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材分析《竹里馆》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一首诗。本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竹林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名利的情怀。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提高文学素养。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解读《竹里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竹里馆》,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审美素养。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竹里馆》的诗意和作者情感: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王维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表现的宁静与闲适。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通过分析诗句的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如“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平仄韵脚和意境营造。
-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追求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2.教学难点
-古诗词语言的理解:由于《竹里馆》的语言较为含蓄,学生可能难以直接理解“幽篁”、“长啸”等词汇的含义,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和生活实际来辅助理解。
-诗歌意境的感悟: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诗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所表现的幽静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描绘类似场景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诗人情感的深入分析:王维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较为内敛,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王维其他诗作中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竹里馆》相关的背景资料、诗人简介及古诗词鉴赏方法的相关资料;准备王维其他诗作的电子文档,以便进行对比分析。
3.多媒体资源:准备《竹里馆》朗诵视频、古琴音乐片段以及描绘竹林景色的图片,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情感。
4.教室布置:将教室环境布置为利于讨论和分享的空间,如设置小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分组探讨诗歌意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竹里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王维吗?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
展示一些王维的诗作图片或朗诵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简短介绍《竹里馆》的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竹里馆》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竹里馆》的基本内容、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过程:
讲解《竹里馆》的诗意,包括诗的基本结构。
详细介绍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使用板书或PPT帮助学生理解。
3.《竹里馆》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竹里馆》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
过程:
选择《竹里馆》中的关键诗句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诗句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全面了解诗的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诗句对实际生活或情感的启示,以及如何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竹里馆》中的一个意象或情感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意象或情感的表达方式、艺术效果和情感共鸣。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竹里馆》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意象或情感的分析、讨论过程和结论。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竹里馆》的基本概念、诗歌结构、修辞手法和案例分析。
强调古诗词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古诗词。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竹里馆》的鉴赏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王维生平介绍:提供王维的生平背景资料,包括其诗歌创作生涯、主要成就及影响,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王维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
-王维其他诗作选读:推荐《山居秋暝》、《鸟鸣涧》等王维的其他著名诗作,让学生对比阅读,深入体会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古诗词鉴赏方法: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包括平仄韵律、意象分析、情感解读等,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技巧。
-竹文化知识:提供关于竹子的文化寓意、历史传承和艺术表现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琴音乐欣赏:推荐一些与《竹里馆》情感氛围相符的古琴曲,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2.拓展建议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王维的其他诗作,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竹林或相关的文化遗址,亲身体验王维诗中的意境,增强学习体验。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词,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为榜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探究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竹子与文人墨客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艺术融合:鼓励学生结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创作与《竹里馆》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竹林、创作古琴曲等,以艺术的方式诠释古诗词。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评估学生对《竹里馆》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课堂纪律: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包括是否专注听讲、遵守纪律等。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讨论深度:评估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包括对诗歌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的分析是否全面深入。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展示讨论成果时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性,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创新性:观察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或创意,展现创新思维能力。
3.随堂测试:
-知识掌握:通过随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竹里馆》诗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诗歌内容、作者背景、修辞手法等。
-应用能力:测试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应用于新的诗歌材料,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课后作业评价:
-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提交率、完成质量等。
-知识运用:评价学生在作业中是否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诗歌鉴赏方法、情感分析等。
5.教师评价与反馈:
-个性反馈:针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随堂测试,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整体评价:对全班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鼓励与激励: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激励,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后续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内容逻辑关系①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重点知识点: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
-重点词句:《竹里馆》的开头“独坐幽篁里”,起句设定了诗的基调;中间“弹琴复长啸”,承句描绘了诗人的活动;转折至“深林人不知”,转句引出诗人的内心感受;最后“明月来相照”,合句回归自然景象,与开头呼应。
②意象与意境的把握
-重点知识点:意象的识别与意境的营造。
-重点词句:“幽篁”、“深林”、“明月”等意象,构建了宁静、清幽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
③情感表达与修辞手法
-重点知识点:情感的表达与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词句:“弹琴复长啸”中的“长啸”运用了夸张修辞,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畅快与自由;“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的对仗修辞,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竹里馆》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旅程。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
在设计课程时,我力求将诗歌的意境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通过导入环节的提问和图片展示,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王维的诗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让我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讲解诗歌意境时,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诗歌意象的具体化解释。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投入,相互协作,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小组讨论深度不够,可能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充裕或者讨论引导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同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引导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随堂测试的结果让我看到,学生们在诗歌知识点的掌握上还有待提高。这提醒我在教学中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巩固,以及通过更多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总结:
本节课在知识传授方面,我认为学生们对《竹里馆》的基本内容、意境和情感有了较好的理解。在技能培养方面,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和随堂测试,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有所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有所增强。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纪律有所松懈。在教学方法上,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不足,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在讲解诗歌意境时,更多地使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意境。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会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设计更多的练习和巩固活动,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
请分析《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静坐、弹琴高歌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自在。诗中的“幽篁”和“弹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同时,诗中的“长啸”运用了夸张修辞,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畅快与自由。
例题2:
请分析《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深林中独自静坐,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作为他的伴侣。诗中的“深林”和“明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同时,诗中的对仗修辞,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例题3:
请分析《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句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答案:
这句诗中的意象有“幽篁”、“弹琴”和“长啸”。其中,“幽篁”描绘了竹林中的幽静景象,“弹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自在,“长啸”则运用了夸张修辞,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畅快与自由。
例题4:
请分析《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句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答案:
这句诗中的意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建材市场商铺租赁及品牌展示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A4一页纸环保印刷定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活动板房租赁合同(含消防设施及安全检查)3篇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绿化带基站场地租赁与景观融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室能源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性能1号不锈钢驳接爪批量采购供货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清算注销及员工安置及补偿及债务清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金融资产抵押交易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古建筑修复工程劳务承包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钢材现货及期货交易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4质量管理理解、评价和改进组织的质量文化指南
- 手指外伤后护理查房
- 油气回收相关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我能作业更细心(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二年级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 英国足球文化课件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3年公务员考试新疆维吾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克达拉市预测试题含解析
- 医院投诉案例分析及处理要点
- 烫伤的安全知识讲座
- 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结算以及零星项目预算程序实施细则(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