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疫病防控指南_第1页
养殖业疫病防控指南_第2页
养殖业疫病防控指南_第3页
养殖业疫病防控指南_第4页
养殖业疫病防控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殖业疫病防控指南TOC\o"1-2"\h\u18975第1章养殖业疫病防控基础 3165561.1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3134201.2疫病发生的原理与传播途径 3274261.3疫病防控的基本策略 42188第2章养殖环境管理 4177592.1场地选址与规划 46782.2环境卫生与消毒 558242.3饲养密度与通风 516657第3章养殖动物健康管理 6283973.1动物营养与免疫 6319663.1.1营养素的摄入 6293593.1.2饲料品质 6163173.1.3饲料添加剂 6257903.2遗传选育与疫病抗性 6189923.2.1遗传选育方法 7291033.2.2疫病抗性基因的研究 7133443.3应激管理与疫病防控 7165583.3.1应激与疫病发生 7254273.3.2应激管理措施 75800第4章疫苗接种与免疫 736664.1疫苗的种类与选择 820544.1.1活疫苗 8306564.1.2灭活疫苗 8218214.1.3基因工程疫苗 8115754.2疫苗接种程序与操作规范 8124604.2.1接种程序 8117994.2.2操作规范 8247394.3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 9168964.3.1监测方法 916864.3.2评价标准 917343第5章常见疫病识别与诊断 9237325.1病理学诊断方法 933175.1.1外部观察 914125.1.2解剖学检查 9204295.1.3组织病理学检查 995355.2实验室检测技术 9223865.2.1分子生物学检测 9314715.2.2免疫学检测 10115605.2.3细菌分离与鉴定 1080995.2.4病毒分离与鉴定 10202725.3常见疫病临床特征 1010845.3.1禽流感 10204585.3.2猪瘟 10191005.3.3羊痘 1099265.3.4牛结核病 10156705.3.5鱼类白斑综合症 1025695.3.6蜂螨病 1092第6章病原微生物控制 1180486.1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使用 11129876.1.1抗生素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118226.1.2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1179026.2生物安全措施 11245906.2.1饲养管理 11280856.2.2消毒与隔离 11266296.2.3人员与物品管理 1126796.3疫苗与药物研发 12157286.3.1疫苗研究 12108296.3.2药物研发 125199第7章饲料与添加剂管理 12160467.1饲料质量控制 12224807.1.1饲料原料的选择 1239317.1.2饲料加工与储存 12155737.1.3饲料质量检测 12249097.2添加剂的作用与选用 12127047.2.1添加剂种类 12312647.2.2添加剂选用原则 13235897.3饲料安全与疫病防控 1330007.3.1饲料来源安全 1390957.3.2饲料加工与储存安全 13128557.3.3饲料使用安全 13263067.3.4饲料监测与预警 1315998第8章养殖废弃物处理 13209028.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方法 1366018.1.1粪便与尿液处理 1326878.1.2病死动物尸体处理 13131028.1.3剩余饲料处理 1415678.1.4生产污水处理 14117778.2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保要求 14320448.2.1污染物排放标准 141088.2.2环保要求 1453368.3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275838.3.1沼气发电 1477968.3.2有机肥生产 15174758.3.3饲料化利用 15113888.3.4生物质燃料 1527793第9章疫病监测与预警 15289349.1监测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15186219.1.1监测网络构建原则 15145319.1.2监测网点设置 15204479.1.3监测人员培训与管理 15120199.1.4监测设备与实验室建设 15221939.1.5监测数据收集与传输 15148369.1.6监测网络优化 15175099.2疫病预警模型与方法 15320879.2.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5109739.2.2预警模型选择 16137369.2.3预警模型训练与验证 16178949.2.4预警模型应用 168289.3疫情报告与应急处置 16166929.3.1疫情报告制度 1694249.3.2疫情信息处理与分析 16253759.3.3应急处置措施 16265559.3.4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16272579.3.5应急演练与培训 16761第10章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6818710.1我国养殖业疫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 163158810.1.1法律层面 162458910.1.2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72529510.2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171843710.2.1政策扶持 17432110.2.2资金投入 171895010.3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借鉴 171123210.3.1国际合作 171769810.3.2交流经验借鉴 171864510.3.3国际法规与标准 17第1章养殖业疫病防控基础1.1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疫病是养殖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不仅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品质量,而且可能导致动物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疫病防控在养殖业中具有的作用。1.2疫病发生的原理与传播途径疫病发生原理主要包括病原体感染、免疫失衡和应激反应等。病原体是引起疫病的主要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当动物免疫力下降或病原体毒力增强时,疫病发生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疫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水平传播: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在动物之间传播,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2)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如胎盘传播、上生殖道传播等。(3)生物媒介传播:病原体通过某些生物如蚊子、蜱虫等传播。(4)其他传播途径:如土壤、饲料、水源等传播。1.3疫病防控的基本策略疫病防控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环境质量,保持圈舍清洁、通风、干燥,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应激。(2)科学免疫: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动物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高质量的疫苗,保证免疫效果。(3)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对圈舍、设备、饲料、水源等进行定期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4)监测与预警: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疫情,建立疫病预警机制,降低疫病发生风险。(5)合理用药:针对病原体敏感性和药物副作用,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药物滥用。(6)培训与宣传:加强养殖户的疫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促进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养殖业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第2章养殖环境管理2.1场地选址与规划养殖业疫病防控的首要环节是合理选址与规划养殖场地。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选择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和工业区的区域,减少疫病传播风险。(2)地形地貌: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更适合养殖。避免选择低洼、潮湿、易积水的地区。(3)水源:保证水源充足、清洁,避免使用被污染的水源。(4)风向:养殖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减少疫病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5)配套设施:合理规划道路、绿化、废弃物处理等配套设施,便于疫病防控。2.2环境卫生与消毒保持养殖环境卫生是预防疫病的关键措施:(1)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养殖场内的粪便、饲料残渣等废弃物,保持场内清洁。(2)消毒:采用合适的消毒剂,对养殖场、设施、设备、饲料、水源等进行定期消毒。(3)消毒剂选择:根据疫病种类和病原体特性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消毒剂。(4)消毒频率: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保证消毒效果。2.3饲养密度与通风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利于疫病防控:(1)饲养密度:根据养殖动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和养殖设施条件,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2)通风:保持养殖场内空气流通,降低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减少疫病传播。(3)温湿度控制:合理调控养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为养殖动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4)有害气体控制:及时排除养殖场内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减少疫病发生风险。第3章养殖动物健康管理3.1动物营养与免疫动物营养是保障养殖动物健康的基础,合理的营养供给能够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本节主要从营养素的摄入、饲料品质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探讨养殖动物营养与免疫的关系。3.1.1营养素的摄入养殖动物所需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素在动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统运作。(1)蛋白质: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2)脂肪:脂肪参与细胞膜的构成,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护免疫细胞的功能。(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足够的能量供给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4)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缺乏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3.1.2饲料品质饲料品质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状况。优质的饲料应具备以下特点:(1)营养价值高:饲料中的营养素含量符合动物生长需求。(2)卫生安全:饲料中不含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3)稳定性:饲料品质稳定,营养成分波动小。3.1.3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免疫力、预防疫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包括:(1)抗生素:具有抑菌作用,能降低疫病发生风险。(2)益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3)中草药:具有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4)酶制剂: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长功能。3.2遗传选育与疫病抗性遗传选育是提高养殖动物疫病抗性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介绍遗传选育在疫病抗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3.2.1遗传选育方法(1)传统选育:依据表型选择具有疫病抗性的个体进行繁殖。(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通过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提高选育效率。(3)基因组选择:基于全基因组信息,预测个体的疫病抗性,进行选育。3.2.2疫病抗性基因的研究(1)抗病基因的筛选: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方法,筛选与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2)基因功能验证:通过基因敲除、基因过表达等方法,验证候选基因的功能。(3)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疫病抗性基因的调控网络,揭示疫病抗性的分子机制。3.3应激管理与疫病防控应激是影响养殖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本节主要探讨应激对疫病发生的影响及应激管理措施。3.3.1应激与疫病发生应激状态下,动物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代谢变化,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疫病发生的风险。(1)生理应激: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导致动物生理功能紊乱。(2)心理应激:如捕捉、运输等操作,引发动物心理恐惧。(3)营养应激:饲料摄入不足或饲料品质不良,导致动物营养不良。3.3.2应激管理措施(1)环境优化:保持养殖环境稳定,减少环境应激。(2)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饲料供给等,降低营养应激。(3)生物安全: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4)心理干预:在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动物的惊吓和刺激。通过以上措施,降低应激对养殖动物健康的影响,提高疫病防控能力。第4章疫苗接种与免疫4.1疫苗的种类与选择接种疫苗是预防养殖业疫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选择疫苗时,应根据养殖动物种类、疫病流行特点、疫苗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疫苗主要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类型。4.1.1活疫苗活疫苗是指用弱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并产生免疫力。其优点是免疫效果好,免疫力持久,通常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活疫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恢复毒力,引发疫病。因此,在使用活疫苗时,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4.1.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病原微生物制成,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但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其优点是安全性高,不会引发疫病,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差,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需要多次接种。在选择灭活疫苗时,应考虑疫病防控的实际需求。4.1.3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基因重组等方法制备的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基因工程疫苗在养殖业疫病防控中的应用逐渐广泛。4.2疫苗接种程序与操作规范为保证疫苗接种的效果,应制定合理的接种程序,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4.2.1接种程序接种程序应根据疫苗种类、动物年龄、免疫史等因素制定。一般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基础免疫通常在动物出生后一定时间内进行,加强免疫则根据免疫效果监测结果适时进行。4.2.2操作规范(1)严格遵循疫苗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途径和方式进行接种。(2)接种前对疫苗进行检查,保证疫苗质量合格,无过期、变质等现象。(3)接种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4)接种后,观察动物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5)做好疫苗接种记录,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剂量等信息,以便进行免疫效果监测。4.3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是保证养殖业疫病防控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免疫动物的抗体水平,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合理的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4.3.1监测方法免疫效果监测可采用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方法。其中,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等。4.3.2评价标准免疫效果评价主要参照以下标准:(1)免疫动物抗体水平达到保护标准。(2)免疫动物群体抗体阳性率符合相关规定。(3)免疫动物在疫病流行期间未出现疫病症状。通过以上监测与评价,可以保证疫苗接种与免疫效果,为养殖业疫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第5章常见疫病识别与诊断5.1病理学诊断方法5.1.1外部观察对养殖动物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其体态、行为、皮肤、毛发、眼睛、鼻腔、肛门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症状。5.1.2解剖学检查对疑似患病的动物进行解剖,观察各器官的外形、颜色、质地等,检查是否存在病变。5.1.3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样,制作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及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以确定病原体及病变性质。5.2实验室检测技术5.2.1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检测,实现快速、准确诊断。5.2.2免疫学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以诊断疫病。5.2.3细菌分离与鉴定对疑似患病的动物进行样本采集,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染色、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5.2.4病毒分离与鉴定对疑似病毒感染的动物样本进行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并通过免疫荧光、PCR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5.3常见疫病临床特征5.3.1禽流感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腹泻等,病理特征为气囊炎、胰腺炎、肝炎等。5.3.2猪瘟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出血、腹泻、神经症状等,病理特征为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梗死等。5.3.3羊痘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丘疹、脓疱、结痂等,病理特征为皮肤及黏膜损伤、淋巴结肿大等。5.3.4牛结核病临床表现为消瘦、呼吸困难、腹泻等,病理特征为淋巴结、肝脏、肺部等器官形成结核结节。5.3.5鱼类白斑综合症临床表现为体表出现白色斑点、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病理特征为内脏器官出血、坏死等。5.3.6蜂螨病临床表现为蜂群衰弱、幼虫死亡率高、蜜蜂数量减少等,病理特征为蜂螨寄生引起的损伤和炎症。第6章病原微生物控制6.1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使用6.1.1抗生素的选择与合理使用在养殖业中,抗生素是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诊断: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2)正确剂量:根据动物种类、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合适的给药剂量。(3)恰当疗程:保证抗生素使用时间足够,避免病情反复。(4)联合用药:针对多重感染或病情严重者,可考虑联合用药,提高疗效。6.1.2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抗病毒药物在防控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病毒药物。(2)掌握合适的用药时机,早期治疗。(3)关注药物副作用,避免滥用。6.2生物安全措施6.2.1饲养管理(1)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降低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2)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保持清洁、干燥、通风。(3)合理密度,减少应激。6.2.2消毒与隔离(1)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2)设立隔离区,对新引进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3)病死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6.2.3人员与物品管理(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疫病防控意识。(2)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必要时进行消毒。(3)物品专用,防止交叉污染。6.3疫苗与药物研发6.3.1疫苗研究(1)针对我国主要疫病病原微生物,开展疫苗研究。(2)研究新型疫苗,如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等。(3)优化疫苗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6.3.2药物研发(1)开展新型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研发。(2)研究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制剂。(3)摸索中草药在疫病防控中的应用。第7章饲料与添加剂管理7.1饲料质量控制饲料质量对于养殖业疫病防控。高质量的饲料不仅能够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还能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把控饲料的质量。7.1.1饲料原料的选择选用新鲜、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原料,遵循国家饲料原料质量标准。对饲料原料进行严格检测,保证其不含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7.1.2饲料加工与储存饲料加工过程中,应保证加工设备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加工后的饲料应储存于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以防霉变和营养成分流失。7.1.3饲料质量检测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发觉质量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饲料质量符合养殖动物的需求。7.2添加剂的作用与选用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养殖动物生产功能、预防疫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合理选用饲料添加剂,有助于提高养殖业疫病防控能力。7.2.1添加剂种类根据功能,饲料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药物性添加剂、生物制剂添加剂等。各类添加剂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保证其安全、有效。7.2.2添加剂选用原则选用添加剂时,应考虑养殖动物种类、生长阶段、疫病防控需求等因素。同时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添加剂应无毒性、不产生有害物质、不引起过敏反应。(2)有效性:添加剂应具有明确的功能,能显著提高动物生产功能或预防疫病。(3)合理性: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避免过量使用。7.3饲料安全与疫病防控饲料安全是养殖业疫病防控的基础。保证饲料安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7.3.1饲料来源安全严格把控饲料原料来源,避免使用含有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饲料原料。7.3.2饲料加工与储存安全加强饲料加工和储存环节的管理,保证饲料在加工、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7.3.3饲料使用安全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遵循国家相关规定,防止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产生。7.3.4饲料监测与预警建立饲料监测体系,对饲料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问题饲料。同时加强疫病预警,为养殖业疫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第8章养殖废弃物处理8.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方法养殖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尿液、病死动物尸体、剩余饲料、生产污水等。为有效处理这些废弃物,需对其进行分类处理。8.1.1粪便与尿液处理(1)堆肥处理:将粪便与尿液混合,进行好氧堆肥发酵,降低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病原体数量。(2)厌氧消化:将粪便与尿液混合,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消化,产生沼气。8.1.2病死动物尸体处理(1)焚烧处理:将病死动物尸体进行高温焚烧,彻底消灭病原体。(2)深埋处理:在远离养殖场、水源和居民区的地方,将病死动物尸体深埋,并覆盖消毒。8.1.3剩余饲料处理(1)饲料再利用:将剩余饲料进行筛选、消毒,重新用于养殖。(2)饲料销毁:无法再利用的饲料,可通过焚烧、深埋等方式销毁。8.1.4生产污水处理(1)物理处理: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2)化学处理: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和杀灭。(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低污染物浓度。8.2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保要求养殖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保证环境不受污染。8.2.1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排放标准:养殖废水排放应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恶臭排放标准:养殖场恶臭排放应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3)病死动物尸体处理标准:病死动物尸体处理应遵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8.2.2环保要求(1)养殖场选址:应远离水源、居民区和风景名胜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设施设备要求: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应满足环保要求,保证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3)环境监测:定期对养殖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环境质量,保证环境安全。8.3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提高养殖废弃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8.3.1沼气发电利用养殖废弃物产生的沼气,通过发电设备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化利用。8.3.2有机肥生产将处理后的粪便、尿液等废弃物作为有机肥原料,生产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8.3.3饲料化利用将剩余饲料、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加工,生产蛋白饲料,降低养殖成本。8.3.4生物质燃料将废弃物进行压缩、成型等处理,生产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第9章疫病监测与预警9.1监测网络的构建与优化9.1.1监测网络构建原则监测网络应遵循全面、及时、准确、动态的原则进行构建。涵盖养殖、运输、屠宰等环节,保证各个阶段疫病信息的有效收集。9.1.2监测网点设置根据养殖区域分布、养殖密度、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合理设置监测网点,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9.1.3监测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监测人员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9.1.4监测设备与实验室建设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疫病诊断能力。加强实验室建设,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9.1.5监测数据收集与传输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快速、准确上报。9.1.6监测网络优化根据疫病流行趋势和防控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效果。9.2疫病预警模型与方法9.2.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结合养殖动物疫病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预警指标,构建疫病预警指标体系。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