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潢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A.“独立发展”特征 B.“多元一体”的特征C.“连绵不断”的特征 D.“农业文明”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可知,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两河间形成不同的区域文明,材料“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说明中国各个区域的文明便于互相交流,形成文化整体,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地理环境否定“文化西来说",与表现“独立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反映的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特征也无关,排除C项;这些地理特征共同反映的并非“农业文明”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又修直道从甘泉至九原;西南“略通五尺道”。秦朝修建这些道路的目的是()A.加强国家行政管辖 B.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C.防止诸侯犯上作乱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道路到达地点可以看出涵盖了东南西北各地的全国道路,从而可以看出有利加强国家行政管辖,维护统一,A项正确;完善的道路系统只是表现,材料要探究其目的,排除B项;防止诸侯犯上作乱,是目的之一,用以概括以偏概全,排除C项;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3.西汉“全国分为十三部,其中司隶校尉部及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六部,共计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人口则占全国百分之六十八以上”,“以豫州一部而言,其面积约占全国五十分之一,而人口则约占全国百分之十三以上”。这是由于上述地区()A.位于政治中心 B.政治环境安定C.经济相对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司隶校尉部及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六部,共计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人口则占全国百分之六十八以上”和所学可知,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秦汉以来,虽然长江流域逐渐得到开发,但力度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人口较少,人口少,自然就不需要设更多的州,C项正确。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不是政治中心,排除A项;西汉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各地总体政治环境安定,排除B项;自然资源丰富不是人口占优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4.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 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推动了江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手工业迅猛发展,这反映了交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南北经济对比,无法得出南移趋势,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推断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排除C项;材料强调运河疏浚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大明律》载有“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据此可知,明朝()A.用法律手段消除了贫富差距 B.律令儒家化的进程初步显现C.政府承担一定社会救济责任 D.德行是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依据材料“《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可以看出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弱势群体,政府承担一定社会救济责任,C项正确;“消除了贫富差距”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律令儒家化的进程初步显现在于汉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主旨“社会救济责任”,而“官员升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近代轮船招商局创建之初,清政府采用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常用的集资方式——官利制,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利”或“官息”)的权利。1914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派利息于股东”,1926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规定,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由此可知()A.近代工业的封建色彩浓厚 B.北洋政府压制民族工业C.官利制长期存在有其合理性 D.官利是企业的利润分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传统企业组织常用”可知,官利制在中国由来已久,从洋务运动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沿用,至北洋政府时期的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并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知官利制的长期存在有其合理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官利制的合理性,而非近代工业的封建色彩,也不是压制民族工业,排除A、B项;据材料可知官利是一种固定的股息,并不属于企业的利润分配,排除D项。故选C项。7.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已动摇 B.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没有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反而私自与西方列强达成协议,这就动摇了中央的权威,A项正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排除B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就已经开始勾结,排除D项。故选A项。8.1906年,钱玄同认为“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十余年后,他却提出“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这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差异反映了A.历史研究从来不客观 B.作者全盘否定封建文化C.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D.个人认知受到时局影响〖答案〗D〖解析〗从1906年算起的十余年后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所以钱玄同从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到摒弃,体现了时局变化对个人的影响,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全盘否定”的说法过于夸张,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钱玄同个人观念的变化,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C。9.在某一个革命时期,群众不断高呼“打倒段祺瑞卖国政府”“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建设民众的武力”“拥护广东国民革命政府”“解散关税会议”的口号。这一个口号大约在哪个历史阶段()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的初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打倒段祺瑞卖国政府”“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拥护广东国民革命政府”等信息可知,这些口号大约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社会相对稳定,此时还未出现广东国民革命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10.1978-1983年社队企业利润分配中,“企业再投资”的比重从27.7%增长到43.3%,“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从23.5%下降到11.6%,“农村社会福利”的比重从3.6%增加到9.8%。这表明()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社队企业根植于农业和农村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D.所有制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1983年社队企业再投资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和“农村社会福利”的支出比重仍然大量存在,表明社队企业仍带有突出的农村和农业色彩,B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1.图为1303年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法规。这反映出剑桥大学()◆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只能通过大学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确定。◆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在大圣玛丽学院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A.摆脱了教会影响 B.获得了自治权力C.取得了王权支持 D.具备了独立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03年(英国)。据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剑桥大学的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定期进行会议,推行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决定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可得出具备了独立精神,D项正确;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说明还没完全摆脱教会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剑桥大学自治权力,排除B项;14世纪的大学主要依托教会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2.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韩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材料说明美国()A.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C.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 D.民主制度仍然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对石油大亨说感谢你的帮助”及所学可知,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具有金钱政治色彩,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还存在缺陷,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不能说明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并未涉及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排除B项;美国现在仍采用两党制,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3.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说:“我们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不比别人差,放弃过去的光荣传统,使我们领导的人民丧失精神力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很赞同这种观点,选译这类文章还加按语说,“以国学振民心,谋光复者无能出此定例”。这些做法表明()A.中印争取民族独立中相互支持和联合B.中印通过提高民族自信来谋求民族独立C.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D.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20世纪初亚洲觉醒中,中印资产阶级革命者均强调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来团结民众,谋求国家的光复独立,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印度重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赞同,但未体现两者相互联合,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看出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排除C项;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14.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的举措有()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采用指令性计划的经济管理方式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至1937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采用指令性计划的经济管理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得苏联成为工业强国,B项正确;斯大林并没有继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这一时期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排除C项;D项与斯大林体制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这反映了()A.各国在合作共赢中促进了发展 B.经济全球化是强劲的时代潮流C.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 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开始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可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仍面临严重挑战与威胁,各国共同探讨应对之策,反映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世界各国的合作,未涉及合作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2021年,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D项“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A.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 B.反映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C.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D.源于二战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西方。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西方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第三产业兴起,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部分西方国家就业人口变化的情况,不能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日本,还包括美国、联邦德国,排除B项;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与社会矛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中西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各具特色,折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多样化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64—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展开了一场史称“布匿战争”的争霸战争。战争期间,罗马在征服的“第一块海外土地”——西西里岛上开始建立行省统治制度。从公元前227年开始,罗马便正式向海外西西里岛派遣专门的行省官员,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这标志着罗马开始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行省制度。西西里行省除少数城市免税外,大多数的行省居民都必须向罗马交纳什一税。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处理各种案件。行省各城市基本上遵循原有的法律制度,而在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罗马元老院会派遣立法委员会参照罗马法重新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制定了一些措施来防范行省长官收受礼物和从事任何买卖活动。罗马对行省的统治制度,主要是在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西里行省的建立是罗马城邦制度终结的标志。——摘编自宫秀华、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西西里行省制度的建立与运作》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征敛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西里行省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与罗马行省制相比,中国元代行省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元代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行省总督的权力集中在税收和司法上;行省法令在保持原有法律的基础上也受罗马法的影响;行省总督的权力受到监督和限制;在征服过程中形成与发展。(任答2点即可)(2)元代行省制特点: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行省的主要使命各有侧重;行省权力受到中央制约(或受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制约,或受到皇权的制约)。(任答2点即可)历史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或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为后世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时期。特点:据材料一“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处理各种案件”可知,行省总督的权力集中在税收和司法上;据材料一“基本上遵循原有的法律制度……参照罗马法重新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可知,行省法令在保持原有法律的基础上也受罗马法的影响;据材料一“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制定了一些措施来防范行省长官收受礼物和从事任何买卖活动”可知,行省总督的权力受到监督和限制;据材料一“主要是在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在征服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特点:根据“秦汉以来……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可知,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之一是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根据“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征敛财赋为基本宗旨”可知,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之二是行省的主要使命各有侧重;根据“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可知,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之三}是行省权力受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皇权的制约。元代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后世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简洁的、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规范。——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来,晚清政府开始接受电报这一新技术,总理衙门指出,“其意倡于俄,而英法继之,一国扬其波,众国遂随其流”。1877年6月,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津衙线。其后,电报通信逐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近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是把电报通信技术引进到外交通信中的先驱。在1878年曾纪泽出使欧洲之前,其前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呈给清廷的奏报,或用“公牍”,或用“信函”寄回国内,费时甚久。曾纪泽为便于和清廷沟通,开始尝试使用“电奏”。——摘编自马建标、林曦《近代外交的“通信变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电奏”制度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特点:建立统一的文书话语体系;逐渐规范化、成熟化;立法保障。流程分工明确。(2)原因:①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加剧;②洋务运动的推动③李鸿章等开明之士引进;④传统文书通信方式低效;⑤西方通讯技术传入;影响:①推动通讯的近代化;②丰富了文书形式;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⑤推动晚清国家治理的近代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可知特点是建立统一的文书话语体系;根据材料“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可知特点是流程分工明确;根据材料“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规范”可知特点是逐渐规范化、成熟化;根据材料“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可知特点是立法保障。【小问2】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清朝。从外部侵略角度分析原因是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加剧;从洋务运动角度分析原因是洋务运动的推动;从个人角度分析原因是李鸿章等开明之士引进;从传统方式角度分析原因是传统文书通信方式低效;从西方科技角度分析原因是西方通讯技术传入。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清朝。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影响是推动通讯的近代化;从文书方式角度分析影响是丰富了文书形式;从行政效率角度分析影响是提高行政效率;从中央集权角度分析影响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从国家治理角度分析影响是推动晚清国家治理的近代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城市化、工业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粮食需求。19世纪开始,英国从世界大规模购买便宜粮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粮食的出口方为沙俄和广大殖民地,工业国成为粮食消费国。这个局面被“一战”打破,接替沙俄的是美国。美国利用优越的资源尤其是政府干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国际粮食体系。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食,体系中其他地方则吸收这样的粮食。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变成世界粮食最大进口方。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开展工业化。但大部分国家,往往就用国际市场来解决问题,大量进口看似价格低廉的美国粮食。这当然是一种看起来成本很低的工业化方案。但廉价的国际粮食也往往有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粮食生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在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运作不好的时候,常陷饥荒阴影之中。——摘编自许准:《粮仓或是粮荒——走出两百年来的国际粮食体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延续至今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度改革,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了极大推动作用。目前,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百年来国际粮食体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相比,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路径特点,并说明二者路径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答案〗(1)特征:19世纪:以英国为中心;沙俄和广大殖民地生产,工业国消费。20世纪:以美国为中心;发达国家生产,第三世界消费。(2)特点:党和政府主导;独立自主和利用海外市场相结合;发展农业科技;着力生产关系调整。不同影响:中国:实现粮食自足;助推国力提升;保障国家安全。其他:常陷饥荒困境;工业发展受挫;被迫依附西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世界)。特征:根据材料“19世纪开始,英国从世界大规模购买便宜粮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粮食的出口方为沙俄和广大殖民地,工业国成为粮食消费国。”可知,在19世纪,以英国为中心,沙俄和广大殖民地生产,工业国消费;根据材料“美国利用优越的资源尤其是政府干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国际粮食体系。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食,体系中其他地方则吸收这样的粮食。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变成世界粮食最大进口方。”可知,在20世纪,以美国为中心,发达国家生产,第三世界消费。【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特点: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延续至今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度改革,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了极大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主导,发展农业科技;着力生产关系调整;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可知,独立自主和利用海外市场相结合。不同影响:根据材料“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可知,中国实现粮食自足,助推国力提升,保障国家安全;根据材料“廉价的国际粮食也往往有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粮食生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在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运作不好的时候,常陷饥荒阴影之中。”可知,其他国家,常陷饥荒困境,工业发展受挫,被迫依附西方。20.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帝辛,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商纣王”等。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下表为历代关于商纣恶行的记载。——据徐成《制造商纣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商纣王恶行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说明:商纣王不祭祖先、不任用同祖兄弟的“恶行”,反映了西周初期宗法制的完善;战国时期增加了商纣王个人残暴无道、贪于享乐等恶行,反映了战国时期君主专制的逐渐确立,诸子希望借纣王这一反面教材劝诫君主励精图治;西汉时期增加了对“炮烙”酷刑及其细节,反映了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宋元明时期,话本及小说先后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纣王的罪行中也多了些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神魔传说。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代社会特征在商纣王的形象演变过程中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可就一个或几个时期展开说明,或说明总体趋势,也可从史料价值角度发表看法)〖解析〗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对商纣王恶行的记载越来越丰富,由此可以得出:看法:商纣王恶行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说明:根据材料记载,列举不同时期对商纣王的记载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如商纣王不祭祖先、不任用同祖兄弟的“恶行”,反映了西周初期宗法制的完善;再如战国时期增加了商纣王个人残暴无道、贪于享乐等恶行,反映了战国时期君主专制的逐渐确立,诸子希望借纣王这一反面教材劝诫君主励精图治;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增加了对“炮烙”酷刑及其细节,反映了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宋元明时期,话本及小说先后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纣王的罪行中也多了些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神魔传说。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代社会特征在商纣王的形象演变过程中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潢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A.“独立发展”特征 B.“多元一体”的特征C.“连绵不断”的特征 D.“农业文明”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可知,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两河间形成不同的区域文明,材料“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说明中国各个区域的文明便于互相交流,形成文化整体,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地理环境否定“文化西来说",与表现“独立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反映的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特征也无关,排除C项;这些地理特征共同反映的并非“农业文明”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又修直道从甘泉至九原;西南“略通五尺道”。秦朝修建这些道路的目的是()A.加强国家行政管辖 B.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C.防止诸侯犯上作乱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道路到达地点可以看出涵盖了东南西北各地的全国道路,从而可以看出有利加强国家行政管辖,维护统一,A项正确;完善的道路系统只是表现,材料要探究其目的,排除B项;防止诸侯犯上作乱,是目的之一,用以概括以偏概全,排除C项;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3.西汉“全国分为十三部,其中司隶校尉部及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六部,共计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人口则占全国百分之六十八以上”,“以豫州一部而言,其面积约占全国五十分之一,而人口则约占全国百分之十三以上”。这是由于上述地区()A.位于政治中心 B.政治环境安定C.经济相对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司隶校尉部及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六部,共计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人口则占全国百分之六十八以上”和所学可知,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秦汉以来,虽然长江流域逐渐得到开发,但力度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人口较少,人口少,自然就不需要设更多的州,C项正确。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不是政治中心,排除A项;西汉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各地总体政治环境安定,排除B项;自然资源丰富不是人口占优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4.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 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推动了江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手工业迅猛发展,这反映了交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南北经济对比,无法得出南移趋势,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推断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排除C项;材料强调运河疏浚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大明律》载有“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据此可知,明朝()A.用法律手段消除了贫富差距 B.律令儒家化的进程初步显现C.政府承担一定社会救济责任 D.德行是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依据材料“《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可以看出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弱势群体,政府承担一定社会救济责任,C项正确;“消除了贫富差距”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律令儒家化的进程初步显现在于汉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主旨“社会救济责任”,而“官员升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近代轮船招商局创建之初,清政府采用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常用的集资方式——官利制,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利”或“官息”)的权利。1914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派利息于股东”,1926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规定,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由此可知()A.近代工业的封建色彩浓厚 B.北洋政府压制民族工业C.官利制长期存在有其合理性 D.官利是企业的利润分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传统企业组织常用”可知,官利制在中国由来已久,从洋务运动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沿用,至北洋政府时期的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并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知官利制的长期存在有其合理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官利制的合理性,而非近代工业的封建色彩,也不是压制民族工业,排除A、B项;据材料可知官利是一种固定的股息,并不属于企业的利润分配,排除D项。故选C项。7.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已动摇 B.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没有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反而私自与西方列强达成协议,这就动摇了中央的权威,A项正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排除B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就已经开始勾结,排除D项。故选A项。8.1906年,钱玄同认为“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十余年后,他却提出“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这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差异反映了A.历史研究从来不客观 B.作者全盘否定封建文化C.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D.个人认知受到时局影响〖答案〗D〖解析〗从1906年算起的十余年后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所以钱玄同从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到摒弃,体现了时局变化对个人的影响,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全盘否定”的说法过于夸张,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钱玄同个人观念的变化,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C。9.在某一个革命时期,群众不断高呼“打倒段祺瑞卖国政府”“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建设民众的武力”“拥护广东国民革命政府”“解散关税会议”的口号。这一个口号大约在哪个历史阶段()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的初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打倒段祺瑞卖国政府”“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拥护广东国民革命政府”等信息可知,这些口号大约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社会相对稳定,此时还未出现广东国民革命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10.1978-1983年社队企业利润分配中,“企业再投资”的比重从27.7%增长到43.3%,“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从23.5%下降到11.6%,“农村社会福利”的比重从3.6%增加到9.8%。这表明()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社队企业根植于农业和农村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D.所有制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1983年社队企业再投资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和“农村社会福利”的支出比重仍然大量存在,表明社队企业仍带有突出的农村和农业色彩,B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1.图为1303年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法规。这反映出剑桥大学()◆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只能通过大学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确定。◆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在大圣玛丽学院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A.摆脱了教会影响 B.获得了自治权力C.取得了王权支持 D.具备了独立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03年(英国)。据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剑桥大学的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定期进行会议,推行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决定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可得出具备了独立精神,D项正确;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说明还没完全摆脱教会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剑桥大学自治权力,排除B项;14世纪的大学主要依托教会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2.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韩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材料说明美国()A.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C.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 D.民主制度仍然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对石油大亨说感谢你的帮助”及所学可知,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具有金钱政治色彩,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还存在缺陷,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不能说明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并未涉及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排除B项;美国现在仍采用两党制,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3.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说:“我们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不比别人差,放弃过去的光荣传统,使我们领导的人民丧失精神力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很赞同这种观点,选译这类文章还加按语说,“以国学振民心,谋光复者无能出此定例”。这些做法表明()A.中印争取民族独立中相互支持和联合B.中印通过提高民族自信来谋求民族独立C.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D.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20世纪初亚洲觉醒中,中印资产阶级革命者均强调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来团结民众,谋求国家的光复独立,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印度重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赞同,但未体现两者相互联合,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看出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排除C项;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14.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的举措有()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采用指令性计划的经济管理方式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至1937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采用指令性计划的经济管理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得苏联成为工业强国,B项正确;斯大林并没有继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这一时期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排除C项;D项与斯大林体制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这反映了()A.各国在合作共赢中促进了发展 B.经济全球化是强劲的时代潮流C.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 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开始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可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仍面临严重挑战与威胁,各国共同探讨应对之策,反映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世界各国的合作,未涉及合作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2021年,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D项“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A.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 B.反映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C.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D.源于二战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西方。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西方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第三产业兴起,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部分西方国家就业人口变化的情况,不能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日本,还包括美国、联邦德国,排除B项;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与社会矛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中西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各具特色,折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多样化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64—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展开了一场史称“布匿战争”的争霸战争。战争期间,罗马在征服的“第一块海外土地”——西西里岛上开始建立行省统治制度。从公元前227年开始,罗马便正式向海外西西里岛派遣专门的行省官员,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这标志着罗马开始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行省制度。西西里行省除少数城市免税外,大多数的行省居民都必须向罗马交纳什一税。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处理各种案件。行省各城市基本上遵循原有的法律制度,而在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罗马元老院会派遣立法委员会参照罗马法重新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制定了一些措施来防范行省长官收受礼物和从事任何买卖活动。罗马对行省的统治制度,主要是在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西里行省的建立是罗马城邦制度终结的标志。——摘编自宫秀华、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西西里行省制度的建立与运作》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征敛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西里行省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与罗马行省制相比,中国元代行省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元代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行省总督的权力集中在税收和司法上;行省法令在保持原有法律的基础上也受罗马法的影响;行省总督的权力受到监督和限制;在征服过程中形成与发展。(任答2点即可)(2)元代行省制特点: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行省的主要使命各有侧重;行省权力受到中央制约(或受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制约,或受到皇权的制约)。(任答2点即可)历史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或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为后世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时期。特点:据材料一“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处理各种案件”可知,行省总督的权力集中在税收和司法上;据材料一“基本上遵循原有的法律制度……参照罗马法重新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可知,行省法令在保持原有法律的基础上也受罗马法的影响;据材料一“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制定了一些措施来防范行省长官收受礼物和从事任何买卖活动”可知,行省总督的权力受到监督和限制;据材料一“主要是在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在征服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特点:根据“秦汉以来……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可知,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之一是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根据“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征敛财赋为基本宗旨”可知,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之二是行省的主要使命各有侧重;根据“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可知,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之三}是行省权力受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皇权的制约。元代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后世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简洁的、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规范。——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来,晚清政府开始接受电报这一新技术,总理衙门指出,“其意倡于俄,而英法继之,一国扬其波,众国遂随其流”。1877年6月,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津衙线。其后,电报通信逐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近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是把电报通信技术引进到外交通信中的先驱。在1878年曾纪泽出使欧洲之前,其前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呈给清廷的奏报,或用“公牍”,或用“信函”寄回国内,费时甚久。曾纪泽为便于和清廷沟通,开始尝试使用“电奏”。——摘编自马建标、林曦《近代外交的“通信变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电奏”制度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特点:建立统一的文书话语体系;逐渐规范化、成熟化;立法保障。流程分工明确。(2)原因:①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加剧;②洋务运动的推动③李鸿章等开明之士引进;④传统文书通信方式低效;⑤西方通讯技术传入;影响:①推动通讯的近代化;②丰富了文书形式;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⑤推动晚清国家治理的近代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可知特点是建立统一的文书话语体系;根据材料“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可知特点是流程分工明确;根据材料“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规范”可知特点是逐渐规范化、成熟化;根据材料“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可知特点是立法保障。【小问2】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清朝。从外部侵略角度分析原因是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加剧;从洋务运动角度分析原因是洋务运动的推动;从个人角度分析原因是李鸿章等开明之士引进;从传统方式角度分析原因是传统文书通信方式低效;从西方科技角度分析原因是西方通讯技术传入。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清朝。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影响是推动通讯的近代化;从文书方式角度分析影响是丰富了文书形式;从行政效率角度分析影响是提高行政效率;从中央集权角度分析影响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从国家治理角度分析影响是推动晚清国家治理的近代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城市化、工业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粮食需求。19世纪开始,英国从世界大规模购买便宜粮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粮食的出口方为沙俄和广大殖民地,工业国成为粮食消费国。这个局面被“一战”打破,接替沙俄的是美国。美国利用优越的资源尤其是政府干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国际粮食体系。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