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上13 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九上13 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九上13 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九上13 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九上13 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九上13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上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赏析文章描绘的美景。

2.深情诵读,体味作者寄寓的“痴情"。

教学重点:1、分析张岱的“痴”。2、探究张岱的孤独美。

教学难点:探究张岱的孤独美。

教学方法:启发法、点拨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西湖;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夏天里妖娆妩媚的西湖。

诗人们常常在春天、夏天游赏西湖,其景生机盎然,鲜艳明媚。明末清初的张岱他却特立独行,在雪天独自游玩西湖,他为何在冬雪天独自前往?为何不择一晴日,携友而行?晚明嘉兴人汪珂玉曰:“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雪湖之美,尽在张岱《湖心亭看雪》。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湖心亭看雪》,去感受雪天西湖的美丽。

一、“痴”·特别的看雪

1.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请分别概括。

明确:

第一段:湖心亭看雪景

第二段:湖心亭遇佳客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明确:痴

痴的意思是痴迷、着迷,因执着于某事而达到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表现出与常人有异。

2.读第一段,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分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从视听角度写:不寻常的天气——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无声,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是日更定更定。

从时间角度写:不寻常的时间——时间很晚。

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人物角度写:不寻常的行踪——孤身一人。

2.张岱,居然在这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里,有不寻常的行踪,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痴迷”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明确: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率性而为、不随流俗“痴"·看特别的雪过渡:在大雪纷飞的晚上,作者不是沉浸于梦乡之中,而是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西湖雪天的景色呢?他究竟又美在哪里呢?

1.寻读

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雪景的句子,并归纳特点。

(1)湖中人鸟声俱绝——万籁俱寂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水天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天地相融

大家闭上眼睛边背诵边想象。

2.比读

(1)比较下面原句和改句,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组:

【原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

“痕”字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点"字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芥”字写出扁舟极轻极巧,“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几个量词的使用非常准确,视野由远及近,物品由大到小,让人顿时产生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句中大与小形成鲜明对比,更添人如沧海一粟的悲凉。

如果换成“条”“座"艘”“个"四个寻常的量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湖心亭看雪》并没有运用各种手法来描绘雪景,而是用一系列数量词呈现雪后西湖夜晚的景物,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描绘出一个静美空灵、超凡脱俗的雪夜。白茫茫的雪景为底色,几个淡黑的影子隐约其间,这就像一幅——

这种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修饰的方法即是白描。

写作方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是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3.悟读

张岱痴迷雪景,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张岱《一卷冰雪文·序》

译文: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但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明确:中国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文人墨客,他们寄情山水,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寄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所以寒夜赏雪,正是张岱“冰雪人格”的体现,表现了他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清高孤傲、特立独行的一面。二、“痴"·特别的情

1.“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结合材料讨论。

【链接材料】

张岱曾在西湖一带生活了40年,本文是作者离开当年居住的西湖至少15年后的梦中追忆,“湖心亭看雪"事件在崇祯五年(1632年);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1644年)张岱反清复明失败后入山著书;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7年。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怀念故国的情怀。

“金陵”即南京,明太祖定其为国都。

明确:张岱的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对故国的思念等复杂的感情,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痴情”,也许他惦记得更多的是亭中人和他心灵相通的情致和故国之思。

2.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辞。联系课文,你觉得张岱的《自题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样的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

通过自我嘲讽和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对忠臣角色的无奈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3.文中舟子称张岱“痴”,他的“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崇祯五年金陵

总结: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