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1/01/wKhkGWcOoTeATPh1AAHryXbReaw694.jpg)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1/01/wKhkGWcOoTeATPh1AAHryXbReaw6942.jpg)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1/01/wKhkGWcOoTeATPh1AAHryXbReaw6943.jpg)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1/01/wKhkGWcOoTeATPh1AAHryXbReaw6944.jpg)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1/01/wKhkGWcOoTeATPh1AAHryXbReaw69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原文】①绿皮火车上,绿皮车厢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的绿皮人。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有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三十来岁的中年,也有四十来岁的壮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城市,他们有的一身尘土,有的满脸疲惫,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步履蹒跚。但他们的眼睛都充满了希望。②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了生活,为了生计,为了子女的未来。他们没有豪华的轿车,没有舒适的公寓,没有丰厚的工资,没有优越的待遇。但他们有勤劳的双手,有坚韧的意志,有朴实的品质。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取了城市的繁华,换取了家庭的幸福。③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无私奉献。他们不图名利,不图回报。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城市的半边天。④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勤劳、朴实、善良。他们诚实守信,他们热情好客。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⑤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有梦想,有追求。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进步。他们愿意为了梦想,为了追求,付出一切努力。【小题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小题2】文章中“绿皮人”指的是什么?【小题3】请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表达方式。【小题4】文章第④段中“绿皮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小题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绿皮人”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文章】《青春的记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第一次踏入了高中校园。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不知所措。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故事。而我,一个懵懂的少年,即将在这里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高一上学期,我们开始了语文课的学习。那位语文老师,一个中年男子,满头银发,却总是带着一股不羁的气息。他的课堂充满了激情,每一次朗读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文章的世界。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青春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青春的诗。那首诗的标题叫做《青春》,作者是郭沫若。诗中写道:“青春啊,青春!你是一枝带刺的玫瑰,美丽却让人痛彻心扉。”当我读到这句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我想,青春也许就是这样吧,充满了美好,却也伴随着痛苦。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学习诗词歌赋,还学习了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那些作品,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语文课上讨论一部小说。那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所感动,也为他的成长而欢呼。那节课,我们仿佛也经历了那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期中考试即将来临。我坐在考场里,手中握着笔,心中充满了对这次考试的期待。我知道,这次考试不仅仅是对我语文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我这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总结。(文章完)阅读上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文章开头描述了校园的环境,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A.塑造人物形象B.推动情节发展C.营造氛围,引出下文D.奠定基调2.文章中提到的《青春》这首诗,作者通过“你是一枝带刺的玫瑰,美丽却让人痛彻心扉”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什么?A.青春的美好B.青春的痛苦C.青春的矛盾D.青春的无奈3.文章中提到的语文老师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4.文章结尾提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全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郑国渠者,秦人也。为秦将,将伐韩。借魏,伐韩,战修鱼,斩首首韩八万。秦王以为谋士,使将伐赵,取代韩地。欲以广河间,秦王说之,起兵,未遂。其说曰:“韩魏之边矣,入修鱼,临河内,地肥饶而近秦,得韩之河内,魏亦亡矣。冲韩之上党,绝其内使,绝道,韩必危。韩危,则赵亡乎。赵亡,则秦成帝业。”秦王曰:“善。”使应侯起兵伐韩,拔宜阳,斩首六万,取其地。应侯言于秦王曰:“韩可伐矣,此其君臣皆以郑国为知,未可伐也。且郑国为秦画长策,属秦攻韩,以广河间,故王不可伐韩。韩急,则郑国必得志于秦矣。秦必之韩,则魏不待令而自服矣。魏服,则上党归之河内矣。河内归,郑国必劝王攻魏,魏不服,必为韩报仇,韩赵之兵居境,兵四至,秦必伤矣。故臣愿先出郑国,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韩未可伐,且郑国辩士,韩,魏之精兵也,不可不备,宜令人微将吏往河内,视其地形,郑国将秦兵未可击也。”秦王曰:“善。”乃令郑国往河内。郑国恐秦法,恐诛,因说秦王曰:“为秦画,莫如广河间,东攻韩,取成皋、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通三川,北据太行,常威韩、魏,以形制之,决绝楚、赵之从,一日归魏于秦,一日归韩于秦,则帝业成矣。今攻魏,魏必尽力以争韩,不能自守,则韩必亡。韩亡,则魏且从之,故攻魏无益于秦,不如北伐赵。赵不南走,则不得中原之地,中原得地,秦必强。秦强,则楚、魏不敢动,何忧于赵哉!且越代道远,非所以制赵。魏不服,必伐赵,赵不服,必伐韩。韩不服,必伐魏。魏不南走,则韩必危。韩危,则楚、赵必重赵。重赵,则秦无患于南矣。故于赵,不如于韩。”秦王曰:“善。”乃使郑国往赵。郑国说赵孝成王曰:“臣闻之,草茅非禾,白驹非马,今王所以重臣者,以赵地为秦也。夫秦之攻韩,轻而易举,韩亡,则魏次之矣。魏亡,则赵亡矣。赵亡,则秦为帝矣。故灭韩,则魏必从之,从之,则赵必亡矣。故不如北伐燕以广地,东伐齐以绝从,南伐楚、魏以固国,此四者,莫不有大利,而无一害。今王乃北面而事之,窃为大王不取也。”赵王曰:“善。”乃起兵伐燕,取武遂、方城。秦王闻之,大喜,乃止郑国不往,使王龁伐赵。【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B.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C.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D.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小题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国善于谋略,为秦王制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B.秦王善于纳谏,听取应侯和郑国的意见。C.郑国善于辩论,能言善辩,说服赵王伐燕。D.秦王善于用兵,在应侯和郑国的帮助下,屡次战胜敌人。【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郑国辩士,韩魏之精兵也,不可不备。②秦强,则楚魏不敢动,何忧于赵哉!【小题4】郑国对秦王的建议有哪些不同之处?【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郑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目的,为下文描绘景象和抒发情感作铺垫。B.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绘了诗人所见景象,表现了荆门山一带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C.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水的眷恋之情,富有深意。D.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默写下列名句。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文章:在古代,我国就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环境因素甚至可以影响生物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这种现象被称为“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不改变基因序列,从而对生物性状产生影响的一种遗传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使基因“沉默”或“激活”,进而影响生物的表现形态。表观遗传的研究成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虫害的性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表观遗传在医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调整个体的生活环境,可以改善某些遗传性疾病,甚至有可能逆转一些遗传性疾病。然而,表观遗传的研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表观遗传的存在挑战了传统的遗传观念,即基因决定生物性状。但事实上,表观遗传并没有否定基因的作用,而是补充了基因作用的方式。基因和环境是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只是基因的作用方式更加复杂。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表观遗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不改变基因序列,从而对生物性状产生影响的一种遗传现象。B.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使基因“沉默”或“激活”,进而影响生物的表现形态。C.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只是基因的作用方式更加复杂。D.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虫害的性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也逐渐崭露头角,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然而,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率。2.自动批改作业: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作业,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3.智能辅导: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乙】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具有诸多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以下负面影响:1.缺乏人际交往能力:长时间依赖人工智能,学生可能会减少与他人的交流,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学生可能会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依赖机器完成学习任务。3.伦理道德问题:人工智能在处理学生个人信息时,可能会引发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伦理道德问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率。C.人工智能逐渐崭露头角,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D.人工智能在处理学生个人信息时,可能会引发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伦理道德问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少于100字。)八、写作题(60分)题目:《那一次,我学会了______》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2.围绕所填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述一次对你影响深刻的经历;3.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感情真挚;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河南省郑州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原文】①绿皮火车上,绿皮车厢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的绿皮人。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有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三十来岁的中年,也有四十来岁的壮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城市,他们有的一身尘土,有的满脸疲惫,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步履蹒跚。但他们的眼睛都充满了希望。②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了生活,为了生计,为了子女的未来。他们没有豪华的轿车,没有舒适的公寓,没有丰厚的工资,没有优越的待遇。但他们有勤劳的双手,有坚韧的意志,有朴实的品质。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取了城市的繁华,换取了家庭的幸福。③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无私奉献。他们不图名利,不图回报。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城市的半边天。④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勤劳、朴实、善良。他们诚实守信,他们热情好客。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⑤绿皮人,就是农民。他们有梦想,有追求。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进步。他们愿意为了梦想,为了追求,付出一切努力。【小题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小题2】文章中“绿皮人”指的是什么?【小题3】请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表达方式。【小题4】文章第④段中“绿皮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小题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绿皮人”的认识。答案:【小题1】文章中心思想:赞美农民的勤劳、朴实、善良,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小题2】“绿皮人”指的是农民。【小题3】第③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农民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图回报等方面,阐述农民的品质和价值观。【小题4】这句话的作用:强调绿皮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赞扬。【小题5】绿皮人是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家庭,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城市的半边天。我们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们,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繁荣和幸福。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文章】《青春的记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第一次踏入了高中校园。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不知所措。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故事。而我,一个懵懂的少年,即将在这里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高一上学期,我们开始了语文课的学习。那位语文老师,一个中年男子,满头银发,却总是带着一股不羁的气息。他的课堂充满了激情,每一次朗读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文章的世界。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青春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青春的诗。那首诗的标题叫做《青春》,作者是郭沫若。诗中写道:“青春啊,青春!你是一枝带刺的玫瑰,美丽却让人痛彻心扉。”当我读到这句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我想,青春也许就是这样吧,充满了美好,却也伴随着痛苦。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学习诗词歌赋,还学习了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那些作品,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语文课上讨论一部小说。那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所感动,也为他的成长而欢呼。那节课,我们仿佛也经历了那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期中考试即将来临。我坐在考场里,手中握着笔,心中充满了对这次考试的期待。我知道,这次考试不仅仅是对我语文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我这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总结。(文章完)阅读上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文章开头描述了校园的环境,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A.塑造人物形象B.推动情节发展C.营造氛围,引出下文D.奠定基调2.文章中提到的《青春》这首诗,作者通过“你是一枝带刺的玫瑰,美丽却让人痛彻心扉”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什么?A.青春的美好B.青春的痛苦C.青春的矛盾D.青春的无奈3.文章中提到的语文老师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4.文章结尾提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全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案】1.C2.C3.语文老师的特点是充满激情,教学有感染力。这种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这句话意味着时间飞逝,不经意间已经到了考试的时候。它强调了青春时光的宝贵和学习的紧迫性,突出了全文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知识的渴望的主题。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郑国渠者,秦人也。为秦将,将伐韩。借魏,伐韩,战修鱼,斩首首韩八万。秦王以为谋士,使将伐赵,取代韩地。欲以广河间,秦王说之,起兵,未遂。其说曰:“韩魏之边矣,入修鱼,临河内,地肥饶而近秦,得韩之河内,魏亦亡矣。冲韩之上党,绝其内使,绝道,韩必危。韩危,则赵亡乎。赵亡,则秦成帝业。”秦王曰:“善。”使应侯起兵伐韩,拔宜阳,斩首六万,取其地。应侯言于秦王曰:“韩可伐矣,此其君臣皆以郑国为知,未可伐也。且郑国为秦画长策,属秦攻韩,以广河间,故王不可伐韩。韩急,则郑国必得志于秦矣。秦必之韩,则魏不待令而自服矣。魏服,则上党归之河内矣。河内归,郑国必劝王攻魏,魏不服,必为韩报仇,韩赵之兵居境,兵四至,秦必伤矣。故臣愿先出郑国,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韩未可伐,且郑国辩士,韩,魏之精兵也,不可不备,宜令人微将吏往河内,视其地形,郑国将秦兵未可击也。”秦王曰:“善。”乃令郑国往河内。郑国恐秦法,恐诛,因说秦王曰:“为秦画,莫如广河间,东攻韩,取成皋、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通三川,北据太行,常威韩、魏,以形制之,决绝楚、赵之从,一日归魏于秦,一日归韩于秦,则帝业成矣。今攻魏,魏必尽力以争韩,不能自守,则韩必亡。韩亡,则魏且从之,故攻魏无益于秦,不如北伐赵。赵不南走,则不得中原之地,中原得地,秦必强。秦强,则楚、魏不敢动,何忧于赵哉!且越代道远,非所以制赵。魏不服,必伐赵,赵不服,必伐韩。韩不服,必伐魏。魏不南走,则韩必危。韩危,则楚、赵必重赵。重赵,则秦无患于南矣。故于赵,不如于韩。”秦王曰:“善。”乃使郑国往赵。郑国说赵孝成王曰:“臣闻之,草茅非禾,白驹非马,今王所以重臣者,以赵地为秦也。夫秦之攻韩,轻而易举,韩亡,则魏次之矣。魏亡,则赵亡矣。赵亡,则秦为帝矣。故灭韩,则魏必从之,从之,则赵必亡矣。故不如北伐燕以广地,东伐齐以绝从,南伐楚、魏以固国,此四者,莫不有大利,而无一害。今王乃北面而事之,窃为大王不取也。”赵王曰:“善。”乃起兵伐燕,取武遂、方城。秦王闻之,大喜,乃止郑国不往,使王龁伐赵。【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B.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C.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D.秦王不听/已拔宜阳/因使人微将吏/随郑国说韩【小题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国善于谋略,为秦王制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B.秦王善于纳谏,听取应侯和郑国的意见。C.郑国善于辩论,能言善辩,说服赵王伐燕。D.秦王善于用兵,在应侯和郑国的帮助下,屡次战胜敌人。【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郑国辩士,韩魏之精兵也,不可不备。②秦强,则楚魏不敢动,何忧于赵哉!【小题4】郑国对秦王的建议有哪些不同之处?【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郑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①而且郑国是个能言善辩的谋士,韩魏的精兵也依附于他,不能不防备他。②秦国强大,那么楚魏就不敢轻举妄动,又何必担心赵国呢!【小题4】郑国最初建议攻打韩魏,后来建议攻打赵国,最后建议攻打燕齐楚魏。【小题5】郑国是一个善于谋略、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的人物。他既能为国家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又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为国家利益着想,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目的,为下文描绘景象和抒发情感作铺垫。B.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绘了诗人所见景象,表现了荆门山一带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C.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水的眷恋之情,富有深意。D.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答案:D(2)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答案: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荆门山一带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默写下列名句。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答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解析:这句名句出自先秦诗经·郑风·子衿。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其中,“青青子衿”形容衣领的颜色,比喻年轻男子的英俊形象;“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这句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在默写时,需注意“衿”字的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文章:在古代,我国就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环境因素甚至可以影响生物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这种现象被称为“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不改变基因序列,从而对生物性状产生影响的一种遗传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使基因“沉默”或“激活”,进而影响生物的表现形态。表观遗传的研究成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虫害的性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表观遗传在医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调整个体的生活环境,可以改善某些遗传性疾病,甚至有可能逆转一些遗传性疾病。然而,表观遗传的研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表观遗传的存在挑战了传统的遗传观念,即基因决定生物性状。但事实上,表观遗传并没有否定基因的作用,而是补充了基因作用的方式。基因和环境是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只是基因的作用方式更加复杂。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表观遗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不改变基因序列,从而对生物性状产生影响的一种遗传现象。B.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使基因“沉默”或“激活”,进而影响生物的表现形态。C.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只是基因的作用方式更加复杂。D.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虫害的性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答案:D小题2: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研究成果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观遗传的研究成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B.表观遗传在医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可以改善某些遗传性疾病。C.通过调整个体的生活环境,可以逆转一些遗传性疾病。D.表观遗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答案:C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表观遗传”研究的争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观遗传的存在挑战了传统的遗传观念,即基因决定生物性状。B.表观遗传并没有否定基因的作用,而是补充了基因作用的方式。C.基因和环境是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只是基因的作用方式更加复杂。D.表观遗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答案:A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也逐渐崭露头角,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然而,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率。2.自动批改作业: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作业,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3.智能辅导: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乙】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具有诸多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以下负面影响:1.缺乏人际交往能力:长时间依赖人工智能,学生可能会减少与他人的交流,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学生可能会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依赖机器完成学习任务。3.伦理道德问题:人工智能在处理学生个人信息时,可能会引发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伦理道德问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率。C.人工智能逐渐崭露头角,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牛头梗犬繁殖基地合作协议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 下册)(第二版)》课件 课题二 PLC综合应用技术
- 2024年12月浙江武义县社会福利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烹饪工艺学(第2版) 课件 单元9调色和调香工艺
- 第二单元 习作【知识精研】写读后感【知识精研】【知识精研】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统编版)
- 《世界奇花异草》课件
- 《责任心培训》课件
- 2025届高考【应试策略】化学
- 《电磁波的发现》课件
- (高清版)DB37∕T 3023.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4部分:马拉硫磷 气相色谱法
- 2025年宽带研究分析报告
- 建筑与市政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方案
- 多元化票务系统设计-深度研究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1 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33张)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 DB37-T3953-2020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 供电公司一把手讲安全
-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 (完整word版)码头横梁、纵梁施工方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部分练习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