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三篇)_第1页
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三篇)_第2页
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三篇)_第3页
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三篇)_第4页
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页共9页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一、报告流程:1.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并随后向医务处或总值班进行报告。2.科室负责人作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直接责任人,需全面承担病人的救治、康复等诊疗工作。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调动以专家为主的技术力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以努力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并尽可能减轻病人的损害程度。3.医务处或总值班在接到报告后,需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向卫生厅医政处(或卫生厅总值班)报告。同时,应立即指导并协助科室做好救治处理工作。若遇危及病人生命等重大事故争议,需立即到达现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并协调院内各科室部门共同实施处置工作。二、协作与配合:1.各科室部门及所有人员在接到有关请会诊、协助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通知时,应无条件予以积极配合,并快速做出反应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推诿或拒绝。2.保卫处负责安排人员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如病人已死亡,其尸体必须按规定及时处理,并立即移放至医院太平间。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有权提出进行尸检的要求,且尸检应在死亡后规定的小时数内进行。三、病历资料处理:1.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方有权复印客观性病历资料,科室应予积极配合。主观性病历资料则不予复印,但可由医务处或总值班主持,在保卫科协助下,于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予以封存。通常封存的为病历资料原件;若医疗事故争议发生时病人的治疗过程尚未结束,也可封存复印件。对于抢救病人的情况,可在抢救结束后规定的小时数内,据实补记抢救过程等相关病历,并注明抢救结束时间。封存的病历资料由保卫科负责保管。2.对于疑似由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疗事故争议,保卫科应协助医患双方当场对实物进行封存,必要时可请相关科室派员协作以确保妥善保存。四、沟通与解释:医务处或总值班室负责现场初步了解争议事由,并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在科室负责人的协助下,共同向病人或家属通报对事件调查的情况、初步结论及处理意见。同时,需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以防止医患矛盾激化,并告知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相关程序。五、调查与核实:医务处负责医疗事故争议事件的调查核实工作。当事科室主任需积极配合,抓紧时间组织科室讨论,并提出结论和处理意见报医务处。医务处则应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请示。科主任应会同医务处共同向病人或家属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已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对病人造成的影响等。六、判定与处理:医疗事故争议需经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讨论判定是否属医疗事故。讨论会由委员会主任主持,当事科室负责人到会汇报病史及科室讨论意见后回避。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就医患双方提出的问题及调查材料进行深入充分的讨论后提出各自意见。医务处将集中意见后按照到会委员半数以上的意见作为结论性意见以指导纠纷处理。如患方愿意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医务处及当事科室负责人将共同负责相关协商事宜。如需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或提起民事诉讼的,当事科室主任需负责或指定专人做好相关材料的整理等准备工作。七、责任与奖惩:1.医疗事故争议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解决(协商、调解、诉讼),涉及的民事赔偿将由医疗风险基金和负责人共同承担(具体参见“医疗风险基金及其管理办法”)。2.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者,将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对当事科室及当事人提出处理建议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以追究其责任并可能做出行政处罚或处分;情节严重者将按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科室需在争议处理结束后及时进行讨论以吸取教训并制定整改措施。医疗事故将与科室或科室负责人及个人的评优、考核、晋升、任职等挂钩;具体处理意见将由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提出。4.对于未及时报告医疗事故争议或未按本制度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病人损害后果扩大的当事人或科室;以及接到协助处理医疗事故争议通知后未快速反应或不予配合的科室或人员将予以扣除奖金(具体金额由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者还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其他处理。八、奖励机制:对于认真贯彻落实本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且全年无医疗事故争议发生的科室;以及发现可能引发医疗事故争议但经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避免争议发生的科室或个人;或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中快速反应、积极协助并有效减轻病人损害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二)一、医疗质量构成了医院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持久焦点,医院必须首要关注医疗质量,确保质量管理的持续完善和改进,将其融入医院的各个运营环节中。二、医院需构建全面的医疗质量保障体系,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科及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形成三级质量管理架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并配置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1、医院设立的质量管理与改进机制应与医院的职能任务相匹配,人员结构合理,职责与权限界定清晰,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为医院质量管理决策提供支持。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需充分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和决策职责,其他医院领导应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制定和监控过程。3、医疗、护理、医技等职能管理部门承担指导、检查、考核、评估和监督的职能。4、临床和医技科室的主任需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5、各级负责人需明确自身的权限和岗位职责,并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分析能力。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需依据上级相关规定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策略。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策略应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有效监督各部门,特别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危机管理。2、质量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定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估及信息反馈机制,强化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四、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五、强化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培养全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提升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确保所有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标准要求。六、质量管理工作应有书面记录,由质量管理机构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估和反馈等手段,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和员工的绩效评估体系。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可追溯的医疗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和质量危机预警管理。八、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依据《诊疗常规》评估患者诊疗工作,逐步利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九、在现有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基础上,逐步构建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2024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三)一、针对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需持续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诊疗常规、操作规范、中心规章制度及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得到有效执行。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二、每月固定日期,需向中心级管理组织提交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详细报告,并附上对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三、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与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质控过程中,应特别强调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的执行,以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同时,各级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自我管理与提升。四、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及要求1.实施中心级与科级双重监控机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持续落实、检查、考核、评价、反馈、监督与改进。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短期内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保持衣帽整洁,佩戴工作证,坚守岗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严禁上班时间从事私人活动,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对待病人应礼貌热情、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可亲,耐心解答疑问,主动排忧解难。严格落实《门(急)诊病历书写规范》、《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等相关制度,确保病历书写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医师诊治疾病时,应依据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与科学性。避免印象诊断与盲目治疗,防范医疗差错与事故的发生。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度。护理人员应增强工作责任心,按照护理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及消毒记录。加强巡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疗质量与安全隐患。落实药房管理制度与处方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确保药品调剂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调剂人员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详细告知病人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加强药品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与储存条件以防止药品过期失效或变质。门诊检验、医技、放射等辅助科室应确保检查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在发放检验报告单时应核对病人信息以避免错发。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与医患沟通制度等相关规定。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运送与暂存处理并做好登记记录。同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工作确保病情告知书的书写与执行到位。全中心职工应明确各自职责有效防范与控制医疗风险。中心级管理组织应定期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并按考核表内容进行逐点考核以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性标化(甲级、乙级、丙级)与科室或个人绩效挂钩以激励持续改进。五、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1.现场反馈与处理:在日常质控工作中及时接受各级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的反馈意见并现场处理医疗质量缺陷与安全隐患。2.院委会通报:将重点及普遍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在院委会上进行通报并点名到个人或科室以引起重视。3.与奖金分配挂钩:根据医疗质量文件规定对质控结果进行汇总评价分析后得出各科医疗质量评分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以体现奖惩分明。4.责任追究:对属于个人及科室领导责任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并采取行政、经济等处罚措施必要时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