取积极行动","这次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我凭良心,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这两封电报表明A.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C.中国缺乏反侵略的准备 D.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方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日方的两封电报""这次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不能说'九一八'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可知,日方认为,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军部一手策划并发动的,这体现了日本对华侵略是预谋、有计划的,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政府奉行不抵抗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21.1956年5月,浙江温州永嘉县燎原社试点“包产到队、责任到户、定额到丘、统一经营”的责任制,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李云河将之称为“包产到户”,到1957年4月,燎原社85%的农户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这表明()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地完成 B.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C.部分干群的创造激发了生产活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内容可知,1956年浙江温州永嘉县实行包产到户,结果是1957年农户增加了收入,农业生产实现了增产,由此说明包产到户这一创造性变革激发了生产的活力,C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就已经完成,排除A项;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BD项。故选C项22.1950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在统一财经政策后,合理调整工商业,对私营工业扩大加工订货,解决他们在原料、资金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维持和恢复生产,并调整私营工商业的税收,增加对私营工商业的贷款。这些举措()A.结束物价暴涨推动了国家财经好转 B.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D.使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新中国建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中央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影响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C项正确;这些举措是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回复,和结束物价暴涨无关,排除A项;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的改造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3.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4年,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将近50%,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了30%。国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整()A.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扭转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84年同1978年相比,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将近50%,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了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项正确;材料提高了农业产品价格,并不会促进工业化,排除B项;21世纪初才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国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整并不会扭转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排除D项。故选A项。24.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答案〗A〖解析〗据材料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些消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十四届三中全会前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后期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作用,即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不仅没有强化政府的作用,而是突出了市场的基础、决定作用,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调整,C错误;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没有涉及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D错误。25.中共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A.强调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取向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C.反映了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凸显了国人素质的亟需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人民服务”“立德树人”可知党教育培养人的基本功能,关注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经济建设上,排除C项;材料强调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国人素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汉至南朝,仅在个别民族地区设置过都护,且为“加官”(兼任官职),而都护的职责也仅是“督察”民族地方政权的“动静”,或“专征讨之事”,不直接干预当地民政。至唐代,随着领土的拓展,内附民族的增多,在周边民族地区设立了都护府,据近人查证,有八个都护府。都护不再是“加官”,而是朝廷高品正员命官。都护府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官有定员,职有专任,从人事、民政、赋役、军事、司法等方面均有官员掌管。——摘编自唐启淮《唐代都护府述略》(1)举例说明汉代设置都护的史事,据材料归纳汉唐都护府的不同。(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唐代都护府制度发展的历史原因。(3)请举例说明明朝与清朝时期对待少数民族的相同举措,并总结这些举措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史事:西汉设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不同:数量和分布不同。汉代仅在西域等个别地区设立;唐代设立多个,遍及周边民族地区。机构及职能不同。汉代都护只负责军事行动和督察;唐代都护府机构完整,下设各种官员分管军事、民政、经济、司法等事务。官员的性质不同。汉代都护是兼任的官职,唐代是正式任命的官员。(2)唐代更加强盛,疆域辽阔,管理众多的少数民族,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自魏晋以来民族大交融,有利于民族管理。(3)举措:都在中央设立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明代有礼部和鸿胪寺等;清代有理藩院。都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管理机构和派遣官员。明代在东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卫、所;清代在青海、西藏设立办事大臣,在西南改土归流地区派遣流管进行管理。都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首领进行管理,并进行册封。明代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设立都司,任用藏族上层人物进行管理;清代册封达赖和班禅,与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明清都曾在西南地区沿袭土司制度。都曾采取了军事手段。如明代对抗威胁北部边疆的蒙古诸部,并修长城进行防御;清代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解析〗(1)史事:根据材料“都护府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官有定员,职有专任,从人事、民政、赋役、军事、司法等方面均有官员掌管”可归纳出西汉设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不同: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本题可从数量和分布、官员的性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原因:根据材料“至唐代,随着领土的拓展,内附民族的增多”可归纳出唐代更加强盛,疆域辽阔,管理众多的少数民族,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魏晋以来民族大交融,有利于民族管理。(3)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在中央设立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明代有礼部和鸿胪寺等;清代有理藩院。都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管理机构和派遣官员。明代在东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卫、所;清代在青海、西藏设立办事大臣,在西南改土归流地区派遣流管进行管理。都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首领进行管理,并进行册封。明代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设立都司,任用藏族上层人物进行管理;清代册封达赖和班禅,与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明清都曾在西南地区沿袭土司制度。都曾采取了军事手段。如明代对抗威胁北部边疆的蒙古诸部,并修长城进行防御;清代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它是中国第一部对国家体育教育进行细化的学制。它不仅规定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同时在中学入学试验最低限度标准上,明确提出“小学体育标准测验及格者”方能入学。为了与新学制相匹配,1923年民国政府又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壬戌学制》及《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并规定中小学课程分为国语、算数、历史、英语、体育等科目,学生必须将学分修满方能毕业或继续深造。同时在课程内容上,废除了中小学的兵操,改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要求初中把生理卫生纳入体育科。——唐文昊《南京国民政府体育教育政策研究》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体育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54年中共中央提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根据这一原则,国家要求在全国各厂矿中,有准备、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劳动前后或劳动工作间歇的体操。在全国各机关,要开展在上班前后和工作休息时间的工作操。在农村主要结合当时民兵训练,利用农民的业余时间,推行一定项目的体育锻炼。同时规定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定期举行运动竞赛,进一步推动人民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人民群众患病率不断下降。据统计,衡阳发电厂在开展广播体操后,职工患呼吸疾病、精神不振的情况大有改善,医药费也减少了200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除了科技、医疗等贡献外,也得益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摘编自余敏《建国初期湖南群众体育研究(1949—195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壬戌学制》有关的体育教育措施实行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体育事业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西方体育教育的影响;有志之士的推动及民族复兴的时代需要。特点:由国家主持推动;身体素质成为入学、毕业的考核内容;课程内容多样化、科学化。(2)原因: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体育事业关乎工农业建设及国防安全;国民身体素质较低影响身体健康。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了患病率;推动了国民寿命的增长;提高了我国的体育竞争力;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关爱和重视。〖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社会和时代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20世纪20年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西方体育教育的影响,有志之士的推动及民族复兴的时代需要。特点:根据材料一中“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它是中国第一部对国家体育教育进行细化的学制”“民国政府又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可知,由国家主持推动;根据“‘小学体育标准测验及格者’方能入学”“体育等科目,学生必须将学分修满方能毕业或继续深造”可知,身体素质成为入学、毕业的考核内容;根据“在课程内容上,废除了中小学的兵操,改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要求初中把生理卫生纳入体育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课程内容多样化、科学化。(2)原因:综合材料一中国民政府的做法,联系材料二中“全国体育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国家和个人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体育事业关乎工农业建设及国防安全,国民身体素质较低影响身体健康。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在全国各厂矿中,有准备、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劳动前后或劳动工作间歇的体操”可知,国家重视体育事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根据“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人民群众患病率不断下降”可知,提高了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了患病率;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除了科技、医疗等贡献外,也得益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可知,推动了国民寿命的增长;根据“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定期举行运动竞赛”可知,提高了我国的体育竞争力;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关爱和重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失业人口一度高达60余万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开办了一些传习所,又筹集民间资本兴办了一些民生工厂,前后安置失业工人数千人。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振兴实业的同时,政府还兴办了主要培养青年学生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法规,把失业保险列为重要险种,但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推行。受多种因素制约,上海市政府治理失业的成效并不显著。——据谭玉秀《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材料二建国初期,上海失业人口高达67万余人。在政府拨款救济的同时,上海总工会发出“全市在业工人捐助一天工资”的号召,得到了全市工人的踊跃支持,全国人民也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规范合同3篇
- 2025年度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服务合同范本9篇
- 2024版影院室内装修设计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抵债合同房屋买卖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停车场2吨不锈钢带打印功能电子地磅秤租赁合同6篇
- 2024版租赁商铺合同书
- 2024标准型料场地租赁合同模板一
- 二零二五年房产租赁保证金缴纳及退还协议6篇
- 二零二五年度icp许可证办理与互联网企业合规性审查与整改服务合同3篇
- 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规范
- 2023社会责任报告培训讲稿
- 2023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8部分 保温及油漆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表B. 0 .11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课件
- 法律顾问投标书
- 班主任培训简报4篇(一)
- 成都市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