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人民日报》新年社论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以下社论语句出现在1989~1998年的是()A.“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B.“复兴之梦在我们的奋斗中前所未有的切近”C.“好不容易现在稳下来,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个局面”D.“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基础”2.如下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1985年)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1992年)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年)要求“卫生机构要通过改革和严格管理,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表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的几个重大文件。据此可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A.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B.注重保障国民的健康C.解决了就医困难问题 D.实现了高效优质目标3.1986年,北京市物价局规定,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商品标价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 B.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D.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表现4.有学者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被明确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5.1979年6月底,沈阳、阜新、丹东等地发放了3300多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但有修鞋、修车和缝补等修理服务,也有小冷饮、瓜果蔬菜小卖铺,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城乡市场,还为城市闲散人员广开了就业门路。这种百业复苏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在江苏的华西村,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吴仁宝一看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新闻,当晚就把村里的干部召集起来开会,发动全村人立刻奔赴全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购进铝锭等原材料。果然,三个月后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几倍。这从侧面反映出()A.改革不断深化影响资源配置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 D.投资过热导致市场秩序失衡7.1979年上半年,晋东南地区有关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政策被概括为“一取消”、“两不许”、“三可以”。即取消平均主义“大锅饭”;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可以按定额计酬,可以按时记工加评议,可以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这反映了此时晋东南地区()A.农村改革探索较为慎重 B.广大农民市场意识显著增强C.政府经济职能不断强化 D.人民公社体制退出历史舞台8.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某次会议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八七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10.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的会议是()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11.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5.8林业3.65.24.3渔业1.63.55.4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经济作物9.615.614.4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12.20世纪90年代,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和中国网通等多家大型国营电信公司纷纷成立,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独立业务,居民从使用固定电话到习惯移动电话,如今步入了宽带网络生活。这一变化()A.依赖于技术革命的迭代 B.彰显了市场化改革的成效C.促成了民营企业的壮大 D.有利于产业升级跨越发展13.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 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14.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15.下图是反映1978年1月四川省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推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包产到组”改革试点的纪念画。据此可知,该试点()A.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 B.确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反映了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16.下表所示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的重大会议,由此可知()时间会议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地转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完善 D.民主与法制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农村治理路径明显变化的60年,最能反映这场变革的是农村治理方式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然是一个分散的乡村社会,国家就借助土改和合作化运动把家庭从旧的地方束缚中部分地解放出来,开始了由互助组和初级生产合作社到建立新联盟的过程,初步建立乡、村基层政权,呈现乡、村政权并存。国家在农村诸多力量博弈中的全面获胜则以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的实施为标志。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农村社会的治理转向村民自治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收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则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级公共事务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1982年村民自治写进了宪法,自1983年到1985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工作。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的性质和地位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摘编自戴玉琴、高广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路径、影响和走向》等(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特征。(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51年上半年,村里分地,我帮忙登记。那时,天天都在村部,与农会的干部同吃同住。我们家也分了一点地,大概十来石。有了地的农民,大家很上心,忙着给自家的地增肥。过去到了冬天,农民们基本不干农活。土改过后,冬天大家也下地了,做些平整修补的活计,地里连一块石头都给捡出来,崩掉的缺口更是修得好好的。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猪。平常就是喂的是菜和猪草,催肥的时候喂粮食。猪吃得多,拉得也多。还有鸡,鸡粪也多了。肥料就有了。这样,农业生产很快就上去了。我们村的情况是,产量翻了番。——摘编自《段应碧口述:我所亲历的农村变革(1949—1978)》材料二:1998年10月,有亲历者总结农村改革过程时指出:“农村改革并没有一幅事先描绘好的蓝图。它是在农民、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和中央领导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农村改革的成功是因为出现了改革力量得以成长的环境,农民的力量得到显示,各种政策主张得以充分释放。——摘编自《农村改革第一次政策突破》材料三: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要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段应碧所述历史事件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成功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农业政策发展变化的认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时间/年金额/亿美元平均增长/%1949-19661.0-1967-1978中断-1979-19837.043.51984-1991284.517.41992-19971968.132.7——摘编自朱慧玲《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资在中国大陆引进外资直接投资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材料二十三年来(1979-1992年)海外华人以及港澳台商在华投资,若与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长达八十七年(1862-1949年)相比,增加140倍;若与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在大陆投资的十七年相比,则增加了180倍。1979-1991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资本构成详见下表:资本来源构成投资金额/亿美元所占比重/%外国资本89.5333.30海外华人(华侨)资本15.005.57香港、澳门资本139.3251.82台湾资本25.009.29合计268.85100.00——摘编自林金枝《1979-1992年-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概括1949-1978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92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9年秋,赣州地区部分地方开始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责任制。在这个过程中,少数干部、群众思想仍未想通。1980年7月底,中共赣州地委决定组成三个工作组到定南、兴国、瑞金进行责任制的调查。调查组一致反映: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群众都要求坚持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具体问题的处理,群众说:“几瓶开水一豌豆,队长出题大家凑,七嘴八舌几小时,统一思想就拈阄。”8月底,中共赣州地委认为包产到户应同其他责任制一样,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困难、落后的地方,尊重群众意愿,不硬性规定比例,凡是搞包产到户的地方,要加强领导,创造条件,逐步引导向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李春媚《改革开放之初赣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材料二2014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三权分置”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国情和农情又发生了新情况、新变化的产物。赣州经开区三江乡深入推进承包耕地三权分置改革,对乡内闲置土地和水面进行整合,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将承包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转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发展农业产业。结合三面环水、海拔较低等优势,三江乡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蔬菜、富硒水稻、花卉种植等特色主导产业。——摘编自赣南日报《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开放初期赣南农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权分置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两权分离的关系;谈谈你从改革开放以来赣南农村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是1998年的,A项正确;“复兴之梦在我们的奋斗中前所未有的切近”是2013年的,排除B项;“好不容易现在稳下来,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个局面”是1980年的,排除C项;“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是2001年的,排除D项。故选:A。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医疗卫生改革“多方集资”,办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可知逐步引入了市场机制,A项正确;医疗卫生发展有利于保障国民的健康,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改革文件,尚未落实,没有实现解决就医困难问题,排除C项;“实现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C解析:A.根据材料“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可知,该政策体现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故A项错误;B.依据材料“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可知,国家逐步放开市场管制,体现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材料主旨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正确;D.依据材料“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可知,国家在放开市场管制的同时,寻找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平衡,体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故D项错误。故选:C。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南方谈话的时候提出了理论,在中共十四大把它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1979年6月底,辽宁多地放松对个体经济的限制,出现百业复苏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内实行改革,允许私营经济的出现,放松国企行政管理,提高国企活力,对外进行开放,积极引进来走出去,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现象主要是放松相对私营经济的限制,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对国企的改革,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看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新闻”可知时间为1992年,根据材料中“发动全村人立刻奔赴全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购进铝锭等原材料。果然,三个月后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几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影响资源配置,A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已经全面展开,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南方视察后,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并未体现市场秩序失衡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启动阶段,晋东南地区在“两不许”条件下,实行“一取消”“三可以”,初步尝试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部分地区农村改革探索的审慎,故选A项;题干中的政策无法体现农民与市场的广泛联系,与农民的市场意识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改革措施会导致政府经济职能有所减弱,故排除C项;“三可以”属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政策调整,故排除D项。8.答案:A解析: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突破。9.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中国)。据材料“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至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没有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召开的,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据所学,2018年3月,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D项正确。其它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晚期中国。据材料“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结合表格可知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种植业的比重相对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相对上升,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农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项正确;“全面开放”,表述错误,排除A项;高新技术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解析:A项,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发展是依赖于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此时并没有迭代的技术革命。故A项错误。B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此背景下,多家大型国营电信公司成立,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独立业务”,推动了人们生活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故B项正确。C项,材料中大型国营公司为国有企业,并非民营企业。故C项错误。D项,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升级跨越发展,指的是从第二产业比重占据优势到第三产业比重占据优势的发展,材料中只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属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不能体现产业升级跨越发展。故D项错误。13.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年到2008年,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例增加,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层民主的建设,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B项;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依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国营制药厂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得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获得了较大利润,推动了其他小型国营企业也实行承包经营,故D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得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但是不能说明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故B项错误。承包经营责任制仍然是坚持公有制前提,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改变,故C项错误。故选:D。15.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包产到组’改革试点的纪念画”可知,1978年1月,改革开放尚未开始,四川广汉县金鱼公社率先进行包产到组,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进行了尝试,体现了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D项正确;仅凭一个地区的试点,并未改变全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性质,排除A项;农村实行包产到组,在1978年1月仅仅是试点,不能得出升级方向,且材料信息与产业升级无关,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1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C项正确;图片信息主旨并非强调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材料展现理论发展完善,而非经济体制问题,排除B项;图片信息未体现民主法制建设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变迁特征:党和政府主导;以人民为中心;经历了从乡政并立到政社合一再到乡政村治的演变;参与主体走向多元化。(2)因素:政权性质;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状况;时代变迁;社会观念。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第一问,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分析作答;第二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变迁、时代特征分析作答。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18.答案:(1)意义: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压迫;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原因:国家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各级政府以及领导的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政策具有可行性,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农民的自发探索。(3)认识:我国农业政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制订农村政策,必须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坚持制订政策依靠农民,政策红利由农民共享的原则;要多种力量互动形成制订合乎实际政策的合力,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解析:19.答案:(1)状况:1949-1966年,投资量小;1967-1978年投资中断。原因:1949-1966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客观环境不利于华商投资,故当时外资主要来自苏联且投资总量不大;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1967-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及徘徊时期,政治秩序混乱,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加之中苏关系恶化,外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中断。(2)特点:资本来源多元化;外商投资金额扩大,增长速度快;港澳台资本是在中国大陆投资的主体;外国资本占较大比重。(答出两点即可)原因:中国政局稳定,经济迅速发展;“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政府工作重心转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和完善涉外法规;侨务工作部门为吸引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做了大量工作;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其投资提供了前提;华侨和港澳台地区同胞的家国情怀。(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状况:根据材料数据变化可知,1949-1966年,投资量小;1967-1978年投资中断。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国际背景等角度进行分析,如1949-1966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客观环境不利于华商投资,故当时外资主要来自苏联且投资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