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结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内容,讲解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通过分析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清朝前中期的繁荣及其背后的隐患,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二、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清朝前中期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2.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清朝的文化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教训,提高对国家发展规律的思考能力。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过明朝的兴衰以及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

2.学生在学习清朝前中期的历史时,通常对清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外交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通过文本和图像资料获取信息、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通过讨论和思考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探究,有的偏好小组合作。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清朝复杂的历史背景理解不足,难以把握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历史思维;同时,对于历史文献的解读和批判性思考可能不够成熟,需要引导。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先通过讲授梳理清朝前中期的历史线索,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清朝鼎盛与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活动:设计“历史小侦探”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历史侦探,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找出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因素。

3.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吗?它在哪些方面达到了鼎盛,又为何陷入危机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明朝末期的历史背景,以及清朝的建立,为学生理解清朝前中期的历史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清朝前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如康乾盛世的治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外关系的拓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康熙帝的治理措施、乾隆帝的南巡、以及清朝中期的鸦片战争等,帮助学生理解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清朝前中期鼎盛与危机的简报,要求概括主要成就和危机原因。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和引导。

4.总结反馈(约5分钟)

-由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小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清朝的历史,撰写一篇关于“清朝由盛转衰的启示”的短文。

5.课后延伸(作为作业)

-阅读推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读物和文献,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对清朝历史的理解。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历史社团或研究小组,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历史素养。六、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清代通史》:详细记录了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是研究清朝历史的经典著作。

-《康乾盛世》:深入剖析康乾盛世的成因及其对清朝历史进程的影响。

-《鸦片战争》: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清代社会经济史》:从经济角度分析清朝的盛衰原因,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代表作品和人物,了解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探究清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官场腐败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导致清朝的衰落。

-分析清朝对外关系的演变,如与西方国家的外交交涉、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等,探讨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研究清朝的边疆政策,如对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治理,了解清朝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深入探讨清朝的教育制度,如科举制度、书院教育等,分析这些制度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鼓励学生通过访问历史博物馆、观看历史纪录片、参与历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七、板书设计1.清朝前中期的鼎盛

①康乾盛世的治理成就

②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③文化科技的繁荣

2.清朝前中期的危机

①政治腐败与社会矛盾

②边疆问题的加剧

③外交挑战与不平等条约

3.从盛到衰的转变

①清朝内部变革的尝试

②西方势力的影响

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八、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阐述康乾盛世时期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成就。

答案:康乾盛世时期,清朝政治稳定,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发展,人口增长迅速;文化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如《四库全书》的编纂。

例题二:分析清朝中期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清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扩大,官场腐败,社会矛盾加剧。这些矛盾导致社会不稳定,农民起义频发,最终影响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例题三:描述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对外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流有限。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不平等条约,失去主权,对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也是清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例题四:探讨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答案:清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与政治安抚相结合的政策,设置了将军、都统等职位,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例题五:评价清朝科举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答案:清朝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人才,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如过分重视文学修辞而忽视实际才能,导致官员队伍素质不高。总体来说,科举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课堂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清朝前中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康乾盛世的特点、清朝中期社会矛盾的成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以此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观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兴趣点,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

-测试: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题目应涵盖重点知识点,如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以及危机的表现和原因。

2.作业评价:

-批改:教师需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批改作业时,教师应记录学生的常见错误和不足,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点评:在作业批改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对于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指出错误并提供改进建议。

-反馈:教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反馈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鼓励学生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鼓励: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认可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通过正面的评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教学反思哎,这节课上完之后,我真是感慨万千。感觉自己在课堂上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下面我就来聊聊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首先,我觉得我在导入环节做得不够吸引人。本来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结果学生反应平平,积极性不高。看来以后得在导入上下功夫,得想点更有创意的方式,比如用一个与清朝历史相关的趣味故事或者历史人物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我发现自己在讲解清朝前中期鼎盛与危机的时候,可能讲得太快了。有些学生可能跟得上,但也有一些学生似乎有点吃力。我意识到,以后得注意控制讲解的速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概念和事件,要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说到互动,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不够,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也不多。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沉默,可能是对历史课的参与度不高,或者是害怕回答错误。所以,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另外,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些作业题目比较难,学生完成起来可能会有困难。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设计作业,既要保证作业的难度适中,又要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