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发展历程模块三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考点四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02第2关对接高考03第3关精练高考栏目导航01第1关梳理考点1.科研的起步(1)措施①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②成立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③吸引海外知识分子归国,政府还大力培养科技人才。④1956年,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01第1关梳理考点(2)成就领域成就国防科技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②1964年,第一颗____________爆炸成功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④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农业领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______________原子弹东方红一号籼型杂交水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③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④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3)意义①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②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2)成就①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农业、科研等方面和平利用。②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____________”技术的国家之一。一箭多星

③航空航天事业: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_____________;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____________”载人宇宙飞船。④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____________”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⑤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3)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远程运载火箭神舟5号银河[轻巧识记]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建立人民教育事业①改革学制,确立____________的新型教育制度。②开展扫盲和________________。(2)制定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工农识字教育德育、智育、体育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经过:“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____________”运动、“教育革命”、推荐工农兵上大学。(2)影响:出现“____________”“人才断层”局面,严重影响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3.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2)措施: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____________”战略及教育立法的较大进展。(3)成就:基本普及了_______________,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上山下乡文化断层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轻巧识记]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1)背景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②大规模____________的逐步展开。(2)目的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②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3)提出:________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____________问题上百家争鸣。(5)地位: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经济建设1956学术(6)影响①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②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如《红岩》《上甘岭》《东方红》等。2.“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凋零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____________”一枝独秀。样板戏3.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____________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③国家设立一批文化艺术奖项。(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生机。社会主义[易错提醒]正确理解“双百”方针下的自由“双百”方针并不意味着一切文学艺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也不是各种各样的作品都可以自由出版。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宪法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自由发展,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思维导图]新中国教育发展示意图1.“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2.1958年开始“教育大革命”,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3.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答题术语]

5.注意区分“211工程”与“希望工程”。“211工程”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而“希望工程”则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工程。6.“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B.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C.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02第2关对接高考考向预测:助推现代中国发展的“科教兴国”战略B

解析:材料中的教育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说法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1985年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践行了1983年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方针,故B项正确;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体现是在建国之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故C项错误;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5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科教兴国必须处理好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关系,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全国卷Ⅱ、卷Ⅲ经常命题,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31题,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变化;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31题,现代教育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复习时注意与当时的经济背景进行结合。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史料一主题:新中国的教育成就①学生教材

史料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②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④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1)史料一的教材图片反映了什么思想?提示:史料一的教材出现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2)史料二中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国教育事业拨乱反正时期,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有哪些?提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颁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①通过教材中的关键字,判断所处的时期。②侧重强调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③从经济现代化角度论述。④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方面进行认识。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2017·全国卷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03第3关精练高考C

解析:C对: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A错:从题干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否得到解决。B错:材料只是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提及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D错: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2.(2015·全国卷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

解析:建国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项正确。3.(2013·

课标卷Ⅱ·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A

解析: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1.(2018·湖州模拟)“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的现代中国科技成果(

)A.打破了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B.表明中国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C.使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D.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A

解析:为了打破美苏的核技术封锁、垄断,我国积极开展“两弹一星”项目,终于在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A项正确。2.(2018·天津河北联考)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D

解析:材料反映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不能由此说明中国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但不能由此说明美国科技水平一直领先,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关于科技论文总数的比较,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D项正确。3.(2018·甘肃模拟)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C

解析:据材料“‘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两弹一星”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A.注重人文关怀

B.强调历史理性C.重在现实批判

D.借鉴先进理念A

解析:材料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到“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都体现出新时期文艺注重人文关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历史的理性看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现实的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借鉴先进理念,故D项错误。5.(2018·唐山模拟)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是对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的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6.(2018·太原模拟)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国家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保障了国家对人才的需要C.推动了教育大革命的实施 D.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描述了恢复高考对国家的影响,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故A项错误;由于恢复了高考,国家选拔人才有了一个相对公正的平台,故B项正确;教育大革命是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的一种说法,故C项错误;知识青年待业问题是考试制度解决不了的,故D项错误。7.(2018·珠海模拟)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