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讲义分层训练_第1页
23马说(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讲义分层训练_第2页
23马说(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讲义分层训练_第3页
23马说(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讲义分层训练_第4页
23马说(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讲义分层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马说全面分析深度解读全面分析深度解读【目标导航】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2、理解本文阐明的道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难点)【走进作者】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2、作品风格:俗话说“韩文如潮”。韩愈的风格象江上潮水,浪推千里,气势浩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精巧,逻辑严谨,擅长脱物寓意,感情充沛。【走进作品】1、“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如《爱莲说》2、题目解读《马说》“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背景链接】《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词语盘点】1、语音:骈(pián)死槽枥(cáo)(lì)才美不外见(xiàn)祗(zhǐ),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2、通假字①食马者(食,通“饲”,喂。)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3、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受辱)(2)数量词用作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日行千里)(3)名词用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4)动词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完,这里是使……尽。)4、古今异义(1)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是马也是古义:指示代词,这,这样的;今义:对,正确。(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今义:安定,使安定,安全。(5)策之不以其道道古义:方法;今义:道路。5、一词多义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食不饱(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尽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策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作动词,用马鞭驱赶)策执策而临之(马鞭)6、成语积累伯乐相马: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重点词语】1、马之千里者之:助词,无义2、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4、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6、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7、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完8、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1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中心思想】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是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控诉。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结构梳理】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第三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达了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识记文言词语2、领悟作者的情感。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1.根据课文填空:(1),而伯乐不常有。(2)故虽有名马,。(3)马之千里者,。(4)策之不以其道,。(5),其真不知马也。2.理解性默写(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7)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是:(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骈死于槽里之间骈:(2)祗辱与奴隶人之手辱:(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等:(4)执策而临之策:临:(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5.下列语句朗读正确的一项是()A.世有/伯乐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而伯乐/不常有6.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B.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托物寓意,作者的真意是呼唤统治者重视人才。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俗话说“韩文如潮”,他文笔犀利,形势活泼,与柳宗元合成“韩柳”。7.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5【课内外衔接】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景公问晏子曰:“莅①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②以敕民,则其道也。”公曰:“虽有贤能,吾庸③知乎?”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④乎是,故不知也。”公曰:“请问求贤?”对曰“观之以其游⑤,说⑥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⑦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⑧,不掩欲以荣⑨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释】①莅: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②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③庸:怎么,哪里。④务:致力,专カ从事。⑤游:交游,交结的朋友。⑥说:评说,评论。⑦靡曼:指言辞华丽。⑧声:名声,声誉。⑨荣:通“营”,迷惑。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策之不以其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善为国家者何如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D.虽有贤能故虽有名马(《马说》)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2)题。(5分)(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用原文回答)。(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2分)【课外拓展】鸟说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⑴有声弇弇⑵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⑶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⑷,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⑸掬⑹,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⑺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⑻,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⑽不深山之适⑼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⒁。⑴日:每天。⑵弇弇(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⑶巢:做巢。⑷盏:灯。⑸盈:满。⑹掬:捧。⑺撼:摇晃。⑻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⑼以:凭借。⑽奚:为什么。⑿适:到。⒀非所:不应该呆的地方。⒁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12.解释加点词语:(1)去地不五六尺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