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指南_第1页
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指南_第2页
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指南_第3页
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指南_第4页
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指南TOC\o"1-2"\h\u25311第1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3179951.1环境管理的定义与意义 3260011.2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4319571.3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48886第2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 4197672.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570912.1.1宪法 579232.1.2环境保护法律 5325182.1.3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5162652.1.4部门规章 5167032.1.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55262.1.6环境保护标准及技术规范 5324492.2环境保护主要法律法规介绍 5226422.2.1环境保护法 5298052.2.2大气污染防治法 571722.2.3水污染防治法 637402.2.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99652.3政策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 6187202.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119672.3.2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6123282.3.3排污许可制度 641752.3.4环境保护税制度 643912.3.5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6326152.3.6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培训 69278第3章环境影响评价 6248633.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6311643.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 735423.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 75281第4章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8246154.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简介 887854.1.1基本概念 8246534.1.2结构 82234.1.3要求 860914.2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942374.2.1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 9141814.2.2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9293044.2.3环境管理体系实施 9188424.2.4内部审核 996174.2.5管理评审 9159444.3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维护 10154264.3.1日常运行 10164194.3.2外部审核 10308474.3.3持续改进 102848第5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10187005.1清洁生产概述 10294505.2清洁生产审核与实施 10149095.2.1审核目的 109765.2.2审核程序 10157465.2.3实施措施 11126355.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 1116545.3.1理论基础 11314595.3.2实践措施 1129009第6章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 12179496.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 12178906.1.1技术概述 1263376.1.2管理措施 129076.2水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 12192436.2.1技术概述 1214806.2.2管理措施 12258976.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236606.3.1技术概述 1277436.3.2管理措施 1326817第7章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1312437.1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13157747.1.1内涵 13113447.1.2意义 1353107.1.3法律法规 13326617.1.4管理策略 13198667.2生态恢复技术与方法 1318227.2.1植被恢复技术 14169727.2.2土壤改良技术 1487697.2.3水土保持技术 14132647.2.4生态补偿机制 14309877.3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14207597.3.1案例一:某钢铁企业生态恢复项目 14208457.3.2案例二:某化工企业生态环境治理 14306977.3.3案例三:某矿业公司生态补偿机制 142860第8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测 1414538.1环境监测概述 14245718.2环境监测布点与采样 15326518.2.1监测布点 15127048.2.2采样 15216378.3污染源监测与排放标准 15158988.3.1污染源监测 15208618.3.2排放标准 154640第9章环境保护设施与设备管理 16241289.1环保设施选型与配置 1652379.1.1分析企业污染源及排放特征,明确环保设施需求; 1651329.1.2参考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环保设施; 1663609.1.3比较同类环保设施的工艺功能、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及可靠性等方面,选择最优设备; 163029.1.4结合企业规模、场地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环保设施,保证处理能力与排放要求相匹配; 1681069.1.5在选型与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设施的安全功能,降低潜在安全风险。 16191179.2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 16203419.2.1制定环保设施运行规程,明确操作流程、运行参数及注意事项; 1692369.2.2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16245739.2.3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1658599.2.4建立设施运行档案,记录运行参数、故障情况及维修情况,为设施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16108809.2.5加强对设施运行过程的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677259.3环保设备更新与改造 17290069.3.1关注环保政策、标准变化,评估现有设备是否符合最新要求; 17999.3.2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环保需求,制定设备更新与改造计划; 17166189.3.3选择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的新型环保设备,提高环保设施处理效果; 17246869.3.4在设备更新与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与现有设施的兼容性,降低改造工程难度; 1780089.3.5完善设备更新与改造后的运行管理,保证改造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172167第10章企业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17868010.1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企业环境管理 171742210.2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策略 17252410.3企业绿色文化建设与推广 17第1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1.1环境管理的定义与意义环境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与改善的一系列活动。环境管理旨在协调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减少环境污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3)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4)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1.2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1)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保证企业合法经营。(2)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4)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环保氛围。企业环境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1)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2)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环保计划,明确环境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3)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4)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能力。1.3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构建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是企业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政策制定:明确企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要求,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指导。(2)组织结构建立: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环保职责。(3)环境计划实施: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环保计划,落实各项环保措施。(4)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5)员工培训与宣传: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参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积极性。(6)内部审核与持续改进: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发觉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企业可以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为实现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2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2.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在国家法律框架内,根据宪法关于保护环境的规定,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环境保护标准及技术规范等。2.1.1宪法我国宪法明确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了根本法依据。2.1.2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2.1.3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是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2.1.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2.1.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需要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2.1.6环境保护标准及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标准及技术规范是指导和规范企业环境保护行为的依据,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2.2环境保护主要法律法规介绍2.2.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管理措施,明确了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2.2.2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明确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要求。2.2.3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要求。2.2.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企业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责任。2.3政策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2.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时,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保证项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2.3.2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3.3排污许可制度企业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排污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浓度和总量进行排放。2.3.4环境保护税制度企业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以促使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2.3.5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企业需参加环境信用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信贷、招标等方面的参考依据。2.3.6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培训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通过以上分析,企业应充分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要求,切实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3章环境影响评价3.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识别、预测、评价和提出预防或减轻措施的一种系统性活动。通过对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项目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进行。3.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程序与内容:(1)项目立项阶段:收集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初步环境影响分析,明确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项目对大气、水、土壤、生态、噪声、振动、放射性等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估影响程度和范围。(3)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汇总评价过程和结果,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项目背景、建设内容、规模、投资等。(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过程中所遵循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标准等。(3)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明确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详细阐述项目对各类环境要素的影响,包括影响程度、范围、持续时间等。(5)环境保护措施: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效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期间的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测计划,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8)结论与建议:总结评价结果,提出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建议。通过以上内容的编制,为企业提供一份全面、严谨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有助于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章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4.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简介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旨在帮助组织提高其环境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性质还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节将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要求进行简要介绍。4.1.1基本概念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持续改进,通过以下基本概念实现:(1)环境方针:组织对其环境绩效的承诺和方向。(2)规划: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和计划,以实现环境方针。(3)实施:按照计划执行相关措施,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4)检查: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督、测量、分析和评价,以保证其达到预期效果。(5)管理评审: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以保证其持续适用、有效和改进。4.1.2结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以下结构:(1)范围:明确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引用ISO14001标准中涉及的其他国际标准。(3)术语和定义:对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进行明确。(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环境方针、规划、实施、检查和管理评审等方面的要求。4.1.3要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1)确定并记录环境管理体系范围。(2)制定并实施环境方针。(3)确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制定实施计划。(4)保证资源、职责和权限的明确分配。(5)实施并保持所需的环境管理体系过程。(6)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价环境绩效。(7)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8)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4.2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步骤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4.2.1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1)明确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2)评估组织现有的环境管理水平。(3)制定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计划。(4)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4.2.2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1)制定环境方针。(2)编制环境管理体系手册,明确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过程。(3)制定程序文件,包括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4)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其他文件,如记录表格、培训资料等。4.2.3环境管理体系实施(1)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技能。(2)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实施各项工作。(3)监测、测量和记录环境绩效。(4)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和预防。4.2.4内部审核(1)制定内部审核计划。(2)进行内部审核,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3)对审核发觉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4.2.5管理评审(1)收集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信息。(2)进行管理评审,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3)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4.3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维护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是保证其持续有效和改进的关键。以下为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维护的主要内容:4.3.1日常运行(1)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实施各项工作。(2)持续监测、测量和记录环境绩效。(3)对不符合项进行及时纠正和预防。4.3.2外部审核(1)接受外部审核,以验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对外部审核发觉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4.3.3持续改进(1)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2)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3)持续提高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第5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5.1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是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它强调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加强物料管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手段,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清洁生产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基本策略。5.2清洁生产审核与实施5.2.1审核目的清洁生产审核旨在评估企业当前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发觉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5.2.2审核程序(1)成立审核小组:由企业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2)制定审核计划:明确审核范围、时间、目标等。(3)收集数据:收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相关数据。(4)分析现状: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5)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清洁生产改进措施。(6)实施方案:按照计划,分阶段实施清洁生产改进措施。(7)评估效果:对清洁生产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5.2.3实施措施(1)优化产品设计: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2)改进生产工艺:采用高效、低能耗的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产生。(3)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4)物料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少物料的消耗和浪费。(5)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利用。5.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5.3.1理论基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为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5.3.2实践措施(1)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产业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产业共生。(2)推广绿色设计:采用环境友好型设计,降低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3)实施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处理: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4)发展静脉产业: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发展,提高废弃物附加值。(5)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实施。通过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6章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6.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6.1.1技术概述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排放特点,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6.1.2管理措施(1)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2)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查,制定整治计划,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3)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定期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及时掌握排放状况,为污染防治提供依据;(5)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大气污染事件。6.2水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6.2.1技术概述水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废水回用和水资源节约等。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废水特性,选用合适的水污染防治技术。6.2.2管理措施(1)建立水污染防治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2)开展水污染源排查,制定整治计划,保证废水达标排放;(3)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实施废水回用和水资源节约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5)定期开展废水排放监测,及时掌握排放状况,为污染防治提供依据;(6)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6.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6.3.1技术概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主要包括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企业应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成分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与处置技术。6.3.2管理措施(1)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要求;(2)开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提倡清洁生产,降低废物产生量;(3)加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实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5)定期开展固体废物排放监测,及时掌握排放状况,为污染防治提供依据;(6)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固体废物污染事件。第7章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7.1生态环境保护概述生态环境保护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章将从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意义、法律法规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7.1.1内涵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7.1.2意义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7.1.3法律法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等。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7.1.4管理策略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策略包括: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加强生态环境恢复与补偿等。7.2生态恢复技术与方法生态恢复是指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一定功能水平的过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态恢复技术与方法。7.2.1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是生态恢复的基础,主要包括人工造林、草地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等。企业应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恢复技术。7.2.2土壤改良技术针对受损土壤,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常见技术包括客土改良、生物有机肥施用、土壤微生物接种等。7.2.3水土保持技术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主要包括梯田建设、护坡工程、水土保持林建设等。7.2.4生态补偿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补偿,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7.3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供读者参考。7.3.1案例一:某钢铁企业生态恢复项目该企业针对厂区内的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采用人工造林、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技术,成功将废弃地转变为绿色生态园区。7.3.2案例二:某化工企业生态环境治理该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如废水处理、废气净化、固废处置等,保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7.3.3案例三:某矿业公司生态补偿机制该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受损土地进行复垦、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同时开展生态监测,保证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第8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测8.1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作为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环境质量、污染物浓度及其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估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企业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噪声等方面的监测。8.2环境监测布点与采样8.2.1监测布点监测布点应根据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企业布局、生产工艺及排放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布点应遵循以下原则:(1)覆盖企业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区域;(2)反映企业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3)兼顾企业内部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需求;(4)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8.2.2采样采样方法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频率;(2)保证采样设备的清洁和校准;(3)记录采样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如气温、气压、湿度等;(4)严格遵守采样操作规程,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8.3污染源监测与排放标准8.3.1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量及其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污染源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企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制定监测方案;(2)监测项目应覆盖企业所有排放口和污染物种类;(3)监测频次应满足环境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需求;(4)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8.3.2排放标准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以下要求:(1)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限值;(2)满足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3)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4)加强对特殊污染物和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通过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测,企业可以及时发觉环境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第9章环境保护设施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