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型有名契约无名契约要式契约要物契约诺成契约内容要式买卖、现金借贷等消费借货、使用借贷、寄托、质权等买卖、租赁、合伙、委托、永租等物与物的交换、物与劳务的交换、劳务与物的交换等表格内容反映了罗马()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B.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答案〗C〖解析〗“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种契约只有商品经济的氛围下才能得到人们的遵守,对人们构成约束力,C正确;“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条款多,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反而会缓和矛盾,排除A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它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排除B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交易双方的约定,这种情况不一定需要开放的环境,排除D项。2.托克维尔在描述中世纪德国城市自治时写道:“这种治理不善似乎源于一种所有城市共有的神秘疾病……人们抱怨政府不够刚直无私。皇帝不得不经常干预城市事务,试图重新确立秩序。”这表明当时德国()A.城市自治推动了王权加强 B.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C.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了成长 D.自治制度违背了历史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德国。根据材料可知,正是由于城市处于自治的需要,“皇帝不得不经常干预城市事务,试图重新确立秩序”,这就强化了王权,A项正确。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因素,排除C项;自治制度适应了历史潮流,排除D项。故选A项。3.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城的人口超过10万,其经济命脉是毛织业、银行和国际贸易,仅靠毛织业为生的人就占三分之一;与一般封建帝国和封建王国中的城市不同,佛罗伦萨城本身是一个国家。这一时期佛罗伦萨的发展反映出()A.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B.新生经济因素力量增强C.西欧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 D.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佛罗伦萨城工商业发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早期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之际,佛罗伦萨城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国家,表明部分工商业者不仅有财富,还有权力,体现了新生经济因素增强,B项正确;当时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仍在地中海,佛罗伦萨城是地中海商圈中的一个城市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佛罗伦萨城本身是一个国家”指的是城市国家,并非民族国家,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佛罗伦萨商品经济的繁荣,但没有涉及文艺复兴及主流思潮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4.从1791年海地革命到1826年秘鲁宣告独立,拉美独立运动基本结束,绝大多数国家都脱离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是,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对北美又产生了新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连同它们固有的对欧洲的依附性不减反增了。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拉美独立国家经济体系不完善 B.拉美人民缺乏民族独立的意识C.考迪罗独裁者依附于欧美列强 D.欧美国家不甘心放弃殖民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地区在历史上长期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殖民侵略,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制成品,经济结构单一,对欧洲国家的依附性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这种不完善的国家经济体系短期内未能得到改变,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国家对欧洲、美国的依附性不减反增,A项正确;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人民民族独立意识觉醒,成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爆发和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排除B项;考迪罗独裁者依附于欧美列强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拉丁美洲国家对欧美附性强的主要原因在内部,在国家经济体系方面,欧美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是外部和次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5.由如图可知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激发了爱国主义 B.自由观是民众参战动力C.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 D.爱国与民众所得实惠相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至1945年(美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在实行罗斯福新政后,人均战争债券购买额,每百人志愿参加陆军人数和每千人获勋数都呈快速上升趋势,这是由于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而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在罗斯福新政的推动下,民众积极参加二战,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C项正确;民众的国家意识是由国家危机激发的,而不是经济危机,排除A项;“自由主义观念”与民众参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新政人均投入与战争债券购买额之间的关联,并未对民众购买债券后的收益展开论述,也没有论述爱国与民众所获实惠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年以来,“全球南方”的概念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南方”通常泛指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在地理范围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A.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各国强调发展道路一致性C.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 D.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以来(中国)。据材料“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发展道路一致性”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为1894年三种资本形态估值及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项目估值(万元)比重(%)外国资本540644.47中国资本6749政府资本475755.53政府资本39.14私人资本1992私人资本16.39注:本表统计的是产业资本,包含工商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A.甲午中日战前外商已在华大量设厂 B.洋务运动防范了外国经济侵略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 D.中国私人资本的发展空间有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94年外国资本和政府资本占比较大,这使得私人资本面对的竞争压力较大,且发展空间有限,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才允许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尽管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外商资本占比较大,但并不能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外商已在华大量设厂,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未成功防范外国经济侵略,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私人资本有了一定发展,但并不能说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动,排除C项。故选D项。8.1912年9月28日,袁世凯通过临时大总统令公布,10月10日为国庆日,1月1日与2月12日为纪念日。同年10月10日,孙中山、黄兴将“革命纪念会”改称“共和纪念会”,国民党为此举行了大规模的国庆纪念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与专制矛盾日益激化 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C.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D.民主共和体制稳定运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袁世凯政府将武昌起义爆发时间定为国庆日,把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定为纪念日,孙中山等也积极利用国庆纪念活动来宣传民主共和观念,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专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群众对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虽然这一时期袁世凯颁布了一些纪念辛亥革命的措施,但并不表明民主共和体制稳定运行,排除D项。故选B项。9.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 B.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C.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 D.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1947年的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调停失败源于美国过度自信和自大,马歇尔狂妄地认为挟美国二战胜利者的威望,只要他亲自出马开导中国领袖们如何和平共处,国共双方就必定会茅塞顿开,按美国要求达成协议,B项正确;材料只是客观分析马歇尔调停为什么失败,没有表现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的情感,排除A项;齐锡生评说的对象是美国,而不是中国领导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是漫画家方唐在1993年创作的漫画《老生常谈》。该作品意在说明()A.改革开放的阻力巨大 B.乡镇企业激发活力C.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 D.市场经济深得人心〖答案〗A〖解析〗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已经给出了结论,但这一时期依然还在谈这个问题,这说明当时国人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改革开放还存在较大的阻力,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乡镇企业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改革阻力大,说明思想还没彻底解放,排除C项;这一时期尚未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1.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A.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的出现 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答案〗C〖解析〗表格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论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故C正确;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A错误;汉代开始广泛使用铁犁牛耕,故B错误;井田制是集体耕作,故D错误。12.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士的竹简,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阮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这些法律法规()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手工业部门 B.提高了工匠们生产活动的积极性C.表明秦创立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D.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阮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可知,秦简中有关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了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了秦的暴政,排除A项;工匠的生产积极性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郡望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后期陇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韦氏053范阳卢氏097荥阳郑氏065彭城刘氏103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士族子弟科举入世的比例在降低,故B项错误;C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士族子弟的比例减少,说明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故A项正确。『点石成金』: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4.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 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 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常产的税户,客户是无常产的侨居者,也称佃户。该诏令改变了过去地主对佃农离开的诸多限制,允许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改变说明了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B项正确;政府颁布诏令以协调地主与佃农关系,不能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未涉及门第观念淡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宋朝“不抑兼并”政策带来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5.朱元璋对能力、品性都很出众的“老人”进行授官,改变他们半民半公的尴尬身份,成为大明朝的正式“公务员”,光宗耀祖。如: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老人”陈原九被任命为松江知府。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徽州歙县“老人”胡伯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材料表明朱元璋重视()A.官僚机构调整 B.基层社会治理“ C.监察制度完善 D.科举制度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朱元璋对能力、品性都很出众的‘老人’进行授官,改变他们半民半公的尴尬身份,成为大明朝的正式‘公务员’,光宗耀祖”,让其担任知府、监察御史,他们自身能力出众,对地方又比较了解,这表明朱元璋重视基层社会治理,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这些“老人”进行授官,无法体现朱元璋重视官僚机构调整,排除A项;材料中部分“老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有利于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但无法体现朱元璋重视监察制度完善,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地方“老人”授官,与科举制度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知行关系上,程颐认为: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而不能行者:王阳明“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夫之则认为,知与行是“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关系。他们对知行关系的探讨()A.回应了佛教道教冲击 B.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C.深受商品经济的影响 D.意在强调人的主观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及学知识可知,程颐、王阳明和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探讨在不同时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如程颐与理学,王阳明与心学,王夫之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发展,B项正确;王夫之的思想并非对佛教道教冲击的回应,排除A项;程颐的思想没有深受商品经济影响,排除C项;程颐没有强调人的主观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答案〗(1)背景:长期统一和政局稳定;统治者休养生息和奖励垦荒政策;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经济繁荣;政府赋税改革或人身控制松弛(明实行一条鞭法、清推行摊丁入亩);马铃薯、甘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特点:反映救亡图存的愿望;受到社会的关注;受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参与学者广、研究领域多。(2)因素:国家战略建设的需要(强国强军的需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人口总体结构的变化(老中青人口比例不协调);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3)启示: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协调好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关系;优化人口结构,保持人口均衡发展;重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社会问题的调解。〖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可以从长期统一和政局稳定、休养生息和奖励垦荒政策、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经济繁荣、政府赋税改革或人身控制松弛、马铃薯、甘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等角度进行说明。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及所学知识可知,反映救亡图存的愿望;据材料《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的数量可知,受到社会的关注;据材料一“。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可知,受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据材料一“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可知,以强国富民为目标;据材料一“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可知,参与学者广、研究领域多。【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因素:据材料二“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可知,国家战略建设的需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材料二“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及所学知识可知,中苏之间关系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据材料一“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可知,人口总体结构的变化(老中青人口比例不协调);据材料二“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可知,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中国)。启示:根据明清时期、民国初期和建国后人口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影响相关知识可知,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的启示可以从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协调好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关系;优化人口结构,保持人口均衡发展;重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社会问题的调解等方面进行说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鸡欧洲史1517—1949》材料二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街”—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答案〗(1)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引起了价格革命;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任答4点即可)(2)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主导海上霸权;18世纪以后,英国逐渐确立海上霸权,海上单极格局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20世纪后海上单极格局步入下降趋势,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16世纪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了海洋霸权,海上格局演变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欧洲。关于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得出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根据材料“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得出,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引起了价格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公元1500-2000年西方。关于对曲线图所示海洋格局的说明,观察1500年以来海上单极的相对权力变化曲线图逐段分析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可以得出结论,16世纪以来主导海洋霸权的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上格局演变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制衡趋势。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治国思想夏王位世袭制君权神授,替天行命(即受天商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命而王,听命于神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敬天保民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汉内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唐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文武并重,兼容并包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崇文抑武,守内虚外元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附会汉法,实施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明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明初)重典治国清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敬天、法祖、勤政、亲贤——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朝代,围绕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朝代,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朝代:西周。观点:西周国家治理体系呈现出制度化、系统化的特征。论证:西周分封制是权力分配制度,目的是封土建国,拱卫周室,形成多层次、多中心治理,是在商朝内外服制度上的创新,使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维持了西周政权的长期稳定,同时扩大了疆域,传播了周文化。宗法制是权力继承制度,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其核心内容即嫡长子继承制体现了周人的智慧,把“国”和“家”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礼乐制是权力认同制度.对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加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周公根据当时生产力水平及时代特点,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礼仪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且使国家治理制度化、系统化.是促使西周主朝走向繁荣的制度保障。综上,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三者紧密相连;显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体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系统性、制度性和完整性。示例二朝代:唐朝。观点: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典范.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论证:三省六部制在唐朝趋于完善.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其中政事堂的设立实现了宰相合署办公.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发展标志着中央行政体系的成熟,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唐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同时,唐朝在国家治理上也实行兼容并包、开明开放的政策。文化上实行佛、道、儒三教并行且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设置羁縻府州等怀柔为主的政策,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交往上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唐朝同时开放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综上,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制度创新的典范,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制度保障,使唐朝进入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改卷唯一标准)〖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可知,本题是围绕国家治理体系提炼出自我观点,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几个方面提炼出其共同的主线为观点;而后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疆域治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再次对个人观点进行总结升华。此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绽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材料二21世纪初,棉花种植以及纱线和布料的生产继续向亚洲转移。棉花种植在乌兹别克斯坦、多哥或印度,通过香港的厂,然后去到越南的缝纫店,最后来到堪萨斯城的服装架上。……维系运输棉花复杂网络的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公司。——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根据材料,以“棉花帝国”为切入点就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拟一个论题,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8世纪——21世纪初棉纺织业中心的变迁反映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18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原棉生产和棉纺织业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洲。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改良,工厂制的建立,全球联系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发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变化: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工业品),亚非拉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原料);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21世纪初,棉纺织业中心重新回归亚洲。这一时期,两极格局瓦解,殖民体系崩溃。世贸组织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有所改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有所提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把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亚洲在棉花生产加工重新崛起(或中国与印度共同占了世界棉花产量的一半)。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折射了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国际分工和贸易迅速发展,贸易格局也逐渐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解析〗根据材料“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21世纪初,棉花种植以及纱线和布料的生产继续向亚洲转移……棉花种植在乌兹别克斯坦、多哥或印度,通过香港的厂,然后去到越南的缝纫店,最后来到堪萨斯城的服装架上”,并结合所学,可以拟定题目:18世纪——21世纪初棉纺织业中心的变迁反映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阐述:可从18世纪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欧洲列强通过土地掠夺和奴隶制建立起连接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贸易网络。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将全球范围内的空间与资源重组整合进资本主义体系,并形成了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分工。18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原棉生产和棉纺织业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进行资本输出,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二战后到21世纪纺织制造中心从美国到亚洲各国,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两极格局瓦解,殖民体系崩溃,世贸组织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有所改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有所提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把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亚洲在棉花生产加工重新崛起,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等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折射了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国际分工和贸易迅速发展,贸易格局也逐渐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型有名契约无名契约要式契约要物契约诺成契约内容要式买卖、现金借贷等消费借货、使用借贷、寄托、质权等买卖、租赁、合伙、委托、永租等物与物的交换、物与劳务的交换、劳务与物的交换等表格内容反映了罗马()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B.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答案〗C〖解析〗“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种契约只有商品经济的氛围下才能得到人们的遵守,对人们构成约束力,C正确;“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条款多,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反而会缓和矛盾,排除A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它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排除B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交易双方的约定,这种情况不一定需要开放的环境,排除D项。2.托克维尔在描述中世纪德国城市自治时写道:“这种治理不善似乎源于一种所有城市共有的神秘疾病……人们抱怨政府不够刚直无私。皇帝不得不经常干预城市事务,试图重新确立秩序。”这表明当时德国()A.城市自治推动了王权加强 B.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C.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了成长 D.自治制度违背了历史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德国。根据材料可知,正是由于城市处于自治的需要,“皇帝不得不经常干预城市事务,试图重新确立秩序”,这就强化了王权,A项正确。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因素,排除C项;自治制度适应了历史潮流,排除D项。故选A项。3.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城的人口超过10万,其经济命脉是毛织业、银行和国际贸易,仅靠毛织业为生的人就占三分之一;与一般封建帝国和封建王国中的城市不同,佛罗伦萨城本身是一个国家。这一时期佛罗伦萨的发展反映出()A.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B.新生经济因素力量增强C.西欧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 D.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佛罗伦萨城工商业发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早期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之际,佛罗伦萨城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国家,表明部分工商业者不仅有财富,还有权力,体现了新生经济因素增强,B项正确;当时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仍在地中海,佛罗伦萨城是地中海商圈中的一个城市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佛罗伦萨城本身是一个国家”指的是城市国家,并非民族国家,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佛罗伦萨商品经济的繁荣,但没有涉及文艺复兴及主流思潮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4.从1791年海地革命到1826年秘鲁宣告独立,拉美独立运动基本结束,绝大多数国家都脱离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是,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对北美又产生了新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连同它们固有的对欧洲的依附性不减反增了。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拉美独立国家经济体系不完善 B.拉美人民缺乏民族独立的意识C.考迪罗独裁者依附于欧美列强 D.欧美国家不甘心放弃殖民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地区在历史上长期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殖民侵略,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制成品,经济结构单一,对欧洲国家的依附性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这种不完善的国家经济体系短期内未能得到改变,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国家对欧洲、美国的依附性不减反增,A项正确;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人民民族独立意识觉醒,成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爆发和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排除B项;考迪罗独裁者依附于欧美列强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拉丁美洲国家对欧美附性强的主要原因在内部,在国家经济体系方面,欧美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是外部和次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5.由如图可知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激发了爱国主义 B.自由观是民众参战动力C.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 D.爱国与民众所得实惠相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至1945年(美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在实行罗斯福新政后,人均战争债券购买额,每百人志愿参加陆军人数和每千人获勋数都呈快速上升趋势,这是由于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而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在罗斯福新政的推动下,民众积极参加二战,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C项正确;民众的国家意识是由国家危机激发的,而不是经济危机,排除A项;“自由主义观念”与民众参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新政人均投入与战争债券购买额之间的关联,并未对民众购买债券后的收益展开论述,也没有论述爱国与民众所获实惠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年以来,“全球南方”的概念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南方”通常泛指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在地理范围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A.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各国强调发展道路一致性C.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 D.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以来(中国)。据材料“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发展道路一致性”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为1894年三种资本形态估值及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项目估值(万元)比重(%)外国资本540644.47中国资本6749政府资本475755.53政府资本39.14私人资本1992私人资本16.39注:本表统计的是产业资本,包含工商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A.甲午中日战前外商已在华大量设厂 B.洋务运动防范了外国经济侵略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 D.中国私人资本的发展空间有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94年外国资本和政府资本占比较大,这使得私人资本面对的竞争压力较大,且发展空间有限,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才允许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尽管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外商资本占比较大,但并不能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外商已在华大量设厂,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未成功防范外国经济侵略,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私人资本有了一定发展,但并不能说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动,排除C项。故选D项。8.1912年9月28日,袁世凯通过临时大总统令公布,10月10日为国庆日,1月1日与2月12日为纪念日。同年10月10日,孙中山、黄兴将“革命纪念会”改称“共和纪念会”,国民党为此举行了大规模的国庆纪念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与专制矛盾日益激化 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C.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D.民主共和体制稳定运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袁世凯政府将武昌起义爆发时间定为国庆日,把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定为纪念日,孙中山等也积极利用国庆纪念活动来宣传民主共和观念,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专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群众对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虽然这一时期袁世凯颁布了一些纪念辛亥革命的措施,但并不表明民主共和体制稳定运行,排除D项。故选B项。9.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 B.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C.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 D.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1947年的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调停失败源于美国过度自信和自大,马歇尔狂妄地认为挟美国二战胜利者的威望,只要他亲自出马开导中国领袖们如何和平共处,国共双方就必定会茅塞顿开,按美国要求达成协议,B项正确;材料只是客观分析马歇尔调停为什么失败,没有表现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的情感,排除A项;齐锡生评说的对象是美国,而不是中国领导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是漫画家方唐在1993年创作的漫画《老生常谈》。该作品意在说明()A.改革开放的阻力巨大 B.乡镇企业激发活力C.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 D.市场经济深得人心〖答案〗A〖解析〗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已经给出了结论,但这一时期依然还在谈这个问题,这说明当时国人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改革开放还存在较大的阻力,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乡镇企业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改革阻力大,说明思想还没彻底解放,排除C项;这一时期尚未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1.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A.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的出现 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答案〗C〖解析〗表格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论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故C正确;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A错误;汉代开始广泛使用铁犁牛耕,故B错误;井田制是集体耕作,故D错误。12.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士的竹简,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阮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这些法律法规()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手工业部门 B.提高了工匠们生产活动的积极性C.表明秦创立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D.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阮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可知,秦简中有关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了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了秦的暴政,排除A项;工匠的生产积极性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郡望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后期陇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韦氏053范阳卢氏097荥阳郑氏065彭城刘氏103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士族子弟科举入世的比例在降低,故B项错误;C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士族子弟的比例减少,说明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故A项正确。『点石成金』: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4.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 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 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常产的税户,客户是无常产的侨居者,也称佃户。该诏令改变了过去地主对佃农离开的诸多限制,允许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改变说明了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B项正确;政府颁布诏令以协调地主与佃农关系,不能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未涉及门第观念淡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宋朝“不抑兼并”政策带来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5.朱元璋对能力、品性都很出众的“老人”进行授官,改变他们半民半公的尴尬身份,成为大明朝的正式“公务员”,光宗耀祖。如: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老人”陈原九被任命为松江知府。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徽州歙县“老人”胡伯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材料表明朱元璋重视()A.官僚机构调整 B.基层社会治理“ C.监察制度完善 D.科举制度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朱元璋对能力、品性都很出众的‘老人’进行授官,改变他们半民半公的尴尬身份,成为大明朝的正式‘公务员’,光宗耀祖”,让其担任知府、监察御史,他们自身能力出众,对地方又比较了解,这表明朱元璋重视基层社会治理,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这些“老人”进行授官,无法体现朱元璋重视官僚机构调整,排除A项;材料中部分“老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有利于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但无法体现朱元璋重视监察制度完善,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地方“老人”授官,与科举制度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知行关系上,程颐认为: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而不能行者:王阳明“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夫之则认为,知与行是“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关系。他们对知行关系的探讨()A.回应了佛教道教冲击 B.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C.深受商品经济的影响 D.意在强调人的主观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及学知识可知,程颐、王阳明和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探讨在不同时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如程颐与理学,王阳明与心学,王夫之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发展,B项正确;王夫之的思想并非对佛教道教冲击的回应,排除A项;程颐的思想没有深受商品经济影响,排除C项;程颐没有强调人的主观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答案〗(1)背景:长期统一和政局稳定;统治者休养生息和奖励垦荒政策;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经济繁荣;政府赋税改革或人身控制松弛(明实行一条鞭法、清推行摊丁入亩);马铃薯、甘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特点:反映救亡图存的愿望;受到社会的关注;受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参与学者广、研究领域多。(2)因素:国家战略建设的需要(强国强军的需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人口总体结构的变化(老中青人口比例不协调);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3)启示: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协调好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关系;优化人口结构,保持人口均衡发展;重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社会问题的调解。〖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可以从长期统一和政局稳定、休养生息和奖励垦荒政策、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经济繁荣、政府赋税改革或人身控制松弛、马铃薯、甘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等角度进行说明。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及所学知识可知,反映救亡图存的愿望;据材料《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的数量可知,受到社会的关注;据材料一“。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可知,受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据材料一“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可知,以强国富民为目标;据材料一“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可知,参与学者广、研究领域多。【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因素:据材料二“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可知,国家战略建设的需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材料二“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及所学知识可知,中苏之间关系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据材料一“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可知,人口总体结构的变化(老中青人口比例不协调);据材料二“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可知,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中国)。启示:根据明清时期、民国初期和建国后人口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影响相关知识可知,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的启示可以从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协调好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关系;优化人口结构,保持人口均衡发展;重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社会问题的调解等方面进行说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鸡欧洲史1517—1949》材料二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街”—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答案〗(1)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引起了价格革命;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任答4点即可)(2)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主导海上霸权;18世纪以后,英国逐渐确立海上霸权,海上单极格局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20世纪后海上单极格局步入下降趋势,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16世纪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了海洋霸权,海上格局演变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欧洲。关于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得出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根据材料“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得出,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引起了价格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公元1500-2000年西方。关于对曲线图所示海洋格局的说明,观察1500年以来海上单极的相对权力变化曲线图逐段分析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可以得出结论,16世纪以来主导海洋霸权的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上格局演变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制衡趋势。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治国思想夏王位世袭制君权神授,替天行命(即受天商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命而王,听命于神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敬天保民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汉内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唐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文武并重,兼容并包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崇文抑武,守内虚外元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附会汉法,实施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明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明初)重典治国清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敬天、法祖、勤政、亲贤——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朝代,围绕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朝代,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朝代:西周。观点:西周国家治理体系呈现出制度化、系统化的特征。论证:西周分封制是权力分配制度,目的是封土建国,拱卫周室,形成多层次、多中心治理,是在商朝内外服制度上的创新,使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电工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师综合素质强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财务分析报告范文简
- 2025公司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环评技术咨询合同协议书
- 2025省融担集团版保证合同
- 课题申报书:公共数据开放对债券信用评级有效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2025劳动合同法修正版
- 经营分析培训课件(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 排球试题题库
- CJJT148-2010 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问答题提纲
- 试验检测方案
-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案例
- 小提琴入门教学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音乐学院
- 高尔斯华绥《品质》原文阅读-中学语文在线
- 西方文明史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