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手册_第1页
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手册_第2页
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手册_第3页
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手册_第4页
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手册TOC\o"1-2"\h\u25065第1章农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483181.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450441.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3346第2章农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原则 540532.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510782.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554632.3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618713第3章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688533.1农业信息资源采集与处理 6310513.1.1采集内容 6182653.1.2采集方法 6132023.1.3信息处理 6176403.2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6172323.2.1整合机制 6213903.2.2共享平台 6226273.2.3政策支持 7249333.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759693.3.1应用体系 7318463.3.2技术创新 729583.3.3服务模式 7271513.3.4人才培养 75395第4章农业通信网络建设 7166694.1农业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7296134.1.1网络规划原则 7159134.1.2网络规划目标 7260144.1.3网络规划内容 746574.2农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8155074.2.1通信光缆网络建设 887804.2.2无线通信网络建设 889534.2.3数据中心建设 8107774.3农业通信网络安全与运维 8238564.3.1网络安全策略 8324384.3.2网络运维管理 8279574.3.3网络服务保障 824116第5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9298775.1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9225015.1.1概述 9206525.1.2关键技术 9317445.1.3应用案例 97615.2农业市场信息化 9136695.2.1概述 9249715.2.2关键技术 916765.2.3应用案例 9275.3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信息化 10273665.3.1概述 10124305.3.2关键技术 10266725.3.3应用案例 105994第6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10306096.1农业电子商务概述 10320116.1.1定义与特征 10277716.1.2发展背景 1024336.1.3发展意义 10285726.2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1184826.2.1平台架构 1157416.2.2技术支持 11311586.2.3服务内容 1192446.3农业电子商务推广应用 11116676.3.1政策支持与引导 1199586.3.2市场培育与拓展 11109346.3.3典型案例推广 11320276.3.4优化农业供应链 1194416.3.5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11264636.3.6加强网络安全与信用体系建设 1228265第7章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装备 12148277.1农业智能化技术发展 1243417.1.1发展现状 1232887.1.2发展趋势 12197407.1.3关键技术 1230017.2农业智能化装备应用 13164057.2.1智能化农业机械 13181937.2.2农业 13102067.2.3智能农业设施 13159737.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3167597.3.1技术架构 13204777.3.2应用案例 1323082第8章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14254908.1农业信息化政策体系 14133138.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439568.1.2政策框架 1478798.2农业信息化法规建设 14133058.2.1法规现状 14292678.2.2法规体系 14100248.3农业信息化标准规范 15153418.3.1标准体系 1569148.3.2规范建设 1516391第9章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5314509.1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15150179.1.1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 1583419.1.2完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16236079.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622549.1.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6116509.2农业信息化人才引进与使用 1695179.2.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674889.2.2优化人才使用环境 1698529.2.3加强人才激励机制 16190379.3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与评价 1692639.3.1开展多层次培训 16311749.3.2完善培训体系 16300889.3.3加强人才评价 16234549.3.4推动人才交流与合作 1728795第10章农业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17946010.1组织保障 171960010.1.1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合作社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 17800010.1.2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17514210.1.3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72114110.2政策支持 172176710.2.1制定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17539610.2.2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合作社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171515210.2.3优化政策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发展。 17838710.3资金投入与监管 17211610.3.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需求得到保障。 172694810.3.2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 17798410.3.3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合规、高效。 172158910.4绩效评估与考核 171922410.4.1建立农业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17496810.4.2制定农业信息化建设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合作社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171001110.4.3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和整改。 18第1章农业信息化建设概述1.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农业产业升级需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3)农村市场需求。农村市场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拓展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收入。(4)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的融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发展现状①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通信网络、宽带网络、信息化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②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各地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了涵盖农业生产、市场流通、农村综合服务等领域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③农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④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不断拓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发展趋势①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未来,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更加注重与农业现代化的紧密结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②农业大数据发展迅速。农业大数据将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提高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③农业信息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农业信息服务将更加关注农民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助力农民增收。④农业智能化技术不断创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智能化技术将不断创新,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⑤农业信息化建设国际合作日益加强。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农业信息化建设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国际竞争力。第2章农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原则2.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农业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2)推动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农业数据利用效率。(3)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普及,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构建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2.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农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和优先顺序,分阶段、分步骤推进。(2)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紧密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需求,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切实提高农业效益。(3)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与市场共同推进的格局。(4)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5)保障安全,促进公平。强化农业信息安全保障,保证信息资源安全,同时关注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农业信息化成果共享。2.3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1)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2)推进农业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3)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效率。(4)优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助力农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5)加强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化建设,提高政策宣传和执法监督效能。(6)推动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7)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8)开展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第3章农业信息资源建设3.1农业信息资源采集与处理3.1.1采集内容农业信息资源采集应涵盖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市场动态、政策法规、科技推广、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内容。保证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3.1.2采集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面观测、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对农业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全面地采集。3.1.3信息处理对采集到的农业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分类、编码、存储等,保证信息质量。3.2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3.2.1整合机制建立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农业信息利用效率。3.2.2共享平台搭建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降低信息获取成本。3.2.3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3.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3.3.1应用体系构建农业信息资源应用体系,包括农业决策支持、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3.3.2技术创新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3.3.3服务模式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3.3.4人才培养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第4章农业通信网络建设4.1农业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4.1.1网络规划原则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国农业发展需求和现有通信基础设施,制定农业通信网络规划。4.1.2网络规划目标构建覆盖全面、传输高效、安全稳定的农业通信网络,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撑。4.1.3网络规划内容(1)确定农业通信网络架构;(2)明确农业通信网络技术路线;(3)制定农业通信网络建设标准;(4)规划农业通信网络发展路径。4.2农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4.2.1通信光缆网络建设加强光纤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光纤网络覆盖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信息传输需求。4.2.2无线通信网络建设(1)推进农村4G网络覆盖;(2)开展5G网络试点;(3)优化卫星通信网络布局;(4)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农业通信中的应用。4.2.3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为农业通信网络提供数据支撑。4.3农业通信网络安全与运维4.3.1网络安全策略(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2)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3)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4)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培训。4.3.2网络运维管理(1)建立完善的网络运维管理制度;(2)提高网络运维人员素质;(3)开展网络运维技术创新;(4)保证网络运维质量。4.3.3网络服务保障(1)优化网络服务流程;(2)提高网络服务响应速度;(3)强化网络服务监督与评价;(4)保障农业通信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第5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5.1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5.1.1概述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决策和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5.1.2关键技术(1)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网络传输等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控。(2)农业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农业生产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农业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农田土壤、作物长势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5.1.3应用案例(1)智能灌溉: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施肥量。(2)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农民及时防治。5.2农业市场信息化5.2.1概述农业市场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传播速度和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流通和贸易。5.2.2关键技术(1)农产品电子商务:构建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交易和线下配送。(2)农产品溯源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踪,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3)农业市场分析预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为农民和部门提供决策支持。5.2.3应用案例(1)农产品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广阔市场。(2)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踪,提高消费者信任度。5.3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信息化5.3.1概述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5.3.2关键技术(1)农业专家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农业专家知识,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咨询。(2)农业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设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5.3.3应用案例(1)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如农业12316,为农民提供在线技术咨询。(2)农业远程教育平台: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培训。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流通和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6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6.1农业电子商务概述6.1.1定义与特征农业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整合,实现农资、农产品、农业服务的在线交易、信息交流、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商务活动。其主要特征为: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透明化。6.1.2发展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6.1.3发展意义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流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6.2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6.2.1平台架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包括用户端、商家端、管理端三个部分。用户端为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在线交易、信息查询、互动交流等功能;商家端为农产品供应商、农资经销商等提供产品发布、订单管理等功能;管理端负责平台运营、数据统计、信息审核等。6.2.2技术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需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平台的高效运行、数据安全、信息准确。6.2.3服务内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应提供以下服务内容:(1)农资电商: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在线购买、配送服务;(2)农产品电商: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在线交易、物流配送;(3)农业服务电商: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农事指导、农产品检测等服务。6.3农业电子商务推广应用6.3.1政策支持与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6.3.2市场培育与拓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的电子商务意识,引导他们利用电商平台开展业务。6.3.3典型案例推广6.3.4优化农业供应链推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参与电子商务,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6.3.5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速度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6.3.6加强网络安全与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农业电子商务的信任度。第7章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装备7.1农业智能化技术发展农业智能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章首先对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关键技术进行梳理。7.1.1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智能化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智能传感器、无人机、农业、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7.1.2发展趋势农业智能化技术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技术融合:农业智能化技术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可能性。(2)系统集成:农业智能化技术逐步实现从单一技术应用到系统集成,形成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3)个性化定制: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决策支持。7.1.3关键技术农业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发展包括:(1)智能感知技术: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2)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利用。(3)智能控制技术:基于农业模型和专家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7.2农业智能化装备应用农业智能化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农业智能化装备及其应用。7.2.1智能化农业机械智能化农业机械具备自动导航、路径规划、精准作业等功能,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主要包括智能拖拉机、智能植保机械、智能收获机械等。7.2.2农业农业可在复杂环境下代替人工进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农业主要包括植保、施肥、采摘等。7.2.3智能农业设施智能农业设施通过对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主要包括智能温室、智能灌溉系统、智能通风系统等。7.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通信网络、数据处理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7.3.1技术架构农业物联网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2)传输层: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3)平台层:对传输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为应用层提供决策支持。(4)应用层:根据平台层提供的数据,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7.3.2应用案例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以下为几个典型应用案例:(1)智能灌溉: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2)智能植保:通过监测作物病虫害情况,实时调整农药使用量和喷洒范围。(3)智能养殖:监测养殖环境,实现自动投喂、温度控制等功能。(4)农产品质量追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第8章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8.1农业信息化政策体系8.1.1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农业信息化政策体系的建设,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政策体系围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8.1.2政策框架农业信息化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加大对农村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3)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政策: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应用。(4)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8.2农业信息化法规建设8.2.1法规现状我国农业信息化法规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8.2.2法规体系农业信息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法规:规范农村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安全与稳定。(2)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法规:明确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3)农业信息服务法规:规范农业信息服务行为,保障农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加强农业信息安全与农民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8.3农业信息化标准规范8.3.1标准体系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农村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和管理。(2)信息技术应用标准:明确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规范。(3)农业信息服务标准:制定农业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发布等环节的服务规范。(4)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农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数据加密、漏洞检测等方面的标准。8.3.2规范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规范建设,推动农业信息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完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加强农业信息化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标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3)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实施监督机制,保证标准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贯彻执行。第9章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9.1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9.1.1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围绕农业信息化人才需求,构建包括中职、高职、本科及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形成结构合理、专业配套、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教育格局。9.1.2完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结合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推动教材改革,提高教材质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