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浏阳市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Ⅰ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血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增多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与图Ⅱ中Y激素分泌过量有关D.图Ⅱ中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2.血浆中含有低分子的晶体物质(如无机盐)和高分子的胶体物质(如蛋白质),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是这两类物质产生的渗透压总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机体长期缺乏营养会使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降低B.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会下降,胶体渗透压上升C.若某人摄入无机盐过多,血浆中晶体渗透压上升,其尿液会减少D.在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平衡方面,胶体渗透压所起的作用较大3.某实验小组利用小白鼠做了如下实验:电刺激小白鼠下丘脑前部,发现小白鼠有出汗现象;刺激小白鼠下丘脑后部,小白鼠出现寒战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现象的发生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B.下丘脑前部存在热觉感受器C.下丘脑后部存在产热中枢D.汗腺的分泌是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结果4.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5.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一年中能的输入和散失状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④B.“④—①”是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④=①+②+③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合成ATP6.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②激烈运动后,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pH明显下降,这主要与H2CO3和HCO3-有关③小腿抽搐、尿毒症和镰刀型贫血症不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⑤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⑥聋哑演员能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语言中枢中的S区⑦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⑧鼻炎、皮肤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⑨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但不会引起基因组表达的改变。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⑨C.①⑤⑧⑨ D.①③⑥⑦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紊乱B.染色体的倒位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对个体不会造成影响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D.外源基因整合到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的现象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8.(10分)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在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衰老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抑制小麦生长二、非选择题9.(10分)半个世纪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的“酸生长假说”,至今这一假说仍在不断发展。(1)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具有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是细胞间传递______的分子。(2)研究发现,胚芽鞘切段在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加入生长素后大约10分钟,就可观察到胚芽鞘切段快速生长。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即生长素诱导的H+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质子泵)的活性。①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______生长。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表现为______。②依据“酸生长假说”,人们作出以下预测,其中与假说不相符的是______。a.中性缓冲液不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b.能促进H+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c.若用含H+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则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③科学家用生长素诱导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得到图1所示结果。该结果是否可作为支持“酸生长假说”的证据?请作出判断并写出论证过程。判断结果:______(填“是”或“否”)。论证过程:______。(3)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H+-ATP酶的机制,研究者分别测定野生型、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的下胚轴细胞壁pH和生长速率,结果如图2。①据图2分析,______蛋白参与生长素激活H+-ATP酶的过程,且F蛋白与K蛋白在调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关系是______。②依据研究结果,在下图的空白处填写恰当内容,完善下面的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______。10.(14分)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来源于_______。(2)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分别是___________kJ·m-2·y-1、______________________kJ·m-2·y-1。(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按照理论上最高的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增加100kJ,则需要的生产者同化量增加________________kJ。(5)图中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图中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代表的能量之中。11.(14分)某多年生二倍体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决定花色的基因D(红花)和d(白花)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该植物存活至少要有一条正常的6号染色体。如下图是甲、乙两植株体细胞6号染色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基因型为Dd的植株甲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某精原细胞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相同,继续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两个基因型为D,两个基因型为d,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2)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利用植株甲进行人工杂交实验:①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花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则植株甲的基因_______(填“D”或“d”)位于正常的6号染色体上;植株乙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_______,与基因突变不同,该变异类型是可以用_______直接观察到的。植株乙出现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填序号:①父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②母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③母本减Ⅱ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②若植株甲的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则子代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说明:植株乙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3条6号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或2条6号染色体的配子)12.下图1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下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增了两种类型的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下图2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细胞⑤与被病毒感染的肺组织细胞密切接触后,能激活组织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酶,从而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细胞⑤活化后分裂并分化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图2中的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由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释放,咽拭子检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抗体的存在。由图2可知,_______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3)注射第一针灭活疫苗后,至少间隔21天才能注射第二针疫苗。过早接种第二针疫苗并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当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分析图示I: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详解】A、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2,A错误;B、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A组织液增多,B正确;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缺碘导致图II中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导致③④是抑制作用减弱,X、Y激素分泌过量而促进甲状腺代偿性肿大,C正确;D、图II中下丘脑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D正确。故选A。2、B【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机体长期缺乏营养会使血浆中血浆蛋白减少,进而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A正确;B、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会刺激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B错误;C、若某人摄入无机盐过多,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故会导致血浆中晶体渗透压上升,其尿液会减少,C正确;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在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平衡方面,胶体渗透压所起的作用较大,D正确。故选B。3、C【解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体温调节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B、刺激下丘脑前部,出现出汗现象,说明前部有散热中枢,而热觉感受器一般位于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B错误;C、刺激下丘脑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说明后部有产热中枢,C正确;D、人体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活动增强,故汗腺的分泌不是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结果,D错误。故选C。4、B【解析】A、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B、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B错误;C、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会使子代数量减少,会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D、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如某时间段测出的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出现的密林熊峰数量多,代表盗蜜频率高,D正确。故选B。5、C【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约在10~20%之间。2、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某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该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详解】A、自然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量,A正确;B、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④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④-①,B正确;C、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量=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未利用的量,C错误;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合成ATP,D正确。故选C。6、A【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①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①正确;②激烈运动后,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pH不会明显下降,这主要与H2CO3和HCO3-有关,②错误;③小腿抽筋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因此它们不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③正确;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④错误;⑤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⑤正确;⑥聋哑演员能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语言中枢中的V区,⑥错误;⑦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⑦正确;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但皮肤荨麻疹与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⑧错误;⑨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节,⑨错误;①③⑤⑦正确;故选A。7、B【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A正确;B、染色体的倒位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对生物个体性状有影响,从而对个体会造成影响,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C正确;D、外源基因整合到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8、A【解析】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详解】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低浓度能促进植物生长、抵制植物衰老,高浓度能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植物衰老;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比单子叶植物高,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麦田,可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促进杂草衰老,又不影响小麦的生长,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调节②.信息(2)①.纵向②.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③.a④.是⑤.加入生长素后激活了细胞膜上H+-ATP酶(质子泵),促进了H+外排使胞外pH下降,同时胚芽鞘切段生长速度加快,说明生长素通过诱导H+外排进而促进细胞的生长。(3)①.K②.拮抗作用③.【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此外,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小问1详解】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小问2详解】①由题干信息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壁的伸展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纵向生长。生长素由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超过最适浓度以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再继续升高生长素浓度,会对胚芽鞘切段生长起抑制作用。②“酸生长假说”的核心是生长素能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将H+泵到细胞外,从而促进细胞壁的伸展,细胞伸长。a.中性缓冲液不能提供H+,故中性缓冲液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a与假说不符;bc.根据题意直接促进细胞壁伸展的是细胞外的H+,故能促进H+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b、c与假说相符;故选a。③实验结果显示,从加入生长素开始,pH在不断下降,切段长度不断上升,故可判断该结果支持“酸生长假说”。因为加入生长素后,激活H+-ATP酶(质子泵),H+外排增加,导致细胞外pH下降,从而促进胚芽鞘切段生长。【小问3详解】①分析图2,与野生型相比,缺K蛋白pH上升,生长速率下降,说明K蛋白可以促使pH下降,生长速度加快;缺F蛋白时,pH下降,同时生长速率上升,说明F促进pH上升,抑制生长,综上所述,是K蛋白参与生长素激活H+-ATP酶的过程,且F蛋白与K蛋白在调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关系是拮抗作用。②根据①分析,可将生长激素作用基制模型填写如下:【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相关实验的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难度。10、①.太阳光能和有机物输入②.1.12×105③.1.8×104④.14.3⑤.13.9⑥.2500⑦.0.5【解析】分析题图: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而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外界有机物输入,去向包括被小型肉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根据题图数据,先推算出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0.05+0.25+2.1+5.1=7.5×103kJ/m2•y-1,再推算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0.05+0.25+2.1+5.1-5+4+9+0.5=16×103kJ/m2•y-1(包括外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2kJ/m2•y),最后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0.05+0.25+2.1+5.1-5+4+9+0.5-2+70+23+3=110×103kJ/m2•y-1,进而计算相关传递效率。【详解】(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包括太阳光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由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动物同化量为(5.1+2.1+0.25+0.05)×103kJ·m-2·y-1=7.5×103kJ·m-2·y-1,其中来自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7.5-5.0)×103kJ·m-2·y-1=2.5×103kJ·m-2·y-1,则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2.5+4+9+0.5+2)×103kJ·m-2·y-1=18×103kJ·m-2·y-1,其中来自生产者的同化量为(18-2)×103kJ·m-2·y-1=16×103kJ·m-2·y-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23+70+3+16)×103kJ·m-2·y-1=112×103kJ·m-2·y-1=1.12×105k·m-2·y-1,植食性动物同化量为18×103kJ·m-2·y-1=1.8×104kJ·m-2·y-1。(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104÷(1.12×105)×100%≈14.3%;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8×100%≈13.9%。(4)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按照理论上最高的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增加100kJ,则需要的生产者同化量增加100÷20%÷20%=2500(kJ)。(5)图中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包含在图中数字0.5所代表的能量之中。【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中等,解答时应明确生态系统的中能量的去向,准确的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11、(1)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D和d所在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写出交叉互换即可)(2)①.d②.染色体变异③.显微镜④.①②③⑤.红花:白花=8:3【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植株甲中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植株乙多了一条染色体,含基因D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故植株乙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植株甲基因型为Dd,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出现问题,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D和d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小问2详解】①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和白花植株dd杂交,产生了Ddd的植株乙,由于乙中D来自于甲,D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基因d位于正常的6号染色体上;植株乙多了一条染色体,含基因D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故植株乙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该变异类型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植株乙出现的可能原因有:①父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产生Dd的配子和母本产生的d结合;②母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产生dd配子,和父本产生的D配子结合;③母本减Ⅱ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产生dd配子,和父本产生的D配子结合。②若植株甲的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植株甲产生的配子中D:d=1:1,植株乙产生的配子中D:Dd:dd:d=1:2:1:2。若让植株甲、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吃住旅游安全协议书
- 2025年03月浙江嘉兴市海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15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现代文二(教师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写作与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部分校2025届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英语新闻阅读与思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百色学院《互动媒体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 JJF 1603-2016(0.1~2.5)THz太赫兹光谱仪校准规范
- 医药卫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知识与技能比武竞赛题库
-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编-案例分析,解读-3
- 膜片钳常见问题汇总(人人都会膜片钳)
- 讲故事技能培训
- 海岸动力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工作面防飞矸封闭式管理规定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的讲义课件
- 财务人员廉政谈话记录 财务个人谈话记录3篇
- 沪教牛津版小学三至六年级英语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