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免疫器官中的骨髓和脾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B.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C.免疫系统的前两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3.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施用青鲜素抑制大蒜发芽B.用赤霉素类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C.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形成D.用一定浓度的NA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生根4.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B.优势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C.种群内和种群间都可发生竞争 D.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重要特征5.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6.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中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人员对腺苷促进睡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1)图1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由图1可知,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_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胞外后,可被膜上的核酸磷酸酶分解,脱去___________个磷酸产生腺苷。(2)为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记录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BF)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腺苷传感器(图2),并使之表达在BF区细胞膜上。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后,受体__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使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在被激发后)发出荧光,因此可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指示腺苷浓度。②满足实验要求的传感器应具备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A.对腺苷有高荧光响应,对腺苷结构类似物无反应B.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觉醒周期而变化C.对正常睡眠-觉醒周期无明显影响D.腺苷与传感器的结合是不可逆的(3)用适宜刺激分别激活BF区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检测结果表明:在睡眠调节中,小鼠主要依靠谷氨酸能神经元释放腺苷。为进一步检验该结论,研究者分别去除小鼠BF区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是两实验组的腺苷浓度(荧光强度)均___________(高于/低于)对照组,去除谷氨酸能神经元组浓度更___________(高/低)。(4)研究发现,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A1受体结合,可__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K+通道开放而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腺苷还可以通过A2受体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5)基于以上信息,请提出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的一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猴头杜鹃为常绿灌木,树高约2~5m。为更好的保护猴头杜鹃种群,促进其良性发展,科研人员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猴头杜鹃纯林与猴头杜鹃-长苞铁杉混交林的猴头杜鹃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1)在两种林地各选择3块样地,每个样地设置相邻的6个_______(“1m×1m”或“10m×10m”)的样方。猴头杜鹃分布不均匀,最好选择猴头杜鹃分布_______的地段作为样地。(2)通过测量植株地面处的基径并划分等级,可间接推出猴头杜鹃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两种林地猴头杜鹃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下表。猴头杜鹃种群不同龄级猴头杜鹃的个体数IIIIIIIVVVIVIIVIII纯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72116141171912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301461100注:I、II为幼树,其他为成龄。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猴头杜鹃种群增长率较大的是________。(3)猴头杜鹃纯林自我更新速度慢,高龄树木树冠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程度)高,其他物种很难迁入其中,使其在大面积病虫害爆发时易受到打击。为使猴头杜鹃林良性发展,请提出适当的人工干预方法并进行解释。(4)下列与猴头杜鹃有关的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________。A.猴头杜鹃纯林中猴头杜鹃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B.猴头杜鹃-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种群占据什么位置C.猴头杜鹃-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种群的死亡率为多少D.猴头杜鹃-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与长苞铁杉的关系是怎样的9.(10分)如图为某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组成。(2)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3)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处。(4)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______(“增大”或“减小”),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______(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5)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方向为___(单向/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_。10.(10分)乙酰胆碱和NO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图1为二者作用机理示意图。(1)如图1,乙酰胆碱以________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NO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________,后者是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发挥多种作用。(2)为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Y型电迷宫(图2)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两组均于注射后第4天进行测试。Ⅰ.学习测试:将大鼠放入迷宫箱,适应环境后训练其逃至安全区,记录学习达标所需次数。Ⅱ.记忆测试:学习测试24小时后,测试大鼠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组别学习达标所需次数(次)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次)NO含量(pmol/mg蛋白)A组55.7828.1164.33B组29.5012.7090.20①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________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________,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________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________反射。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作为一种“逆行信使”发挥特定作用。NO可以“逆行”的原因是________。11.(15分)请学习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新信号我们身体内有许多激素会参与调节新陈代谢过程,保证能量能够合理供给,满足生物体的需求。例如胰岛素通过调节血糖起到的作用。除了葡萄糖外,脂肪分解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过程中会释放某种分子,以调节能量代谢。近期的研究发现,脂肪细胞释放的分子是一种名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的分子。该分子可与胞外腺苷激酶(ADK)及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fabkin,fabkin能够调节胞外ATP和ADP的水平。组织细胞上具备的一些受体能通过感知ATP和ADP的比例来了解是否需要进行能量摄入。而胰岛B细胞也具有这样的受体(P2Y),胰岛B细胞接受信号会引发一系列细胞内的反应,从而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图1)。虽然fabkin在正常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研究发现,当脂肪细胞异常分泌FABP4时会造成糖尿病。即当FABP4较多时,形成的fabkin过多,促进ATP较多生成,如图2-左,抑制P2Y,最终导致cAMP生成量减少。因此,糖尿病的形成可能与fabkin的异常分泌有关,这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者设法在糖尿病小鼠中注射了特异性抗体,抑制fabkin的功能(如图2-右)。结果小鼠体内的正常胰岛B细胞数量增加,且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1)机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条去路之外,还能抑制____________转变为葡萄糖。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2)糖尿病通常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糖尿病人共同外在表现为__________。(3)根据文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A.胰岛B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利于胰岛素分泌B.fabkin持续作用会使机体的血糖含量持续降低C.受体P2Y可直接与fabkin结合并接受其调控D.抗体治疗会降低AC活性从而减少cAMP含量(4)请综合图1和图2及文字信息说明fabkin是如何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正常代谢,当分泌FABP4较少时,__________________通过P2Y使cAMP生成量增加,可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反之,当分泌FABP4较多时,最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5)抗体治疗该类糖尿病是一种治疗的新思路,但临床应用前需要考虑一些问题,请举出你认为需要考虑的问题。(请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C错误;反射是生理过程,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错误。【考点定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2、D【解析】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人体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详解】A、有些免疫细胞如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A错误;B、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B错误;C、免疫系统的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D正确。故选D。3、C【解析】A、青鲜素通过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大蒜发芽,A正确;B、赤霉素可以诱导大麦产生α-淀粉酶,促使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用赤霉素类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B正确;C、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的形成,C错误;D、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植物生根,用一定浓度的NA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生根,D正确。故选C。4、B【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详解】A、群落是由多种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个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优势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错误;C、竞争发生在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分为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即种群内和种群间都可发生竞争,C正确;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D正确。故选B。5、A【解析】由题文分析,长跑过程中由于未正确分配体力导致呼吸困难,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腰腿酸痛。外界加油声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心血管活动增强,从而提高机体有氧呼吸的能力,获得较多能量。【详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速度快,运动员在听到加油后能迅速加速,说明调节所用时间短,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了主导作用不能是激素调节,而应该是神经调节使心血管活动增强,从而促进有氧呼吸,获得较多能量;激素调节速度慢,运动员在听到加油后能迅速加速,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是神经调节而不是激素调节。故选A。6、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乙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下丘脑的某些神经,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详解】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发挥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A错误;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下丘脑→①下丘脑的某些神经→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C、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D、感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故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大脑皮层处产生渴觉,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胞吐②.3(2)①.空间结构②.AC(3)①.低于②.低(4)促进(5)利用AK活性抑制剂来增加脑中腺苷浓度;使用A1激动剂抑制觉醒神经元;使用A2激动剂来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解析】图1表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出来被利用,转化为腺苷,而腺苷又通过核苷转运体进入囊泡转化为ATP。图2表示腺苷传感器,当腺苷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一侧的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发出荧光。【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方式转运至胞外后,可被膜上的核酸磷酸酶分解,脱去3个磷酸产生腺苷。【小问2详解】①分析图2可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腺苷与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空间结构,进而使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在被激发后发出荧光,因此可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指示腺苷浓度。②因为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所以对腺苷具有高荧光响应,对ATP等腺苷衍生物无反应,传感器只是检测腺苷浓度,其数量与睡眠-觉醒周期无关,因此满足实验要求的传感器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对腺苷有高荧光响应,对ATP等腺苷衍生物无反应;对正常睡眠-觉醒周期无明显影响等。【小问3详解】研究表明:在睡眠调节中,小鼠主要依靠谷氨酸能神经元释放腺苷。为进一步检验该结论,研究者分别去除小鼠BF区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由于去除胆碱后兴奋性降低,神经元释放腺苷减少,去除谷氨酸能神经元后,不能释放腺苷,故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是两实验组的腺苷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去除谷氨酸能神经元组浓度更低。【小问4详解】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A1受体结合,由于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因此可促进K+通道开放而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腺苷还可以通过A2受体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小问5详解】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的措施:利用AK活性抑制剂来增加脑中腺苷浓度;使用A1激动剂抑制觉醒神经元;使用A2激动剂来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点睛】识图能力是本题的考查重点,利用背景材料,结合ATP的结构简式和神经调节的过程,通过逻辑推理思维解决问题。8、(1)①.10m×10m②.比较集中(2)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3)适当对高龄级猴头杜鹃植株进行砍伐,既能缓解种内竞争,使低龄级植株获得更多阳光等资源,而降低死亡率并加快生长,又能为外来物种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4)AC【解析】1、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种群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小问1详解】样方大小视调查对象的大小及分布情况而定:例如,草本1m×1m、灌木4m×4m、乔木10m×10m,若种群数量少可以适当增加样方面积;猴头杜鹃分布不均匀,最好选择猴头杜鹃分布集中的样方,能很好的研究保护猴头杜鹃种群的方法。【小问2详解】纯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的成龄猴头杜鹃多于幼树,而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的幼树多于成龄树,故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的种群增长率较大。【小问3详解】猴头杜鹃纯林自我更新速度慢,高龄树木树冠郁闭度高,这样会使得低龄树木生长受阻,可以适当进行砍伐使低龄级植株获得更多阳光等资源,也可以增加其他物种的迁入。【小问4详解】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种群的死亡率均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而种群所占据的位置和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故选AC。【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了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要做好跟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的区分。9、(1)①.③突触前膜②.④突触间隙③.⑤突触后膜(2)①.内正外负#外负内正②.肌细胞持续兴奋#持续收缩(3)③(4)①.增大②.抑制(5)①.单向②.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突触的结构,其中①都轴突末端,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③④⑤构成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进行兴奋传递的结构;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突触后膜透性改变,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突触后膜兴奋。【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③④⑤构成突触。【小问2详解】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Na+内流,使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由于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能引起肌肉收缩,所以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小问3详解】由题意知,肉毒杆菌分泌的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Ach,由于Ach是由③突触前膜释放的,因此该毒素最可能作用于③。【小问4详解】静息状态下,膜电位是外正内负,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增大,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属于抑制性递质。【小问5详解】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10、(1).胞吐(2).相关受体(3).cGMP(4).无关(5).内流(6).大脑皮层(神经中枢)(7).条件(8).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9).NO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发挥多种作用。在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验中,分析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可知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详解】(1)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2)在实验中,两组小鼠在通电的臂中受到电击,逃到没有电的有灯光的臂中,经过多次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无关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条件反射。②A组小鼠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组学习达标所需次数和记忆达标所需次数均多于B组,说明A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A组小鼠NO含量低于B组小鼠,实验结果表明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是因为NO是气体,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神经兴奋的传递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对实验的分析能力。11、(1)①.氧化分解、转化为糖原、转化为脂肪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