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濮深18区块石油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东濮凹陷濮深18区块石油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东濮凹陷濮深18区块石油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东濮凹陷濮深18区块石油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东濮凹陷濮深18区块石油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一)主要交通干线矿区内存在S101省道,在矿区内呈东西向穿过,长度约1.56km。区内分布有多条乡村道路,南北向延伸较多,矿区内长度约3.51km。(二)村庄、人口矿区及其周边共有2个乡镇内的3个村,即鲁河乡翟庄村、安什八郎村、后杜堌村、前杜堌村、铁刘庄和文留镇林庄村、王明屯村。鲁河镇和文留镇境内油气资源丰富,油田占地面积1500余亩,中原油田一厂、采油五厂分属东西两侧。全旗辖11镇9乡1个办事处,993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15.1万。(三)周边矿权分布情况濮深18块属于文中油气田的一部分,濮深18块位于东濮凹陷柳屯洼陷的东翼,文留构造文西断层下降盘,为文西断层与其派生断层形成的墙角断块。其西与胡状集油田胡96块隔洼相望,东侧为文留油田主体(文留北部油气田采矿权工区)。关系位置详见下图2.5-1。

图2.5-1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及周边矿权关系位置图(四)人类活动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及周边各矿区均位于濮阳县,矿区及周边可耕面积较多,除了矿区范围内及周边矿区需进行油气田开采外,主要是发展农业。由于油气田在地下4300m左右开采,其开采不会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周边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其他矿区人类工程活动不会造成影响。(五)其它矿种开采根据调查,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块周边目前有正在开采的油田项目。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案例文留北部油气田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白堽乡、户部寨乡、梁庄乡、鲁河乡、王称堌乡、文留镇境内,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文留北部油气田与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石油开采位置相近,自然环境概况相似,因此选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文留北部油气田开采项目作为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比项目。表2.6-1自然环境概况对比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东濮凹陷油气田(河南部分)文留北部油气田项目中石油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开采项目项目位置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地形地貌平原平原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92mm年平均降水量658mm土壤潮土、风砂土和碱土潮土水文地质第四系晚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黄河冲积松散地层,包含潜水含水层系统(Q4)和浅层承压含水层系统(Q3)第四系晚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黄河冲积松散地层,包含潜水含水层系统(Q4)和浅层承压含水层系统(Q3)植被自然植被多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植被和经济林,如红枣、苹果、杏树、梨树等,农田植被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等。次生植被主要植被类型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灌木草丛、少量草甸植被与沼泽植被和水生植物。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为刺槐、柳、杨树等。天然植被组成成分丰富,稀有植物较多,而以禾本科、豆科、菊科、蔷薇科、茄科、十字花科、百合科、杨柳科、伞形科、锦葵科、石蒜科、玄参科、仙人掌科、毛莨科、苋科、石竹科、莎草科为主,多属暖温带植被,人工植被为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红薯等。1、防治工程(1)地质灾害防治文留北部油气田项目所在区域受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该区域主要采取了预防措施。(2)含水层防治目前主要采取措施为预防措施,未采取含水层治理措施。监测工程包括水质、水量和水位监测。(3)水土监测目前主要采取措施为监测措施,对地表水和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对数据研究分析。(二)矿山土地复垦案例(周边矿山)本项目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地貌单元为平原。根据矿区所处的地域位置以及地貌特征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本次选择中原油田分公司东濮凹陷油气田(河南部分)文留北部油气田项目,作为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对比项目。表2.6-2自然环境概况对比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东濮凹陷油气田(河南部分)文留北部油气田项目中石油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开采项目项目位置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地形地貌平原平原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92mm年平均降水量658mm土壤潮土、风砂土和碱土潮土水文地质第四系晚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黄河冲积松散地层,包含潜水含水层系统(Q4)和浅层承压含水层系统(Q3)第四系晚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黄河冲积松散地层,包含潜水含水层系统(Q4)和浅层承压含水层系统(Q3)植被自然植被多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植被和经济林,如红枣、苹果、杏树、梨树等,农田植被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等。次生植被主要植被类型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灌木草丛、少量草甸植被与沼泽植被和水生植物。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为刺槐、柳、杨树等。天然植被组成成分丰富,稀有植物较多,而以禾本科、豆科、菊科、蔷薇科、茄科、十字花科、百合科、杨柳科、伞形科、锦葵科、石蒜科、玄参科、仙人掌科、毛莨科、苋科、石竹科、莎草科为主,多属暖温带植被,人工植被为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红薯等。土地复垦基本单元文留北部油气田项目复垦对象为:已建井场永久用地,已建道路永久用地;拟建井场永久用地、临时用地,道路永久用地、临时用地,管线临时用地。本项目只涉及井场和道路用地,故只分析井场和道路用地。(1)井场用地复垦井场用地复垦方向为水浇地、有林地、其他草地。不同复垦区采取不同的复垦措施。水浇地区复垦主要对其采取表土剥离、砌体拆除、土地翻耕、覆土工程、土地平整、灌排渠道修筑、培肥、表土养护等措施。表土剥离措施主要对象为复垦区内拟建井场永久用地,表土剥离厚度为0.3m。砌体拆除:井场内水泥台基础,长2m,宽1m,高0.3m,用人工方式进行拆除。土地翻耕:土地翻耕主要是采用三铧犁翻耕,翻耕深度为0.30m。覆土工程:对翻耕后的井场用地表层覆土0.30m,土源为井场剥离的存放于井场内临时表土堆放场的表土。土地平整:在进行覆土之后,植被重建之前,对复垦责任范围内所有土地进行了一次平整,采用118kw自行式平地机进行机械平土和人工平土,保证平整后坡度≤6°。灌排渠道修筑:井场复垦之后整修相应的灌溉渠道、排水沟与周围的灌溉渠道、排水沟相通。培肥:复垦区内通过人工施有机肥和无机肥,施肥为无机肥500kg/hm2,有机肥15000kg/hm2。表土养护:表土堆置高度为2m。堆土表层整平种草管护,草籽选择紫花苜蓿,播种量为25kg/hm2。有林地区复垦主要对其采取砌体拆除、土地翻耕、覆土工程、植被重建等措施,有林地的区域种植速生杨,种植密度2500株/hm2,植株间距为2.0m×2.0m。其他草地区复垦主要对其采取砌体拆除、土地翻耕、覆土工程、植被重建等措施,植被重建在复垦区内复垦为其他草地的区域撒播紫花苜蓿,播种量为25kg/hm2。(2)道路用地复垦道路用地复垦方向为水浇地、有林地、其他草地。水浇地区复垦采取表土剥离、土地翻耕、覆土工程、土地平整、灌排渠道修筑、培肥、表土养护等措施。有林地区复垦主要对其采取土地翻耕、覆土工程、植被重建等措施。其他草地区复垦主要对其采取土地翻耕、覆土工程、植被重建等措施。照片2.6-1土地复垦效果图3、土地复垦效果通过矿区单位了解以及现场勘查走访了解,复垦案例的复垦工程实施效果较好,复垦案例复垦方向为水浇地、有林地及其他草地。已复垦成水浇地的土地,已经种上小麦,满足复垦标准,有效土层厚度大于80cm,现场较为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5%,利用了复垦新建的灌溉沟渠与周边干渠,支渠连接进行农田灌溉,亩产也达到和周边水浇地一样的水平,景观上也和周边水浇地融为一体;已复垦成林地的土地,已经种上速生杨,满足复垦标准,有效土层厚度大于30cm,现场较为平整,现状杨树的高度及疏密度已经可以起到防护林的效果,对农田起到保护作用;复垦成其他草地,已播撒上紫花苜蓿,撒播量25kg/hm2,满足复垦标准,有效土层厚度大于40cm,土壤内砾石含量约8%,现场较为平整,植被覆盖率达到了65%,紫花苜蓿的产草量也达到了周边苜蓿地的水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地调查及询问当地农民,已复垦土地复垦效果良好,当地农民对复垦后的土地基本满意。3、土地复垦投资土地复垦静态投资总额为6735.48万元,复垦土地面积为826.94hm2,复垦土地静态亩均投资5430.04元。动态总投资为23552.23万元,土地复垦动态亩均投资18987.45元。(三)案例分析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GB3①案例与本方案受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因此,主要采取了预防措施。=2\*GB3②案例的地质环境监测措施,及监测点数量设置,监测位置设置,可作为对比参考的样本。2、土地复垦(1)案例与本方案同处濮阳县,地形地貌均为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下的古黄河低漫滩。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类型等均相同,因此参考案例的土地复垦方向,在条件允许下,本方案尽可能复垦成水浇地。(2)案例中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水浇地、乔木林地和农村宅基地方向)中的表土剥离、砌体拆除、土地翻耕、覆土工程、土地平整、培肥、表土养护和植被重建以及监测措施均可参考引用。(3)案例施肥标准为无机肥500kg/hm2,有机肥15000kg/hm2,人工施肥,成本较高。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可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因此,本方案选择施用复合肥,根据评估区土壤肥力,初步设计为1200kg/hm²。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一)资料收集与分析北京得力合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在接到委托书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现场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损毁调查时间为2020年5月5日~2020年5月15日。在现场调查前,收集《文留油田濮深18块开发方案》、《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块石油开采开发利用方案》、《文留油田濮深18块新增石油探明储量报告》等资料,掌握了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概况;收集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等资料,了解矿区水土环境情况;收集地形地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基本农田现状图、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矿权分布图等图件、地貌类型图、植被覆盖度图等图件作为评估工作的底图及野外工作用图;分析已有资料情况,确定需要补充的资料内容。(二)野外调查矿区地貌类型主要为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为全面了解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情况,本项目分为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含水层影响调查、水土影响调查、损毁土地调查、植被土壤调查等方面。地质灾害调查包括清查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点,经现场调查,现状条件下,项目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影响程度较轻。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积极寻访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周边村(牧)民,调查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及分布状况,调整室内初步设计的野外调查线路,进一步优化野外调查工作方法。为保证调查范围包括主要地质灾害点以及调查的准确性,野外调查采取线路穿越法和地质环境追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用1:10000地形图为底图,同时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貌类型图、植被覆盖度图等图件,调查的原则是“逢村必问、遇沟必看,村民调查,现场观测”,对地质环境问题点和主要地质现象点进行观测描述,调查其发生时间,基本特征,危害程度,并对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点进行数码照相和GPS定位。含水层影响调查通过设置地下水监测点,对含水层结构、水量、水质进行分析,以评估油田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为油田生产建设运营期间对含水层的影响预测提供依据。水土环境污染调查分别在矿区范围内对建井区及拟建工程区域分别取水样、土样,检测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调查通过收集遥感影像图、高程等值线图、地形地貌分区图等,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进行调查。损毁土地调查通过前期收集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工程布置图,矿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矿区遥感影像图,通过现场调查,对已有井场、道路建设项目的损毁范围、损毁程度、损毁时间进行调查并确定周边地类。以确保复垦工程措施的可行,以及复垦方向符合当地政策要求。植被土壤调查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确定矿区范围内各地类组成,对不同地貌单元的不同地类的植被进行调查,并对损毁项目所涉及土地类型土壤进行现场取样进行理化分析,为复垦质量标准的确定提供扎实的依据。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来确定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和级别。1、评估范围依据《编制规范》的有关要求,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范围。确定评估范围时,根据矿区及周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特点,结合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含水层影响范围、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范围、土地资源影响范围确定。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石油开采矿区面积为****km²,采矿活动影响范围均在采矿权范围内,故评估区范围即为矿权范围,评估区面积为****km²。2、评估级别=1\*GB3①评估区重要程度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评估区内分布有3个自然村庄,居民人数1200多人,区内有公路穿过。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内及其周边没有法定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分布。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和居民点为主,项目建设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B-表B.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表3.2-1)确定该评估区重要程度为“重要区”。表3.2-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区较重要区—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重要水源地有较重要水源地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他类型土地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2\*GB3②油田生产建设规模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石油开采设计最大生产能力为2.52×108m3/a,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D中表D.1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表3.2-2),该矿山属于“小型”油田。表3.2-2矿山从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矿种类别计量单位年生产量备注大型中型小型石油万吨≥5050-10<10原油=3\*GB3③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内主要分布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貌单元类型单一;濮深18块油藏分布受构造控制,油藏高度差别较大,为多套油水系统,无统一油水界面,为构造层状油藏,距离地表井深3880~4260m,与区内浅表层地下水联系不密切,对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影响程度小。区域内无地表水,浅层地下水丰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少,危险性小;地形起伏变化平缓,相对高差小;主要开采油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C表C.1,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表3.2-3)综合确定,该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复杂”。表3.2-3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窑)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体位于地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窑水威胁中等,,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矿体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10m(体顶底板矿体围岩岩体以薄-厚5-10m,矿层(体基稳定性中等。矿体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地质构造复杂,矿层(体)和矿体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体)和矿体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发育或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体)和矿体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强烈。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强烈。采空区面积空间小,无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20°~35°,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4\*GB3④评估级别确定综上所述,评估区重要程度为重要区,建设规模属小型矿山,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A-表A.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表3.2-4)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为“一级”。表3.2-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1、地质灾害现状分析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的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同时对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洪水等其他灾害做相应调查与评价。(1)项目区现状地质灾害情况本矿区属于濮阳市濮阳县地区,评价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矿区周边都是耕地。项目区位于东濮凹陷北部中心地带。东倾地层形成的反向断块,地层西高东低,未见火成岩活动,岩层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地质构造现象不发育,地表多为第四系平原组砂质粘土覆盖,部分地段有风积沙,夹各种不等粒砂层,基岩在项目区内没有出露。无泥石流、滑坡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评价区地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根据《2018年濮阳市水资源公报》,矿区所在地属于濮阳县黄河流域内滩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如下:项目所在地濮阳县2018年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948*108m3,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为1.182*108m3,产水系数是0.24,产水模数是14.90*104m3/km2,濮阳县用水量为3.918*108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为1.377*108m3)。根据图3.2-1及3.2-2濮阳市2018年末地下水埋深分布图(局部)及地下水埋深年度变幅分布图(局部),可知矿区所在地地下水埋深属于4-6m区,埋深变幅属于稳定区。根据公报,2018年末项目区所在地濮阳县浅层地下水与上年末水位变化为上升了0.24m,储水量变化为增加了0.055*108m3,根据下图3.2-3濮阳县地下水埋深年度变化图可知,项目区所在地地下水埋深变化程度不大,呈稳定缓幅下降的趋势。根据公报,濮阳市的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位于清丰县,漏斗的面积是逐年减小的,距离项目区较远,对于项目区的影响不大。根据上文可知,评价区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及储水量变化程度不大,水位下降幅度较小而且稳定,经查证评价区所在区域近五年平均地面沉降速率为7.9mm/a,对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D表D10,评价区地面沉降发育程度较弱。图3.2-1地下水埋深年度变幅分布图(局部)矿区位置矿区位置图3.2-2地下水埋深年度变幅分布图(局部)图3.2-3濮阳县地下水埋深年度变化图(2)井场地质灾害现状分析本项目已建井场3座,井场位置分散,面积较小。井场地形平坦、开阔,周边大部分是耕地;井场距离村屯较近,无大型建筑物;井场地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井场地表多为第四系平原组砂质粘土覆盖,部分有植被覆盖,无基岩裸露情况。本项目井场的油井油藏埋深>3900米,采出水量较小,采油工艺先进,对于地下水含水层结构及水量等影响较小;从评估内已建成的井场工程来看,多年来未见发生过地质灾,也没发生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情况。故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照片3.2-1已建井场照片3.2-2已建井场俯拍图(3)进场道路地质灾害现状分析本项目已建进场道路3条,拟建进场道路7条,分别与井场连接,总长为1.083km,道路宽度4.5m,素土路面。本项目进场道路的长度都较短,占地面积较小,周边的地形地貌、地物、工程地质等情况和井场一样。故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照片3.2-3已建进场道路评估范围内地形平坦,地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评估范围内沟谷不发育,因此也不存在泥石流灾害;目前评估范围内地下石油开采,油层在3000m以下(井深3880~4260m),现状条件下地面塌陷灾害也不发育;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详见附表3(矿山地质环境情况登记表)。综上所述,对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表EI,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2、地质灾害预测分析(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1\*GB3①近期(2021年~2025年)评估区范围内地形平缓,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5m,覆盖层主要是潮土;近期油田所采用的开采工艺与现状相同,对地层的扰动较小,不易形成地下采空区,且井场分布较分散,对地层无大面积开挖,油田范围内亦无其它矿业开采活动,因此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壤水土流失,使原有耕作层发生破坏。由于水土流失灾害不是突出性的灾害,而是渐变性的,易于预防和治理,预测其危险性小。(2)中远期(2025年~2033年)油田开采方式同近期,未来开采活动对地层的扰动较小,同时部分油井开始闭井,井场及配套设施逐步进行土地恢复,工程规模小、强度小,未来引发或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小、危险性小。地面沉降发生的可能性小。(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影响=1\*GB3①近期(2021年~2025年)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预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一般也不会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2\*GB3②中远期(2025年~2033年)评估区地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可能性小,不会产生新的地质灾害,故油田中远期开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预测其危险性小,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预测评估详见附表3(矿山地质环境情况登记表)。综上所述,井场、道路建设可能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危险性较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含水层影响现状(1)含水层结构的影响油田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含水层破坏和污染的环节主要包括:钻井过程中对含水层的扰动破坏、废弃泥浆及钻井废水入渗对含水层的污染;生产过程中落地原油、采油废水、作业废水等的入渗对含水层的污染。1)含水层结构的影响矿区及周边水系不发达,仅有梁干三支渠,项目区地下水类型由浅层含水层和深层含水层,底板埋深30~40m和90~103m,钻井工艺中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在钻头对地下103m以上含水层的扰动破坏,本油田钻孔孔径相对于含水层面积较小,分布较为分散且钻井时间较短,因此整体来说对含水层结构破坏较小。由于钻井采用水泥浆充填井管,不会引起含水层的坍塌变形,也不会使上层潜水与下层碎屑岩类孔隙水相互连通,因此,现状评估石油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在实施井工钻探时,钻完一个井段后实施固井作业,将套管(通常为无缝钢管)下入井中,并在套管与部分或整段井眼间填注水泥,封固井壁,隔离井筒内外环境,分隔油、气、水层,以利于下一井段钻进,并防止窜层,保护油气层。中原油田钻井工艺分三个井段进行:一开表层钻至300m,下表层套管,固井水泥上返至地面;二开钻至2600m,下二开技术套管,固井水泥上返至地面目的层;三开钻至目的层,下油层套管,固井水泥上返至地面目的层。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各含水层的相互贯通、排泄和疏干,起到保护含水层的作用。经现场调查,现状石油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2)地下水水量的影响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地下水类型由浅层含水层和深层含水层,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大气降水与农业灌溉水入渗,区内降水量年均658mm,降水入渗系数为0.20~0.36,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效率高,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丰富。a.浅层含水层水量影响浅层含水层富水性与古河道分布和结构密切相关。古河道带地层渗透性强,富水性好,降深5m时,单井涌水量2000~4000m3/d,尤其是潜水含水层与浅水含水层的古河道重叠部位,富水性更好;古河间带地层随渗透性弱些,但降深5m时,单井涌水量也有1000~2000m3/d。所以浅层承压含水组是项目区主要供水利用对象,水质好,是区内城镇供水、农村供水、畜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供水层位。钻一口油井平均生产用水230m3/d(90%循环利用,新鲜水用量23m3/d),钻井人员生活用水2.0m3/d(生活用水定额60L/人/天,现场人员30人),其它用水2.0m3/d,单井合计新鲜用水27.0m3/d。b.深层含水层水量影响深层含水层由中、早期更新统及上第三系河湖相地层所组成,分布于全区,其顶界埋深90~103m,顶部分布有稳定且厚的粘性土层,将其与浅层含水层隔开。据钻孔资料,该含水层上部中、早更新统地层,含水砂层单层厚度较小,以粉细砂和中砂为主,一般可见6~8层。区内部分深井开采该层地下水单井涌水量82~278m3/d。项目油藏深度>3900m,在采油过程中伴随的采出水,单井采出水量为0.79m3/d,项目油井采出水量为5.56m3/d,采出水量较小。故对深层含水层水量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濮深18区块地下水资源丰富,产能建设对地下水水量影响较轻,因此,现状油田开采对含水层水量影响较小。(3)地下水水质现状=1\*GB3①采样点位根据现状调查,共布置了2个地下水采样点,分别为20-S-275(鲁河乡铁刘庄村)、20-S-276(鲁河乡后杜堌村),均为现有机井。表3.2-5地下水检测点位表编号井深(m)地下水埋深(m)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位置含水层位用途XY20-S-275404********铁刘庄村上更新统饮用水20-S-27615090********后杜堌村中、早期更新统饮用水=2\*GB3②检测因子以《地下水水质标准》(DZ/T0290-2015)为依据,结合本项目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选取检测因子包括13个检测项目(详见表3.2-6),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3\*GB3③检测结果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看,石油类和挥发酚的含量很低,均未检出(未达到检出限),由此推断地下水水质受到油田开发的影响较小。表3.2-6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表取样时间2020年6月化验编号无量纲mg/Lmg/Lmg/Lmg/Lmg/Lmg/LpHCr6+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硫化物挥发酚20-S-2757.50未检出(<0.004)1.500.420.47未检出(<0.005)未检出(<0.0003)20-S-2768.17未检出(<0.004)0.700.0390.92未检出(<0.005)未检出(<0.0003)化验编号μg/Lμg/Lmg/Lmg/Lmg/Lmg/L以下空白AsHgCuPbZnCd20-S-2750.6未检出(<0.04)0.00179未检出(<0.00009)0.00188未检出(<0.00005)20-S-2760.8未检出(<0.04)0.00105未检出(<0.00009)0.002630.00011(4)地下水水质影响钻井过程中贯穿含水层历时较短,且及时用水泥浆封隔含水层,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钻井废水和生活废水,均排入泥浆池自然干化处理后,进行最终固化填埋。生产运行中的井下作业废水和采出水,均采用罐装运输到污水站进行净化处理。因此现状条件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1\*GB3①钻井废水开发施工期排放的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和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根据调查,油田钻井每钻进1m产生钻井废水0.05m3。废水分散分布在各个井场,全部用于配制泥浆,并随泥浆排于泥浆池中自然蒸发,不向外排放,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②生活污水由于施工现场分散,生活污水呈面源形式。各钻井队均设置可移动旱厕收集生活污水,旱厕需做防渗处理,钻井结束后及时清掏填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3\*GB3③井下作业废水井下各种作业都需要水压洗井,产生的废水是临时性的。废液和废水中主要含有盐类、酸和有机物。井下作业过程中,单井产生废液废水为30m3,油田开采严格按照中原油田分公司环境保护规定的要求,带罐作业,井下作业废水全部进入污水罐拉运至污水站集中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④采油废水采油废水主要来自运营期的采气作业,它包括油层本身所含的边水、底水,废水中含有石油类及少量表面活性剂。本项目的单井采出水量为0.79m3/d。采出水采出后全部进入污水罐拉运至污水站集中处理,无外排,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油田开发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生产用水对地下水量影响小;施工期、运行期产生的钻井废水、采出水、生活污水等均已进行过处理,对地下含水层水质影响较轻;因此现状条件下油田开发对含水层影响为较轻。2、含水层影响预测(1)近期含水层影响预测(2021~2025年)=1\*GB3①近期含水层结构影响预测钻井工程影响:依据油田开发方案规划,3年内拟新建井数为7口,预测井深约4200m。钻井过程中,钻井打穿了含水层。采油井投产前,进行井下压裂。但由于井场分布较分散,钻井直径小且钻进时间较短,钻井采用水泥浆固井方案,采取套管完井,套管外水泥上返至地面,有效隔离各含水层,因此预测含水层结构受到的影响较轻。=2\*GB3②近期地下水水量影响预测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地下水类型由浅层含水层和深层含水层,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丰富,富水性好,降深5m时,单井涌水量2000~4000m3/d,古河间带地层随渗透性弱些,但降深5m时,单井涌水量也有1000~2000m3/d。所以浅层承压含水组是项目区主要供水利用对象,水质好,是区内城镇供水、农村供水、畜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供水层位。根据工程调查统计,钻井过程中,钻一口油井平均生产用水230m3/d(90%循环利用,新鲜水用量23m3/d),钻井人员生活用水2.0m3/d(生活用水定额60L/人/天,现场人员30人),其它用水2.0m3/d,单井合计新鲜用水27.0m3/d。生产过程中单井采出水量为0.79m3/d。因此,油田钻井过程和投入生产运行过程中,所需用水量对地下水水量影响较轻。=3\*GB3③近期地下水水质影响预测a.建设期地下水水质影响项目建设阶段,可能造成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工程活动是井场施工。

表3.2-7建设阶段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表工程活动影响原因影响途径或方式影响对象与结果井场施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渗漏污水下渗通过包气带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雨水淋浸,淋滤液下渗通过包气带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钻井液在井中发生渗漏钻井液中的有害元素渗透到含水层中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近期,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拟新建井数为7口井。已有工程实践表明:在油井钻探施工过程中,如果重视对地下水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相关环境保护法律与法规,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选用适宜的钻井液,施工过程中做好井场的防渗,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其它有害废弃物能及时外运集中处理,则可使油井钻探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削减到最弱;否则或在事故状态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正常工况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井场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污水,二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其它有害固体废弃物。正常工况:就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建单位依据环保法规,积极采取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做到对生活污水、施工污水、生活垃圾及其它废弃物,及时集中处理。正常工况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将产生的影响较轻。在非正常工况下,如建设单位虽然执行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但环境保护措施失效,如油井表套破裂钻井液渗漏到保护目标含水层、防渗措施失效等,则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发生该情况应当立即组织抢险小组对事故影响进行评价,本方案不做详细叙述。(2)中远期含水层影响预测(2026年~2034年)近期(2021年~2025年)到中远期(2026年~2034年),油田开发工艺、地质环境条件、水文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故中远期含水层影响预测和近期含水层影响预测结果相同,详见上节。综上所述,预测近期钻井工程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中远期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预测近期对含水层水量影响较轻,中远期对含水层水量较轻;预测近期对含水层水质影响较轻,中远期对含水层水质影响较轻。因此,预测油田开发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现状(1)井场工程井场的选择遵照以下原则:=1\*GB3①地势开阔平缓,地层稳定,地下水位较低;=2\*GB3②选择较有利的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避开不良工程地质地段及其它不宜设站的地方;=3\*GB3③站址选择符合地方规划,保护油田区域的生态环境。=4\*GB3④满足区域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5\*GB3⑤与附近工业、企业、仓库、车站及其它公用设施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6\*GB3⑥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截止到2019年底,已建井场3口。井场特点是分散,单个面积小,破坏形式为压占,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

照片3.2-4井场地形地貌(2)道路工程连接主干道路和井场以及连接各个井场之间的通井路,全部为素土路面。道路建设对原有景观的连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因此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损毁程度严重。

照片3.2-5道路破坏地形地貌

表3.2-8已损毁地形地貌面积汇总区块井号类型井场道路hm2hm2濮深18区块濮深18已有油井1.000.06濮深18-2已有油井1.000.06濮深18-侧1已有油井1.000.01合计合计3.000.13综上所述,现状油田开采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2、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1)近期地形地貌景观预测(2021~2025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面设施的兴建、开挖、填筑以等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扰动了原地貌形态,损坏了地表土体结构和地面植被。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油田拟建7座井场及0.806km进场道路,拟建井场永久占地面积1.68hm2,拟建道路永久占地面积0.36hm2,新建井场及道路周围有交通干线,且原有井场、道路仍保持现状地形地貌状态,预测近期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2)中远期地形地貌景观预测(2026~2034年)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拟建的7座井场在近期已建成,中远期无建设,预测中远期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较轻。综上所述,油田建设、开采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开挖和占用。局部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经过预测分析油田建设、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局部影响严重。(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由现场踏勘情况分析,施工期间对水土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钻井施工、平整场地以及道路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各种机械产生的噪声、排放的废气以及道路施工等废弃的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工人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垃圾等废物成为主要污染源。上述污染源和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局部的,待施工结束后这种影响会随之消失。井场及道路占地(永久占地)也将使土壤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集中表现为对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影响。重点对井场附近进行取样检测。评估区内只有一条水渠,本次对水渠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1、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水环境现状调查1)地表水水环境现状调查根据现状调查,共布置了1个地表水采样点20-S-274(梁干三支渠),选取检测因子包括13个检测项目(详见表3.2-10),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表3.2-9地表水检测点位表编号项目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位置类型用途XY20-S-274地表水********梁干三支渠沟渠水农业灌溉根据地表水水质分析结果看,石油类和挥发酚的含量很低,均未检出(未达到检出限),由此推断地表水受到油田开发的影响较小。表3.2-10地表水水质检测结果表取样时间2020年6月化验编号无量纲mg/Lmg/Lmg/Lmg/Lmg/Lmg/LpHCr6+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硫化物挥发酚20-S-2747.53未检出(<0.004)0.530.0971.16未检出(<0.005)未检出(<0.0003)化验编号μg/Lμg/Lmg/Lmg/Lmg/Lmg/L以下空白AsHgCuPbZnCd20-S-274未检出(<0.3)未检出(<0.04)0.00158未检出(<0.00009)0.00232未检出(<0.00005)2)地下水水环境现状调查根据上文(表3.2-6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表)地下水检测数据分析结果,目前油田开发对地下水影响较小。水环境污染预测1)施工期对水土环境的影响拟建项目钻井废水全部进井场储罐,由罐车外运至处理厂处理。清管试压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采用沉淀处理后就近排放。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井台旱厕,后用于浇灌植被或当作肥料使用。因此,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较小。2)运行期对水土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运营期井下作业废水及采出废水均采用罐装运输到污水站进行净化处理,不外排。因此,营运期对水环境影响较小。3)闭井期对水土环境影响分析闭井时期基本不产生废水,因此,对水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预测评估矿山建设开采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为“较轻”。2、土地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土地环境污染现状调查为监测油田开发对土环境的污染现状,采取已建井场土样,进行土壤质量检测,布置的土壤采样点位于濮深18井场,采的是井场周边耕地附近的土壤,化验编号为2020YH4338,选取了10个检测因子,本矿区土壤采样点的位置如图3.2-4所示。表3.2-11土壤环境检测及评价结果单位:mg/kg(pH无量纲)原样编号化验编号无量纲%mg/kgmg/kgmg/kg%mg/kgmg/kgmg/kgmg/kgpH有机质全氮CrCuKCdAs有效磷石油烃(C10-C40)濮深18土样2020YH43388.250.7141461.720.81.750.1510.410.937检测结果表明,已经开发涉及的区域内,土壤质量pH偏碱性,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所有指标均低于标准中的筛选值。说明油田的开发建设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图3.2-4土壤取样点位置图土地环境污染预测评估根据表3.2-11土壤检测数据,综合分析采油工艺流程,油田开采对土地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现状评估采油活动对水土环境的污染程度为“较轻”。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价(一)土地损毁的环节与形式1、生产工艺流程油田勘探项目是一项从地下到地面,包括多种学科的复杂工艺系统流程,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有地质调查、地质勘探、钻井、固井、完井、采油、石油集输等,油田开发采用边开发、边建设、边投产的滚动开发方式。项目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12。图3.3-1评估区石油生产工艺流程图(1)油田前期地质勘探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2)钻井钻井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地下构造,并不断取岩芯进行分析,以确认是否找到储油层、含油面积大小、储量多少、有无开采价值等。本项目油田钻井过程中优先实施探井、评价井。严格按照钻井顺序实施,坚持随钻分析,及时调整部署,提高钻井成功率。(3)测井测井是在钻井过程中和完钻后必须进行的作业过程,其工艺是通过测定底层电阻、自然电位、声波、声幅和放射性,确定含油层位,以检查固井质量和确定射孔位置等。(4)采油油田油层原始压力较低,不能进行自喷采油,因此采用人工注水方式进行开发。油田生产井主要工艺包括射孔、酸化、压裂、下泵、试油、修井、清蜡、除砂。在钻井、测井后要进行射孔,濮深18块采用电缆传输射孔打开油层,射孔前必须采用优质射孔液清洗井筒;为保护套管,提高压裂效果,套管接箍处不射孔。采用射孔工程设计软件,优选射孔方式,孔密、孔径、孔深等参数。油层可根据情况采用深穿透负压射孔、复合射孔、爆燃压裂等技术直接投产。酸化、压裂作业主要目的是扩大含油岩层的孔隙度,提高原油的渗透性。需根据油层物性、纵向油水关系、油藏类型等优选措施方式。为了解决油藏低孔、特低渗问题,提高单井和油田产能,故实施油井压裂投产。压裂液最大限度地选择适用于特低渗油藏的低伤害、破胶彻底、易返排的压裂液。选用限流法完井压裂技术。对于原油压力较低的油藏,由于原油不能从井管中自行喷出,因此需要下抽油泵,借助外加动力使原油产出。生产井在投产前还需要进行试油,在油井出口通过不同口径的油嘴,将原油排入储油池中以计算油井的合理产量,然后原油才能通过油管线进入流程。油井在完钻之后或是在进行酸化、压裂等作业后都需要进行洗井,以清除井底残留泥浆和污染物。洗井液一般以水为主,并根据需要加入不同的化学物质,如:酸、碱和活性剂等,也有采用定期向油井内添加化学除蜡剂进行洗井。采油井在投产一段时间后,由于腐蚀结垢、机具损坏等原因往往要进行修井,修井一般分为大修、中修和日常维修,修井时要将油管全部拔出,以更换损坏的油管和机具。2、土地损毁环节、形式通过上述石油开采工艺流程简介,并结合实际调研了解,破坏环节和时序见图3-13。

图3.3-2破坏环节和时序图结合上图,油田建设对土地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井场建设从开钻到试采环节,会有大量钻探机以及采油机等主要设备的进驻,对井场用地造成压占损毁,且会有一定量的废泥浆废水以及化学试剂等污染物被排放,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污染周边土壤和环境,本项目设置有泥浆池,将有害物质集中回收处理,并及时清除运走,减免了污染物对土地的损毁。以上施工环节对土地损毁的主要方式为压占。(2)道路建设在钻井工程进行过程中,相应的进场道路建设也同步进行,以满足生产建设需要。进场道路建设主要为素土路面。因此,道路建设主要工程手段是部分路面挖高填低后对路面进行压实。该环节对土地损毁的主要方式为压占。(3)场站建设濮深18区块油田不涉及场站建设。(4)管线铺设濮深18区块油田不涉及管线建设。(5)输电线路濮深18区块油田不涉及输电线路。3、土地损毁时序根据油田的勘探开采时序表确定土地损毁时序表,根据已有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结合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井场损毁时间持续到油田服务期结束。道路用地随井场的修建而修建,井场生产结束后,井场和进场道路在使用结束后及时开展复垦工作。见表3.3-1、表3.3-2。表3.3-1濮深18区块油田土地损毁时序表日期(年)井场(座)场站(座)道路(km)输电线路(km)2009-2020300.27702021-2025700.80602026-2030000合计1001.0830表3.3-2濮深18区块油田近期2020-2025年土地损毁时序表占地类型年度井场用地(hm2)道路(hm2)临时永久临时永久20212.280.7200.2220222.280.7200.1420230.760.2400.0052024000020250000合计5.321.6800.36(二)已损毁各地类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截止到2019年年底,已损毁土地主要为已建井场及道路工程。已损毁土地范围依据已建工程勘测定界报告确定,将其范围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进行叠加计算,得到已损毁土地各地类面积。共压占损毁土地3.13hm²,各用地项目破坏土地情况如下:1、井场本项目已建井场3座,且均为单井,经统计,井场总用地面积为3.0hm2,其中临时用地面积为2.28hm2,已复垦未验收。永久用地面积为0.72hm2。破坏土地方式为压占,临时用地损毁程度为中度,永久用地损毁程度为重度,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见表3.3-1、照片3.3-1。照片3.3-1已建井场表3.3-1已建井场损毁地类面积汇总表用地项目地类永久用地(hm²)临时用地(hm²)合计(hm²)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井场****************************************总计(hm²)0.722.283.002、道路本项目已建道路为进场道路,已建井场道路总长为0.227km,永久用地宽度4.5m。道路对土地产生压实改变理化性质,损毁程度为重度。根据勘测定界资料统计成果,已建道路损毁土地类型按一级地类划分为耕地(表3.3-2),损毁土地面积合计0.13hm²,其中临时用地面积0hm²,永久用地面积0.13hm²。3.3-2已建道路损毁地类面积汇总表用地项目地类永久用地(hm²)临时用地(hm²)合计(hm²)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道路********************总计(hm²)0.130.000.13表3.3-3濮深18区块油田已损毁土地情况汇总表类别用地面积(hm2)土地利用类型损毁类型临时用地永久用地小计井场2.190.722.91****压占0.090.000.09****小计2.280.723.00—道路00.130.13****压占小计00.130.13—合计2.280.853.13—(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根据油田开采计划,未来土地资源占用主要为井场压占破坏、道路压占破坏。1、井场近期:油田拟建设井场7座,井场建设拟损毁土地面积7.00hm2,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1.68hm2,临时用地5.32hm2。破坏土地方式为压占,临时用地损毁程度为中度,永久用地损毁程度为重度,破坏土地类型为耕地和住宅用地。中远期:项目区不再新建井场。表3.3-4井场建设拟损毁地类面积汇总表用地项目地类永久用地(hm²)临时用地(hm²)合计(hm²)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井场****************************************总计(hm²)1.685.327.00002、道路近期:规划建设道路0.806km,拟损毁土地面积0.36hm2,其中永久用地0.36hm2,临时用地0hm2。破坏土地方式为压占,损毁程度为重度,破坏土地类型为耕地、林地和住宅用地。中远期:项目区不再新建道路。3.3-5规划道路拟损毁地类面积汇总表用地项目地类永久用地(hm²)临时用地(hm²)合计(hm²)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道路************************************************************总计(hm²)0.360.000.36表3.3-6濮深18区块油田拟损毁土地情况汇总表序号类别用地面积(hm²)土地利用类型损毁类型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小计1井场近期1.203.805.00****压占0.481.522.00****中远期0.000.000.00--2道路近期0.300.000.30****压占0.010.000.01****0.050.000.05****中远期0.000.000.00--3总计近期2.045.327.36--中远期0.000.000.00--3、土地损毁评估本项目拟损毁土地包括拟建井场用地和道路用地。损毁方式为压占。本项目土地损毁具有点多面广,单一井场损毁土地较小,井场用地长期压占土地,导致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改变。损毁评估结果为重度损毁。井场临时用地主要为临时生活点、建设设备等对土地造成的压占,压占时间相对较短,损毁后采取翻耕和清理等手段即可达到恢复,损毁评估结果为中度。道路用地为施工生产道路,对土地造成压实,减少土壤孔隙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损毁评估结果为重度,项目损毁程度分析见表3.3-6。表3.3-7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拟损毁土地评估一览表类别临时用地永久用地损毁形式评估结果井场井场工作区压占重度损毁临时生活点等压占中度损毁道路道路路基压占重度损毁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分区原则与方法(1)分区原则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综合考虑矿山开发设计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行分区,分区原则如下:=1\*GB3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应包括整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2\*GB3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分区因素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采矿活动对水土环境污染影响等,依据上述因素的危害或影响程度进行分区;=3\*GB3③按“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综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4\*GB3④阐述防治区的面积,区内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其危害,以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等。(2)分区方法在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水土环境污染影响和破坏现状与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防治难易程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分区。选取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水土环境污染现状与预测评估结果作为分区指标,利用叠加法进行分区,分区标准见表3.4-1。表3.4-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2、分区评述根据上述确定的分区原则和量化指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与预测评估结果,对生态环境、资源和重要建设工程及设施的破坏与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并依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F(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中的指标,将评估区范围内的区域分为两类,分别为重点防治区Ⅰ(采油井场、道路),和一般防治区Ⅲ。简述如下:(1)重点防治区(Ⅰ区)①采油井场防治区(Ⅰ1)目前油田已建井场占地面积约3.00hm2,拟申请矿权剩余服务期新建井场占地面积7.00hm2,本次井场防治区面积10.00hm2,其中临时用地面积7.60hm2,永久用地面积2.40hm2。经现场调查,井场永久用地采取了场地压实的措施,由于井场选址通常选取在视野开阔相对较平坦区域,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压占土地资源。道路防治亚区(Ⅰ2)综合油田已建道路和拟建道路工程占地面积,本次道路防治区面积0.49hm2,其中临时用地面积0hm2,永久用地面积0.49hm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压占土地资源。(2)一般防护区(III区)评估区重点防治区外的区域为一般防护区。本方案评估区面积约为2.462km2,一般防护区面积为235.71hm2,该区域在本方案服务年限内不进行油田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表3.4-2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油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单位:hm2防治分区面积其中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临时用地永久用地重点防治区(Ⅰ)井场防治区(Ⅰ1)10.007.602.40该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小;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较轻;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较严重;土壤污染等级轻度。①对井田建设区域地形地貌整治②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监测③对井场周边土地进行土壤污染修复和监测④对地形地貌景观恢复状况进行监测道路防治亚区(Ⅰ2)0.4900.49小计10.497.602.89一般防治区(III区)235.71——该区矿业活动较少,且由于油田开采的特殊性,采矿活动对井场相关建设区域以外的地区影响微乎其微,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较轻。不须进行工程治理合计246.20(二)土地复垦区与土地复垦范围依据前述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结果,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依照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对复垦区的定义,确定本方案复垦区总面积为10.49hm²,包括已损毁土地面积为3.13hm2(永久性建设用地+临时用地损毁土地(已复垦未验收)=0.85hm2+2.28hm2=3.13hm2),拟损毁土地面积为7.36m2(永久性建设用地+临时用地损毁土地=2.04hm2+5.32hm2=7.36hm2)。项目不存在留续使用土地。复垦责任范围=复垦区-留续使用土地-已复垦土地面积已验收即复垦责任范围=10.49-0-0=10.49hm2因此,方案复垦责任范围面积为10.49hm2,具体见表3.4-3。表3.4-3复垦责任范围面积汇总表单位:hm2用地类型评估单元井场道路合计备注已损毁临时用地2.2802.28已复垦未验收永久用地0.720.130.85拟复垦小计3.000.133.13拟损毁临时用地5.3205.32拟复垦永久用地1.680.362.04小计7.000.367.36合计10.000.4910.49(三)土地类型与权属复垦区具体占地类型如下表3.4-4、表3.4-5所示。表3.4-4复垦区土地利用地类汇总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²)占总面积比例(%)************************************************合计10.49100.00%复垦区内土地权属无争议,具体权属见表3.4-5。表3.4-5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复垦区土地权属表权属地类及面积(hm2)合计(hm²)************************濮阳县************************************************************合计(hm²)8.370.102.0110.49(四)土地损毁程度分析油田项目用地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单宗面积小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所以一般按照用地类型采用定性分析进行土地损毁程度分析。此项目中用地类型分为井场用地、道路用地。损毁方式为压占。根据损毁情况及复垦的难易程度,进行土地损毁程度的定性分析。考虑后期复垦要求,将该项目土地损毁程度划分为轻度损毁、中度损毁、重度损毁。本方案从损毁时间、损毁面积、损毁前原有土地状况三个角度来确定土地损毁程度。1、井场用地井场永久用地使用时间一般较长,地表一般有建筑物结构,复垦过程中需进行此类人为土壤侵入物的拆除工作,故将其确定为重度损毁。井场临时用地在井场建设期间受临时设备搭建、车辆和人员走动等影响,对土地造成临时压占、辗压和践踏,损毁了地表的植被,但地表并未用混凝土进行固化,只是局部受到压占,只需在建井完备后对其进行杂物清除、植被重建即可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故将其确定为中度损毁。2、道路用地道路修建时压占了地表土壤和植被,永久用地占用时间较长,需要进行清基与平整,所以其永久性用地为重度损毁。表3.4-6复垦区土地损毁情况表单位:hm2类别面积(hm2)土地利用类型损毁类型永久用地-重度损毁临时用地-中度损毁合计井场1.925.997.91****压占0.000.090.09****压占0.481.522.00****压占小计2.407.6010.00——道路0.430.000.43****压占0.010.000.01****压占0.050.000.05****压占小计0.490.000.49——合计2.897.6010.49——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区内地表高差较小,地处地质灾害不易发区。通过野外调查,从评估内已建成的井场工程来看,多年来未见发生过地质灾害,故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监测,为常规手段,技术可行。2、含水层防治技术可行性分析含水层的修复主要体现在预防和监测上,油田埋藏较深,在3880~4260m之间,生产过程中油水的外泄、落地原油,可能随着降雨入渗,威胁区内含水层。主要采用监测的方法,同时对采出水处理站的水井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同时杜绝污水的排放,以免地表水水质进一步恶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监测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执行。使用水位测量仪,采用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安装地下水位自动监测仪等方法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和监测体系成熟、完善,可操作性强。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考虑抽出-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等。抽出-处理技术是将含有溶解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地下水抽取到地表去除其中污染物的方法,可以利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注入地下。技术上可行。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生物(植物、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吸收、转化、消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生物修复可分为天然生物修复和强化生物修复。在不添加营养物的条件下,土著微生物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电子受体,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称为天然生物修复,该技术在修复被石油产品污染的场地中正得到广泛应用。化学氧化是指利用氧化剂本身氧化能力或所产生的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氧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得污染物转变为无害的或毒性更小的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常用的化学氧化用剂有过硫酸盐、高锰酸钾和臭氧等。化学氧化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污染物浓度的大量降低(60%~90%以上)。3、水土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可行性分析近年来,水土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与工程发展很快,随着点源污染逐渐被控制,水土环境污染技术进一步发展,包括物理修复及蒸汽浸提技术、化学修复及可渗化学活性栅技术、淋洗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水泥/石灰固化修复技术、玻璃化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等。4、监测技术可行性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为人工巡查,含水层监测为水质、水位、水量监测,地形地貌景观采取遥感监测,水土环境污染监测为主要为地表水(渠道水)监测及土壤监测,均为常规性监测,均可实现。(二)经济可行性分析1、地质灾害防治经济可行性分析针对矿区范围地质灾害不发育,主要以预防、监测为主。成本低,经济可行。2、含水层防治经济可行性分析针对含水层破坏,主要以预防、监测为主。预防措施在油田建设及运行期间在原有技术措施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可完成,与含水层受到破坏之后进行修复相比具有巨大的经济优越性。3、水土环境污染防治经济可行性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水土环境污染问题,以预防、监测为主,经济可行。针对井场水土环境污染,采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相结合,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不需要将污染物转移,具有省时、高效、经济的优点。4、监测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含水层监测为水质、水位、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为现场监测、水位监测采取的是自动监测,成本相对较低,地形地貌景观采取遥感监测、水土环境污染监测等均为常规性监测,经济可行。5、矿山的产出与投入可行性分析矿山总投资估算为前期投资、未来开发投资及建设期利息等。未来开发投资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用,矿山的产值用气藏工程方法进行指标预测,预测期10年,期末累计产油14.77万吨,根据《文中油气田濮深18块新增石油探明储量报告》中,可知濮深18区块期末总产值为6.80亿元,总成本4.97亿元,上缴税收为0.37亿元,净利润为1.06亿元,本项目的治理费用为176.33万元,可知,濮深18区块的投入治理费用与净利润的比值为1:59,矿山的投入治理费用占比较低,经济可行。(三)生态环境协调分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主要是治理由于油藏开采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使水环境、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在开采过程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治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复地形地貌景观、恢复土地利用情况等,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采取的修复和监测措施不涉及新建工程措施,治理目标是恢复井场、道路为原有土地利用状况、逐步恢复井场周边受污染的土地,使之与周边土地利用相协调。井场服务期结束后将采取闭井措施,恢复原有地形地貌。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含水层修复、水土污染环境修复可将油田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保护含水层和水土资源。使被破坏的含水层及水土资源恢复的目的。通过以上分析,濮深18区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在生态环境协调性方面是可行的。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类型复垦区主要地类为耕地、林地、住宅用地。地类面积详见表4.2-1。通过土地损毁预测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叠加分析,且与矿方相关部门求证,本项目开发地面工程项目涉及了基本农田用地,需要征用或租用基本农田。

表4.2-1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复垦区土地利用地类汇总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²)占总面积比例(%)************************************************合计10.49100.00%表4.2-2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复垦责任范围土地利用地类汇总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²)占总面积比例(%)************************************************合计10.49100.00%表4.2-3河南东濮凹陷濮深18区复垦责任范围中待复垦范围土地利用地类汇总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²)占总面积比例(%)************************************************合计8.21100.00%2、土地权属状况复垦区土地权属归濮阳县集体所有,权属无争议,具体见第三章复垦区土地权属表。(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合矿区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损毁预测结果等,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对不同损毁方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找到矿区土地利用的限制因子,提出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1、评价原则(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协调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国家和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农业规划和林业规划等,兼顾和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因地制宜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时,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区位和损毁状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其适宜性,不强求一致。(3)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