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课题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10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教学重点】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10个字。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哲理。【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备注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依、尽、欲、穷、层”5个生字,会写“依、尽、黄、层”4个字。2.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美的地方可多了。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四单元,就展现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吗?2.引出课题:今天首先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板书:登鹳雀楼)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3.简要介绍鹳雀楼。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4.作者简介。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很多诗被当时乐工制成乐曲,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二、初读诗歌,感受节奏1.引导自读: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正字。3.教师播放范读,帮助学生感受朗读的韵律4.请学生练读古诗,教师指导评价。5.全班齐读。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引导读诗: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作者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学生圈画后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景物图片:白日、山、黄河、海。2.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板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理解诗词含义。“白日”的意思是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依”指依存、依靠。“尽”是消失的意思。“入海流”就是流入大海。这句话的意思是:傍晚的太阳依傍着山峦落下去了。滔滔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2)学习“依”字。①交流识字方法:②字理辅助识字。3.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板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理解诗词含义。“欲”是想要。“穷”是穷尽。“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2)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4.想象画面,总结哲理。(1)提问: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在楼上又想到了什么?(2)引导:诗人想把所有美景全部都看完,所以他踮起脚,伸长了脖子,使劲儿地向远处看,可是怎么都看不到,怎么办呢?(3)教师总结:傍晚时分,落日依傍着山峦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极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进取。四、指导书写1.请同学们观察“依、尽、黄、层”,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范写指导:(1)依:左窄右宽,右半部件“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竖提在竖中线上,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2)尽:上宽下窄,两个点被“尺”字罩住,斜向平行,竖中线处收笔,撇和捺写舒展。(3)黄:上部扁、宽,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字的竖落在竖中线,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相平。(4)层:左上包围,“云”字的上横在横中线上,下部的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书写姿势。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五、总结回顾,拓展阅读1.课堂小结。《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壮美山川和所感,向我们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2.背诵古诗,积累拓展。(1)学生背诵古诗。(2)拓展积累。)登鹳雀楼【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3.课堂演练。4.布置作业。(1)背诵《登鹳雀楼》。(2)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备注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直”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教学过程】图片导入(1)课件出示不同瀑布的图片,带领学生欣赏瀑布。(2)导入诗题:(板书: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望/庐山瀑布。二、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其代表作有《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三、初读感知1.过渡:这首古诗对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能够背下来的同学,一起来背一背,如果背不下来,打开课本,大家一起读一读。2.指名读整首诗,相机正音正字。3.教师范读。4.学生自主练读古诗。5.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通过范读、领读、跟读、借助手势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提醒注意诗句的停顿。6.思考:《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从字数上看有什么不同?四、品读释意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看到的景物。2.学习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理解诗词含义。“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因为形状尖圆,像座香炉得名。“生”是升腾的意思。“紫烟”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下呈现紫色。“遥看”是远远地看。(2)请学生说一说诗句大意。(3)学习“炉”和“烟”。(4)学习“川”。课件出示字理演变图,讲解:“川”是象形字,本意是指河流,两边是河的两岸,中间是水流。(5)欣赏图片,展开想象。出示前两行诗以及瀑布的图片,点拨:看到这样的瀑布,你觉得它像什么?(一条大河、一块布)3.学习第二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理解诗词含义。“飞流”形容山高水急。“直”形容瀑布直泻。“三千尺”指很高。“疑”是怀疑。“九天”指九重、九霄,形容很高。(2)学生交流诗句大意。(3)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提问:“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尺约等于0.33米。这瀑布真有那么长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赏析“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师总结: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交流: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①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再和同桌说一说。②指名说。③教师出示范例。五、指导书写1.观察分类。学生自主观察“照、炉、烟、挂、川、直”,按照结构分类。(上下结构:照、直。左右结构:炉、烟、挂。独体字:川。)2.重点指导书写“照”。①请学生观察“照”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②教师示范书写。提箱:上边窄、大,下边宽、扁。③学生描红、练写。④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评一评、改一改。3.学生自主练写“炉、烟、挂、川、直”。教师巡视指导。六、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2.课堂演练。3.课后作业。背诵《望庐山瀑布》。【板书设计】课题9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教学重点】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教学难点】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备注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些”这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人笔下的鹳雀楼和庐山瀑布,今天老师带大家到黄山看一看,欣赏一下黄山的奇石。(板书:黄山奇石)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边读边标记自然段。2.通过同学们的坐姿老师就知道了大家已经读完了,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呢?(6段)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黄山奇石,你认为什么样的石头才是“奇石”?3.过渡: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生字,然后大家再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黄山奇石。4.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需要会读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相机点拨:“闻、仙”是前鼻音。“名、景、省、形、状”是后鼻音。(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读错的话帮他纠正读音。(3)识记生字。①形近字辨析,拓展识记:如“区、巨”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②近义词辨析,“闻名——著名”,可以将词语带入句子中区分识记。如: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他的妈妈是(著名)的外科医生。③图文结合识记:“形状”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可以借助图片配文字来理解,出示桌子和乒乓球的图片,配上文字帮助理解桌子是长方形的,乒乓球面是圆形的。(4)读准多音字“都”。“都”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音,分别是“dōu”和“dū”,念“dū”的时候可以组词“首都、都城、都市”;念“dōu”的时候可以组词“都好、都是”,可以造句:都市里处处都是高楼大厦。(5)识字游戏,趣味学习。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1.整体感知(1)提出问题:自读全文,说说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第1自然段并圈画出“怪石”,指出全文主要围绕怪石来写,且第1段是文章的中心句。(2)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预设1:我知道了黄山风景区的位置,是在安徽省南部。预设2: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那里的怪石有趣极了。提出要求: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多美啊,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了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齐读第1自然段。(3)提问:围绕怪石,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在课件中圈画描写怪石的词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教师总结:第2-6自然段围绕“怪石”写景。(4)明确重点。指名回答课文重点介绍的奇石。(板书:详写)预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5)学生说一说哪些奇石描写的比较简单?(板书:略写)预设:“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2.学习第2自然段。(1)思考问题:第一块奇石“仙桃石”有什么奇特之处?(板书:仙桃石)预设1:形状像个大桃子。(用了比喻的手法)预设2: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预设3:落在山顶的石盘上。(2)语言表达提升练习。创设情景:有位小朋友第一次来到黄山,她看到山头上有一块像大桃子的石头。你能为她介绍一下这块石头吗?预设:仙桃石在天都峰上,在洞顶有三个硕大的圆石相垒,像从天上飞下来的,形如一盘蟠桃,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松树,形同桃柄和桃叶。人们把圆石称为“仙桃石”。(3)认识“仙”字。讲解: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的人为“仙”,仙人多住在很高的地方,所以“仙”字由“人”和“山”组成。引发思考:课文先后出现了三个“仙”字组成的词语:仙桃、仙人、仙女。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用“仙”字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3.学习第3自然段。(1)读第3自然段,感受“猴子观海”的奇特。(板书:猴子观海)出示第3自然段,提出要求: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2)分享交流:说一说你们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分享交流:同学们说得真美,一只“猴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望着下面翻滚的云海。你觉得“陡峭的山峰”是什么样的山峰?结合你生活经验说一说。预设:山非常高、直上直下的。(4)提出要求: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是怎样望着云海的?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圈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边做动作边读这一自然段。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环节过渡:我们了解了秀丽神奇的中国黄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写美丽的中国汉字。1.分享交流:请同学们观察“南、部、些”这3个汉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指导、范写:南:上小下大,上半部分横笔短,第二笔竖略向左斜,第四笔横折钩的横段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竖钩的竖段长于第三笔竖,框内短竖在竖中线,上端不出头,下端与左竖持平。部:左右宽窄相当,左边“立”宽“口”窄,右边“阝”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些:上部宽、大,下部窄、扁,“止”的末笔横改成提,收笔近田字格中心,“匕”的“乚”的弯钩段在横中线下方。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学生作品展示,教师集中讲评。4.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5.提出要求: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有关词语。五、总结概括,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了黄山,知道了黄山上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我们去好好认识它们呢。3.课后作业。练习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巨、真、位、每、升、闪、狗”7个字。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闻名风景区省会南部秀丽尤其奇形怪状指名读。(2)提问:课文详写了哪些奇石?略写了哪些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预设: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在第2-5自然段。略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在第6自然段。二、品词析句,感悟理解1.过渡: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仙桃石”“猴子观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几块奇石。2.学习第4自然段(1)思考问题:同学们快读一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仙人指路)预设: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教师小结:作者把这块石头比作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怪不得作者说,“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2)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仙人指路”的有趣。3.学习第5自然段(1)分享交流:读第5自然段,说说“金鸡叫天都”名字的由来。(板书:金鸡叫天都)预设: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让学生感受用“金鸡”比喻石头的形象和巧妙之处。(2)提问:“金鸡叫天都”这块巨石是什么形状的?坐落在什么地方?形状: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地点:山峰上。(3)教师小结:在山峰上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作者写的可真是惟妙惟肖啊!(4)提出要求:让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4.根据2-5自然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5.学习第6自然段。(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6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写了哪些怪石?有什么作用?预设:这段话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相机板书:黄山奇石)教师总结:这段话是略写,简单地描写了黄山上其他的奇石,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表达了对黄山奇石的赞美。(板书:奇形怪状闻名中外)(2)提出要求:黄山上的奇石不仅奇特,数量还多,这可真是有趣极了!让我们齐读第6自然段。三、积累词语,口语表达1.提出要求: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示例。(1)那石头真像一只大狗蹲在山顶,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远方。(2)那一处石头真像一位老僧人从山间走来,戴着草帽,背着药筐,在采药。3.提出要求:同学们刚才说得可真棒啊,让老师看到了更多的奇石!相信同学们也去过很多的地方,看到过很多景物,请同学们选几个词语,分别说说“桂林山水”和“庐山瀑布”。(1)出示两组词语:风景景色风景如画秀丽秀美一枝独秀著名名字名不虚传闻名新闻百闻不如一见(2)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并注意发现学生是否学会运用“秀丽、秀美”。(3)教师出示示例:桂林山水甲天下,如诗如画的秀丽风景,宛若一幅山水画卷。著名的庐山瀑布,果然名不虚传,特别壮观。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1.分享交流:请同学们观察“巨、真、位、每、升、闪、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依次讲解并进行范写。巨:先写横,居上居中,再写横折、横,最后写竖折。要注意笔顺。位:左窄右宽,“立”上横略短,在横中线上方,第3笔的点在竖中线,第4笔的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每:首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母”的竖折和横折钩相接于左上格,相交于右下格,中间长横从横中线下侧起笔,两个点都在竖中线上。升:首笔撇的起笔位置靠近竖中线,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竖撇和竖分居在竖中线两侧,末笔竖起笔位置高于首笔撇,首笔低于第三笔竖撇。闪:“门”的点在做左上格上方,横折钩的钩底低于第二笔的竖底,“人”字居中,撇和点相交于田字格中心。狗: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句”第一笔撇的撇尖超过竖中线,“口”第一笔竖在竖中线左侧,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3.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一动不动、云海、巨石、前方”等11个词语。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课文主要具体介绍了四种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课堂演练。3.课后作业。课下查找资料或上网观赏黄山的其他奇石,感受黄山石头之奇。【板书设计】课题10日月潭【教学目标】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重点】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4自然段。【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备注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潭、湖、绕、茂、盛”等生字,会写“湾、名、胜、迹、央、丽”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3.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4.背诵第2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中国台湾的日月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一起欣赏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色。(板书:日月潭)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提出要求: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识“潭”字。讲解:这个字与水有关,是指水比较深的湖。3.提出要求:课文中的生字跑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上吗,请同学们自己读,遇到不会读的请教同学。点拨:“盛、胜、央、童、境”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4.学生齐读本课生字。5.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图文结合识记。课件出示“茂盛的青草”和“北京天坛”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茂盛”和“名胜古迹”。(2)加减识字法。加一加:氵+胡=湖成+皿=盛月+生=胜立+里=童换一换:浇-氵+纟=绕沙-氵+纟=纱镜-钅+=境6.识字游戏,巩固生字。7.学习词语。(1)出示下列词语,学生根据上面学过的生字认读词语。湖泊围绕茂盛胜利央求小岛轻纱童话仙境吸引游客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点点灯光隐隐约约蒙蒙细雨山清水秀风光秀丽(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山清水秀”的意思。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环节过渡:收获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去日月潭看一看吧!1.整体感知。(1)播放范读,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预设: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拥有火眼金睛呀!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的正是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体现了日月潭的风景美丽,气候宜人。(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日月潭?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棒,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第1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第2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形状特点,第3、4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地理位置形状特点美丽景色)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日月潭,看看作者具体写了些什么吧。2.学习第1自然段。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教师总结:这一段为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3.学习第2自然。。环节过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周围很多的估计就让大家对日月潭有了无限向往,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什么。(1)提出要求: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2)出示句子: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月潭的形状美,感受句子中比喻修辞的精妙。(3)提出要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日月潭吧!齐读第2自然段。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环节过渡:读完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一起学写优美的汉字。1.请同学们观察“湾、名、胜、迹、央、央、丽”这6个汉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重点指导“名、迹、丽”。名:“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横短撇长,第三笔点收笔于田字格中心,“口”主体居右下格,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迹:左下包围,先写“亦”,再写走之旁。“亦”第三笔的撇从竖中线起笔,左右两个点在横中线上,走之旁3笔写成,要舒展。丽:首笔横要盖住下部,下部左右两半分位于竖中线两侧。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6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日月潭》,学习了生字词,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3.课后作业。(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展、现”2个字。2.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隐隐约约、蒙蒙细雨”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3.背诵课文3、4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1.听写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台湾名胜古迹中央美丽展现群山树木灯光中午风光细雨2.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1.学习第3自然段环节过渡:同学们,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在不同的时候,它都会为大家呈现出不同的美景。(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都为大家展现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2)思考问题:“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点点星光”和“隐隐约约”,通过薄雾、晨星、点点灯光想象画面,体会朦胧之美。(4)思考问题: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为什么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呢?(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6)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词背诵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天边的()和山上的(),()地倒映在()。2.学习第4自然段(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2)思考:天晴和下雨时景色有什么不同?(3)指导读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分享交流: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雨天日月潭的美?(4)请学生根据提示背诵第4自然段。中午,太阳高照,整个()和(),都()展现在()。要是下起(),日月潭好像(),周围景物(),就像()。3.学习第5自然段。(1)请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要求读正确。(2)提问:看过日月潭的美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环节过渡:欣赏完美丽的日月潭,我们也要一起欣赏美丽的中国汉字了。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展、现”这2个汉字,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指导、范写:展:左上包围,“尸”居上偏左,右下部分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右端超出“尸”,竖提在竖中线左侧,捺脚略长。现:左窄右宽,左端右长,“王”的第四笔变成提,右部分“见”的首笔竖贴近竖中线,收笔在横中线下侧。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这篇课文描述日月潭的美景,日潭像圆圆的太阳,月潭像弯弯的月亮。因为它的风光秀丽,每年都吸引许多的游客。2.课堂演练。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美好风光还有很多很多,有腾越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有一望无边的塞北草原,有气势汹汹奔腾向东的黄河……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近它们,一览祖国的壮美河山。3.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板书设计】课题11葡萄沟【教学目标】1.认识“沟、产”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产、份”等9个字,会写“出产、水果”等1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教学重点】1.认识“沟、产”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9个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教学难点】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备注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沟、产”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产、份、坡、枝”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1.教师出示葡萄的图片,谈话:同学们喜欢吃这种水果吗?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它就是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2.板书课题(板书;葡萄沟)学生齐读课题。3.引导学生认识“沟”字。讲解字义:与水有关,指人工挖掘的水道或一般的水道。引导组词:水沟、河沟、山沟等。4.导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一边听读,一边把生字圈出来,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2.学习本课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提醒“产、份、淡”是前鼻音。(2)去掉拼音,学生齐读生字。3.识记生字。我们来分享分享记住生字的好方法。(1)音近字、形近字的辨析。区别“分(fèn)”与“份”两个字的意思不同,“分(fèn)”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成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如“分成三份、年份、月份、省份”。(2)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如“枝一支、钉一顶”。4.学习多音字“好、干、分”。(1)依次出示词语“好人好客”“干活干净”“分开水分”等词语,帮助学生标注正确的读音。(2)请学生齐读这几个词语。(3)出示带“干”字的词语,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相机出示正确读音。干净树干干活葡萄干干部干杯枝干出示带“分”字的词语,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相机出示正确读音。糖分分离分开水分分量分割分别成分5.识字游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把字音读正确,读的时候注意分析每一段都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1)第一段写了葡萄沟出产的各种水果。(2)第二段写了葡萄沟的葡萄成熟时的景象。(3)第三段写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4)第四段是对葡萄沟的赞美。四、精读课文,分析理解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相机纠错或范读。(2)提问: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预设: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3)提问: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课件出示句子中提到的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认识这些水果,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4)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做葡萄沟?(5)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杏子、无花果”中间的停顿,尤其要读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这一处,“最喜爱的葡萄”要重读,“成熟了”语调要上扬,充满喜悦之情。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教师相机纠错或范读。(2)请学生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一句分别写了什么。(3)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①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②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茂密”的意思是“(草木)茂盛而繁密”。③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比喻:将“枝叶”比作“凉棚”。(4)出示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①指名读句子。②出示不同颜色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③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颜色说明了什么?④练习仿写,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出示第一句: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学生读一读,提问:你见过这些花吗?想象一下,这些花盛开的时候具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引导学生从颜色、姿态、味道等角度总结归纳。出示第二句: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同桌合作,先读句子,再说一说横线上可以填哪些内容。集中汇报。(5)出示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①指名读句子,注意多音字“好”的发音。②品析“准、吃个够”这两个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词写出了什么?(6)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五、生字教学,指导书写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产、份、坡、枝”,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2.请同学们对“产、份、坡、枝”等生字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3.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4.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再临写一遍。5.提出要求: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水果、月份、山坡、枝叶、展开、五光十色、好客”7个词语。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2.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葡萄沟的位置以及盛产的水果,欣赏了葡萄沟成熟时的景象。3.课后作业。(1)练习会认字会写字。(2)多做几组小练笔的句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客、老、收、城、市”5个字。2.学习第3、4自然段,练写把话说完整。3.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认读词语,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出产桑葚月份枝叶搭起足够淡绿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二、精读课文,分析理解1.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教师相机纠错或范读。(2)读了第3自然段我们知道,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了城市,有的制成了葡萄干,那么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3)出示晾房的图片,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当地人民晾晒葡萄干的方法。(4)请学生借助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送到晾房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蒸发水分(5)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葡萄干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找一找。(6)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2.学习第4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2)点拨:“真是”和“好地方”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把“真是”和“好地方”这两个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3.分享交流: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葡萄沟?因为(),所以我很喜欢葡萄沟。三、生字教学,指导书写1.分享交流:请大家观察“客、老、收、城、市”这几个字,想想怎么才能把这几个字写规范,写美观?2.重点指导“客、老、城”:客,上半部分扁、窄,下半部分高、宽,宝盖头首点在竖中线上端,“各”种的“夂”罩住“口”,“口”居竖中线偏左部位。老,第三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稍向上倾,第四笔长撇从右上格起笔斜穿田字格中心,“匕”的竖弯钩从长撇起笔。城:左窄右宽,第一笔的短横在横中线,第三笔为提,右半部分的斜钩写舒展,最后一笔是点。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再临写一遍。6.提出要求:抄写词语表中本课“老乡、城市、利用、空气、水分”5个词语。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叫做葡萄沟的地方,那里的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味道甜美,可见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课堂演练。3.课后作业。复述一下葡萄干的制作方式。【板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6.背诵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7.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教学重点】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3.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教学难点】1.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2.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备注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同学们,通过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四。(板书:语文园地四)二、识字加油站1.分享交流:同学们,除了语文书上,你还在哪里认识新的字?2.出示课本中火车票的图片。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观察,你们认识车票上的哪些字?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车票上认识的字。4.请识字多的学生上来当“小老师”教教其他同学。5.提出要求:大家真厉害,认识这么多生字。老师从中挑出来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需要学些的生字)6.识字讲解:借助图片,学习“昌、调、硬、卧、乘、售”字。7.学生尝试给这8个生字组词。8.交流分享:课件出示从昆明到惠州的火车票,学生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从这张火车票上,学会了哪些新字?9.教师小结:同学们,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只要处处留心,多多思考,你就可以在生活中认识很多生字。三、字词句运用展开想象,练习用“像”说话(1)思考问题:老师这里有两双鞋,一双是爸爸的,一双是弟弟的。有同学认为爸爸的鞋像小船,弟弟的鞋像鸟窝,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2)分享交流:可不可以换一换:“爸爸的鞋像鸟窝,弟弟的鞋像月亮?”(3)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丰富的想象,但一定注意想象要合理。(4)提出要求: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读。(5)提出要求:发挥你的想象力,这些又像什么?请你用“()像()”这个句式说一说。2.说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学生自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第1句话,引导学生思考“隐蔽”的意思。提示:“隐”是不显露,藏的意思。“蔽”是躲起来,不被发现的意思。思考:“隐蔽”可以用哪些词语替换,意思还不发生改变?(隐藏、躲藏、躲避)引导学生感受替换同义词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3)思考问题:请大家读一读后面两句,边读边想,加点的词语在句中是什么意思?(4)教师小结:“烦恼”的意思是“烦躁、苦恼”;“流连忘返”的意思是“舍不得离开”。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