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登勃朗峰_第1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登勃朗峰_第2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登勃朗峰_第3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登勃朗峰_第4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登勃朗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19*登勃朗峰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翌日(yì)俯瞰瞬息万变(shùn)旷野B.穹顶(qóng)燎绕纷至沓来(tà)灼热C.巉岩(chán)浮燥拾级而上(shí)陡峭D.沟壑(hè)妩媚独踞苍穹(jū)颠簸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走进公园,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B.昆明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C.市龙舟大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D.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勃朗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B.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C.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D.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记叙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B.【新素材·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计划、协同推进下,顺利开展。C.本文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马克·吐温融多种特点的语言于一体的创作风格。D.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晴日挨晒,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意是雇佣车马为己所用,却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Y8205001)()A.这篇游记通过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和记叙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B.课文先以小说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散文笔法写下山乘车的经历,相辅相成,独具异趣。C.由于所写的内容和采用的写法不同,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语言特点也有所不同:写景部分雅驯华美,形象而传神;写人写事部分妙趣横生,引人入胜。D.在本文中,马克·吐温综合使用了突出细节、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几种制造幽默效果的方法。能力提升全练6.【新素材·珠峰科考】(2022四川成都中考A卷,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022年5月4日凌晨,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挺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A.瞬息万变 B.络绎不绝C.胸有成竹 D.人迹罕至7.(2023浙江台州中考,7—10)游记阅读路径梳理。(19分)阅读锦囊:游记是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阅读时可以通过所至、所见、所感等要素体悟作者情思。贺兰山凝眸乔洪涛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泻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批注:第④段写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批注:第⑥段写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猎猎。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感知文本】(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3分)【聚焦所见】(2)(★★★)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6分)(Y8205003)①【学科素养·审美创造】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请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答:②【新考法·朗读设计】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3分)答:【体悟情思】(3)(★★☆)【新考法·批注阅读】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4分)(Y8205002)批注:第段写

【领悟精神】(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6分)答: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AB.穹qióng,燎→缭。C.燥→躁,拾shè。D.踞jù。2.C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这里用来形容水面上正在比赛的龙舟,不合语境。3.B句中的三个逗号都应为顿号。4.B应改为“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5.B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能力提升全练6.BA.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本句用来形容天气变化极快,使用正确。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用来形容困难多,对象误用。C.胸有成竹:指画竹时竹子的形象已在心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本句用来形容科考队员们早有准备,信心十足,使用正确。D.人迹罕至:人很少到。本句用来形容峰顶少有人至,使用正确。故选B。7.(1)①岩羊②深入腹地(深入山谷、抵达山门)③岩画(2)①(示例1)这个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贺兰山脉比作雄狮和卧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连绵不绝,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示例2)这个句子连用两个“看不到”,突出贺兰山脉是一个不毛之地,并为下文写罅隙间倔强的植物和灵动的岩羊作铺垫。(示例3)这个句子多用短句,将横亘的山脉、裸露的岩石、荒芜的植被等画面一一呈现,突出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粗粝不毛,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分析合理,意对即可)②(示例1)重音落在“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上。因为“灵动的符号”写出了岩羊的矫健迅疾,“山之子”写出了岩羊的坚毅顽强,这样设计朗读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示例2)采用上扬的语调(后句比前句的语调更高)进行朗读。因为这一句写出了岩羊的灵动矫健、坚毅顽强,采用上扬的语调,更能突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能从一个角度进行朗读设计,理由合理即可)(3)(示例1)④作者原以为贺兰山是一座沉寂、死亡之山,但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时,他被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的岩羊改变了看法,不禁发出了“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的赞叹。(示例2)⑥作者沿着山路深入时,发现令人惊叹的岩画,他想起了几万年前人类的生存,用手触摸,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手的温度,内心百感交集,眼里涌出了泪水,发出了“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这一惊叹与思考。(意对即可)(4)(示例)贺兰山是一座粗粝不毛的坚硬之山,但巨石罅隙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它们顽强扎根;陡峭的山岩上跳跃着一队灵动的岩羊,它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坚硬的石头上镌刻着令人惊叹的岩画,它们是祖先智慧和不屈的剪影。这些品质从古至今一直流淌在西北的土地上,流淌在西北人民的血液里,凝聚成了宽厚沉稳、坚强不屈、灵动睿智、勇敢无畏的西北精神。解析(1)第①空,根据第④段“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啊,是岩羊”,可提取“岩羊”填空;第②空,根据“山泉、峭壁、巨石”等事物,可定位到第⑤段,结合第⑤段中“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可用“抵达山门”“深入腹地”“深入山谷”等填空;第③空,根据第⑥段中“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可知,应填入“岩画”。(2)①解答此题,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从修辞的角度:“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把贺兰山脉比作雄狮、卧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连绵不绝的气势,结合第②段“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可知这个句子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从词语的角度:“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连用两个“看不到”,比“看不到植被和生命的痕迹”更有力,突出了贺兰山脉给人的“粗粝不毛之感”;在这片不毛之地上,岩石罅隙间竟还生长着倔强的植物,活跃着灵动的岩羊,因此可知这个句子为下文写生命的灵动与神奇作了铺垫。从句式的角度:这个句子没有长句,都是由短句组成的,短句简洁有力,“横亘的山脉”“裸露的岩石”“看不到生命的痕迹”等,画面感强烈,突出了贺兰山脉巍峨雄伟、粗粝不毛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震撼。②朗读设计。从重音的角度:这是两个判断句,在第④段结尾,是对岩羊的赞美,重音应落在句末的宾语上。“灵动的符号”写出了岩羊在山岩间奔跑腾跃矫健迅疾之势,“山之子”说明了岩羊是这片粗粝之地独有的动物,是坚毅顽强的贺兰山的“儿子”。重读“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从语调的角度:“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由两个句子组成,结合句意,可知后一句应比前一句读得语调更高。语调上扬,使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更加突出,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岩羊灵动矫健的姿态与坚毅顽强的精神。(3)示例第③段的批注,先从作者远观的情景入手,再写近看的感受,最后写出作者的思考,可依照这个步骤,引用段落中的语句对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第④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