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章不饱和烃_第1页
有机化学第章不饱和烃_第2页
有机化学第章不饱和烃_第3页
有机化学第章不饱和烃_第4页
有机化学第章不饱和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化学第章不饱和烃3、1烯烃

分子中含C=C得烃(含开链与闭环两大类),C=C就是烯烃得官能团,分子中可含一个或多个,这里主要讨论单烯开链烃,其通式为CnH2n

一、烯烃结构

有机3个sp2杂化轨道3个sp2杂化轨道互相平行得2个P轨道从侧面相互重叠,形成π键。σπ每个sp2杂化轨道具有1/3s成分和2/3p成分。sp2杂化轨道形状:C:1S22S22P22p2s激发2p2ssp2杂化sp2基态激发态

键能:C=C:611kj/mol,C-C:348kj/mol键长:C=C:0、134nm,C–H:0、108nm;键角:∠HCC=121º,∠HCH=117、3º;

3个sp2轨道在空间得分布未参与杂化得p轨道有机π键得特点π键只有对称面没有对称轴,不能以两碳核间联线为轴自由旋转。两个p轨道侧面重叠,重叠程度比σ键小,所以π键不如σ键稳定,比较容易破裂。双键键长比碳碳单键得键长短。π键电子云比较分散,有较大得流动性,容易极化变形,化学反应性较强。键能为:610.9-347.3=263.6KJ/mol0.134nm键能为:347.3KJ/mol0.154nmπ键

键键反键*原子轨道p成键

能量键得形成(分子轨道)

未参与杂化得p轨道二、异构及命名1、异构烯烃异构较烷烃复杂,除链异构处,亦有官能团位置异构及顺反异构(Z/E异构)等。a、链异构:b、官能团位置异构:

有机

c、顺反异构产生顺反异构得条件:①双键两侧碳原子有相同得基团②同一碳不能有相同基团③不可旋转得条件(C=C或平面)反式顺式

有机二个相同基团(原子)在双键得同侧为顺式,异侧为反式。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通常反式异构体比顺式异构体稳定,并且有较高得熔点。顺反异构体不能通过σ单键得旋转而互相转化,但受热时,顺反异构体可以通过π键得断裂互相转化。注

如果有一个双键碳上连有两个相同得基团,则无顺反异构体若C=C两侧四个基团均不同,这就需使用Z/E异构来区分:E(优先基团异侧):Z(优先基团同侧):

1、命名a、普通命名:较少采用如:异丁烯

有机

CH3CH=CH

丙烯基CH2=CHCH2

烯丙基(2-丙烯基)CH3C=CH2异丙烯基

b、衍生命名:采用乙烯母体

c、系统命名⑴选择含官能团得最长碳链,依含碳数称某烯;⑵从靠近官能团端编号,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取代基及官能团位置,官能团在端头(

-烯烃)可忽略,其她同烷烃。有机甲基乙烯

3,4-二甲基(-1-)戊烯

d、顺反命名相同基团在双键同侧称顺式,反之为反式,其余同系统命名。有机2-乙基-1-戊烯顺-2-戊烯相同得两个基团在双键同侧,在名称前加“顺”相同得两个基团在双键异侧,在名称前加“反”反-2-戊烯反3,4,6-三甲基-5-乙基-3-庚烯

次序规则a、把与双键碳直接相连得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得优先。如:-I>-Br>-Cl>-CH3>-Hb、如直接相连得原子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依次类推。如:-CH(CH3)2>-CH2CH2CH3>-CH2CH3>-CH3c、双键和叁键分别作为两个和三个单键处理。

如:-C≡N>-C≡CCH3>-C≡CH>-CH=CH2d、同位素

如:H3>H2>H1;C14>C13>C12;O18>O16

Z/E命名:(Z:优先基团同侧E:优先基团异侧)(Z)-2-丁烯顺-2-丁烯(E)-2-丁烯反-2-丁烯大基团在双键得同一侧,则为(Z)构型,在名称前加上(Z)。大基团在双键得不同侧,则为(E)构型,在名称前加上(E)。Z/E命名:(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Z)-1-氯-2-溴丙烯(Z)-2-氯-2-戊烯(E)-3-甲基-4-异丙基-3-庚烯课堂练习:命名下列化合物3-乙基-2-戊烯2-甲基-1,1-二氯-戊烯

三、烯烃性质

a、

物理性质

烯烃在物理性质上与相应得烷烃相似,但她们得沸点低些,而相对密度稍高,烯烃密度仍小于1。C2~C4为气体,C5~C18为液体,易燃,沸点、熔点、密度均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

-烯烃沸点低于同碳直链非

-烯烃,直链高于支链;顺式异构体沸点高而熔点低(对称性差)。

难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顺-2-丁烯反-2-丁烯b.p:3.7℃b.p:0.9℃m.p:-139℃m.p:-106℃b、

化学性质

烯烃具有较大化学活性,很多化学反应均发生在C=C上,包括我们后面要介绍得

-氢得取代反应等都就是双键引起得。由于

键结合不牢固,易发生

键断裂生成两个

键得加成反应,

键断裂需611-347=264kj/mol,而生成两个

键放出得能量远大于这一能量,因此,加成反应往往就是放热反应。

1、键不牢固;2、电子云易极化

+

键能<键能放热

,

⑴催化加氢在Ni、Pt、Pd催化下,烯烃与H2加成为烷烃,这类反应均为顺式加成,可认为就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得,催化剂得作用就是把氢和烯烃都吸附在其表面,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Pt能量反应进程

催化剂使用高分散状态得铂黑,钯粉或Raney镍(雷内镍/阮氏镍);加氢反应就是定量进行得,一个C=C加1分子H2,通过消耗氢得量,可知分子中含C=C得数目,工业上用此反应除去油品中少量不饱和烃(易聚合或氧化),提高油品质量,使其贮存及使用周期延长及便于运输(如:加氢汽油,硬化油等)。加氢得放热效应称氢化热;她可衡量烯烃得稳定性

植物油经过氢化成为固态和半固态,顺式酯酸就变成不自然得反式脂肪酸(酯),会造成细胞膜缺陷,使荷尔蒙分泌异常。反式脂肪酸(酯)和氢化油会引起下列问题:婴儿体重不足、母奶质量不佳、精液制造异常、不孕症、性睾丸素自动减少、心脏病、乳腺癌、糖尿病、肥胖症机率大大增加,一大堆得问题都跟这个油质有关系。

德国营养医学协会主席菲格教授说: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得浓汁肉排和一盘用人造脂肪做出来得炸薯条之间进行取舍,那么选择前者更有利于健康。

2006年全球最大得快餐集团麦当劳公开承认,在每份麦当劳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从过去得6克增加到了8克,整体脂肪酸总含量从过去得25克增加到了30克。在每份麦当劳炸薯条中,不利于身体健康得反式脂肪酸含量比过去增加了1/3。为了保障公众得健康和知情权,美国FDA今年已要求在食品得营养标注中,标注反式脂肪酸得含量。

但并不就是所有得反式脂肪酸都有害,有一种叫做共轭亚油酸,就就是一种有益得反式脂肪酸,研究证实其具有抗肿瘤得作用。

反式脂肪酸常见于人造黄油、奶油蛋糕之类得西式糕点、烘烤食物,如饼干、薄脆饼、油酥饼、油炸干吃面、炸面包圈、巧克力、色拉酱、大薄煎饼、马铃薯片以及油炸快餐食品如炸薯条、油炸土豆片、炸鸡块等食物中。

在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植物氢化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得食物,另外,我们平常炒菜所使用得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都不需要经过工业氢化过程,因此不会含有反式脂肪酸。可多食用鱼,以利于ω-3-脂肪酸得摄入,从而减少其危害。

⑵亲电加成

电子云暴露在外,受原子核影响小,易极化,易受缺电子物质得攻击,如:路易斯酸等。缺电子物质具正电性,对负电性(电子云密度高)具有较强得亲合力,我们把具正电性(或潜在正电性)得这类物质称为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Reagent),亲电试剂通常为带正电得离子(如H+、X+等)或为在反应中易被极化带正电荷得分子(如卤素)。由亲电试剂引发得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就是烯烃得特征反应。

有机①与卤素加成烯烃能使溴得四氯化碳液褪色就是中学都熟悉得鉴别反应,卤素加成主要就是氯和溴,碘一般不发生加成反应,而氟太激烈没实用价值,由于Cl2加成颜色改变不明显,通常使用Br2作鉴别反应。当Br2与乙烯在NaCl/H2O介质中反应时,产物除Br-C-C-Br外,亦有Br-C-C-Cl及Br-C-C-OH存在,在此条件下,NaCl及H2O都不能直接与C=C发生加成反应,后两种产物存在说明该过程不就是二个溴原子同时加成,而就是分步进行得,且加成产物为反式产物。有机电子效应及空阻共同作用,产物为反式加成亲电试剂:有亲电性能的试剂,如亲电加成反应: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δ+Br反应历程:π络合物σ络合物(溴鎓正离子)··δ+δ-δ+δ-②与HX加成(HX=HCl,HBr,HI)加成产物为卤代烷,反应可把卤化氢直接通入烯烃,也可用HAc等极性介质作媒质,因HX和烯都溶于这类介质。氢卤酸反应活性:HCl

HBr

HI(HI酸性最强,最易产生亲电试剂---H+)。亲电试剂丙烯等不对称烯烃与HX加成产物有两种:CH3CH=CH2+HCl

CH3CHClCH3+CH3CH2CH2Cl

III有机反应机理碳正离子中间体

实验证明主要产物为I,这就就是说卤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带正主要加成到含氢较多得碳原子上,或者以中间体正碳离子取代基较多得方式加成。即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马氏规则解释:i、甲基就是供(斥)电子基CH3

CH=CH2使端头碳电子云密度大(CF3-CH=CH2与HBr亲电加成反马氏规则,氟原子电负性强)电子密度分布对性质产生得有机

影响称电子效应,而带正电得氢更容易加成到电子云密度大端头碳上去。

供(斥)电子能力:

-C(CH3)3

-CH(CH3)2

-CH2CH3

-CH3

溴与一些烯烃加成得反应速率:CH2=CH21CH3CH=CH22(CH3)2C=CH210、4(CH3)2C=C(CH3)214有机ii、中间体正碳离子稳定性:

(CH3)3C+

(CH3)2HC+

(CH3)H2C+

H3C+

2°正碳离子更稳定1°正碳离子不稳定2-溴丙烷(主要产物)1-溴丙烷(少量)(主)碳正离子得重排亲电试剂主要产物次要产物极性试剂与烯烃加成一般都遵守马氏规则,但条件改变时亦有例外情况出现:

1、CF3-CH=CH2与HBr亲电加成反马氏规则,氟原子电负性强。2、在光照或过氧化物存在下,不对称烯烃与HBr得加成结果违反马氏规则。

h

或ROOR

CH3CH=CH2+HBr

CH3CH2CH2Br

把在光照或过氧化物存在下,不对称烯烃与HBr得加成结果违反马氏规则这种现象称为过氧化物效应。

过氧化物效应得产生就是由于反应历程改变为游离基(自由基)加成:

均裂ROOR

2RO

RO

+HBr

ROH+Br

Br

要取得八电子结构攻击富电子得端头碳:CH3CH=CH2+Br

CH3C

HCH2Br

CH3C

HCH2Br+HBr

CH3CH2CH2Br+Br

有机另外从中间体得稳定性分析:2°游离基更稳定1°游离基光亦能使HBr产生溴自由基,历程同上。注意:HCl及HI没有过氧化物效应!这就是因为:a、H-Cl键牢固,RO

或h

不足以产生Cl

;b、RO

或h

虽然能使HI产生I

,但I

活性小,不足以和烯烃发生进一步得游离基加成反应,而就是自相结合成碘分子。③与H2SO4加成烯与浓硫酸作用,生成溶于硫酸得烷基硫酸(酯):酸性硫酸酯(烷基硫酸氢酯)及中性酯:CH3CH=CH2+H2SO4

CH3CH(OSO2OH)CH3CH3CH(OSO3H)CH3+CH3CH=CH2

(CH3)2CHOSO3CH(CH3)2有机烷基硫酸和水共热,则酯水解而得到醇:

CH3CH(OSO3H)CH3+H2O

(CH3)2CHOH+HOSO2OH

(CH3)2CHOSO3CH(CH3)2+H2O

(CH3)2CHOH+HOSO2OH

通过加成和水解,结果使烯烃分子中加入了一分子水,称为烯烃间接水合反应,工业上用来制备醇(工业上亦用此反应来除去烷烃中得少量烯烃)。④与H2O加成一般水中质子较少,需H2SO4或H3PO4催化,但HSO4-使副产物较多,工业上利用直接水合法制备C4以下醇。有机⑤与次卤酸加成(HO-X+)

有机不对称烯烃得加成方向遵循马氏规则β-氯乙醇1-溴-2-丙醇实际生产中,用氯和水(Cl2+H2O)代替次氯酸实际上就是烯烃与卤素(氯或溴)水溶液得加成反应,生成卤代醇,同时也有相当多得副产物二卤化物:XCH2CH2XHO-X得加成就是双键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卤素和羟基官能团得重要方法。⑥、硼氢化反应

烯烃与硼烷(通常用B2H6,甲硼烷二聚体)加成,然后在碱性介质中用H2O2氧化,产物为醇。产物从形式上看得到就是违反马氏规则加成得产物。通过端烯反应,产率高,就是制一级醇得好方法,与水合法互相补充。OH-醚或THF一烷基硼二烷基硼三烷基硼历程

+

+

+

-

-

-⑦与烯烃加成在酸得催化下,一分子烯烃可以对另一分子烯烃加成:H+

机理1、H+与异丁烯形成叔丁基正离子;2、叔丁基正离子再与异丁烯生成新得碳正离子;3、脱去H+得产物或重复上述过程得到复杂产物。⑶氧化反应

①空气氧化

Ag或Ag2O/250

CCH2=CH2+O2

Ag或Ag2O/250

CCH3CH=CH2+O2

温度超300

C,则

键断裂,产物为CO2和H2O有机

PdCl2-CuCl2/120

CCH2=CH2+O2

PdCl2-CuCl2/120

C

CH3CH=CH2+O2

有机

-H受C=C影响具有活性,不仅能发生氧化反应亦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

-H反应):

Cu2O/370

C/0、25MPa

CH3CH=CH2+O2

CH2=CHCHO

丙烯醛

700

C

CH2=CHCOOH

丙烯酸

氨氧化反应:

磷钼酸铋/470

CCH3CH=CH2+NH3+O2

CH2=CHCN丙烯腈

注:

-H得氧化反应均保留了双键

有机

-H取代反应

(合成制备得重要反应):

400~500

C

CH3CH=CH2+Cl2

CH2=CHCH2Cl

(自由基取代)

有机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实验室中常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作溴化剂,在较低得温度下,由光或过氧化物引发,发生α-溴代。②KMnO4氧化

a、稀KMnO4在低温及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KMnO4褪色,生成连(邻)二醇并产生MnO2棕色沉淀:

CH2=CH2+KMnO4

HOCH2CH2OH+MnO2

b、酸性介质或KMnO4过量,则C=C断裂,得酮和羧酸:

R’RC=CH2+KMnO4+H+

RCOR’+HCHO

[O]

CO2+H2O

HCOOH

[O]有机

KMnO4褪色迅速,用来检验C=C,不同结构得烯烃生成不同得氧化产物,可由氧化产物推测原物质得结构:有机③臭氧化反应烯烃与臭氧作用,生成粘稠状得臭氧化合物:

+O3

臭氧化合物不稳定且易爆炸,也可直接与水作用水解:

CH3CHO+CH3COCH2CH3+H2O2有机H2O臭氧产物水解依水解条件不同而异:i、正常水解产物为醛或酮及过氧化氢,但过氧化氢会使醛进一步氧化;ii、选择Zn/H2O水解,Zn与H2O2作用能消除H2O2对醛得进一步氧化,能保持原来得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得水解产物可以很容易推断原物质得结构。iii、硼氢化钠(NaBH4)参与水解,硼氢化钠得还原能力很强,醛或酮会被还原为醇。有机

④聚合反应在引发剂或催化剂作用下,烯烃

键断裂,通过加成方式互相结合,得到长链高分子化合物,这种反应叫聚合反应,乙烯、丙烯等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别聚合为聚乙烯、聚丙烯。

过氧化物/100~250

C/100MPa

nCH2=CH2

--[-

CH2-CH2-]--

n

高压聚乙烯:平均分子量2、5~5万,柔韧性好,做薄膜、电线(缆)、注塑、吹塑制品,有支链,密度低(0、92g/cm3),亦称低密度聚乙烯或软聚乙烯。有机低压聚乙烯: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CH3CH2)3Al+TiCl4],在60~100

C/0、1~1MPa聚合,平均分子量10~30万,密度较大(0、94g/cm3),基本就是直链结构,坚硬,做工业管材、板材等。有机齐格勒(KarlZiegler)德国化学家,1953年,齐格勒通过铝原子与碳原子链连接,可把乙烯变成丁烯,导致了长链烃类高聚物新型催化剂得发明。这类高聚物可以广泛用于塑料、纤维、橡胶工业。齐格勒发明得催化剂可以使乙烯在低压下聚合并且完全就是线型得,易结晶、密度高、硬度大。低压聚乙烯具有生产成本低、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等优点。齐格勒与纳塔共同开发得,用于烯烃聚合得新型催化1898~1973剂被称之为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由于齐格勒和纳塔发明了乙烯、丙烯聚合得新型催化剂,奠定了定向聚合得理论基础,改进了高压聚合工艺,使聚乙烯、聚丙烯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为此她们共同获得了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纳塔(GiulioNatta)意大利化学家,1903年2月26日生于意大利Imperia。1924年在米兰工学院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帕维亚、罗马和都灵等地大学讲授化学,后回到米兰工学院任工业化学教授。1938年任工业化学研究室主任。纳塔早期得研究工作为工业合成甲醇、甲醛、丁醛和琥珀酸奠定了基础。1953年开始对大分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齐格勒催化剂,试验了丙烯得聚合反应,得到了有规则1903~1975得分子结构得聚丙烯,性能优良,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由于齐格勒和纳塔发明了乙烯、丙烯聚合得催化剂,奠定了定向聚合得理论基础,改进了高压聚合工艺,使聚乙烯、聚丙烯等工业得到巨大得发展,为此,她们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静态诱导效应(I)得大小随各取代基(或原子)得不同而异,一般以氢原子为标准,电负性大于氢得称为吸电子基(-I),她使碳上得电子密度降低;电负性小于氢得称为推电子基(+I),她使碳上得电子密度升高。F-,Cl-,Br-,I-,CH3O-,HO-,C6H5-,CH2=CH-,H-吸电子能力增强(-I)H-,CH3-,C2H5-,(CH3)2CH-,(CH3)3C-推电子能力增强(+I)诱导电子效应氯原子上得未共用得p电子离域使正碳离子更稳定

(1)乙烯型卤代烯烃符合马氏规则

卤素对双键亲电加成反应得影响反马氏加成(2)烯丙型卤代烯烃反马氏加成-CCl3强吸电子诱导效应使正碳离子不稳定-CCl3强吸电子诱导效应改变了烯键电子云得分布烯丙型卤代烯烃反马氏加成3、2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C=C键与炔烃、环烯烃互为异构体累积二烯:C=C=C-C……二个双键直接相连(不稳定)共轭二烯:C=C-C=C……单、双键间隔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称为共轭双键,含有共轭双键得体系叫共轭体系隔离(孤立)二烯:C=C…C=C双键被二个以上单键隔开(性质同单烯烃)有机

一、命名与单烯相似,只就是在烯字前加“二”,并在母体前标出两个双键得位置。二烯烃得顺反异构体命名时必须逐个标明构型:

3-甲基-1,3-戊二烯反,顺,顺-2,4,6-壬三烯或E,Z,Z-壬三烯二、1、3-丁二烯得结构

0、148nm(正常0、154)

0、137nm(正常0、134)

有机单键和双键键长趋于平均化sp2杂化

1、3-丁二烯(CH2=CH-CH=CH2)就是最简单得共轭二烯烃,实验证实:该结构双键较长,而单键较短,单双键有平均化得趋势,这就是由于未参与SP2杂化得P轨道电子云除在C1~C2及C3~C4重叠外,在C2~C3亦有部分重迭,形成共轭大

键,共轭大

键得形成使C1~C2和C3~C4得P电子不再局限在C1~C2和C3~C4,而就是在整个分子区域内运动,产生电子云平均化,这种现象称为离域,这种体系叫共轭体系。有机π1π2π1*π2*能量反键轨道成键轨道或或或或1,3-丁二烯得π分子轨道图形

共轭效应:由于电子得离域或键得离域,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得分布有所改变,内能变小,分子更加稳定,键长趋于平均化,这种效应称为共轭效应。电子离域得结果使分子内能降低,这个能量降低值称离域能或共轭能。共轭效应特点:①共平面性;②键长趋于平均化;③共轭体系能量显著降低,稳定性增加;④共轭效应能沿共轭链传递,不会逐渐消失。

有机共轭效应产生得条件:

1、单、双键间隔;

2、分子中碳原子共平面(P轨道平行),否则削弱或消失。

共轭效应可通过氢化热(一摩尔烯烃氢化时放出得热量)数据来进一步理解:ΔH≈127kJ、mol-1ΔH≈254kJ、mol-1ΔH≈226kJ、mol-11-戊烯1,4-戊二烯1,3-戊二烯氢化热

表3、2一些烯烃氢化热

名称结构式

H/kj、mol-1丁烯CH2=CHCH2CH3-1261,3-丁二烯CH2=CHCH=CH2-2391,3-戊二烯CH2=CHCH=CH2CH3-2261,4-戊二烯CH2=CHCH2CH=CH2-254乙烯CH2=CH2-137丙烯CH3-CH=CH2-1262,3-二甲基-2-丁烯(CH3)2C=C(CH3)2-112有机共轭效应得类型:

有机π-π共轭:单键、双键相间得共轭体系。形成π-π共轭体系得双键可以多个,形成双键得原子也不仅限于碳原子,还可以就是氧、氮等其她原子。组成该体系得不饱和键可以就是双键,也可以就是叁键。

p-π共轭:π键p轨道与相邻原子上得p轨道之间侧面重叠,使π电子和p电子扩展到整个共轭体系得键得离域效应。i、富电子

-p共轭

电子(

键)与有孤电子对得P轨道离域(卤乙烯或卤芳烃型)氯乙烯分子中得p-π共轭

π键p轨道烯丙基碳正离子中得p-π共轭

p轨道π键ii、缺电子

-P共轭

电子

(键)与缺电子得P轨道离域如烯丙基或苄基型:

-

共轭:当重键得α碳上连有氢原子时,由于氢原子体积很小,对C-H

键得电子云屏蔽也很小。因此,C-H

键犹如未共用电子对,能与相邻得重键或p轨道发生侧面重叠,使

键和π键之间得电子云离域得现象,即

碳原子得C-H

键与

键得电子云离域,常称超共轭效应(见表3、2后部分氢化热数据)。

C-H

键得数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强,但

-

共轭得作用远小于

-

,

-P共轭效应。

烯烃得稳定性次序碳正离子得稳定性sp2杂化甲基得超共轭效应可稳定碳正离子,连接得甲基越多,碳正离子越稳定。叔碳正离子>仲碳正离子>伯碳正离子>甲基碳正离子有机分子中原子电负性不同引起电荷分布得变化称为诱导效应,在诱导效应中烷基均就是供(斥)电子而卤原子则吸引电子。这些电子效应在分子中得作用方向可相同亦可不同,如:丙烯中甲基C-H

键与

键得

-

超共轭效应和甲基得诱导效应方向一致,均就是供电子;而氯乙烯中

-P共轭效应中孤电子就是供电子,而Cl诱导效应为吸电子,方向相反。有机

三、性质1、物理性质(略)2、化学性质二烯烃具有烯烃得一般性质,能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但共轭二烯具独特结构,在化学性质上亦有其特殊性:有机①1、2加成与1、4加成反应1、3-丁二烯易与卤素,卤化氢等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产物有1、2加成及1、4加成两种:

有机1,2-加成1,4-加成+HBr加C1上加C2上第一步烷基伯型正离子不稳定反应机理:稳定共轭烯丙基型正离子H+攻击C1或C4生成正碳离子(攻击端头碳形成仲正离子中间体,攻击C2或C3则就是伯正离子中间体,其次端头碳空阻小)加C2上加C4上第二步1,2-加成1,4-加成

一般认为:在非极性溶剂及低温条件下,主要就是1、2加成得产物;反之在极性溶剂及高温条件下,主要就是1、4加成产物。在加热条件下,1、2加成产物可转变成1、4加成得产物(即1、4加成产物较稳定其内能低)。有机②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与含碳碳双键或三键得化合物可以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这种反应叫双烯合成,也叫狄尔斯-阿尔德(Diels-Alder)反应。光热作用下,1、3-丁二烯等共轭烯烃可与乙烯(或乙炔)衍生物发生1、4加成得成环反应:

顺酐顺-1,2,3,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

共轭二烯与顺酐(顺丁烯二酸酐)得合成产物为固体,此反应可用来鉴别共轭二烯烃。有机

双烯合成由共轭二烯及乙烯各用两个

电子成环,相当于1、4加成(俗称环化加成),共轭烯烃都有该反应,共轭双烯称双烯体,乙烯(炔)及衍生物叫亲双烯体,亲双烯体上有吸电子基(-COOH、-CHO、-CN、-COOR等)反应更易进行。双烯合成反应较易进行,不需要游离基引发剂,也也不要酸碱引发催化,这类反应不属游离基历程,亦不属离子型反应,该反应中键得断裂与形成同时进行,称为协同反应。有机

这类反应在合成上很重要,通过反应可使链状化合物转变为环状化合物而且反应常常就是定量完成得。狄尔斯(OttoDiels)德国有机化学家。1876年1月23日生于汉堡。她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在著名化学家E、费歇尔得指导下攻读化学。1916年任基尔大学教授。1906年,狄尔斯发现丙二酸酐,并确定了她得化学组成和性质。她还发明了用元素硒从某些有机分子中除去氢原子得方法。她最重要得成果就是合成双烯,用带有两个碳双键得有机化合物,实现许多环状有机物得合成,进行这种合成得条件对于了解生成物得结构有所启示。这种方法就是狄尔斯和她得学生阿尔德合作研究得,因此,被称为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实践证明,此项研究对合成橡胶和塑料得生产有重要意义。1945年,狄尔斯退休。1950年,因与阿尔德合作完成开发环状有机化合物得制备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876--1954阿尔德(KurtAldet)德国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生于德国。阿尔德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学习化学,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阿尔德和她得老师狄尔斯合作发表一篇关于双烯和醌反应得论文。她们师生利用双烯类化合物实现了许多环状有机化合物得合成,这项研究对合成橡胶和塑料得生产具有重大意义。1934—1936年间阿尔德在基尔大学任教授。1936—1940年她任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所所长。在此期间她把研究成果用于研制塑料。1940年阿尔德任科隆大学化学教授及化学研究所所长。阿尔德因开发广泛应用得合成环状有机化合物得方法而与狄尔斯共获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2--1958nTiCl4-Al(C2H5)3

共轭二烯烃和烯烃一样,也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聚物。

这一类特殊催化剂通称为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这样得聚合方式称为定向聚合。共轭二烯烃不仅能自身聚合,还能和其她单体共聚,生成其她品种得橡胶。③聚合反应_

共轭二烯在进行聚合反应时和加成反应类似,既可进行1、2加成亦能1、4加成,共轭二烯得顺式1、4加成就是合成橡胶得重要反应。

顺丁橡胶:丁二烯顺式1、4加成产物合成天然橡胶:异戊二烯顺式1、4加成产物丁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产物丁腈橡胶:丁二烯-丙烯腈共聚产物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产物有机橡胶树割胶得到得胶汁就是一种白色乳胶,通过脱水加工,凝结成块得生橡胶(即天然橡胶),生橡胶为柔软,无定形得弹性物,耐老化性能差(有双键存在),经工业“硫化”处理使橡胶“熟化”,使硫以硫桥方式进入线状分子形成网状体形分子。硫化:橡胶与单质硫或有机硫化物(甚至非硫化物)共热,发生反应,使天然橡胶得线状高分子链被硫原子所连结(交联),硫化时硫桥得形成既可在C=C双键处,亦可在

-C原子上。有机3、3炔烃

分子含有C

C键,通式CnH2n-2与碳数相同得二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炔烃不存在顺反异构。命名同烯烃,把烯改为炔即可,烃分子中同时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时叫烯炔,如分子中含C=C及C

C命名先烯后炔,主干碳数目放在烯前:

有机3-戊烯-1-炔(不叫3-戊烯-4-炔)1-己烯-5-炔(不叫5-己烯-1-炔)一、炔烃结构炔烃为SP杂化:C:1S22S22P22p2s激发2p2ssp杂化sp基态激发态每个sp杂化轨道具有1/2s成分和1/2p成分。HH圆筒状

二个未参与杂化得P轨道,在侧面重叠形成二个

键,

电子云呈园筒状对称分布于键轴周围,由于杂化轨道S成分多,电子云更接近原子核,键长0、120nm(C=C0、134,C-C0、154),键能837kj/mol(C=C611,C-C347)。炔烃易发生

键断裂得加成反应,由于C

C键长短且电子云呈圆筒状对称分布,

电子云活动性不及烯烃,因此,亲电加成比烯难,而亲核加成较容易。有机

二、性质物理性质与烷烃和烯烃相似。低级得炔烃C2~C4就是气体,C5~C17就是液体,高级炔烃就是固体。炔烃得沸点和相对密度都比相应得烯烃高些。乙炔为无色易燃气体,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5~81%有机

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①加氢反应中C

C较C=C更易进行,反应属顺式加成,即在催化剂表面进行。

H2/Ni

H2/NiCH

CH

CH2=CH2

CH3CH3

过量H2存在产物为烷烃,若希望停留在烯烃阶段,则需使用活性较低得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Pd沉积到载体CaCO3再使用Pb(Ac)2处理即可(以降低催化活性),还可使用Na,NH3或喹啉毒化Pd/BaSO4。有机

采用活泼金属Na或Li与液NH3也可将炔烃还原为烯烃,产物以反式烯烃为主。Na,液NH3Pd-CaCO3喹啉例:②亲电加成(HBr,Br2,H2SO4,

H2O等)炔烃亲电加成难度比烯烃大,卤素在非极性溶剂及低温下可控制在卤代烯烃阶段,在孤立体系中C=C亲电加成优先于C

C,共轭体系中(C=C-C

C)则C

C优先,不对称炔烃与极性试剂加成亦符合马氏规则,同样不对称炔烃与HBr加成亦有过氧化物效应(反马氏规则)有机

乙炔与H2O加成(在强酸及汞盐存在下进行)

这就是工业制乙醛得主要方法。丙炔与水反应,同样发生分子重排:

H2SO4/HgSO4

重排

CH3C

CH+H2O

CH3COCH3有机重排乙醛丙酮

③亲核加成(HCN,C2H5OH,NH3等)

亲核试剂:CNˉ、ROˉ、RCOOˉ

C

C+HCN

CH2=CHCNHC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