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1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2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4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

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

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3)比喻知识

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分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例:露似珍珠月似弓。

类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例: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判断方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

是不是比喻句关键是看是否有本体和喻体。

作用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un()

wan()转hong()托静mb()jianzhuang()

{{{

应和()风筝()lido()亮

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do()草

掺和()挣扎()眼.花lido()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O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o文中比喻O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O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早亲的手V斯摸着你一。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和赞春,抒发了作者

对春天的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一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体会优美的情境

1.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方法(或顺序)

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

春花图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图和煦、芳香、悦耳

图从静景到动景,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

2.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

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

二、品味精彩的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

语好在哪里。

示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画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课文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三、运用比喻的手法

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请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注意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3)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课堂小结

"酚春:宏观勾勒一山、水、太阳

香.佳鲁:微观描能——I.花、风、m.人

赞春:点明中心一新、美、力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抓住景物特征,梳理景物描写的条理并应用于写作。(重点)

3.品味语句,体会拟人的表达效果,学习赏析修辞的技巧。(难点)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

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

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

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比拟知识: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分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类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作用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感情,引起共

鸣。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镶(xidng)着(zhud)落贮(zhfi)蓄澄(ch6ng)清.发髻(ji)

{{{建雪()叠护()着落()

单薄()看见()着火()

3.积累下列词语,理解意思。

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闲舒适。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在这里是清净的意思。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这一圈小山1在冬天特别可爱,人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今播篮里。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热带的.日光是,济南

的冬天是,济南真是块。作者用了(手法)突显了济南冬

天的特点。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拟人修辞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抓住景物特征

1.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里的哪些景物?请给文章描写的.每一个景物画面取个名字。

2.作者是怎样把阳光朗照下的小城写得如此特别呢?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精彩语言

1.结合语境体会文中四个加粗字的表达效果。

①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以上词语,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

哪里。

示例:山坡上眇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眇着点儿雪。

赏析:“卧”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村庄和雪当作人来写,写出了一种安详、舒适的感

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本文的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三、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

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写一段家乡的冬天。

课堂小结

r老城:晒、睡、躺、蝴安适

(阳光普照下:小摇篮、安静不动

T山X薄勒盖中:顶、镶、穿花衣、害羞

I城外远山:卧、水里画

'水色:绿'急K晶

合作探究答案

I.A.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冬城一一小山摇篮图;薄雪覆盖下

的冬山一一寒山积雪图;城外远山一一卧雪远山图

B.济南冬天,的水:温暖透亮的冬水——空灵水晶图

2.(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

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

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

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

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

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3.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和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1.①和小山、小雪相配合,写出了小山的秀美

②和“看护妇”的比喻相照应,说明雪下得小。

③写出了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连接的特别。

④拟人,写出了雪和草覆盖了小山的景象。

3.情景交融的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

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

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

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

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

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

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雨的四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把握层次,厘清结构。

3.抓住景物特征,品味优美文辞。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

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

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

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

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

(2)词语积累

彩梭()镜高典()花()临行()营()

淅()iK()口学()咄逼人池哮()粗岑()

衣裹()屋布()干理()静谭()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高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家、

家。他译的《》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本文作者的散文被一代大学生誉为“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训练重音和停连。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尝试写提纲

2.作者喜欢四季之雨的原因是什么?

3.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的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

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效果?

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试分析一下这段写景文字的特点。

3.“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

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乐。”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效果?

4.“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

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些文字运用了哪

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

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掩卷思考,学以致用

1.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

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

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两种对比色。请谈谈这两种对比色

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2.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

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示例】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

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行。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选词: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春雨: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热烈、粗犷、奔放

赞美

秋雨:沉静、端庄、深情渴望

(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总-------------分-------------总

合作探究答案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第一部分:我喜欢四季的雨。第二部分:四季的雨的特征。

第三部分:四季的雨对我的影响。

2.四季之雨给他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3.给他的生命带,来活跃,给他的感情带来滋润,给他的思想带来流动。

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

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春雨过后,树木花草那种难以想象的“颜

色和神态”,使春雨过后树木花草那种难以想象的“颜色和神态”变得可感可触。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写出了春雨滋润小草,雨后小草生长变化,运

用了想象与联想,想象出小草苏生的动态,想象春雨带来的果实的芳甜,充满希望、饱含感

情。

3.比喻的修辞,作者将夏雨比作交响乐,而且是和“蝉鸣”、“蛙鼓”一起奏响的,形象生动

的突出了夏雨的热烈。

4.比喻的修辞,作者将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形象生动刻画出秋雨的沉静、稳重。

5.比喻的修辞,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雪的自然、平静。

三、掩卷思考,学以致用

1.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

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2.①果实:芬芳的花朵,红艳的果实,这是草木努力成就自己的见证,做人何尝不是这样?

不经努力奋斗,怎能有甘美的果实?

②沉淀:时间可以让浑浊的河水沉淀成一泓清泉,可以让浮躁的心灵沉淀出宁静淡然。

③灿烂:宁静的夜,星光灿烂,我悄悄地把给妈妈的礼物放在床头,期待明天一早看到她灿

烂的笑容。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

1.补充知识卡片,阅读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

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

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挟

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

方。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享

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

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

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

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

家。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

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

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1)《天净沙•秋思》

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

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

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

渊明之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

曲家。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再自己朗读。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文学常识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代大诗人著

有《》。

.2.《次北固山下》作者,一代诗人,本诗中“,"两句道

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

3.《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家。他

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o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

的O

合作探究

1.《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其中哪些是

实景,哪些是想象之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4.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

在何处?

5.人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合作探究答案

1.“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一实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一虚写

这首乐府诗通过登高远望歌颂了包罗万象的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抒发了诗人气吞山河的

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宏伟抱负。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

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

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

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

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4.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些景物的

色彩是昏暗、衰朽的、情感压抑、低沉、毫无生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深秋荒凉肃杀的景象,

渲染出冷落暗淡的气氛,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凄苦的村野图。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感情变化。

2.思考本文主旨,感悟情感。

3.品读文章细节,理解“好好儿活”。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

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

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

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

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代表作:散文《我与地坛》。

(2)词语积累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澳()()根殍()()僻俘()()

榭)打零()叨仿膳()整僧()

B.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外翻来()去M()别1dm()漫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秋天的怀念》是编著的一篇怀念的散文。文章主要讲了

“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

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o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

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2)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

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

,说明孑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

|二维码《秋天|

的怀念》

|课文朗读|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听读课文朗诵。

要求:正确一一流利一一有感情

示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我是怎样不“好好儿活”的?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母亲又是怎样让我“好好儿活”.的?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

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忍”住哭声的母亲还“忍”住了什么?

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1.母亲认为到底怎样才是“好好儿活”?

2.文章结尾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我母亲

合作探究答案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暴怒无常”、“砸”玻璃、“摔”东西、狠命的“捶”腿。表现了腿残后的痛苦、绝望与

迷茫。

3.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面对着我的暴怒,母亲“躲”、

“忍”、“挡”。“躲”:体现母亲不愿让儿子看到自己的难过,但又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家呆

着;“忍”:写出了母亲面对残疾儿子,即使自己身患重病也不想让儿子失去活的希望;“挡”:

体现母亲想让儿子积极乐观地活着,她要挡住,的不仅是落叶,更是一扇通向死亡的门。最

后建议我去北海看菊花。希望我看到世界的美好。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的运用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母亲忍住的是对儿子病痛的痛苦,忍住自己的病痛和对儿子的忧虑。

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1.不仅仅是活着,并且真正明白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希望儿子从苦难里走出,找到自

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

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节奏。

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章细节,探究语言特点。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

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核(.)委图(.)攀树()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基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B.我决定季朋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o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

淡。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日习惯听从她(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

还习惯听从他(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3)但我和妻子都是(缓缓轻轻慢慢)地,(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

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听读课文朗诵。

示例:好像V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熬”字当如何理解?

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怎样理解这句话?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话?

二、精读语段,品读情感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散步》一文的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何理解?其中“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什么意思?

三、问题探究,提升素养

1.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有以下看法,你怎样理解?

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

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

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

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2.这篇散文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获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说,一说。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答案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

而庆幸的心情。

2.这句话有“我”对母亲的理解,但“我”不是消极地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

的话饱含了对母亲深切的爱。

3.“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显然是个孝顺、听话的儿子。正因为这,母亲相信“我”

说的话是对的。同时为后面写到母亲变了主意设下伏笔一一母亲当然听从“我”的话,但

她更爱孙子。

二、精读语段,品读情感

1.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2.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她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

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二是“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

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

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

更是社会的,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作者运用这

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作者本人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

“尊老爱幼”的美德。“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的高贵品德。“整个世界”

是指“老人”和“孩子”分别代表过去和未来两个不同的世界和时代。

三、问题探究,提升素养

1.以上各种看法都有道理,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2.比如“分歧”、“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小题大做,富

含深意,耐人寻味,比如结尾这句,使读者一下子领悟到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也

可视为“以小见大”的写法。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一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

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

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

《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

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1L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

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

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芾()E()笑樗()告申尊(.)

徘徊()阴()蔽篦()斜婀)妹

罗摩()衍()那分歧()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1.941),、文学家,1913年获奖,著有诗集《:

《》《》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选自o

普诗人的代表作5有、等。

二维码《金色

花》课文朗读

二维码《荷叶

母亲》

课文朗读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1.《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3.《金色花》中提到的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母子之情?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1.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四节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的不同命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

并指出形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白莲:

红莲:

原因: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我圣洁美丽妈妈

(眼前)*

莲花,

荷宾蓬(回忆)

01》写景~

而打红莲左右歌斜"

荷叶”

母国叶护蓬不摇动了,>

母亲--------由景人情,赞颂母亲--------抒情.

合作探究答案

《金色花》

1.散文诗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儿童喜欢嬉戏的心理,以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孩子要妈妈时时刻刻注意他的存在,让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让她为自己着急。

2.上文写道:“(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由此可以想象不见了孩子,妈

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

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3.文中的孩子欢乐、活泼、可爱,而这种幸福都是源于他沐浴着母爱。爱是相互的,孩子领

受了爱,同样也想把这爱回报给母亲,作者泰戈尔.就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那是最美

的圣树上的花朵。花儿看着妈妈工作,花儿让妈妈嗅到花香,甚至还投影在妈妈阅读的诗行

上,这就象征着孩子对母爱的回报这样一种心愿。所以,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爱与被爱的

真挚的母子深情。

《荷叶母亲.》

1.为下文做伏笔,意在体现“红莲”与“荷叶”的关系。

2.白莲:凋谢;红莲:盛开;

原因:有无荷叶的支撑;体现母爱主题。

3.①“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

上坎坷与磨难的人。②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

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身后依恋。③对母爱的赞扬;总结点题,升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

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

回忆性散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

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

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来: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

话:“诗书,味之太羹(g@ng);史为折俎(zti);子一为醯酶(xiha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酶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

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

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

“太羹有味是诗书”。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哮()宿儒C)便性()

敛()脑落()桑基()斑零()

拗()盔甲()枇谷()锡箔()

搜在一起()人声昂沸()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

⑶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

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4.先选词填空,再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

开一块雪,(A.现B.晾C.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A.架B.支C.撑)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A.洒B.放C.撒)些枇谷,棒上_______(A.栓B.系

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A.牵B.拉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

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A.收B.拉C.抽),便(A.捉B.逮C

..罩)住了。

5.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L体会下列文字所体现出的“乐园”式的趣味。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

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

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2.下面两句话中加红的字能否换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3.请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第10-24自然段的内容。

4..从先生的态度、行为、外.貌和人们对他的评价看,这是个怎样的老师?

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吗?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

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堂小结

从百革园到台味书屋.

鲁迅“

百草园(乐园):

美丽的景物:动植物丫

长妈妈:美女蛇的故事.

南土的父亲:害地捕鸟童心、童趣、童真.

三味书屋(题屋):,,,

问怪哉虫后园玩耍一

先生读书课上画画~J

合作探究答案

自主学习

2.zdoqisutitangliansuishenmaoaokuIbibocuanding

3.⑴拟人(2)比喻⑶排比

4.CBCBAB.C

效果:这一系列动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

写出了儿童捕鸟时那种兴奋欢乐的心情。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2.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

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

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

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

矛盾。

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含其

中了。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二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

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

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作者把百草园描

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2.(1)不能换。“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

现这种情态。

(2)不能换。因为“窜”字既写出了鸟儿的机灵轻捷,又表现了“我”对叫天子的羡慕之

情,而“飞”就不具备这一效果。

3.三味书屋的位置、陈设、礼节;提问“怪哉”;后园寻趣;师生读书;做戏描绣像。

4.态度谦和、容易接近,文雅,方正、质朴、博学。

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

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

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

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她先

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她致力于为

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

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

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

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

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2.完成以下词语积累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譬如()枝帙()栖息()小强()

续开()捱掺()疲傕()小心冀冀()

惭榭()觅食()繁简()花团隼芽()

遨游()迁徙()企盼()煎熬()冥思()

B.解释以下成语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o

恍然大悟:o

美不胜收:O

3.根据材料内容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作者,她是国著名作.家、

家、家,1964年获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是,她的作品有

《》、《》。

二维码《再塑

生命的人》课

文朗读

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安妮•莎莉文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

2.根据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前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截然

不同”的变化,填写下面表格。

此前此后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说说你对第11自然段“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

快乐和自由。”的理解?

2.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1.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谈谈《再塑生命》这个标题有几层含义?

课堂小结

再塑生命

莒莉文老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