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农耕文明的兴起、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2.夏商西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4.秦汉帝国: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核心素养目标1.历史理解: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2.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文献、考古发现等史料的解读,深入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历史特点。

3.历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对中华文明的初步认识。

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5.文化自信: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增强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性事件和转折点,如农业革命、夏商西周的建立。

-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宗法制在周朝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诸侯争霸和百家争鸣。

-秦汉帝国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贡献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标志和过程,特别是农业文明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对早期国家政治结构的影响。

-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后世。

-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汉朝初期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

-学生在理解历史概念时可能遇到的抽象概念,如“中央集权”和“国家认同”。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系统)

-历史文物复制品或模型(如甲骨文、青铜器、秦兵马俑等)

-历史地图和图表

2.软件资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

-历史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学图片、时间线、重要事件表等)

-历史主题PPT课件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作业、互动讨论等)

-课堂互动工具(如答题器、讨论板等)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和电子教案

-历史主题视频资料(如纪录片片段、历史场景再现等)

-历史学术文章和书籍(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拓展阅读)

5.教学手段:

-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角色扮演等)

-案例分析法(具体历史事件分析)

-对比分析法(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对比)

-实物展示法(展示相关文物复制品,增强直观感受)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图片,如古代农耕图、甲骨文、青铜器等,引发学生对中华古代文明的兴趣。

提出问题: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早期国家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20分钟)

(1)中华文明的起源(5分钟)

-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农业革命。

-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2)夏商西周(5分钟)

-夏朝的建立和商朝的兴衰。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3)春秋战国(5分钟)

-诸侯争霸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百家争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秦汉帝国(5分钟)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汉朝的兴衰及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提问(5分钟)

-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性事件有哪些?

-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周朝的作用是什么?

-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秦汉帝国对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贡献?

(2)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古代历史人物,如孔子、墨子等,再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5.创新教学(5分钟)

案例分析:以秦朝统一六国为例,分析其历史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6.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夏商西周和秦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总用时:45分钟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史》、《史记》、《中国文明史》等相关历史书籍,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

-视频资料:观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国古代王朝》等,通过影像资料直观感受历史变迁。

-博物馆参观:鼓励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如甲骨文、青铜器、秦兵马俑等。

-学术文章:阅读历史学术文章,如《夏商周断代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等,提升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时间线,加深对历史脉络的理解。

-针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帝国等重要时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各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撰写历史小论文,例如探讨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分析能力。

-组织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提高。

-结合实地考察,如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

答案: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革命、治水需求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治水需求催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为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例题二:简述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周朝的作用。

答案:分封制使周王朝能够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巩固了王权;宗法制则确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强化了家族和宗族的地位,有利于社会稳定。

3.例题三: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

答案:主要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儒家主张仁爱、礼治,强调道德教化;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法家主张法治、权谋、严刑峻法;名家主张辩论和逻辑思考。

4.例题四:阐述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

答案: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秦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加强了国家机器的效能,为后世政治制度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5.例题五:分析汉朝初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答案:汉朝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郡国并行制、察举制和文景之治。经济制度方面,实行编户齐民、轻徭薄赋和鼓励农业生产等政策。这些制度特点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补充说明:

1.在回答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时,要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农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2.在论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时,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3.对于百家争鸣的学派及其观点,要注意区分各学派的主要思想,并结合实际历史背景进行论述。

4.在阐述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时,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分析汉朝初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要关注其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在导入环节、讲授新课和师生互动环节的表现,确保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程度: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是否合理。

-理解应用: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历史情境中。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学生需展示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发展问题的探讨成果,包括分析、解释和批判性思考。

-合作能力:小组成员间是否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知识深度:学生是否能对讨论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展示效果:学生展示时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设计相关的简答题、分析题,测试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是否能准确回答与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发展相关的问题。

-问题解决: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

4.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历史事件分析、时间线整理等,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完成质量:学生是否能按照要求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