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2025年高三5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相应细胞,a、b表示相应激素,①、②、③表示相应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下丘脑,其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B.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时,①、②、③均为促进作用C.C产生的b释放到血液中定向运输到A处发挥作用D.A与B产生的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2.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了明显差异且两者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该事例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3.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3:1比值的是()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C.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并消耗相同葡萄糖时,吸入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4.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脱落酸(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早处理,测量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目的是探究该植物幼苗的抗早性是否与ABA有关B.在实验条件下,ABA促进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C.在实验条件下,ABA抑制突变型幼苗茎叶的生长D.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幼苗比突变型幼苗耐早5.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A与B互为等位基因,A与D互为非等位基因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C.控制翅长与翅形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该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l:1:1:16.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常需要受体来实现。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体主要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细胞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C.一个B淋巴细胞膜上有多种特异性的受体D.一个浆细胞膜上只有一种对应特异性抗原的受体7.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⑥细胞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B.⑤和⑥的核基因基本相同,c过程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mRNA不完全相同C.⑤由于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凋亡D.⑤和⑥细胞的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可能会有基因的表达8.(10分)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用适宜剂量的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在子一代发现了具有卷翅的果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卷翅性状的出现是显性基因突变的结果B.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用EMS化学诱变剂饲喂果蝇不能定向产生卷翅突变体D.若控制翅型基因用A、a表示,则子一代中卷翅果蝇基因型为Aa二、非选择题9.(10分)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为主的群落。试回答相关问题:(1)研究者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白桦树的种群密度。可尺检乔木的胸径,对乔木的树龄划分为三个年龄组。幼龄林是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是10-40年生;成熟、过熟林是40年生以上。统计后绘成曲线如图,这种研究方法叫模型构建法,则该曲线属于________模型。(2)图示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是: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_,导致________(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3)在群落内部,捕食关系会使狼和兔的种群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趋向于平衡稳定,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4)该群落中,狼会依据兔残留的气味寻找到兔,而兔也会依据狼的痕迹躲避狼,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10.(14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全世界感染多人。(1)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4)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____。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_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5)新冠肺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填“遗传病”或“传染病”),请说出预防该种疾病的两种有效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通过研究科学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是蝙蝠。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由于它有特殊的免疫系统“随时戒备”、“调控得当”,才有效遏制了病毒在体内泛滥,也成功避免了在对抗病毒过程中的伤害。既然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那么危险,是否应该大量消灭蝙蝠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呢?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杂交水稻是我国对当代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杂种优势。(1)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___________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______________,可保证杂种优势。科研人员在野生型A品系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确定突变株A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2)为研究突变株58S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A品系和野生型B品系)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58S(♂)X野生型A(♀)全部可育683可育,227雄性不育58S(♀)X野生型A(♂)全部可育670可育,223雄性不育乙58S(♂)X野生型B(♀)全部可育690可育,45雄性不育58S(♀)X野生型B(♂)全部可育698可育,46雄性不育甲组数据说明58S突变株是A品系雄性育性的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基因发生_________突变引起,乙组数据说明控制58S花粉育性的等位基因的数量及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培育水稻高产量品种探索过程中,品种的短秆化是一个里程牌,从生物体能量分配的角度看,短秆化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育种的成功是历史性的突破,野生水稻为杂交育种提供许多优良基因来源,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12.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制作果酒与果醋的发酵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设计装置中两处明显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然后除去枝梗,而不要颠倒,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醋酸发酵时,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_。(3)针对酵母菌与醋酸菌而言,_________(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是酵母菌独有的具膜细胞器。(4)下面是分离优良酵母的培养基配方:酵母膏1%,蛋白胨2%,葡萄糖2%,琼脂2%,另外100mg/L氯霉素(抑制其他杂菌)。该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如果某种细菌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该细菌的体内具有____________基因。为了进一步纯化优良酵母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与_______________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图中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①、②表示抑制作用,③表示促进作用。【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垂体,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②表示抑制作用,③表示促进作用,B错误;C、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通过血液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是特异性的作用于A(垂体),C错误;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和负反馈调节机制,识记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种类,进而结合图中的甲状腺激素以及箭头关系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器官的名称或激素的名称。2、B【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土壤酸碱度对个体产生的不同变异有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A错误;B、题意显示两种群已经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显然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两个种群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由于基因突变时不定向的,故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D错误。故选B。3、C【解析】
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2、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1个卵细胞+3个极体;4、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所以不含15N的DNA与含15N的DNA数量比=(8-2):2=3:1;A正确;B、Yy×Yy→3Y_、1yy,Rr×RR→1R_,所以后代表现性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3:1,B正确;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分解1mol葡萄糖需消耗6molO2,并生成6molCO2,进行无氧呼吸时消耗1mol葡萄糖生成2molCO2,所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时吸入O2的量与两者产生的CO2总量之比6:(6+2)=3:4,C错误;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因此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3:1,D正确。故选C。结合基因分离的实质、有氧呼吸的过程、卵细胞的形成和DNA的复制方式分析选项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的时间、植物幼苗的种类,因变量是茎叶和根的生长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植物幼苗的抗早性是否与ABA有关。由图可以看出,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长度增加值小,而根长度增加值大,说明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能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A对适度干旱幼苗的生长量的影响,即ABA对该植物幼苗抗旱性的影响,A正确;BC、实验条件下,突变型幼苗(不含ABA)的茎叶生长量高于野生型幼苗(含ABA),说明ABA抑制野生型幼苗茎叶的生长,野生型幼苗(含ABA)的根生长量高于突变型幼苗(不含ABA),说明ABA促进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B正确,C错误;D、实验结果说明,在干旱条件下,野生型幼苗的根更能生长(用于吸水),同时茎叶的生长减少了(减少水分蒸腾散失),能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D正确。故选C。5、D【解析】
依题文可知,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图中A与B没有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B、由于是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所以精细胞有4个,其基因型有二种,B错误;C、控制翅长与翅形的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若该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由于该个体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所以后代基因型比例为l:1:1:1,D正确。故选D。6、D【解析】
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能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详解】A、受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核的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B、根据受体在细胞中的位置,将其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B正确;C、成熟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其细胞膜上有多种特异性受体,C正确;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细胞膜上没有抗原的受体,D错误。故选D。7、C【解析】
图示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a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b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同;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种类增多。【详解】A、图中①~⑥细胞中都有完整的细胞核,都含有控制个体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所以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c细胞分化出现⑤⑥,两者核基因基本相同,但两种细胞应基因选择性表达,其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B正确;C、⑤由于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对于机体是不利的,属于细胞坏死而非细胞凋亡,C错误;D、⑤和⑥细胞的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仍有基因能表达,D正确。故选C。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和衰老及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透彻理解各时期特点是解题关键。8、B【解析】
根据题意,科研人员用适宜剂量的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子一代出现卷翅,故推测卷翅的出现是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性、随机性等特点,据此分。【详解】A、用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子一代出现卷翅,可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正常翅是隐性,则杂交后子代仍为正常翅,故正常翅性状是显性,卷翅性状的出现是显性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卷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用EMS化学诱变剂饲喂果蝇导致产生卷翅突变体的过程是不定向的,C正确;D、若控制翅型基因用A、a表示,据选项A可知,正常翅性状是显性,用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在子一代发现了具有卷翅的果蝇,设aa为正常翅,亲本雄果蝇突变为Aa,则F1中卷翅为Aa,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样方数学光照不足(或弱)(意思对即可)幼龄林逐渐减少(或下降)(意思对即可)负反馈调节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
分析曲线图:图中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详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对于绘制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2)由图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照不足,导致幼龄林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3)在群落内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会使两者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趋向于平衡稳定,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4)狼会依据兔残留的气味寻找到兔,而兔也会依据狼的痕迹躲避狼,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功能。本题借助于曲线图考查不同群的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试题。10、体温调节甲状腺渗透压感受器抗原识别效应T细胞体液传染病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不能。①首先有它的生态价值。②其次是它的科学价值。③另外还有经济价值。【解析】
该题属于信息题,首先需要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推测得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且单股正链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因此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且能直接进行复制和翻译。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进而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直接进行翻译,因此其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以发生自我复制和翻译,不需要逆转录为DNA,可以用中心法则总结RNA的自我复制和翻译过程;(2)发热症状的产生与体温调节有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其可以支配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调节体温;(3)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机体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使尿量增多;(4)疫苗的本质是灭活的抗原;由于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证明其对细胞具有识别功能;当它进入宿主细胞以后,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对宿主细胞进行识别,并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使得抗原暴露出来;暴露出来的抗原最终依然需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对其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消灭抗原;(5)遗传病的定义要求患者的遗传物质被改变从而造成了疾病,但新冠肺炎病毒并未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是对人体细胞造成了破坏,同时具有高度的散播和传染能量,所以属于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6)虽然蝙蝠携带有较多的病原体,但蝙蝠作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一环,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并且通过蝙蝠研究超声波发明了雷达等,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还有其它的经济价值,因此不能将其大量杀害。该题重点考察了新冠病毒的特征,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了该病毒的结构和遗传特征,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免疫、生态价值等进行逐步分析,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结合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11、去雄蕊自花受粉应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一对隐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雄性不育植株光合固定的能量更多分配到人类需要的果实和种子的部分直接【解析】
选取两性花植株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作去雄、套袋处理。分析表格数据:甲组杂交实验中,无论正交或反交,F1均表现为可育,F2均出现可育:雄性不育=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为一对基因杂合,58S突变株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乙组杂交实验中,无论正交或反交,F1均表现为可育,F2出现可育:雄性不育=15:1的分离比,说明F1中有两对基因杂合,即58S突变株控制花粉育性的隐性基因有两对。【详解】(1)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去雄蕊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自花受粉,可保证杂种优势。野生型A品系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确定突变株A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2)根据分析甲组数据,说明58S突变株是A品系雄性育性的一对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引起,乙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脱位病人的中医护理
- 色釉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指甲钳项目建议书
- 新建高速中央报警接收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新建不锈钢足球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年产xx分配器项目建议书
- 2023年SDH光纤传输系统资金筹措计划书
-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线描画
- 大班幼儿体育教案:转身接物
- 古田会议的课件
- 服装行业生产质量控制手册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带答案】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3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unit4 A 第1课时
- 2024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化学
- 2024年秋新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课件 Unit 5 PartB(3) Start to read
- 大连版(2015)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3.互联网揭秘-了解互联网 教学设计
- 深圳小学英语单词全集
- 空气动力学应用:风洞实验:风洞实验安全与操作规范
- 2024年7月27日浙江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