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2_第1页
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2_第2页
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2_第3页
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2_第4页
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是进亦忧,退亦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D.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答案】C【解析】A.景象\观看;B.国都\国防;C.这,这样\这,这样;D.做郡守\守护;故选C。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属予作文以记之。(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1)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2)(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属,同“嘱”,嘱托;作文,写文章;以,来;之,这件事;(2)以,因为;注意互文的手法。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以及在岳阳楼观赏景物的感受,并引发出自己的情感。B.文章三、四段分别描绘洞庭湖阴冷、晴朗的不同画面,是为了用“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C.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D.文章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是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答案】A【解析】A.本文首段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以及在岳阳楼观赏景物的感受”并不是目的。故选A。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二、(2022·广东梅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蔚然而深秀者()

(2)晦明变化者()

(3)宴酣之乐()【答案】(1)(茂盛的样子)

(2)(阴暗)

(3)(尽兴地喝酒)【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2)句意为:或暗或明,变化不一。晦:阴暗。(3)句意为:宴会喝酒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答案】(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也肥,用酿泉水酿造酒,泉水清甜,酒也清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2)临,到;洌,清澈。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B.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写“宴酣之乐”,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C.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D.本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同时,全文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增添了散文的韵味,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答案】B【解析】B.有误。“宴酣之乐”错误,应是“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一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故选B。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三、(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C.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 D.此之谓失其本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答案】C【解析】A.恶:华丽/以……为美;B.是:同“德”,感激/发现;C.与:停止;D.为:叫作/认为;故选C。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答案】(1)不仅仅是贤明的人有这种心(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明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肯接受。【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非,不;独,仅;贤者,贤明的人;是,此,这样;心,本性;丧,丧失。(2)呼,吆喝;与,给;弗,不。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答案】(1)中心论点:舍生取义。(2)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3)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解析】一问,考查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二问,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一段“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和第二段“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结合第一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第二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可知,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四、(2022·广东阳江·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大雪三日()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答案】下雪

消失

勉强;尽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1)句意为:大雪接连下了多日。雪:下雪。(2)句意为: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3)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强:勉强;尽力。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案】(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1)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2)焉,哪里;更,还。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中西湖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相互映照,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才不遇的孤独感。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塞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D.文章开篇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选择“人鸟声俱绝”时去赏雪,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A.“怀才不遇的孤独感”错误,应是“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故选A。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五、(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蒲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而或长烟一空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答案】B【解析】A.介词,在/介词,从;B.全部/全部;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日光/景色;故选B。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2)(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此,这;则,就;大观,盛大壮观的景象;备,详尽,完备。(2)以,因为。15.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暗示滕子京虽为“谪守”,但能励精图治,政绩显著,流露出作者对滕子京的赞赏。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随景而变,与“古仁人”之心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远大抱负。C.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等,整齐对称,富有文采。D.本文题为“记”,不仅记叙了修建岳阳楼之事,还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叙事详细,写景生动,堪称典范。【答案】D【解析】D.“叙事详细”说法错误。本文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故选D。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六、(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日更定矣

不知木兰是女郎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是金陵人,客此

客问元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这/表示判断(与“非”相对);B.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白色;C.都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D.名词作动词,客居/客人;故选C。17.把“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都。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往事,写出了大雪后西湖之美,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悲。B.此文融情于叙事写景中,运用白描勾勒出景物、人物,形神兼备,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C.作者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广阔进行对比,充满了画面感。D.作者以舟子之语来收束全文,似赞似爱,实嗔实怪,着力表现出舟子对“痴”人的不理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D.有误,作者以舟子之语来收束全文,似嗔似怪,实赞实爱,着力表现出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不是“似赞似爱,实嗔实怪”,不是表达舟子对“痴”人的不理解;故选D。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七、(2022·广东江门·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选自《出师表》)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叶知秋(秋)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C.亲贤臣,远小人/村野小人,蒙公子豢养之恩,惟命是从(小人)D.臣不胜受恩感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秋:时候/秋天;B.鄙:都是“鄙陋,鄙俗,指目光短浅”;C.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这里指奸佞之臣/指平民百姓;D.胜:禁得起;受得住/胜过,超过;故选B。2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1)我们绝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2)先帝深知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嘱托我管理国家大事。B.(1)陛下绝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2)先帝深知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C.(1)我们绝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以此来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2)先帝深知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D.(1)陛下绝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以此来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2)先帝深知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嘱托我管理国家大事。【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的意思是:(陛下)绝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这是诸葛亮向陛下提出的建议,主语应该是“陛下”,不应该是“我们”。可排除AC。(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意思是:先帝深知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并不是说“临终时嘱托我管理国家大事”,可排除AD项。据此,答案为B。21.哪些事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答案】(1)刘备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对他有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为刘备效命;(2)刘备临终托孤对他绝对信任,诸葛亮为此(积极荐贤、稳定大后方、平定南方、备战北伐)鞠躬尽瘁。【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诸葛亮所做的事件概括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诸葛亮出山为刘备效命,是因为刘备对其有知遇之恩;出师伐魏之前向后主提出“诚宜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并推荐贤臣良将,以及“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内容可知,刘备临终托孤对他绝对信任,诸葛亮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参考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八、(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窝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宽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B.同舍生皆被绮绣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弗之怠

醉翁之意不在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担心/祸患;B.房舍、屋舍/丢下,舍弃;C.都是介词,都译为“因为”;D.代词,指抄录书这件事/结构助词,的;故选C。23.把“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旅社中的仆役拿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把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媵人:这里指旅社中的溥仪;持:拿;汤:热水;沃灌:洗濯;以:用;衾:被子;乃:才;和:暖和。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隆冬之际,手抄借来之书,十指冻僵仍不懈怠,足见其求学之勤。B.作者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自己的贫寒作对比,表现了其求学意志的坚定。C.作者用大量笔墨追述成长道路的曲折与艰辛,主要是为了自我勉励鞭策。D.作者求学时期有三难一苦:无书之难、请教之难、求学之难、生活艰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本文为写给东阳马生一篇序文;根据第三段“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具体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其目的是“勉乡人以学”;并非“是为了自我勉励鞭策”。故选C。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九、(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太守归宾客从也/择其善者而从之C.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D.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情趣/想;B.跟随/跟随;C.背着东西/凭借;D.断,断绝/非常;故选B。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答案】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②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宾语需要补全。①重点字词: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②重点字词: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绝,间断;游,出游。27.结合选文,分析第③段太守“醉”的原因及写太守“醉”的作用。【答案】第③段太守“醉”的原因:醉于宴酣之乐,醉于滁人之乐。作用:写太守醉是为了写乐,是为了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结合第③段“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文中太守醉是因为宴酣之乐以及滁州人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结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文章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洌,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十、(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全集》)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C.则有去国怀乡

乃弃之而去D.越明年

至若春和景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意义和用法。A.观:动词,看/名词,景观;B.以:介词,来,表目的/连词,因为;C.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D.明:形容词,第二/形容词,明媚;故选C。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宠辱偕忘,把酒临风。(2)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1)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杯,迎着风(在微风中喝起酒来)。(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偕,一起;把,持、执;临,迎着;(2)重点词:微,如果没有;归,一道。3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作记缘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高度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B.作者善于锤炼字句,“衔”“吞”两字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C.第③④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情感。D.作者在最后一段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第③④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情感。本项“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情感”说法错误;故选C。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十一、(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属予作文以记之()(2)南极潇湘()(3)宠辱偕忘()【答案】同“嘱”,嘱托

至、到达

一起【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属:同“嘱”,嘱托。②句意为: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至、到达。③句意为: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偕:一起。3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2)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①大观:壮丽景象。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②以:因。己:自己。3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全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分析错误;故选A。参考译文: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