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中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中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中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中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中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中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转化而来的B.若细胞合成RNA聚合酶,则细胞已分化C.衰老细胞的酶活性均降低,细胞呼吸变慢D.细胞凋亡是由病变或伤害所导致的细胞死亡2.生物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使人得硅肺B.给作物施厩肥,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C.白化病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D.输入葡萄糖盐水是治疗急性肠炎病人最常见的方法3.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的甲;(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如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A.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B.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两代的结果C.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分钟D.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的DNA占3/4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5.2019年初,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1.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C.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1.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6.已知基因型为Aa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是显性B.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Fn中A的基因频率为1/3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1859年,24只野兔被无意带入澳洲,一个世纪后,它们的后代达到了6亿只以上,对袋鼠等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后来,人们引入能特异性感染野兔的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数量得到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野兔最初被引入澳洲时数量迅猛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野兔引入澳洲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接近___________型。对野兔而言,当时生存的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点。(3)引入黏液瘤病毒对野兔数量进行控制属于____________防治。引入该病毒能够解除野兔对袋鼠造成威胁的原因是黏液瘤病毒能特异性感染野兔,使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减弱了其与袋鼠间的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袋鼠种群的增长。8.(10分)侧柏是一种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叶和枝还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科研人员对某地的侧柏天然林与人工林进行群落丰富度的研究,选取不同面积的样方(20m×20m、2m×2m、1m×lm)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物种数量(种)面积(hm2)侧伯总数量(株)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天然林22332753653728人工林8996277521(1)群落中_________称为丰富度,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题中____面积的样方。(2)人工林中侧柏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保留整数即可)。人工林是指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营造而成的森林,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________不同,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林,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投入,保护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3)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关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适当往人工林中引入当地树种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___________。9.(10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60℃以上容易分解,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青蒿素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现有四氯化碳(沸点1.5℃)和乙醚(沸点2.5℃),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___________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4)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我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下图为研究人员探索1mmol/LNaHSO3溶液对乳熟期温室水稻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1)当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部位有_________。

(2)由图可知,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______(填“有”或“无”)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推测,1mmol/L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如何用实验证明此可能性,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回答下列问题:(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_____,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如果遇到严重污染,将导致绝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2)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研究发现: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如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其种群的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_____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3)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是我国近海主要的两个赤潮藻种,几乎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赤潮,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为了解浮游植物种间竞争在赤潮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两藻分开培养时,成“S”型成长曲线。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A、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细胞中能合成RNA聚合酶,说明细胞能转录形成RN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基因表达,不能说明细胞已高度分化,B错误;C、衰老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D、细胞坏死是由病变或伤害所导致的细胞死亡,D错误。故选A。2、C【解析】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详解】硅尘(SiO2)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A正确;给作物施厩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B正确;白化病患者体内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C错误;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消化液,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D正确;故选C。3、C【解析】

甲中DNA双链均为15N;乙种DNA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5N;丙中DNA均为杂合链;丁中DNA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4N。【详解】A、15N标记的DNA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一代的产生的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与丙符合,A错误;B、15N标记的DNA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两代会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是杂合链,2个DNA双链均含14N,与丁符合,B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丁是分裂两代的结果,每20分钟繁殖一代,故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分钟,C正确;D、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所有的DNA均含14N,D错误。故选C。4、D【解析】

中心法则的内容: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中,高等动植物体内只能发生另外三条途径。【详解】中心法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少量DNA,则遗传信息的传递也符合中心法则,A正确;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之一,B正确;DNA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然后由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C正确;DNA病毒中虽然没有RNA,但它可借助寄主细胞完成DNA到RNA的转录过程,故其遗传信息传递仍遵循中心法则,D错误。注意:中心法则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适用于所有生物体内存在的遗传信息流动,但不同的细胞或不同生物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信息流动内容不同。5、D【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作用:①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④脑干:维持呼吸等;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等。防卫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详解】A、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B、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因此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1.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C正确。D、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D错误。本题考查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分析题干提炼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6、D【解析】

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

2、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大花瓣花,Aa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的显隐性,A错误;B、本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C、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A的基因频率4/9×1/2+4/9=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A的基因频率1/9+4/9×1/2=1/3,由此可知,Fn中A的基因频率为1/3或2/3,C错误;D、由于随机传粉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此Fn+1中A的基因频率也为1/3或2/3,故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出生率大于死亡率J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生物竞争【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J”型曲线是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详解】(1)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野兔最初被引入澳洲时,由于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迅猛增加。(2)野兔引入澳洲初期,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增长模型最接近J型。(3)引入黏液瘤病毒对野兔数量进行控制属于利用专性寄生的生物抑制种群数量增长,故为生物防治。引入该病毒能够解除野兔对袋鼠造成威胁的原因是黏液瘤病毒能特异性感染野兔,使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减弱了其与袋鼠间的竞争,从而有利于袋鼠种群的增长。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生物防治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物种数目的多少1m×1m1250株/hm2自然演替物质和能量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稳定性【解析】

1、样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乔木:10m×10m;②如果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需要适当扩大;③应以物种个体数达到最稳定时的最小面积计算。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3、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

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包括:①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最有效的利用。例如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塘泥肥桑)。②研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丰富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题中1m×lm的样方面积。(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人工林中侧伯总数量为77521株,人工林面积为62hm2,因此人工林中侧柏的种群密度约为77521÷62≈1250株/hm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林,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当地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当往人工林中引入当地树种可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调查物种数目的方法,把握样方法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能够根据题意把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和方法,识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9、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醚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水浴防止有机溶剂挥发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解析】

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详解】(1)由于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所以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

(2)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四氯化碳的沸点是1.5℃,乙醚的沸点是2.5℃,应选用乙醚作为萃取剂,因为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故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

(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以保证青蒿素受热均匀,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4)设置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加入癌细胞培养液中,统计癌细胞的增殖速率,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或者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步骤③中需要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处理方法是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无不同光照条件下,1mmol/L的NaHSO3溶液均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1mmol/LNaHSO3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解析】

题图分析:图中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在增加,超过某一光照强度后,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此外还说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NaHSO3比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要高。【详解】(1)当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在光照为0时,两条曲线重合,说明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没有影响,从图中看出不同光照条件下,1mmol/L的NaHSO3溶液均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3)1mmol/L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可以提取和分离色素进行鉴定,实验思路: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1mmol/LNaHSO3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本题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综合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的知识,分析图中曲线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实验的结论。11、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导致光合作用大幅度降低,产生氧气的量减少,河流中腐殖质增多,好氧细菌大量繁殖,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只要同时有产生氧气减少和消耗氧气增加即可给分)。出生率竞争或捕食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