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学案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学案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学案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学案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学案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阶段素养提升课专题2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核心探究溶液的组成与原子的结构1.化学试验基本方法:2.原子的组成与结构: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内容,而且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物质的分别提纯、离子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原子的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把科学学问与视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这些问题的科学理解。培育学生形成勤于思索、乐于表达、擅长沟通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探讨物质分别及检验的方法(混合物的分别提纯、常见离子的检验)(1)写出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进行的试验操作步骤。提示: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KNO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明显增大,NaCl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更影响较小,所以先溶解,然后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最终过滤得到KNO3。(2)除去KCl溶液中的SOeq\o\al(\s\up1(2-),\s\do1(4))依次加入什么溶液?提示:BaCl2[或Ba(OH)2]、K2CO3、HCl。除去SOeq\o\al(\s\up1(2-),\s\do1(4))可用Ba2+,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选用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过量的Ba2+再用COeq\o\al(\s\up1(2-),\s\do1(3))除去,最终COeq\o\al(\s\up1(2-),\s\do1(3))用盐酸除去。(3)对下列各组物质可依据溶解、过滤、蒸发的试验操作依次将它们分别的是哪些?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提示:②③。两种固体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试验操作依次分别,必定是一种物质难溶于水,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易溶于水的另一种物质。①中两者都易溶,④中两者都难溶,故①④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别。②中CaCl2易溶而CaCO3难溶,③中MnO2难溶而KCl易溶,故②③可用指定方法分别。(4)下面每种物质中均含有一种杂质,加入相应的除杂试剂后能否达到除杂的目的。请你对每组除去物质中的杂质的方法赐予评价。组次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试剂对试验方法的评价①KClK2CO3稀H2SO4②Cu(OH)2CuSO4Ba(OH)2溶液③Fe(NO3)2溶液AgNO3溶液足量铁粉提示:解决除杂问题的关键是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同时又要易于分别。故思索时应依据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循序而行。①组不正确,因为加入H2SO4后虽除去了COeq\o\al(\s\up1(2-),\s\do1(3)),但又引入了SOeq\o\al(\s\up1(2-),\s\do1(4));②组不正确,因为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了两种沉淀Cu(OH)2和BaSO4,而无法分开;③组正确,因为Fe比Ag活泼,Fe+2AgNO3=Fe(NO3)2+2Ag,过滤出Fe、Ag,可得滤液Fe(NO3)2。(5)某同学设计了下列4种离子的检验方法,哪些是错误的?①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②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eq\o\al(\s\up1(2-),\s\do1(4))③某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④某溶液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eq\o\al(\s\up1(2-),\s\do1(3))提示:①②④。eq\x(Cl-)eq\o(→,\s\up7(AgNO3))白色沉淀eq\o(→,\s\up7(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eq\x(SOeq\o\al(\s\up1(2-),\s\do1(4)))eq\o(→,\s\up7(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eq\o(→,\s\up7(BaCl2))白色沉淀;eq\x(Cu2+)eq\o(→,\s\up7(NaOH))蓝色沉淀;eq\x(COeq\o\al(\s\up1(2-),\s\do1(3)))eq\o(→,\s\up7(CaCl2))白色沉淀eq\o(→,\s\up7(盐酸))白色沉淀溶解且产生气体变浑浊。故①有COeq\o\al(\s\up1(2-),\s\do1(3))等离子干扰,②有Ag+干扰,④有HCOeq\o\al(\s\up1(-),\s\do1(3))等离子干扰。(二)科学探究中规范性操作的典范(配制确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现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1的稀硫酸500mL。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量取时发觉量筒不干净,用水冲洗后干脆量取将会使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提示:13.6;偏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设须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mL,则有1.84g·cm-3×VmL×98%=0.5mol·L-1×0.5L×98g·mol-1,解得V≈13.6;量取时发觉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干脆量取浓硫酸,相当于稀释浓硫酸,量取的硫酸溶液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2)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搅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会使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提示:快速散热,防止暴沸;偏小。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快速散热,防止浓硫酸暴沸飞溅;搅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3)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的液体应________,否则会使浓度________。提示:冷却至室温;偏大。容量瓶不能盛放过热液体,溶解或者稀释后应待冷却至室温后再移液,否则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4)定容时,若仰视则会使最终结果________;在定容过程中的正确操作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偏小;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定容时必需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小;在定容过程中的正确操作应当是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三)依据问题,建立假设进行探究(原子结构)原子的结构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微粒的桥梁。可以依据对原子结构探究得出的结论,说明化学中的实际问题。(1)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反应中简洁________个电子而显________价;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反应中简洁________个电子而显________价。在上述过程中,F原子和Mg原子通过________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提示:2;失去2;+2;7;得到1;-1;得、失电子。(2)eq\o\al(\s\up1(1),\s\do1(1))H、eq\o\al(\s\up1(2),\s\do1(1))H、eq\o\al(\s\up1(3),\s\do1(1))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提示:核素;同位素。(3)eq\o\al(\s\up1(1),\s\do1(1))H、eq\o\al(\s\up1(2),\s\do1(1))H、eq\o\al(\s\up1(3),\s\do1(1))H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相同,因为这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4)现有下列9种微粒:eq\o\al(\s\up1(1),\s\do1(1))H、eq\o\al(\s\up1(2),\s\do1(1))H、eq\o\al(\s\up1(13),\s\do1(6))C、eq\o\al(\s\up1(14),\s\do1(6))C、eq\o\al(\s\up1(14),\s\do1(7))N、eq\o\al(\s\up1(56),\s\do1(26))Fe2+、eq\o\al(\s\up1(56),\s\do1(26))Fe3+、eq\o\al(\s\up1(16),\s\do1(8))O2、eq\o\al(\s\up1(16),\s\do1(8))O3。对于eq\o\al(\s\up1(A),\s\do1(Z))Xeq\o\al(\s\up1(n),\s\do1(b)),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要求:分别写出符合题意的两种粒子,且从以上所给微粒中选择)。①Z、n、b相同而A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n、b相同而Z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A、Z、b相同而n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Z、n、A相同而b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①eq\o\al(\s\up1(1),\s\do1(1))H、eq\o\al(\s\up1(2),\s\do1(1))H(或eq\o\al(\s\up1(13),\s\do1(6))C、eq\o\al(\s\up1(14),\s\do1(6))C)②eq\o\al(\s\up1(14),\s\do1(6))C、eq\o\al(\s\up1(14),\s\do1(7))N③eq\o\al(\s\up1(56),\s\do1(26))Fe2+、eq\o\al(\s\up1(56),\s\do1(26))Fe3+④eq\o\al(\s\up1(16),\s\do1(8))O2、eq\o\al(\s\up1(16),\s\do1(8))O31.(2024·南通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试验操作及现象试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确定含有SOeq\o\al(\s\up1(2-),\s\do1(4))B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确定含有Cl-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确定含有COeq\o\al(\s\up1(2-),\s\do1(3))D用激光笔照射鸡蛋白溶液,有丁达尔效应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解析】选D。A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错误;B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Ag2SO4等,错误;C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可能含有COeq\o\al(\s\up1(2-),\s\do1(3))、HCOeq\o\al(\s\up1(-),\s\do1(3))等,错误;D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具有的性质,鸡蛋白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说明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正确。2.某爱好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的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溶液中检测出的溶质第一次KCl、K2SO4、Na2CO3、NaCl其次次KCl、BaCl2、Na2CO3、NaCl第三次KCl、K2CO3、Na2SO4、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次的结果确定不正确。(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SOeq\o\al(\s\up1(2-),\s\do1(4))、COeq\o\al(\s\up1(2-),\s\do1(3))和Cl-,该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如表所示的试验,请细致分析试验,将表格补充完整:试验步骤试验操作试验目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检验①_______的存在②______其次步接着滴加过量的③________溶液检验SOeq\o\al(\s\up1(2-),\s\do1(4))的存在④______________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⑤_______溶液检验⑥_______的存在AgNO3+NaCl(KCl)=AgCl↓+NaNO3(KNO3)(3)在上述试验的第一步中,能否将硝酸改为稀盐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假如填“能”,则不用说理由;假如填“不能”,则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BaCl2+Na2CO3=BaCO3↓+2NaCl,所以COeq\o\al(\s\up1(2-),\s\do1(3))和Ba2+在同一溶液中不共存,三次检测中,其次次检测结果确定不正确。(2)用三种试剂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每加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此时要留意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一种离子结合,检验氯离子可以运用银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运用钡离子,检验碳酸根离子可以运用氢离子,而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可以与钡离子结合成沉淀,所以需先检验碳酸根离子,此时可以加入稀硝酸,其次检验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COeq\o\al(\s\up1(2-),\s\do1(3))=CO2↑+H2O,此时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eq\o\al(\s\up1(2-),\s\do1(4))=BaSO4↓,最终检验氯离子,可以加入硝酸银。(3)不能加入盐酸,若加入盐酸,则引入Cl-。答案:(1)二(2)①COeq\o\al(\s\up1(2-),\s\do1(3))②2H++COeq\o\al(\s\up1(2-),\s\do1(3))=CO2↑+H2O③Ba(NO3)2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