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辜鸿铭认为,一战后,西方人将在中国找到解决这个文明难题的钥匙,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量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据此可知,辜鸿铭A.绝对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明 B.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完全破产C.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D.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适用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辜鸿铭认为中国文明将会是饱受战乱之苦的欧洲人民重建战后新文明的秘诀。由此可见,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D项正确;材料中辜鸿铭只是指出了中国传统文明在一战后对西方人的价值,而不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绝对肯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文明的评价,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尤其材料未强调西方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而拜占庭也兴起了西欧式的文艺复兴,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D项正确;文艺复兴植根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东正教文明区主要集中于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材料的空间是东西欧,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3.有学者指出:“数百万人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迁徙是最近两个世纪才出现的现象。现在居住在西半球的10亿人中有80%是公元1500年后到达那里的移民的后裔。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相应的人口比例只有5%。”这反映出()A.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B.殖民扩张重塑了世界格局C.美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 D.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洲现住人口80%是移民后裔,美洲本土居民占比较低,故能看出美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移民问题,与劳动力流动不相符,排除A项;“重塑”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移民,但不能看出文化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4.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何美,羌马—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A.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B.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茶马古道是联系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古代交通线,通过茶马古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C项正确;茶马古道是内地和西部边疆之间的交通线,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宗藩”秩序无关,排除AB项;茶马古道是经贸往来路线,并不是政府边疆治理提升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5.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 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 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为印度各地提供了共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促进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说明英国的文化侵略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印度民族文化被殖民同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印度盛行排外主义,排除C项;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并非英国文化侵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6.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下列对中外文化遗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C.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D.启蒙运动的象征佛罗伦萨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答案〗D〖解析〗本题目为反向选择题。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象征,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而非意大利,D项符合题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布达拉宫位于青藏高原的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 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数量剧增、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南方出现稻作农业的发展。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大量人口的生存,B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当时长江下游地区出现邦国,排除C项;定居确实能够使生活渐趋稳定但不能决定人口因而快速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C〖解析〗据“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二战推动科技的发展,A排除;B属于夸大科技的作用,排除;D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故选C。9.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 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65年至1815年(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等)。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丝绸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反映出当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B项正确;朝贡贸易体现了进贡和回赐的不平等关系,材料无法体现朝贡贸易,排除A项;C项中“开启了“表述不准确,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前后中国对外贸易都处于出超地位,对外贸易格局没有发生逆转,排除D项。故选B项。10.1927—1940年,苏联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C.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 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7—1940年的苏联。根据材料“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可知,1927—1940年苏联的城市化建立在工业企业的投产上,形成了纺织业、木材加工业、煤业等类型城市,呈现出产业结构单一性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并涉及苏联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的信息,其次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苏联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1.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大大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资源“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交通的进步()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C.带动了地区和域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雅西高速公路极大缩短了雅安到西昌的时间,推动了西昌旅游收入的增加和企业在西昌的落户,同时对凉山农特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雅西高速带动了西昌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交通的进步能够带动地区和城市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仅涉及雅西公路一条公路的影响,不能体现贸易网络的形成,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雅西公路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并未体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排除B项;题干中强调的是整体经济的发展,并未具体体现人们生活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A.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 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C.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推广 D.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进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北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洲的医院和专业卫生机构、基础医疗单位大量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一些重大传染病。这些成就表明二战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D项正确;A项只涉及材料中的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医疗卫生不平衡,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得出普遍推广,排除C项。故选D项。13.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雅典)。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延续了梭伦改革的路线,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绝对,只是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14.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并结合所学可知,重用文吏,体现出文化与政治联系紧密,强调官员任职的专业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官员的选拔重视品德才能,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皇族与士族相互依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5.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有法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举措()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B.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C.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D.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排除B项;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16.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 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 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材料“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可知,东晋政府实行“土断”政策,将北方的“侨人”和南方的土著居民,同等对待,有利于促进南北方之间的融合,C项正确;“满足了”,表述夸大,排除A项;“解决了”,表述夸大,该政策可以缓解矛盾,但是不能解决,排除B项;该政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期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园艺业等新兴农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日益增加,品种也呈现繁多的趋势。圈地运动进入了议会圈地的阶段,打破了农业在公共领域发展的障碍当时农业体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繁荣。——摘编自张梦醒《论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的繁荣》材料二下图是新中国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发展情况。——摘编自《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材料三“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保持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的良好势头,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贯彻落实。——摘编自李奕颖《新时代“三农”观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初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新时代农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农业技术的革新、农业体制的变化;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鼓励并从法律和政策上给于支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规模议会圈地运动的推动。影响: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为英国工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资本;促进农业科学的发展,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特点:农业总产值增速相对较快,符合我国以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偏低,未超过20%。原因:受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受国家农业哺育工业政策影响。(3)认识: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重视农业技术的革新;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解析〗【小问1】原因:根据材料一“当时农业体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繁荣。”可推出农业技术的革新、农业体制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者工业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圈地运动进入了议会圈地的阶段”可推出大规模议会圈地运动的推动。并结合所学可从政府的政策、交通领域的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政府鼓励并从法律和政策上给于支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日益增加,品种也呈现繁多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可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农业总产值增速相对较快,符合我国以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但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偏低,未超过20%或表述为农业投资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上。原因:可从土改、三大改造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受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受国家农业哺育工业政策的影响。【小问3】认识:根据材料三“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保持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的良好势头,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贯彻落实。”可推出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重视农业技术的革新;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材料二“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答案〗(1)特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原因:英国:农村发生“圈地运动”,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动力;英国政府的社会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2)共同影响: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和材料二“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得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第二小问原因,英国:据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背景得出,农村发生“圈地运动”,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据材料一“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得出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动力;据材料一“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得出英国政府的社会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中国:据材料时间“1984年”可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得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据材料二“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得出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分别提取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据材料一“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和材料二“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可从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等分析其局限性。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物展览1952~1956年新中国的文物展览促进了公众对过去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当时国家现实需要的理解。如表为1952~1956年其中部分展览会概况。时间展览内容举办单位1952~1955年模型类:原始社会生产者塑像、中国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商代白陶罍、战国车、秦代的权和量、新疆出土汉简(兵器册)、河北易县出土的10种唐代铁器等。照片类:中国原始社会陈列、殷墟发掘展览、夏商周陈列、秦汉陈列、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陈列、伟大祖国建筑展览、中国四大发明及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等。北京历史博物馆1954年出土的文物600余件。在时代上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殷、周、汉、魏、六朝、隋、唐、宋、元、明等。文化部1954年各地出土文物发掘情况的照片等130余张、墓葬的发掘图、平面图、剖面图等。广西省文管会1955年人民政府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和旅大区两年来的勘察、保护工作的情况以及部分捐献品。旅大市文化局1956年“从猿到人”的原始社会内容的相关模型与图片。青海省文物工作组——据《文物参考资料》提取材料信息,说明1952~1956年新中国的文物展览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当时国家现实需要的理解”。〖答案〗展示的不同时期中华文明发展成就等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构建国家认同与增强民族自信的需要。展示的文物发掘照片、平面图、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等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一五计划大规模基建条件下,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需要。展示的文明发展历程、原始社会陈列、从猿到人的图片等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需要。(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52~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2~1956年新中国的文物展览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当时国家现实需要的理解”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展示的不同时期中华文明发展成就等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构建国家认同与增强民族自信的需要。其次展示的文物发掘照片、平面图、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等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一五计划大规模基建条件下,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需要。最后展示的文明发展历程、原始社会陈列、从猿到人的图片等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需要。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辜鸿铭认为,一战后,西方人将在中国找到解决这个文明难题的钥匙,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量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据此可知,辜鸿铭A.绝对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明 B.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完全破产C.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D.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适用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辜鸿铭认为中国文明将会是饱受战乱之苦的欧洲人民重建战后新文明的秘诀。由此可见,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D项正确;材料中辜鸿铭只是指出了中国传统文明在一战后对西方人的价值,而不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绝对肯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文明的评价,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尤其材料未强调西方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而拜占庭也兴起了西欧式的文艺复兴,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D项正确;文艺复兴植根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东正教文明区主要集中于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材料的空间是东西欧,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3.有学者指出:“数百万人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迁徙是最近两个世纪才出现的现象。现在居住在西半球的10亿人中有80%是公元1500年后到达那里的移民的后裔。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相应的人口比例只有5%。”这反映出()A.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B.殖民扩张重塑了世界格局C.美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 D.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洲现住人口80%是移民后裔,美洲本土居民占比较低,故能看出美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移民问题,与劳动力流动不相符,排除A项;“重塑”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移民,但不能看出文化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4.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何美,羌马—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A.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B.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茶马古道是联系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古代交通线,通过茶马古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C项正确;茶马古道是内地和西部边疆之间的交通线,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宗藩”秩序无关,排除AB项;茶马古道是经贸往来路线,并不是政府边疆治理提升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5.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 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 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为印度各地提供了共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促进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说明英国的文化侵略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印度民族文化被殖民同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印度盛行排外主义,排除C项;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并非英国文化侵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6.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下列对中外文化遗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C.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D.启蒙运动的象征佛罗伦萨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答案〗D〖解析〗本题目为反向选择题。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象征,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而非意大利,D项符合题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布达拉宫位于青藏高原的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 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数量剧增、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南方出现稻作农业的发展。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大量人口的生存,B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当时长江下游地区出现邦国,排除C项;定居确实能够使生活渐趋稳定但不能决定人口因而快速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C〖解析〗据“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二战推动科技的发展,A排除;B属于夸大科技的作用,排除;D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故选C。9.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 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65年至1815年(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等)。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丝绸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反映出当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B项正确;朝贡贸易体现了进贡和回赐的不平等关系,材料无法体现朝贡贸易,排除A项;C项中“开启了“表述不准确,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前后中国对外贸易都处于出超地位,对外贸易格局没有发生逆转,排除D项。故选B项。10.1927—1940年,苏联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C.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 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7—1940年的苏联。根据材料“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可知,1927—1940年苏联的城市化建立在工业企业的投产上,形成了纺织业、木材加工业、煤业等类型城市,呈现出产业结构单一性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并涉及苏联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的信息,其次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苏联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1.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大大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资源“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交通的进步()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C.带动了地区和域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雅西高速公路极大缩短了雅安到西昌的时间,推动了西昌旅游收入的增加和企业在西昌的落户,同时对凉山农特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雅西高速带动了西昌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交通的进步能够带动地区和城市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仅涉及雅西公路一条公路的影响,不能体现贸易网络的形成,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雅西公路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并未体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排除B项;题干中强调的是整体经济的发展,并未具体体现人们生活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A.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 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C.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推广 D.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进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北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洲的医院和专业卫生机构、基础医疗单位大量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一些重大传染病。这些成就表明二战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D项正确;A项只涉及材料中的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医疗卫生不平衡,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得出普遍推广,排除C项。故选D项。13.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雅典)。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延续了梭伦改革的路线,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绝对,只是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14.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并结合所学可知,重用文吏,体现出文化与政治联系紧密,强调官员任职的专业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官员的选拔重视品德才能,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皇族与士族相互依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5.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有法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举措()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B.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C.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D.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排除B项;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16.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 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 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材料“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可知,东晋政府实行“土断”政策,将北方的“侨人”和南方的土著居民,同等对待,有利于促进南北方之间的融合,C项正确;“满足了”,表述夸大,排除A项;“解决了”,表述夸大,该政策可以缓解矛盾,但是不能解决,排除B项;该政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期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园艺业等新兴农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日益增加,品种也呈现繁多的趋势。圈地运动进入了议会圈地的阶段,打破了农业在公共领域发展的障碍当时农业体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繁荣。——摘编自张梦醒《论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的繁荣》材料二下图是新中国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发展情况。——摘编自《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材料三“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保持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的良好势头,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贯彻落实。——摘编自李奕颖《新时代“三农”观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初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新时代农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农业技术的革新、农业体制的变化;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鼓励并从法律和政策上给于支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规模议会圈地运动的推动。影响: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为英国工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资本;促进农业科学的发展,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特点:农业总产值增速相对较快,符合我国以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偏低,未超过20%。原因:受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受国家农业哺育工业政策影响。(3)认识: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重视农业技术的革新;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解析〗【小问1】原因:根据材料一“当时农业体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繁荣。”可推出农业技术的革新、农业体制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者工业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圈地运动进入了议会圈地的阶段”可推出大规模议会圈地运动的推动。并结合所学可从政府的政策、交通领域的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政府鼓励并从法律和政策上给于支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日益增加,品种也呈现繁多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可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农业总产值增速相对较快,符合我国以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但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偏低,未超过20%或表述为农业投资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上。原因:可从土改、三大改造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受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受国家农业哺育工业政策的影响。【小问3】认识:根据材料三“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保持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的良好势头,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贯彻落实。”可推出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重视农业技术的革新;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材料二“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