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_第1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_第2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_第3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_第4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word版)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完整word版)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II、已知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左正、右负、标价、交叉、化简、复查。=3\*ROMAN\*MERGEFORMATIII、已知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求其他元素的化合价。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1、微粒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数目。2、微粒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微粒中某元素原子个数3、微粒右上方的数字,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4、元素符号(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

【设计实验】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2、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②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5)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四、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化合价,物质状态。化学反应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1、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反应.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3、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化学式书写错误.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

“↓”: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2、注意:(1)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2)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3、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偶配平法等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解题步骤及格式一般分为以下七步:⑴解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⑷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⑸列比例式;⑹求解;⑺答题。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生成的O2的质量为x。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注意】如果没有完全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只有通过相关数据得知反应完全进行(遇到“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适量”等话语),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

遇到“足量”、“过量”、“一段时间”、“少量"等词语,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例题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30g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是20。4g,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24.5g.【注意】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时,说明有气体逸出。例题3: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将8g氧化铜放入试管中,通入足量的氢气并加热一段时间。再次称量固体时,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问生成铜的质量为多少?解:设生成Cu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

【注意】对于这种题,先要注意(8g-7.2g)并不是生成水的质量,而是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二、计算时的常见错误:未知数带有单位。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1,甚至为0).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第六单元碳及其碳的化合物“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3、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式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熔点用途金刚石C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无无无高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最软之一优良良好良好4、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颜色、状态制法用途木炭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活性炭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5、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6、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7、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二、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应用:解释古代字画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用木质电杆时常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的表面烧焦,其目的是使木材不易腐烂。2、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点燃点燃充分燃烧C+O2=====CO2点燃放热点燃不充分燃烧2C+O2=====2CO注: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碳具有还原性:C+2CuO2Cu+CO2↑

2Fe2O3+3C4Fe+3CO2↑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木炭+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4、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③集中加热;

④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木炭+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C+2CuO2Cu+CO2↑(置换反应)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实验室用25g碳酸钙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请计算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优缺点:收集到的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排空气法的优缺点:纯度不高需验纯,但较干燥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不要写成CaCO3和稀盐酸)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注意:⑴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⑵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⑶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3、装置图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4、收集装置: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5、CO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充满。(这样做是利用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7、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CO2(2)课题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O2(2)CO2CO2(1)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2固体叫“干冰”);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

【注意事项】

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①CO2气体的检验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⑶制碳酸饮料;⑷作温室肥料等。2、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也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土地沙漠化,旱涝灾害,农业减产.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措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乙醇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三、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想一想:水能防止CO中毒吗?点燃2、化学性质点燃⑴可燃性:2CO+O2====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还原性:②①③④⑤⑥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2-大理石3—碳酸氢钠溶液4-浓硫酸5—木炭6-氧化铜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

①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

③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④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

【注意事项】

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2CuO)。

⑤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7溶液的目的:A、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①③④⑤⑥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H2+CuOCu+H2O和CO+CuOCu+CO2⑶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死亡。用途可燃性作气体燃料【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2OCO+H2】还原性冶炼金属四、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①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②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二氧化碳能和碳单质反应④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检验方法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主要用途做燃料、冶炼金属灭火、制汽水、人工降雨第七单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应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白磷热水氧气白磷热水氧气(2)(1)白磷白磷红磷热水①②③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如右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灭火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爆炸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鼓气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注意事项】

①面粉应该是干燥的;

②气囊的作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鼓气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切可燃性的气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如开灯、抽风、拨打电话、手机等),以免发生爆炸。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中和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⒈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⒉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冶金、发射火箭等;⒊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等;⒋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1)煤中主要含碳元素.(2)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3)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化学变化),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2、石油-—“工业的血液"(1)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2)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馏是物理变化)(4)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3、天然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3)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4)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5)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③提高肥效。(6)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使燃料充分燃烧(1)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3)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酸雨的危害:

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酸雨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⑴汽车用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⑵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能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或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3、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⑴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SO2等;⑵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⑶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四、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⒈酒精(化学式C2H5OH):是一种有机物.⑴酒精的制取:①原料:高粱、玉米、薯类等;②生产方式:发酵、蒸馏。⑵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C2H5OH+3O2点然2CO2+3H2O⑶用途: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它属于可再生能源。点燃⒉氢气点燃⑴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化学方程式:2H2+O2=====2H2O⑵是最清洁的燃料,由于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⑶是最理想的能源: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产物是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⒊能源展望: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梳理】考点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考点2:金属材料的发展史根据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金属材料的发展过程。商朝,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开始炼钢;铜和铁一直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在100多年前,又开始了铝的使用,因铝具有密度小和抗腐蚀等许多优良性能,铝的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第二位。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经历了由青铜器-—铁器——铝——合金及多种金属材料的过程.考点3: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是液体)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能够导电、导热。大多数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一些金属的特性:(1)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2)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3)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考点4: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考点5:合金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一高一低二更好”一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一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二更好:合金的机械加工性能更好;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更好.4.几种常见合金(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常见的合金主要有:球墨铸铁、锰钢、不锈钢、黄铜、青铜、白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考点6: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条件反应方程式现象Mg常温下(在空气中2Mg+O2=2MgO银白色镁条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白色固体.点燃时(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点燃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Al常温下(在空气中)4Al+3O2=2Al2O3银白色的表面逐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点燃时(在氧气中)点燃4Al+3O2====2Al2O3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Fe常温下,干燥的空气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会生成暗红色疏松的物质-—铁锈(Fe2O3·H2O)在氧气中点燃点燃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u常温下,干燥的空气加热时△2Cu+O2=====2CuO铜丝表面逐渐变为黑色在潮湿的空气中2Cu+O2+CO2+H2O=Cu2(OH)2CO3铜表面生成一层绿色物质Au、Ag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小结: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活泼性强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K、Ca、、Na、Mg、Al(生成薄膜,有耐腐蚀性)、Zn等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会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或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如Fe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铁锈,Cu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活泼性较弱的金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如Au、Ag。考点7: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1.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2.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3.H2SO4+Zn==ZnSO4+H2↑2HCl+Zn==ZnCl2+H2↑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4.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考点8: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活动性: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1.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Fe+CuSO4==Cu+FeSO4①这也是“湿法冶铜”的原理②不能用铁制品放硫酸铜溶液(或农药波尔多液)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注意:1。此类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2。K、Ca、Na活动性非常强,但不能用它们置换化合物中的金属,因为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3.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只能生成+2价的亚铁盐。考点9:置换反应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种类分别是单质与化合物。3、类型:(1)金属+酸==盐+H2↑(2)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3)碳+金属氧化物===金属+二氧化碳(4)氢气+金属氧化物===金属+水考点10:金属活动性顺序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考点11:矿石金属资源的存在方式: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较活泼);②以单质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如金、银等)矿石:工业上把能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常见矿石名称与其主要成分:名称主要成分名称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铝土矿Al2O3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菱铁矿FeCO3辉铜矿Cu2S磁铁矿Fe3O4考点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原理:3CO+Fe2O3高温2Fe+3CO2(2)装置图:装置图共包括三部分:还原氧化铁,验证生成物和除去尾气(3)步骤:=1\*GB3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GB3②装入药品并固定;=3\*GB3③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4\*GB3④给氧化铁加热;=5\*GB3⑤停止加热;=6\*GB3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4)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高温点燃(5)涉及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2CO+O2=====2CO2Ca(OH)2+CO2=CaCO3↓+H2O(6)注意事项:(与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一样,即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完毕,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①先通入CO一会儿,是为了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②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为氧化铜.“先通后点防爆炸,先熄后停防氧化.”(7)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因CO有毒)考点13:工业炼铁(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3)主要设备:高炉(4)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点燃点燃高温C+O2====CO22CO+O2=====2CO23CO+Fe2O3====2Fe+3CO2高温高温CaCO3=====CaO+CO2↑CaO+SiO2=====CaSiO3注意:石灰石的主要作用:除去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考点14:金属的锈蚀和保护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2。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生成铜绿。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4。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铁制品可全部被锈蚀。铁锈应及时除去。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考点15:保护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考点16: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1.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纯净物质量物质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含杂质物质的质量纯净物质的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2)将纯净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3)将计算得到的纯净物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的质量.第九单元溶液【考点梳理】考点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注意:a、溶液是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举例:“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水、酒精.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LINKWord。Document.8"C:\\DocumentsandSettings\\ning\\桌面\\知识点\\第九单元《溶液》要点。doc”OLE_LINK3\a\r溶液为黄色c、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d、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e、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考点2: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考点3: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3、乳化和溶解有着本质的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例:溶解油脂: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乳化:洗涤剂清洗油污考点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1.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2.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蔗糖.考点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注意:①“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将溶液是否饱和要有两个前提:“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②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于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注:如果看有没有溶解的物质剩余,若有则是饱和溶液,若没有,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或蒸发溶剂或加溶质升温或加溶剂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考点5:溶解度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3、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0.010。01~11~10﹥10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考点6: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⑤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甲乙甲乙丙0S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0S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4、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t①陡升型:(如图甲,代表物质KNO3)从溶液中分离时可t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②平缓型:(如图乙,代表物质NaCl)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蒸发结晶法③下降型:(如图丙,代表物质Ca(OH)2)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蒸发结晶或升温结晶法考点7: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四要素:①条件: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②标准:1体积水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升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气体本身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考点8:混合物的分离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过滤法过滤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混合物的分离结晶法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KNO3.结晶法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如海水晒盐)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S100g+SS100g+S溶质质量分数C%=×100%(C<S)(注:S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考点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计算所需溶质、溶剂的质量,并将液体质量换算成体积。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液体。溶解:将液体倒入放有溶质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溶解,直到溶质完全溶解.装瓶存放:把配置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②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③注意:根据所量液体的多少选择大小适合的量筒,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3、错误分析⑴计算错误⑵天平称量错误⑶量筒量取水错误考点11: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液中的质量关系m(溶液)=m(溶质)+m(溶剂)如果有体积,则应转换成质量进行计算,体积不可以直接相加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m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m(溶质)+m(溶剂)]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密度×体积×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的稀释计算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1)m(稀释前溶液)×w(稀释前溶液)=m(稀释后溶液)×w(稀释后溶液)(2)m(浓)+m(水)=m(稀)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1:溶液的导电性1、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的水溶液导电。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整个溶液不显电性。3、并不是所有的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如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等。考点2:溶液的酸碱性1、酸碱指示剂:(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2)常用的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3)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本身紫色无色遇酸溶液红色无色遇碱溶液蓝色红色注意: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溶液本身。不能说成“酸碱指示剂使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2、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溶液中含有H+,呈酸性,是酸性溶液,如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溶液中含有OH-,呈碱性,是碱性溶液,如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3)中性溶液,如食盐水和蔗糖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注意:不含有H+或OH-的溶液并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如NaCO3、NH4CL等3、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酸(酸氢离子+酸根离子)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碱(碱氢氧根离子+金属离子)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盐(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如:氯化钠、碳酸钠考点3:常见的酸及其性质1、常见的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因为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98%的浓硫酸的密度是1.84g/cm3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敞口置于空气中,则瓶口有白雾生成)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用途=1\*GB3①金属除锈=2\*GB3②制造药物=3\*GB3③人体胃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1\*GB3①金属除锈=2\*GB3②浓硫酸作干燥剂、脱水剂=3\*GB3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注意:①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②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当于稀释).③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④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⑤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⑥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浓硫酸具有以下特性: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用来做干燥剂。碱性气体不宜用浓硫酸干燥,如氨气.脱水性: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生成黑色的炭。强氧化性(腐蚀性):活泼金属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没有氢气生成。3、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①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②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③金属氧化物+酸==盐+水Fe2O3+6HCl==2FeCl3+3H2O(注FeCl3溶液:黄色)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CuO+2HCl==CuCl2+2H2O(注CuCl2溶液:蓝色)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④碱+酸==盐+水HCl+NaOH==NaCl+H2OH2SO4+2NaOH==Na2SO4+2H2O⑤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a、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b、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Fe(OH)3↓Mg(OH)2↓BaCO3↓CaCO3↓考点4:常见的碱及其性质1、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易潮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熟石灰、消石灰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O==Ca(OH)2用途=1\*GB3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2\*GB3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3\*GB3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1\*GB3①工业:制漂白粉=2\*GB3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3\*GB3③建筑:石灰浆(粉刷墙壁)注意:①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②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③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2、碱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3)酸+碱==盐+水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CaO、Ca(OH)2、CaCO3的俗名及相互转化关系: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H2O+CO+H2O+CO2高温高温CaO考点5: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HCl+NaOH==NaCl+H2O2HCl+Ca(OH)2==CaCl2+2H2OH2SO4+2NaOH==Na2SO4+2H2O2、实质:OH-+H+==H2O3、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2)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3)用于医药。例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不小心被黄蜂刺了(蜂毒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考点6:溶液的酸碱度(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PH值的范围:0——-—1407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在酸性溶液中,酸性越强,PH值越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在碱性溶液中,碱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2、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溶液呈中性例如:H2ONaCl溶液Na2SO4溶液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例如:酸溶液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例如:碱溶液注意: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3、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1)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加碱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2)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加酸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小于7。4、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注意:(1)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只能为正整数,不能为小数及零。(2)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若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会影响结果:使酸性溶液的PH值增大;使碱性溶液的PH值减小;中性溶液的PH值不变。5、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考点梳理]考点1:盐的概念、分类、命名概念:盐是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分类:按金属阳离子分类为:钠盐、钾盐、钙盐等按酸根离子分类为: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命名:一般以无氧酸盐和含氧酸盐来进行无氧酸盐读作“某化某”,如氯化钠含氧酸盐读作“某酸某"如碳酸钠考点2:几种常见的盐(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氯化钠(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5)制生理盐水(0。9%NaCl溶液)Na+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钙(CaCO3)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建筑材料、补钙剂。备注(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3)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考点3:粗盐的提纯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考点4:复分解反应: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特点:首尾交换,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3、复分解反应的类型3、复分解反应的类型4、条件: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这三种复分解反应一定能发生金属氧化物+酸==盐+水这三种复分解反应一定能发生碱+酸==盐+水 RHCO3/RCO3+酸==另一种盐+CO2↑+H2O考点5:盐的化学性质1、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条件: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反应类型: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湿法冶铜”原理)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2、盐+酸==新盐+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2HCl+Na2CO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