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灌溉系统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田灌溉系统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田灌溉系统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田灌溉系统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田灌溉系统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灌溉系统作业指导书TOC\o"1-2"\h\u4422第1章灌溉系统概述 3304491.1灌溉系统的基本概念 327751.2灌溉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3263371.3三农田灌溉系统的特点 46210第2章灌溉水源与水量 4198612.1灌溉水源的选择与规划 4172572.1.1水源类型 525532.1.2水源选择原则 5168502.1.3水源规划 5114222.2水量计算与分配 5221172.2.1水量计算 5304592.2.2水量分配 5261512.3水质评价与处理 6260552.3.1水质评价 6326882.3.2水质处理 69994第3章灌溉技术与设备 6213593.1灌溉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686653.1.1地面灌溉 6191953.1.2喷灌 694403.1.3微灌 681963.1.4渗灌 6148693.2灌溉设备选型与布置 760413.2.1喷灌设备选型与布置 7208253.2.2微灌设备选型与布置 7278753.2.3渗灌设备选型与布置 7165943.3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 737253.3.1灌溉自动化 7207893.3.2灌溉信息化 7113613.3.3智能灌溉 732103第4章灌溉工程设计 8161044.1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 820734.1.1设计依据 8166654.1.2设计原则 8243954.2灌溉渠系设计 8215864.2.1渠道类型选择 8176244.2.2渠道设计参数 823454.2.3渠道建筑物设计 8113874.3泵站及水源工程设计 971424.3.1泵站设计 97534.3.2水源工程设计 910654第5章灌溉工程施工与验收 9284445.1施工组织与管理 9192675.1.1施工准备 9259455.1.2施工组织 9118205.1.3施工管理 9262105.2灌溉工程施工技术 10158395.2.1开挖与回填 10200905.2.2管道安装 10207715.2.3设备安装 10324325.2.4灌溉设施施工 1073275.3工程验收与移交 10147155.3.1工程验收 10326705.3.2工程移交 1053775.3.3保修与回访 109125第6章灌溉系统运行与管理 10145306.1灌溉制度与灌溉计划 10281576.1.1制定灌溉制度 1024386.1.2灌溉计划编制 11313386.2灌溉设备运行与维护 11157996.2.1灌溉设备运行 11206306.2.2灌溉设备维护 11260006.3灌溉用水管理与水费计收 11210046.3.1灌溉用水管理 1135316.3.2水费计收与管理 113240第7章节水灌溉技术 1163217.1节水灌溉原理与措施 11158497.1.1节水灌溉原理 1122347.1.2节水灌溉措施 12300967.2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 1243827.2.1节水灌溉设备 12313407.2.2节水灌溉技术 1292287.3节水灌溉案例分析 1327200第8章灌溉系统监测与评价 13131448.1灌溉系统监测方法与技术 1356718.1.1监测目的与要求 13163548.1.2监测内容 13263488.1.3监测方法 13299648.1.4监测设备与仪器 13125788.2灌溉系统功能评价 14145758.2.1评价指标 14243268.2.2评价方法 1479918.3灌溉系统优化与改进 14180358.3.1灌溉制度优化 14234938.3.2灌溉技术改进 14295498.3.3灌溉水源管理 14316298.3.4灌溉设施维护与改造 1413327第9章灌溉系统环境保护与生态 1475069.1灌溉对环境的影响 14227549.1.1水资源影响 15289569.1.2土壤环境影响 15299209.1.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影响 15155309.2灌溉环境保护措施 156999.2.1合理规划与设计 15215499.2.2水资源保护 15166649.2.3土壤环境保护 15128079.2.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15260759.3生态灌溉与可持续发展 15280119.3.1生态灌溉理念 1522449.3.2生态灌溉技术 1538539.3.3可持续发展策略 1626593第10章灌溉系统工程实例分析 163181510.1案例一:某地区三农田灌溉系统工程 163190810.1.1项目背景 161339510.1.2工程设计 162012810.1.3工程实施 161449010.1.4效果评价 16645810.2案例二:某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163210.2.1项目背景 161736010.2.2工程设计 16602810.2.3工程实施 172665710.2.4效果评价 172315410.3案例三:某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171664210.3.1项目背景 172245410.3.2系统设计 172755210.3.3系统实施 171696510.3.4效果评价 17第1章灌溉系统概述1.1灌溉系统的基本概念灌溉系统是指通过人工方式,为农田补充水分,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设施和方法的统称。在农业生产中,灌溉系统对于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水资源日益紧张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灌溉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已成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1.2灌溉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灌溉系统按照水源、输水方式、灌溉方法等不同方面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如下:(1)按水源分类: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再生水灌溉等;(2)按输水方式分类: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喷灌、微灌等;(3)按灌溉方法分类:漫灌、畦灌、滴灌、喷灌、微喷灌等。灌溉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水源工程:包括水库、塘坝、渠道、泵站等设施,用于提供灌溉所需的水源;(2)输配水工程:包括渠道、管道、阀门等设施,用于将水源输送到农田;(3)灌水设施:包括灌水器、喷头、滴头等,用于将水分散到作物根系附近;(4)排水设施:用于排除农田内多余的水分,防止渍害;(5)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灌溉效率。1.3三农田灌溉系统的特点三农田灌溉系统是指将灌溉、排水和土壤改良三者相结合的农田灌溉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1)水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合理配置水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适应性强: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气候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灌溉方式和灌溉量;(3)改善土壤结构:通过灌溉和排水相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4)降低病虫害发生:合理的灌溉和排水可降低农田内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5)节能环保:采用节能灌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自动化程度高: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灌溉效果。第2章灌溉水源与水量2.1灌溉水源的选择与规划2.1.1水源类型农田灌溉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两大类。地面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地下水源则指地下水。在选择灌溉水源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类型、分布、补给、水质等因素。2.1.2水源选择原则(1)可靠性:水源应具有充足、稳定的补给,保证农田灌溉需求得到满足;(2)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避免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3)经济性:水源选择应充分考虑投资、运行、维护等成本,力求经济合理;(4)可利用性:水源选择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保证水源的可利用性。2.1.3水源规划(1)确定灌溉水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2)分析水源补给、径流、蒸发等水文特征;(3)制定水源调配方案,保证灌溉需求;(4)考虑水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防止水源污染和过度开发。2.2水量计算与分配2.2.1水量计算(1)参考作物需水量: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气候条件等因素,计算作物需水量;(2)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灌溉方式等,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3)灌水定额:计算不同灌水周期的灌水定额,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4)水源可供水量:分析水源补给、径流等水文数据,计算水源可供水量。2.2.2水量分配(1)按作物需水量进行分配,优先满足作物关键生长阶段的用水需求;(2)考虑水源可供水量、灌溉面积、灌水定额等因素,合理分配水量;(3)制定灌溉计划,明确各灌区、灌水周期、灌水量等;(4)根据实际水源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水量分配。2.3水质评价与处理2.3.1水质评价(1)采集水源水样,进行水质分析;(2)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评价水质是否符合要求;(3)针对不同作物,分析水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4)监测水源水质变化,及时掌握水质状况。2.3.2水质处理(1)针对水源水质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常见的水质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3)根据水源水质和作物需求,合理选用水质处理技术;(4)定期检查水质处理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水质达标率。第3章灌溉技术与设备3.1灌溉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本节主要介绍农田灌溉中常见的灌溉方法,并分析各自适用的条件,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合理选择。3.1.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利用重力作用,将水引入农田,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水分上升,满足作物根系吸水的需求。该方法适用于平坦或微倾斜的土地,土壤透水性较好,作物对水分需求量大的情况。3.1.2喷灌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散布到作物表面。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土壤透水性较差、气候干燥的地区,以及对作物品质要求较高的农田。3.1.3微灌微灌是通过微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准灌溉。该方法适用于水资源紧张、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的地区,以及对水分要求较高的经济作物。3.1.4渗灌渗灌是将水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管道,使水分逐渐渗透到作物根系区域。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土壤质地较重、气候湿润的地区。3.2灌溉设备选型与布置合理选型和布置灌溉设备,有助于提高灌溉效率,降低运行成本。3.2.1喷灌设备选型与布置喷灌设备主要包括喷头、水泵、管道和控制系统等。选型时需考虑地形、土壤、气候和作物等因素。喷灌系统的布置应保证喷头间距合理,喷洒范围重叠,保证均匀灌溉。3.2.2微灌设备选型与布置微灌设备主要包括滴灌管(带)、微喷头、过滤器和控制系统等。选型时需考虑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需水量等因素。微灌系统的布置应保证设备间距适中,防止水分过度集中或不足。3.2.3渗灌设备选型与布置渗灌设备主要包括渗水管、排水管、过滤器和控制系统等。选型时需考虑土壤质地、地下水位和作物需求等因素。渗灌系统的布置应保证渗水管间距合适,有利于水分均匀渗透。3.3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科技的发展,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农田灌溉领域,提高了灌溉效率和管理水平。3.3.1灌溉自动化灌溉自动化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对灌溉过程的自动控制。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数据,自动调整灌溉策略,实现节能降耗。3.3.2灌溉信息化灌溉信息化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灌溉设备运行的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实时了解农田灌溉状况,提高管理效率。3.3.3智能灌溉智能灌溉系统融合了灌溉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实现灌溉设备的智能化、精准化控制。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湿度、气候变化等因素,自动调整灌溉策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第4章灌溉工程设计4.1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4.1.1设计依据灌溉工程设计应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农田水利规划,结合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需求、水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4.1.2设计原则(1)节水优先:充分考虑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2)因地制宜: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灌溉系统;(3)安全可靠:保证灌溉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运行,防止水土流失和农田渍害;(4)经济合理:在满足灌溉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环保可持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2灌溉渠系设计4.2.1渠道类型选择根据灌溉面积、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作物需水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渠道类型,如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4.2.2渠道设计参数(1)渠道设计流量:根据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及灌溉面积计算得到;(2)渠道设计纵坡: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渠道输水能力确定;(3)渠道横断面设计:根据设计流量、纵坡、渠道糙率等因素,采用适宜的水力计算方法进行设计;(4)渠道衬砌及防护:根据渠道类型、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衬砌材料和防护措施。4.2.3渠道建筑物设计(1)渠系建筑物包括节制闸、分水闸、渡槽、倒虹吸等,应根据灌溉系统布局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2)建筑物设计应满足结构安全、功能完善、施工方便、运行可靠等要求。4.3泵站及水源工程设计4.3.1泵站设计(1)泵站规模:根据灌溉系统设计流量、扬程等参数,选择适宜的泵型及数量;(2)泵站布置:根据地形地貌、水源位置、灌溉面积等因素,合理布局泵站设施;(3)泵站配套设施:包括泵房、配电室、水池、泵站进出水管道等,应满足泵站正常运行和检修需要。4.3.2水源工程设计(1)水源选择:根据项目区水资源状况,选择地表水、地下水或其他水源;(2)水源工程规模:根据灌溉需求、水源条件及水资源论证结果,合理确定水源工程规模;(3)水源保护措施:针对不同水源类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水源质量及供水安全。第5章灌溉工程施工与验收5.1施工组织与管理5.1.1施工准备在正式开展灌溉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设计交底会议,明确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及人员配置;办理施工所需的各种手续,包括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注册等。5.1.2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高效协调、保证质量、安全文明。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设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机具和材料,保证工程顺利进行。5.1.3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质量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实现。5.2灌溉工程施工技术5.2.1开挖与回填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地平整、渠道开挖、管道铺设等工作。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标高、坡度、断面尺寸等,保证符合设计规范。回填时要分层夯实,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5.2.2管道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管道安装。主要包括:管道铺设、连接、试压、防腐、保温等。保证管道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稳定。5.2.3设备安装对灌溉设备进行安装,包括水泵、阀门、控制设备等。设备安装要符合规范要求,保证设备运行正常、操作方便。5.2.4灌溉设施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灌溉设施的施工,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保证灌溉系统布局合理、灌溉均匀、节水高效。5.3工程验收与移交5.3.1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分为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验收程序和标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5.3.2工程移交工程验收合格后,办理工程移交手续。主要包括:工程资料移交、工程实体移交、设备操作培训等。保证工程顺利投入使用,发挥效益。5.3.3保修与回访在工程保修期内,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同时对用户进行回访,了解工程使用情况,及时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第6章灌溉系统运行与管理6.1灌溉制度与灌溉计划6.1.1制定灌溉制度本节主要阐述制定灌溉制度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灌溉制度应结合农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作物需水量、灌溉水源、气候条件等因素,保证灌溉效果。6.1.2灌溉计划编制本节介绍灌溉计划的编制方法,包括年度灌溉计划、季节性灌溉计划和短期灌溉计划。计划应明确灌溉时间、灌溉水量、灌溉面积等,以保证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6.2灌溉设备运行与维护6.2.1灌溉设备运行本节详细描述灌溉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运行中的监控与检查,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2.2灌溉设备维护本节阐述灌溉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检修和故障处理方法,以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6.3灌溉用水管理与水费计收6.3.1灌溉用水管理本节介绍灌溉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监测方法,保证灌溉用水合理、高效。6.3.2水费计收与管理本节详细说明水费的计收标准、计收方法和收费流程,同时介绍水费管理措施,保证水费收取的公平、合理。注意:本章节内容旨在为农田灌溉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供具体指导,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7章节水灌溉技术7.1节水灌溉原理与措施7.1.1节水灌溉原理节水灌溉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其核心是减少农田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节水灌溉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适时适量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水量,避免水分浪费。(2)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翻、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降低土壤水分蒸发。(3)覆盖保水:利用地膜、秸秆等材料覆盖地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率。(4)合理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吸水能力。7.1.2节水灌溉措施(1)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现精准灌溉。(2)改进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水流失。(3)提高灌溉设备功能:选用高效节能的灌溉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灌溉效率。(4)水资源合理调配: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7.2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7.2.1节水灌溉设备(1)喷灌设备:包括喷头、喷灌管、泵站等,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2)滴灌设备:包括滴头、滴灌管、过滤器等,适用于果园、蔬菜等精细农业灌溉。(3)微灌设备:包括微喷头、微灌管等,适用于花卉、苗圃等特殊场所灌溉。(4)自动化灌溉设备:利用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7.2.2节水灌溉技术(1)喷灌技术: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在作物上,形成细小水滴,降低水滴冲击力,减少土壤蒸发。(2)滴灌技术:将水通过滴头直接滴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3)微灌技术: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适用于矮秆作物和精细农业灌溉。(4)自动化灌溉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灌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精准灌溉。7.3节水灌溉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小麦种植区采用喷灌技术,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率提高30%,产量增加15%。案例二:某果园采用滴灌技术,灌溉水利用率提高50%,果实品质明显提升。案例三:某蔬菜种植基地应用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现按需灌溉,节约用水40%,减少肥料施用量20%。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今后农田灌溉系统建设中,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第8章灌溉系统监测与评价8.1灌溉系统监测方法与技术8.1.1监测目的与要求灌溉系统监测旨在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评估灌溉效果,为系统管理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方法需满足以下要求:准确、实时、连续、经济、易于操作与维护。8.1.2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水源状况、灌溉水量、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灌溉设备运行状况等。8.1.3监测方法(1)地面观测法:通过人工或自动观测设备,对灌溉系统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手段,获取大范围、快速、动态的灌溉系统信息。(3)智能监测技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灌溉系统的远程、实时、智能化监测。8.1.4监测设备与仪器(1)流量计:用于监测灌溉水量。(2)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3)气象站:用于监测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气象因素。(4)遥感和无人机设备:用于获取遥感影像。(5)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用于实时采集、传输监测数据。8.2灌溉系统功能评价8.2.1评价指标灌溉系统功能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灌溉均匀系数:反映灌溉水分布均匀程度。(2)水分利用效率:反映灌溉水利用效果。(3)灌溉保证率:反映灌溉系统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程度。(4)设备运行效率:反映灌溉设备运行状况。8.2.2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数值,对灌溉系统功能进行定量分析。(2)定性评价:结合监测数据、现场调查和专家经验,对灌溉系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8.3灌溉系统优化与改进8.3.1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调整灌溉制度,实现节水、高效、环保的灌溉。8.3.2灌溉技术改进(1)改进灌溉方法:如改漫灌为喷灌、滴灌等。(2)提高灌溉设备功能: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灌溉设备。(3)采用智能化管理技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8.3.3灌溉水源管理合理调配水源,提高水源利用效率,保证灌溉系统稳定运行。8.3.4灌溉设施维护与改造加强灌溉设施的日常维护,及时改造老化、损坏的设施,保证灌溉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9章灌溉系统环境保护与生态9.1灌溉对环境的影响9.1.1水资源影响灌溉活动对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灌溉有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但过度或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水资源浪费及水环境恶化。9.1.2土壤环境影响灌溉过程中,土壤环境受到水分、盐分等因素的影响。适度灌溉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供应和作物生长,然而不当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9.1.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影响灌溉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灌溉为农田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另,过度灌溉可能导致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生物多样性。9.2灌溉环境保护措施9.2.1合理规划与设计(1)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合理规划灌溉系统。(2)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9.2.2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2)防止水源污染,保证灌溉水质。9.2.3土壤环境保护(1)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盐渍化。9.2.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1)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2)优化农田景观布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9.3生态灌溉与可持续发展9.3.1生态灌溉理念生态灌溉强调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