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的调控C.条件反射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传出神经能使效应器发生反射3.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分别可能为()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HIV病毒C.硝化细菌绵羊 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4.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天竺葵与香茅草细胞进行杂交可产生驱蚊香草,使有驱蚊作用的香茅醛随着天竺葵的蒸腾作用散发到空气中,达到驱蚊的效果。下面有关培养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PEG作为诱导剂B.形成的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C.由杂种细胞→杂种植株,要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分化D.该项生物工程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5.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期人口不超过15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划生育是通过增大死亡率来降低人口密度的B.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避免遗传病出现,达到优生的目的C.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为“J”型,K值为15亿D.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6.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7.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B.实验鼠B不患病可能与移植脂肪组织有关C.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D.在抗原刺激下,小鼠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8.(10分)由于酵母菌具有世代时间短,可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单个细胞能完成全部生命活动等特点,常用其进行细胞学研究。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试管编号甲乙丙丁培养液体积/ml101010无菌水/ml10起始细胞数/×1031010105温度/℃2852828A.该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和营养物质的含量B.若测得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6个,则甲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2.4×108个C.与试管丁相比,试管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D.若测得试管丙中酵母菌数量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实验操作中酵母菌未染色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1)①表示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刺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分)(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10.(14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这种突变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11.(14分)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2)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______细胞或者_________细胞。(3)如果图中分泌细胞是垂体,则与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4)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要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深度最深、自然资源最丰富的海域,其渔业资源的种类多样、数量众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多种,其中以乌贼和石斑鱼等资源最为丰富。以往深海环境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但实际上,深海环境中的生命极度活跃,存在着不依赖光合作用,仅靠硫化氢等化学物质自养的硫细菌,此外还有大量的异养生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南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____________,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海石斑鱼的种类有100多种,市场上常见的石斑鱼就有海红斑、东星斑,虎龙斑、斜带石斑、老虎斑、玳瑁石斑等十几种,它们在体型和体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这体现了石斑鱼的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多样性。(3)南海海域中,由浅入深分布着绿藻,褐藻和红藻,影响海洋藻类垂直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靠硫化氢等化学物质自养的硫细菌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4)由上述材料可知,流经南海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据图分析,LCM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分离出淋巴细胞,加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能检测到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说明细胞毒性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详解】据题图分析已知,LCM病毒感染小鼠4-5天后,分离出了淋巴细胞,分离的淋巴细胞包括活化了的细胞毒性T细胞,加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使得病毒暴露在细胞外,此时能检测到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故本实验能说明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故选D。2、D【解析】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A正确;B、非条件反射受到低级中枢的控制,而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C正确;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传出神经能使效应器发生反应,但是不属于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D3、D【解析】甲生物核酸中嘌呤不等于嘧啶,说明该生物含有两种核酸或只含RNA,即甲生物是细胞类生物或RNA病毒;乙生物遗传物质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乙的遗传物质是RNA,可能是RNA病毒。【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甲可能是蓝藻,但乙不可能是变形虫,A错误;B、甲生物核酸中嘌呤不等于嘧啶,一定不是T2噬菌体,因为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嘌呤=嘧啶;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不等于嘧啶,可以是HIV病毒,因为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C、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绵羊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甲可能是硝化细菌,但乙不可能是绵羊,C错误;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则嘌呤不等于嘧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甲可能是肺炎双球菌,乙可能是烟草花叶病毒,D正确。故选D。4、B【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详解】A、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法(PEG),A正确;B、形成愈伤组织没有形成叶绿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B错误;C、由杂种细胞→杂种植株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要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分化,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类型,C正确;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新品种,D正确。故选B。5、D【解析】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2、人口膨胀是当今世界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而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A错误;B、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措施中提倡优生,优生可以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病的孩子,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而非通过提高人口素质达到优生目的,B错误;C、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5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C错误;D、建立恰当的数字模型如人口增长曲线,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D正确。故选D。6、C【解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可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详解】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A正确;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形成,如淋巴因子和抗体,或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D正确。故选C。7、B【解析】据图分析,实验鼠A注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将脂肪组织移植到实验鼠B中,当其感染病原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因而不患病。详解】A、该实验缺乏对照组,本实验不足以证明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A错误;B、实验鼠B不患病可能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含有记忆T细胞有关,发挥特异性免疫,B正确;C、为了排除自身记忆细胞的影响,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错误;D、根据细胞免疫可知,在抗原刺激下,小鼠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D错误。故选B。8、C【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起始细胞数,A错误;B、计数室的体积:1×1×0.1×10-3=1×10-4(ml),而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6个,甲试管的培养液体积为10ml。则甲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为(400×6×10)/(1×10-4)=2.4×107个,B错误;C、与试管丁相比,试管甲中酵母菌的起始细胞数多,而两者的培养液体积一致,因此试管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C正确;D、实验操作中酵母菌未染色,则计数的酵母菌中包含有死亡的菌体,从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大,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血浆②.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①.激活图中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②.正(4)正反馈【解析】1、分析图示:①在血管中,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2、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3、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图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比如血浆蛋白等,而组织液中含量较少。【小问2详解】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所以图中的刺激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可知,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激活图中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和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与融合。【小问4详解】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的调节,因此此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0、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②.正反交③.CTCTGA(TGA)④.不能⑤.5/16⑥.aaBb、Aabb、aabb⑦.自然选择⑧.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解析】1、研究肥胖基因的遗传方式,先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进行杂交判断属于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基因的编码链与转录的模板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转录过程是以模板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功能,基因突变后,由于基因的编码链和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改变,导致mRNA的碱基序列改变,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翻译过程终止的信号,不是转录终止的信号;3、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详解】(1)①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了突变系肥胖小鼠,所以要确定其遗传方式,需要将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进行正反交,并根据后代表现型进行判断,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说明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由题意知,正常基因的编码链的碱基序列是“CTCCGA”,则转录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GAGGCT”,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是“CUCCGA”,发生基因突变后,突变为终止密码子(UAA或UGA或UAG)即mRNA中“CUCCGA”→“CUCUGA”,则突变后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GAGACT”,因此突变后的基因的编码链的碱基序列是“CTCTGA”;这种突变不能使基因的转录过程终止,但可以是翻译过程终止。(2)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是含三个显性基因和四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及概率为1/16AABB、2/16AaBB、2/16AABb,概率共是5/16,体重低于父母的是含一个显性基因和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3)由于利于脂肪积累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正交反交的应用,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1、(1).糖蛋白(2).胰岛素(3).胰岛B细胞(4).垂体(5).肾小管和集合管(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7).可以(8).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的机制【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细胞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接受信息→靶细胞。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降低血糖。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4、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