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1页
16.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2页
16.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3页
16.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4页
16.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导入新课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3.通过赏析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学习目标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和康有为等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李鸿章传》等。作者简介文体知识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议论文三要素:论据的类型:常见论证方法:论点论证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一课时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安分揽

观恩huì

qì约监dū

xún

xiè却

如shì

重负

死而后yǐ

rén人志士

悲天mǐn人预学检测fènlǎn达惠契督循卸释

仁悯

1.标题“最苦与最乐”有什么特点?“最”能否删除?“最苦”与“最乐”能否交换位置?这样为标题好吗?好在哪里?

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反义词、对比),突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

两个“最”字不能删除,它能区别于一般的“苦和乐”,旨在强调程度。

“最苦”与“最乐”不能交换位置,因为文章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交换后标题就与文章的内容、结构不一致了。

这样为题可以引人注意,引发读者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初读课文2.课文是一篇论述性文章,略读时应侧重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路等。略读课文,边读边用红笔圈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学习任务一)。

(2)从课文摘录三句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①②③(3)梁启超在本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用自己的话表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第1段)。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第4段)。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第6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理清思路

借助图表梳理出这篇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任务二)。(1)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①

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苦的许多理解并一一加以否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②

设问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2)第2段,作者阐述了责任是不可逃躲的。比起逃躲责任所要受到的良心责备,承担责任就不算是最苦的了。

(3)接着,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还没有解除”的种种情况:承诺未办、①

、②

、③

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④

,使论述更加深入。

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3)这些都是由责任产生的痛苦状态,作者总结说:⑤

人生没有苦痛便罢;

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4)责任带来苦痛,反过来讲,最快乐的则是:①

;②

,才算是真乐。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亦是如此。

责任完了从苦中得来的乐(5)在最后一段,作者针对人们“①

”的疑问,明确指出:②

。由此完成了全文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又从反面说明:③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所说的“最苦”的是①

;“最乐”的是②

。负责任尽责任先写最苦,论述“负责任最苦”后写最乐,论述“尽责任最乐”再写苦乐联系,论述“人生当勇负责任,不应逃避责任”(列出具体生活情境)(引用古语俗语名言)(事例+引用)板书设计第二课时1.本文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既平实又有书卷气,请选择一个方面(修辞、语句、句式)进行品读。赏析语言(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设问(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反问(4)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5)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2)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5)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巧用修辞——设问、反问、排比、引用、对偶等好处: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排比句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对偶句使语言简练。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第2段)。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第3段)!人生没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第3段)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第4段)!曾子不说哩:……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第5段)!好处:运用语气助词“呀”“哩”,把非常严肃的话题变得很亲切,让读者容易接受,凸显出文章的语言凝重中的轻灵。叙述语句——口语化的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第3段)。——举例论证,生动地叙述了“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来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平实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第4段)。——引用古语、俗语,形象地表达出“责任完了”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从而让读者更加认同作者阐述的“最乐”的事。(3)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第5段)。——引用名言,说明君子和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每天都在担负责任,时时尽责,看起来是忧苦,实则是苦中真乐,从而更有力地证明作者的观点“人生当勇负责任”。好处: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的道理,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小结:本文的语言庄重而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最苦与最乐人生最苦——未尽责任(摆事实)人生最乐——尽了责任(讲道理)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论点)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板书设计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