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四章tzs解析_第1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四章tzs解析_第2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四章tzs解析_第3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四章tzs解析_第4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四章tzs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测量与评价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系

田泽森第一节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验功能第二节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第三节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第一节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验功能客观题适用: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分析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特点:答案测试前已经准备好,评分者可以独立评分,评分者信度较高,基本相同;答案明确,作答简便,测验可包含足够的数量的试题,保证对知识内容的覆盖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是非判断题主观题适用: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测量知识综合、评价等层次的教学目标。特点:作答费时较长,试题数量不能太多,对知识点的覆盖较小;没有明确的答案,易受评分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评分误差较大。论述题操作题作文题一、客观性试题的特点及其编写技巧(一)选择题1、结构:题干(问题和待完成的句子)和选项(真假不明的答案,真确答案或最佳答案)2、优缺点:优:(1)测量范围广,各个层次的学习结果;(2)信度高,阅卷效率高;(3)试题容量大,覆盖的知识点范围大;(4)利于考察被试的思维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5)结果易于分析和诊断。缺点:(1)试题不易编制,干扰答案的设置需要考虑到逻辑性和似真性。(2)难以考察被试的完整推理能力,严密的表述和写作等能力。(3)无法测量被试的思维(解题)过程。(4)蒙。3、类型:辨识选择阅读选择最佳选择图解选择归类选择承接选择排序选择填空选择4、编写原则(1)题干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正确的问题(2)题干简明(3)题干不要滥用否定结构,要尽量采用正面陈述(4)诱答项应具有似真性(具体方法)(5)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提示(6)同一测验中,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牵连(7)选项的文字表述力求简洁(8)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上皆是”、“以上皆非”的选项(二)是非题1、优缺点(1)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类教材(2)计分客观,取样广泛(1)无法测量高层次学习目标(2)容易被猜测2、编写原则(三)填空题1.特点2、编写原则(1)空白处答案唯一(2)关键词(3)空白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两个空白)(4)空白在中间或最后,符合思维规律(5)、(6)(四)简答题用几个字或几句话来回答1、特点:被试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编写较为简单、灵活,不受猜测因素的影响。错别字。2、类型3、编写原则简释题(名词或概念解释)直接问答题列举题扼要说明题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要领(一)论述题1、优缺点(1)高层次、复杂学习结果的测量,特变适用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2)促进学生的思考、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进学生的写作能力(4)编写容易,受猜测的因素影响较小。(1)测量内容范围较小(2)评分的主观性强(3)被试回答过于自由,容易答非所问(4)被试作答和评分都比较费时。2、编写原则(二)作文题1、分类(1)命题作文(只给题目)和供料作文(提供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个小故事、一幅漫画等,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2)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3)对材料的处理方式改写式、撮写式、填空式、续写式、扩写式2、编写原则(三)表现性测验题是指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口头回答、操作、写作、科学研究、制作等更真实的行为表现,来测量与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真实情景下的所知与所能的一种测验类型。1、类型朗格兰德依据情景真实程度分为:纸笔的表现性测验、辨别的表现性测验、结构化的表现性测验、模拟情景的表现性测验、工作样本的表现性测验1、纸笔的表现性测验(方案设计、活动策划、电路图设计等)2、辨别的表现性测验(辨别正确的发音、机器故障的原因、两种植物、不同的化学物质等)3、结构化的表现性测验(机器设备的拆卸和组装、军事训练中的擦枪的步骤要领,三步篮的上篮步骤要领等,要求完成实际作业)4、模拟情景的表现性测验(模拟情景下完成实际情况下应该的行为或动作,模拟交通警察,模拟法官、微格教室等)5、工作样本的表现性测验(真实性最高,汽车驾驶、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参加辩论赛等)二、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标1、什么是测验目标测验目标是测验编制者所编制的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确定测验目标是编制测验的首要前提。2、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测验目标的确定是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的。(1)布鲁姆的认知目标领域知识:这是最低等级的认知目标。主要指记忆知识。对学过的知识和有关材料的识别和再现。(公式G=mg、ma)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理解。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其特点是脱离了“死记硬背”。(对地面压力为500N,问此人大概多重)应用:指的是将学过的材料(知识)应用到新的具体情景中去。(月球上重力加速度为a,问此人的重力)分析:指能将知识进行分解,找出组成要素,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组成原理。(推理重力公式)综合:与分析相反,指把各个元素或部分组成新的整体。(设计一个滑轮组、省力)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给予价值判断。(文理分科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布氏上述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依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是前面五种目标的综合并增加了价值标准。这六类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组成层次结构。(2)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A、五分法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创造B、四分法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二)确定测验内容测验内容的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内容抽样的决定和测验目标的确立相结合而成。这一结合过程必须通过命题双向细目表来确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由3个要素构成:测验目标测验内容测验目标和测验内容的比例比例确定标准每一内容范围的比例应与该内容项目在整个教学领域里的相对重要性相符合,这种相对重要性可由该内容项目的教学课时的多少来体现;每一目标层次所要求的比例应当与测验编制者认为这个目标对所受测学生的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性相符。测验双向细目表,是编制测验的蓝图,它详细说明了测验的内容、测验目标,对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安排、测验分数分配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是编制测验必不可少的一环。测验材料的收集必须遵循的原则:1、测验材料要适合测验目的2、测验材料要能够代表该教材的全部内容3、测验材料要有普遍性4、测验材料要适合学生程度并能鉴别学生的学习水平5、测验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三)测验设计1、测验形式的确定2、测验题目形式的确定3、测验具体题型的确定与题目编制4、测验题目量的确定5、测验时间的确定6、测验题目的编制先按试题的形式及内容分类从易到难排列二、测验题目编制技术1、客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约占60%左右)试题应反映教学内容的重点或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有意义的内容和知识点;务必使每道试题自成一体,不可互相牵扯;试题文字力求浅显易懂,题意明确;试题的答案应该是明确且唯一的;试题应按教育目标的要求,内容不能超过受测者的知识和能力。2、主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大约占40%左右)试题应考查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问题;把问题和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应用;要给被试发挥自己创造力的余地;要使答案的复杂程度与被试的成熟程度相符。三、教育测量分数的整理和分析编制频数分布表求组中值求全矩求组数求组限画频数分布曲线图分析频数曲线图1、常态分布即成绩中等的多,优秀和差的少,俗称“中间大,两头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呈常态分布,表明能正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这是因为学生智力及其差异,一般是呈常态分配的;另外,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考试命题都是从大多数中等程度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能接受的。2、正偏态分布即低分人数很多,高分人数很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偏态分布,表明测试难度过大,考试要求过高,超越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或者学生的基础差,应调整试题的难度或教学进度。3、负偏态分布即高分人数很多,低分人数很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表明测试较易,考试要求低于大纲或教材要求;或学生的基础好,应加大试题的难度和教学的进度。4、驼峰型分布即低分高分人数很多,中分人数很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驼峰型分布,表明试题难度过大和过小的题较多,中等难度的太少;或表明学生基础相差悬殊,好的和差的学生多,中等程度的学生较少。5、平波型分布即中低高分人数差不多。学生的学业成绩呈平波型分布,表明大中小几种难度的试题比较接近,或学生的基础相差不大,试题区分度低,需要提高区分度。6、陡峭型分布即中分人数很多,低高分人数极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陡峭型分布,表明难度中等的试题比例过大,缺乏区分度或学生的基础相差不大,要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学生的成绩分布曲线的形态多种多样,是教学过程中多种现象的反映,这些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