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你知道哪些?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2、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5、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乾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英雄豪杰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鉴赏古诗、怀古诗词的方法.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积累文化常识。3、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注释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意象入手

5、从抒情议论字眼入手怀古诗

凡对历史遗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吟咏、凭吊、叙述、评价的诗都可以称做怀古诗。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读古书、临古迹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讽今朝

怀古诗(词)

一般结构怀古诗思想内容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借古讽今。2.仰慕古人成就,自己建功立业(功业无成)3.抒发时光不再,壮志难酬的伤感。

旷世奇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称“文章四大家”。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了解作者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轼在词方面的贡献

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

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2、要写英雄事3、要表功业志4、要抒苍凉的情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东坡传》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讽议朝政,随后又摘取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乌台诗案自题金山画像宋朝·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三次贬谪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苏轼

历经“乌台诗案”的东坡,入狱103天,九死一生,在黄庭坚等人力保之下,丢官去职,惨遭贬谪。元丰五年,47岁的东坡被贬黄州两年有余,生活拮据而窘迫,“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政治亦不得志,虽任“团练副使”,实则不过是一个“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的闲职。登临赤鼻矶,祭奠江月,苏文忠“不尽语”,将《赤壁赋》“裁成‘大江东去’词”。背景探寻(huā)(guān)(hái)(lèi)通“花”,花白通“樽”,酒杯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神游故国”。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应笑我多情”。(qiánglǔ)

1、正音:华发羽扇纶巾还

酹江月樯橹2、释义:一尊

华发大江东去灰飞烟灭3、句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重点字词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发(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思考①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后文对赤壁美景和历史人物的歌颂,引出下文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烘托情感: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作铺垫: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空间上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清了题旨(大江是“赤壁”的衬托,“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哪几个字用得好?这几句有何作用?用得好的字:穿,表现了山崖的陡峭高峻;拍,表现了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表现了波涛巨大的力量。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景物的特征。作用:①渲染气氛。这三句从形、声、色描绘了赤壁雄奇壮阔的美景,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②烘托人物。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烘托了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②作铺垫。为后文人物出场作铺垫。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如此壮烈之山河,如此锦绣之江山,怎能不产生并吸引无数英雄?正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骑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计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周瑜的形象分析形象: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轻得志——英姿勃发、装束儒雅、风度翩翩——作战指挥若定、从容沉着(作战能力)(长相和装束)(侧面衬托)概括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特点:年轻有为、气宇轩昂、足智多谋、镇定自若的年轻将领。年轻有为

春风得意气概宏伟

雍容闲雅指挥若定

人生赢家手法:侧面和正面相结合。通过肖像装束描写“羽扇纶巾”、衬托“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夸张的神态描写“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艺术手法,塑造这一英雄形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曹军溃败华容道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以美人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对比当中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哀叹自我诗人为什么要想到周瑜呢?①对比反衬。周瑜建功立业,千古留名,而苏轼壮志难酬,英雄末路。②借古伤已。苏轼在赞扬周瑜的同时,感伤自己,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林语堂《苏东坡传》:“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胸怀宽广、识度明达、善于自我宽慰释怀思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用意:苏轼用一樽洒不仅祭奠明月,而且祭奠古人,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思想: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①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和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这首词中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②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历史的风尘挡不住生命的蜕变,行路再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