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措施汇编_第1页
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措施汇编_第2页
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措施汇编_第3页
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措施汇编_第4页
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措施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措施汇编TOC\o"1-2"\h\u2879第1章农业灾害风险概述 4321481.1灾害风险识别 4127871.2灾害风险评估 413936第2章气象灾害防范措施 4146212.1干旱防范 4250432.1.1增强干旱监测预警能力 4291652.1.2优化水资源配置 534862.1.3增加抗旱设施投入 5221422.1.4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5266802.2洪涝防范 5280142.2.1加强防洪设施建设 5287492.2.2提高洪水监测预警水平 5110342.2.3建立防洪责任制 5326762.2.4开展防洪演练和宣传教育 5178262.3风雹防范 5290642.3.1加强风雹监测预警 5230752.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5270332.3.3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5299082.3.4提高农田抗风雹能力 597252.3.5开展风雹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523265第3章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防范 6246523.1土壤侵蚀治理 6113163.1.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 668303.1.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6257543.1.3植被恢复与保护 6253403.1.4建设防蚀工程 6160883.2水土保持措施 691943.2.1技术措施 6209163.2.2工程措施 672993.2.3生态措施 6158723.2.4管理措施 66268第4章植物病虫害防治 7159014.1病害防治 761874.1.1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7109104.1.2农业防治 7197464.1.3化学防治 7258354.1.4生物防治 7145304.1.5物理防治 7245984.2虫害防治 7256654.2.1农业防治 73204.2.2生物防治 797134.2.3化学防治 772344.2.4物理防治 7178784.3植物检疫与监测 7139374.3.1植物检疫 791614.3.2植物疫情监测 7186174.3.3风险评估与预警 8214244.3.4防治技术指导 817255第5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822075.1品种资源保护 8269615.1.1建立完善的品种资源收集和保存体系 8117415.1.2加强品种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813495.1.3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 8176905.2生态系统平衡 8214745.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870105.2.2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 834025.2.3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8129385.3生物多样性恢复 854535.3.1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9274395.3.2生态补偿机制 9199625.3.3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 970355.3.4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910173第6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 9249136.1农田水利规划 990806.1.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9129396.1.2农田水利需求分析 9241096.1.3水利设施布局 911306.1.4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与规范 9151596.2防洪排涝设施 9275126.2.1防洪堤建设 10105396.2.2河道整治 10244146.2.3排涝设施建设 1078896.2.4防洪排涝设施维护 10272616.3灌溉与排水设施 1063636.3.1灌溉水源建设 1028966.3.2灌溉系统规划与设计 10261676.3.3排水系统建设 10322236.3.4灌溉与排水设施维护 1016446第7章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 1055817.1农业保险制度 10217717.1.1农业保险概述 10219557.1.2农业保险政策 11239887.1.3农业保险产品 1159587.2金融支持政策 11264427.2.1农业信贷政策 11282267.2.2农业投资政策 11278407.2.3农村金融创新 1135247.3风险分散与补偿 1143987.3.1风险分散机制 11245117.3.2风险补偿政策 1112927.3.3农业风险管理 1220439第8章农业灾害应急预案 12139078.1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 1224248.1.1预警体系建设 12109258.1.2预警信息发布 12112158.1.3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 1271928.2灾害应急响应 12190368.2.1应急组织体系 12296078.2.2应急预案制定 1218398.2.3应急资源保障 12233688.2.4灾害应急响应措施 12153898.3灾后恢复与重建 1399088.3.1灾害评估 1347038.3.2恢复重建规划 1353708.3.3恢复重建措施 1393498.3.4灾后救助与扶持 13141458.3.5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1325761第9章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 13283419.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43659.1.1强化农业生产源头控制 13170829.1.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51909.1.3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366169.1.4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13206529.2农田土壤污染修复 13294479.2.1农田土壤污染调查与监测 1379709.2.2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 13271939.2.3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管理 14163659.2.4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风险防控 14272239.3生态农业发展 14141419.3.1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14163979.3.2生态农业技术创新 1469809.3.3生态农业政策支持 1471969.3.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418379第10章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法律法规与政策 141869610.1法律法规体系 141936210.2政策支持与监管 151416610.3农业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策略 15第1章农业灾害风险概述1.1灾害风险识别灾害风险识别是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涉及对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低温冷冻、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2)生物灾害:如病虫害、草害、鼠害等,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3)土壤灾害:包括土壤侵蚀、盐渍化、酸化、污染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4)水资源灾害: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1.2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旨在对农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发生概率: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灾害发生的可能性。(2)灾害影响范围:分析不同灾害类型可能影响的区域,评估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3)灾害损失评估:预测灾害发生时,农作物产量、品质以及农业设施等可能遭受的损失。(4)风险等级划分:根据灾害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将农业灾害风险分为不同等级,为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灾害风险识别和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农业灾害风险特点,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2章气象灾害防范措施2.1干旱防范2.1.1增强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完善的干旱监测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土壤湿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关键信息,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1.2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源,保证农业灌溉需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1.3增加抗旱设施投入加大抗旱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覆盖率,增强农业抗旱能力。2.1.4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干旱风险,优化作物种植布局,发展适应性农业,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2洪涝防范2.2.1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河道、堤坝等防洪设施的防御能力。2.2.2提高洪水监测预警水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洪水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洪决策提供依据。2.2.3建立防洪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及个人的防洪责任,保证防洪工作落到实处。2.2.4开展防洪演练和宣传教育定期开展防洪演练,提高群众防洪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3风雹防范2.3.1加强风雹监测预警提高风雹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2.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风雹灾害特点,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降低风雹对农业的影响。2.3.3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推广农业保险,降低风雹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2.3.4提高农田抗风雹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抗风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2.3.5开展风雹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大风雹防治技术研究力度,推广有效的防治技术,降低风雹灾害风险。第3章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防范3.1土壤侵蚀治理3.1.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原则;严格限制在陡坡地开垦耕地,避免过度放牧,降低土壤侵蚀风险。3.1.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广保护性耕作、少耕深松、轮作休耕等农业技术,提高土壤抗蚀能力;优化作物种植结构,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作物,增强土壤抗侵蚀功能。3.1.3植被恢复与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实施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利用导致的土壤侵蚀。3.1.4建设防蚀工程修建梯田、梯地,降低坡耕地土壤侵蚀风险;建设排灌沟渠、蓄水塘坝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调控地表径流。3.2水土保持措施3.2.1技术措施推广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如等高耕作、梯田耕作等;应用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如种植水土保持林、草被植物等。3.2.2工程措施修筑拦沙坝、谷坊等拦沙工程,减少泥沙下泄;构建水土保持型生态梯田、梯地,改善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3.2.3生态措施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提高土地的抗侵蚀能力;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发挥湿地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3.2.4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第4章植物病虫害防治4.1病害防治4.1.1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物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4.1.2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轮作、间作、深翻晒垡等措施,降低病原菌在土壤和植物残体中的存活量。4.1.3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4.1.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拮抗微生物、昆虫等生物资源,降低病原菌种群密度。4.1.5物理防治采用高温消毒、紫外线照射、过滤除菌等方法,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4.2虫害防治4.2.1农业防治调整作物布局,种植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害发生。4.2.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资源,控制害虫种群数量。4.2.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防治指标和使用说明进行防治。4.2.4物理防治采用色板诱杀、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方法,降低害虫种群密度。4.3植物检疫与监测4.3.1植物检疫加强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4.3.2植物疫情监测建立完善的植物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3.3风险评估与预警开展植物病虫害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防治工作。4.3.4防治技术指导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防治技术方案,指导农民科学防治,提高防治效果。第5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5.1品种资源保护5.1.1建立完善的品种资源收集和保存体系对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林木、畜禽和渔业品种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建立国家级和地方品种资源库,保证品种资源的安全保存。5.1.2加强品种资源的鉴定和评价对收集的品种资源进行形态学、遗传学、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的鉴定和评价,掌握其遗传特性和潜在价值,为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5.1.3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通过生物技术、分子育种等手段,对具有抗逆、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的品种资源进行创新利用,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和产量。5.2生态系统平衡5.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的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5.2.2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耕作制度,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2.3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在农业灾害风险防范中的作用。5.3生物多样性恢复5.3.1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对受农业开发、环境污染等影响的生态系统,采取生物技术、生态修复等手段,恢复其生物多样性。5.3.2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的地区和农户给予奖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5.3.3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5.3.4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和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第6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6.1农田水利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是农业灾害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对于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田水利规划的相关内容:6.1.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展农田水利规划前,需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掌握水资源总量、分布、质量等基本情况,为水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6.1.2农田水利需求分析根据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农田排水要求等因素,分析农田水利需求,为水利设施建设规模和布局提供参考。6.1.3水利设施布局结合农田地形、土壤、水资源等因素,合理布局水利设施,保证灌溉、排水、防洪等功能的有效发挥。6.1.4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与规范参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与规范,制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6.2防洪排涝设施防洪排涝设施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6.2.1防洪堤建设根据农田地理位置和防洪需求,合理规划防洪堤布局,提高防洪能力。6.2.2河道整治对农田周边河道进行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洪水对农田的威胁。6.2.3排涝设施建设建设排涝泵站、排水渠道等设施,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减少内涝灾害。6.2.4防洪排涝设施维护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降低农业灾害风险。6.3灌溉与排水设施灌溉与排水设施是保障农田水分供应、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6.3.1灌溉水源建设开发水源,提高灌溉水源的可靠性,为农田灌溉提供保障。6.3.2灌溉系统规划与设计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合理规划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6.3.3排水系统建设建设排水渠道、泵站等设施,保证农田排水畅通,降低内涝风险。6.3.4灌溉与排水设施维护加强灌溉与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分条件。第7章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7.1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7.1.1农业保险概述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为投保人提供经济赔偿的一种保险服务。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保险、养殖保险、渔业保险等。7.1.2农业保险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主要包括:保费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业务支持政策等。7.1.3农业保险产品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主要农作物、养殖品种和渔业等领域。保险公司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养殖品种的风险特点,开发了相应的保险产品。7.2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是农业灾害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我国金融支持政策的相关内容。7.2.1农业信贷政策农业信贷政策旨在解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贷担保、农业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等。7.2.2农业投资政策农业投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等。7.2.3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创新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缓解农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农村小额贷款、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互助合作金融等。7.3风险分散与补偿为降低农业灾害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风险分散与补偿。7.3.1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机制,包括:农业保险、再保险、巨灾债券等。通过这些手段,将农业灾害风险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分散。7.3.2风险补偿政策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风险补偿政策,对遭受农业灾害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主要包括:农业灾害救助、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7.3.3农业风险管理加强农业风险管理,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主要包括: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为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第8章农业灾害应急预案8.1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8.1.1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充分利用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实现多部门联动,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8.1.2预警信息发布制定预警信息发布标准,明确发布流程和责任主体。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向农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8.1.3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加强农民群众对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能力,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使农民掌握基本的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方法。8.2灾害应急响应8.2.1应急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灾害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和有关部门职责,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进行。8.2.2应急预案制定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农业灾害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措施和责任主体。8.2.3应急资源保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调拨使用。建立农业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8.2.4灾害应急响应措施根据不同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转移、物资调配、技术支持等。8.3灾后恢复与重建8.3.1灾害评估对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评估,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8.3.2恢复重建规划根据灾害评估结果,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明确重建目标、任务和期限。8.3.3恢复重建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农民住房的恢复重建,保证农业生产尽快恢复正常。8.3.4灾后救助与扶持对受灾农民给予适当救助和扶持,帮助其度过难关,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8.3.5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第9章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9.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9.1.1强化农业生产源头控制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9.1.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用堆肥、生物质能源等技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9.1.3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环境保护,降低农业面源污染。9.1.4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不同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点,集成治理技术,开展示范工程,提高治理效果。9.2农田土壤污染修复9.2.1农田土壤污染调查与监测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状况,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9.2.2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发,根据污染类型和程度,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进行修复。9.2.3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管理规范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保证修复工程质量。9.2.4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风险防控加强农田土壤环境保护,防止新增污染源,降低土壤污染风险。9.3生态农业发展9.3.1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