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红树林营造工程技术导则_第1页
2024红树林营造工程技术导则_第2页
2024红树林营造工程技术导则_第3页
2024红树林营造工程技术导则_第4页
2024红树林营造工程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集与调查内 生态系统现状调 生态现状评 种植适宜性评 生境改 物种选择与配 种 有害生物防 红树林管 保育管 跟踪监测与调 效果评 建立质量控制工作体 实施全过程质量控 成 归 珠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 横琴围填海生态修复工 附录 附录 HY/T081-20055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214-2017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LY/T1938-2011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T/CAOE20.33部分:红树林T/CAOE21.1-20201部分:总则DB44/T284-2005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红树林生态修复手册》自然资办函〔2021〕1809《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林业局,20221022〕409)。(ecological定、修复方案制定、工程实施、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等,红树林营造工作流程如图1初步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当前状况,以便分析红树林退化的原因、确定修复策略,并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计划。此外,调查结果将为评估修复效果提供修复前或作为参照的生态系统状况资料。1。现场调查要素见表1,除水位和海浪要素外,其他调查要素的调查方法按照以下全面性:布设的站位应合理布局,在空间上涵盖整个调查区域,充分反映调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代表性:布设的站位应包含所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类型,使调查结果充分反映红树林的现状;固定性:布设的站位一经确定应保持不变,以便进行长期监测,为持续性管理提供依据。综合考虑调查区域红树林植被分布、水环境、底质类型等因素划分调查区在不了解红树林植被分布情况的区域,采用线路调查或区划调查确定红树林植被类型和分布,记录该区域发现的所有红树物种,具体调查按GB/T30363规定执行;根据红树林植被、滩涂高程和开发活动等因素,每个区块应自陆向海垂直于岸线布设调查断面,调查断面数量设置要求见表2;≥1≥233个永久固定红树林植被样方,在样方四角用标763.91次调查,其中红树林4开展年际间同一季节的调查时间应尽可能固定不变,调查时间偏差不超过HY/T081规定执W红树林植被其他要素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根据以下不同植被类型设置不同样方进行调查:10m×10m的调查样方,调查样方内成年植株和幼树(株高1m×1m嵌套样方,记录样方内的幼苗(1m)和附生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株高,气生根的类型、数量。相关参数调查按HY/T081规定执行,数据记录表3;GB/T363

25cm×25cmGB17378.7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密度和生物量调查与底栖藻类调查同步,在每个植被调25cm×25cmGB/T12763.6450cm×50cm25cm×25cm样方。 年月 共页第

HJ710.4规定执行,调查记录表见5。 GB/T12763.2溶解氧、pH调查时间 页 调查人 记录人 校对人4个标桩作为沉积速率调查桩,将标桩垂直插入沉积物至稳固(至少50cm),进行编号并记录滩涂地表以上的标桩长度,滩涂地表以上标在每个沉积环境调查样方内采集表层(0cm~10cm)沉积物样品,调查内容及方法如下:GB/T12763.8GB/T12763.8GB17378.5GB17378.5

采用资料收集的方式调查,记录调查区域台风、风暴潮和极端气温发生次8。发现有害生物影响的调查区域,调查记录有害生物的物种、分布区域、影响8。存在赶海活动的区域,应调查赶海作业情况,进行海获物拍照和统计,收集区域红树林赶海人数、作业方式、作业频次、作业面积及对红树林的影响等信息,调8。存在海水养殖的区域,应调查养殖区域的养殖种类、坐标、面积、密度、养殖方式及对红树林的影响等信息,调查报表见表8。存在污染物排放的调查区域,应调查和收集排污数据,包括污染源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污方式、浓度、入海数量及对红树林的影响等信息,调查报表样式8。存在海洋(海岸)工程的调查区域,应调查工程位置、数量、规模、建设和营运情况及对周边红树林的影响等信息,调查报表见表8。 年月日 威胁程度最低为1分,最高10分。每种威胁因素应单独评分,根据情况或专家建议进行评17月~10月进行。红9部分:监测与评估执行。3个方面进行评估,具9。收集调查区域的历史资料,包括常规监测、专项调查、文献资料等,建立参照系。10的内容。分析修复区域生境条件是否适宜红树林生态修复;如生境条件不满足,分析是否可通过生境改造达到适宜程度。温度指标若不满足则不适宜修复。分析红树林生态修复是否与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相吻合等,如存在冲突则不适宜修复。适应性分区包括适宜修复区、可改造修复区和不适宜修复区,按照以下要求划定:满足基本气候、水文条件,生境改造可行,且改造后可满足红树林修复条件的区域,为可改造修复区;不满足基本气候、水文条件,或生境改造不可行、与当地规划相冲突、环境影响大的区域,为不适宜修复区。A。具体要求如下:技术方案应遵循区域空间规划、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潮(洪)专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符合生态红线保护和海岸线管控等要求;技术方案应充分考虑海陆生态系统连通性、完整性和生态缓冲作用等因素,根据空间划分以及不同海岸类型,结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因地制宜地提出空间布局方式;技术方案设计应注重发挥综合效益,避免因工程建设造成空间资源消耗,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技术方案应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其深度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涉及用海、环评的项目专题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涉及海堤改建的还应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开展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但应突出生态和减灾功能。具体生境改造方案按照《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中第6部分内容执红树林物种及搭配方式应根据恢复地的气候条件、底质类型、滩涂高程、盐度和水动力条件等确定,以气候条件和滩涂高程为主要选种依据。根据项目所属气候带选取可种植的红树林物种,也可根据恢复地所在地区或周边地区分布的红树林物种确定。根据种植区域的滩涂高程进一步选择可种植的物种,也可根据具有相似高程的毗邻区域的红树林分布情况确定。不同滩涂高程下物种的选择参见/1938201CA。困难立地区域红树林/T29722018A。根据种植面积、种植区域和不同物种的潮间带分布特征,合理分配种植区LY/T214-20178.2.2。HY/T214-20178.2.3执行。种植密度可根据种植物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设定,具体参见LY/T1938-对于风浪较大的修复区域,考虑采用辅植的方式稳固种植的幼苗,增加红书幼苗存活率。目前,红树林修复工程主要采取支柱法和局部垒高的方法进行红树林辅助种植,目的在于抬高种植的幼苗或胚轴所在位置的高程,可以减少其被潮水淹浸的时间。 针对常见的导致红树林退化的有害生物问题,开展红树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有:树植物生物替代互花米草的方法可参考LY/T222130-2013执行,其他防治方法参考DB31/T1243-2020。对在红树植物上附生并引起红树植物大量死亡的有害藤本植物,应开展清理和防治。常见的有害藤本植物包括鱼藤、薇甘菊和五爪金龙等,主要采用人工拔除或挖除;对于具有萌蘖现象的植物,应在清理地上组织后拔出或挖除其木质化基部,并从红树林中清除,避免其重新生根萌蘖。LY/T2853-2017。370%的修复区域进行补植,定期对倒伏或根部裸除此之外,针对漂浮垃圾较多的生态修复区域,需设置防护网,并定期清除漂浮垃圾;在人为活动频繁的生态修复区域需设置警示牌,尤其是在村庄附近的修复地块,应设置避免牲畜入内的防护栏网。其他管护措施可参照《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10部分。LY/T2938-2018。针对存在外来红树物种区域,加强无瓣海桑、拉关木等外来红树植物的跟踪、监测,规范引种和管理要求。如外来红树植物扩散至原生植物群落中,应开展清除工作;如外来红树植物确实对周边的渔业生产、水生生物和乡土红树植被造成负面影响,宜开展植物群落的改造,逐步修复为乡土物种。在红树林修复种植后的前六个月,建议每月对幼苗的存活率进行监测。红树林的修复工作应至少持续三年,并进行定期跟踪监测。监测内容应涵盖红树林植被、生物群落、环境因素以及潜在威胁(1)。此外,建议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四次调查,但调查的具体要素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3个方面进行评估,具11。红树林修复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宜在红树植被稳定后开展,可在1年后开展评2年~4112V1A0A

A0——为参照系面积,单位平方米(m2)V2C0C

N

V3

Sdi——为第i个样方幼苗比例,单位为百分比(%);N

V4

Wi——i个调查区块平均林带宽度,单位为米(m);V5Sp0Sp

Sp0——IV 5

IV——43<IV≤5531<IV≤4311≤IV≤31时,红树林植被为严重受损。13N

B1

B1——di——idSN

B2

B2——Hi——i

H

NN (H:种类多样性指数;Nii种生物的个数;N:单位面积样B3——

B3

Sdi——iIB 3

IBi——i个生物群落评估指标赋值(11<IB≤157<IB≤1114n

E1

E1——Sni——in——n

E2

Doi——i个站位溶解氧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N

E3

Sri——i个样方沉积速率,单位为毫米每年(mm/a);N

E4

Sfi——i个样方沉积类型赋值(14);IE 4

IEi——i项评估指标赋值(22<IE≤3014<IE≤226≤IE≤14时,环境状况为不适宜。IMIVIB IM>76I52<IM≤76时,红树IIIM≤52时,红树林生态状况为严重受损,III级。因素,提出相应管理措施(15)。IIII根据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数的大小,将红树林生态状况划分为三个等级::I级,显著改善;Ⅱ级,改善;ⅢI级,基本无变化(16)。IIIIII对采用的已有数据、资料应就合法性、单位制、溯源性、准确度、时效性、可靠性等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并进行具体质量分析、评估;在规定的有效期内按规定的程序、方法、标准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调查人员应掌握海岸带生态系统调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调查操作技能,应进行调查技能培训,遵循相关安全作业要求;GB17378.2HY/T058GB/T17378.1项目根据现状红树林的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红树林-盐沼总修复面32.77ha。其中在只存在轻中度受损区域,采取人工辅助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少量补植促进生态系统恢复,作为红树林-盐沼修复区。涉及的范围有平沙东堤最北端、平沙东堤南段、红旗堤、烂柴角堤北段面积共14.26ha。对于退化严重的区域,采用生境修复、人工种植的手段进行重建性修复,涉及的范围有平沙东堤18.51h。本项目调查方法参照《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3部分红树高程,可知现状真红树适宜生长的潮位高程在+0.3-+0.8m之间。恢复区红树林种植的修复设计平均高程为+0.6m,局部地段因地就势,滩涂改造高程在0.9m-2m之间,此交相结合的方式,优先使用高度1M3年苗,搭配使用高度2M5年3~11月为宜,最适宜的时间为5月~7月份,慢生树种种植密度为:0.3m×0.5m~0.5m×1.0m;速生树种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DB44T284-2005项目修复范围面积约10.45.3顷,环岛西堤南侧区域修复面积约为5.1公顷。主要建设内容为红树林营造工程,红树种植总面积约56241m2,包含环岛西堤北侧区域种植红树和半红树面积约39528m216713m2。前期调查方法参照《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3部分红树间距为1.3m×1.3m,种植密度为0.6株/m2;银叶树、玉蕊、水黄皮、海漆等半红树本项目中涉及到芦苇、薇甘菊及无瓣海桑等影响本地红树生长的物种清除工作,可与清表同步开展。芦苇的清除采用“刈割+覆盖遮荫”的方式;薇甘菊分布范围较小,且分布位置靠近堤岸,采取人工拔除或挖除的方式;无瓣海桑采取人工砍伐及幼苗拔除的方式。6个月以上自然生长期,且经历过一次秋冬大6个月以上自然生长期,且经历过10株(5株),10株的则全部测量,计算平均10cm处的直径(5cm处的直261236123合格面积确认:符合作业设计要求,达到成活率/复工程作业面积,可计入工程验收合格面积。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需同时达到成活率、生长指标评价合格标准条件的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保存面积,可计入成效评价合格面积。附录A.1.2A.1.3A.1编制××海岸带红树林营造技术方案。可根据区域特点、环境状况、建设类型、XylocarpusBruguieraBruguieraBruguierasexangulaCeriopsKandeliaRhizophoraRhizoph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