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一)(有答案)_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一)(有答案)_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一)(有答案)_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一)(有答案)_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一)(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中考化学复习题一海水中的化学(一)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碳酸钠的俗称是

A.小苏打B.烧碱C.纯碱D.生石灰

2.(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3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可把3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把3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恰好达到饱和,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3.(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列我国著名科学家中,主要贡献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是

A.袁隆平

B.侯德榜

C.张青莲

D.屠呦呦

4.(2019•广西桂林•中考真题)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溶于水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5.(2021.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且完整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酸溶液:无色酚献溶液不变色

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生产

D.胆研研碎:蓝色粉末状固体变成蓝色块状

6.(2019•上海♦中考真题)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为酸和碱B.伴随有明显现象

C.生成物为盐和水D.元素化合价不变

7.(2019•湖南永州•中考真题)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铁

8.(2019•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在氯化钢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9.(2019・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洗涤剂去除油污B.用白酒去除水垢

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D.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10.(2019・湖北咸宁•中考真题)在trC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5

烧杯①烧杯②0t】t2温度七

图甲图乙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1.(2019・贵州遵义・中考真题)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406080

溶解度(g)12.615.320.025.038.2

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12.(2019•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

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

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A.NaOHB.NaHCChC.H2SO4D.K2SO4

1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用于玻璃、造纸、防治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纯碱

工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纯碱碳酸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时产生的有机酸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用于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纯碱溶液的pH>7呈碱性,但不属于碱,而是盐类

D.“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二、填空题

14.(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有下列两组物质,甲组:稀H2so八Na2cO3溶液、CuCb溶液:乙组:CaCb溶

液、稀盐酸、Ca(0H)2溶液。其中甲组中的能与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中的能够与甲组中

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15.(2021・北京・人大附中九年级阶段练习)自制汽水时,需要的原料有白糖、碳酸氢钠、柠檬酸、凉开水等。

(1)自制的汽水是溶液,其中白糖属于(填“溶质”或"溶剂”)。

(2)制作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原因是.

16.(2020•湖南长沙•模拟预测)请你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纯碱溶液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2020•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1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1

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1的溶解度为。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o(填选项序号)。

a.40%b.37.5%c.28.6%

三、计算题

18.(2019•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用采集的石灰岩样品进行相关实验。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

冲洗后晾干,称取20.00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测定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其反应速率

越。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19.(2021•山东山东•一模)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反应

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g

(1)当加入196g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gc

(2)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通过计算求出加入98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020.黑龙江・大庆市景园中学二模)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物质,它能与水发生化

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Q2+2HQ=4NaOH+C>2T,现将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加入到盛有175.2g氢氧

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称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过氧化钠和水的总质量减少了6.4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30%,试计算: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C

6.D

7.D

8.D

9.B

10.B

11.C

12.C

13.D

14.(1)碳酸钠溶液(2)氢氧化钙溶液

15.(1)溶质(2)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

16.⑴2H2+O22H2。(2)Na2CO3+Ca(OH)2=2NaOH+CaCO31

17.(1)不饱和(2)40g(3)c

18.(1)大快(或小慢)⑵75%

19.(1)4.4

(2)10.6g

(3)7.1%

解:设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CO2T+H2O

10614244

xy4.4g

106_x142_y

-44-44g'~44~~4Ag

x=10.6g,14.2g

加入98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第1页,共2页

14.2g

xl00%=7.1%

10.6g+95.8g+98g-4.4g

答: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1%。

2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溶液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即为6.4g;

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2O2+2H2O=4NaOH+O,T

15616032

Xy6.4g

156x

x=31.2g

160_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