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课时1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优教学设计(深圳专用版)_第1页
第3部分 课时1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优教学设计(深圳专用版)_第2页
第3部分 课时1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优教学设计(深圳专用版)_第3页
第3部分 课时1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优教学设计(深圳专用版)_第4页
第3部分 课时1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优教学设计(深圳专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部分课时13碳和碳的氧化物(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优教学设计(深圳专用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第3部分课时13碳和碳的氧化物(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中考前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制取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点,为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做好充分准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并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认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提高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这些性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例如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等,这些反应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通过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强化理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如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和实验装置的使用,这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关键部分,例如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组装实验装置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及其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后的现象,如产生气泡,以及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来加深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反应速度的控制、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或排气法)和实验安全,这些细节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难点,可以通过分步骤讲解和演示,让学生逐步掌握。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学生在书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时,可能会忽略反应条件的标注或平衡方程式,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教学资源-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大理石(或石灰石)碎片、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试管、酒精灯、集气瓶、镊子、滴管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实验操作视频资料

-化学方程式卡片

-黑板与粉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作用的视频,如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二氧化碳有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物理性质讲解:教师展示二氧化碳气体的实物,介绍其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溶解性。

-化学性质讲解:教师通过演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引导学生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药品,讲解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实验。

3.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教师提问:“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在实验中得到了体现?”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巩固练习(用时5分钟)

-教师发放化学方程式卡片,让学生独立书写二氧化碳的制取反应方程式。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黑板展示书写结果,并进行点评和纠正。

5.课堂小结(用时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6.作业布置(用时3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并且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和验证这些性质。

2.学生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等,并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生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和气体的收集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4.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能够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如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提高了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中,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回答问题,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和制取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6.学生在课堂提问和师生互动环节中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了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7.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课后作业和中考化学课时作业素养题中,提高了应试能力和中考成绩的预期。

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重点题型整理1.题型:描述题

题目: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解释为什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参考答案: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当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石灰水变浑浊。

2.题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题

题目: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CO2+Ca(OH)2→CaCO3↓+H2O

3.题型:实验操作题

题目:简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并说明为什么使用稀盐酸而不是浓盐酸。

参考答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碎片与稀盐酸反应。步骤如下:首先组装好实验装置,然后将大理石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通过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稀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影响二氧化碳的纯度。

4.题型:应用题

题目:解释二氧化碳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合成葡萄糖,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是植物生长和能量生产的基础。

5.题型:分析题

题目:分析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两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参考答案: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及实施碳捕捉和储存技术。此外,大力植树造林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作业布置与反馈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第13页的第1、3、5题,这些题目涉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旨在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b.编写一个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能够体现二氧化碳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c.收集有关二氧化碳减排和环保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的小组讨论中分享。

-作业要求:

a.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b.字迹清晰,答案完整,步骤详细。

c.按时上交,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教师请假。

2.作业反馈

-作业批改:

a.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重点关注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掌握程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以及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

b.教师将记录学生在作业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反馈建议:

a.对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描述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将指出具体错误,并提供正确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

b.对于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学生,教师将详细解释正确的书写步骤,并要求学生重新书写直至正确。

c.对于实验操作步骤理解不深刻的学生,教师将提供额外的实验操作视频或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d.对于作业完成质量高、态度认真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并鼓励继续保持。

-反馈方式:

a.课堂上集中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

b.个体问题通过面批或书面反馈的形式进行。

c.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教师将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板书设计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②二氧化碳的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