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武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甘肃武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甘肃武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甘肃武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甘肃武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甘肃武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以下关于甘肃武威的历史文化说法错误的是()A.武威古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要冲B.著名的马踏飞燕出土地就在武威C.武威是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站D.凉州词起源于武威,但只反映了边塞生活答案:D。解析:凉州词不仅反映边塞生活,其内容也涉及到爱情、思乡等多方面,并非只反映边塞生活,A、B、C选项关于武威的表述均正确。2.以下哪种农作物适合在武威的气候条件下种植()A.甘蔗B.橡胶C.棉花D.椰子答案:C。解析:武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合棉花生长。甘蔗、橡胶、椰子都属于热带作物,不适合武威的气候条件。3.以下属于武威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炳灵寺石窟B.麦积山石窟C.锁阳城遗址D.天梯山石窟答案:D。解析: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是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在临夏,麦积山石窟在天水,锁阳城遗址在酒泉。4.武威市的市花是()A.月季B.牡丹C.郁金香D.丁香花答案:A。解析:武威市的市花是月季。5.下列关于武威市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甘肃省东南部B.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C.是连接内地与新疆的咽喉要道D.与青海省不接壤答案:C。解析: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与青海省接壤,是连接内地与新疆的咽喉要道。6.以下关于武威市旅游景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雷台汉墓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而闻名B.文庙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C.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由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组成D.海藏寺是西藏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答案:D。解析:西藏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是青海塔尔寺,海藏寺在武威城西北2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刹古寺。7.武威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回族B.藏族C.蒙古族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武威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主要有回族、藏族、蒙古族等。8.以下关于武威的美食,搭配错误的是()A.三套车-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B.沙米面条-以沙米为主要原料制作C.米汤油馓子-是当地早餐常见食品D.搓鱼面-因其形状像小鱼得名答案:B。解析:沙米面条主要原料是面条,沙米只是作为辅料添加,起到提鲜等作用,并非以沙米为主要原料。9.武威市在历史上曾是多个政权的都城,以下哪个政权曾以武威为都城()A.前凉B.后秦C.南燕D.西魏答案:A。解析:前凉政权曾以武威(时称姑臧)为都城,后秦都城是长安,南燕都城是广固,西魏都城是长安。10.武威的主要河流石羊河属于()A.外流河B.内流河C.季节河D.人工河答案:B。解析:石羊河最终消失于沙漠中,没有注入海洋,属于内流河。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1.武威的历史文化宛如一幅______的画卷,每一处古迹、每一个传说都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A.美轮美奂B.斑驳陆离C.五彩斑斓D.光怪陆离答案:C。解析:“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用来形容武威历史文化这幅画卷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很合适。“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高大美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斑斓绚丽,侧重于色彩的杂乱;“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这三个词都不太能准确体现历史文化画卷的丰富与美好。12.尽管岁月的风沙______了许多历史遗迹,但武威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却从未______。A.侵蚀停止B.腐蚀间断C.侵蚀间断D.腐蚀停止答案:C。解析:“侵蚀”指逐渐侵害使变坏,“腐蚀”一般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这里说岁月风沙对历史遗迹的影响用“侵蚀”更合适。“间断”强调中间有停顿但还会继续,“停止”则是完全终止,对于文化的传承用“间断”更能体现其持续性。13.武威旅游的宣传推广,不能仅仅______于表面的风光展示,更要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A.停留B.停滞C.停顿D.停止答案:A。解析:“停留”有暂时不继续前进,处于某个阶段的意思,这里说宣传推广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风光展示阶段,符合语境。“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停顿”指暂停,时间或过程的中断;“停止”指不再进行,这三个词都不如“停留”贴切。14.武威的特色美食______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品尝这些美食,就如同走进了他们的生活。A.包含B.饱含C.包涵D.蕴含答案:B。解析:“饱含”指充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强调美食中充满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包含”一般指里面含有;“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蕴含”侧重于内在含有某种道理等,相比之下“饱含”更合适。15.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威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______新的元素,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A.融入B.溶入C.混入D.进入答案:A。解析:“融入”指融合、混入,强调与其他事物相互融合成为一体,这里说传统文化融入新元素很恰当。“溶入”一般指物质溶解在液体中;“混入”有掺杂进入且带有贬义的感觉;“进入”只是单纯地进到某个范围,没有融合的意思。16.武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______,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A.相得益彰B.相辅相成C.珠联璧合D.交相辉映答案:A。解析:“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里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互配合,让武威更具吸引力,符合语境。“相辅相成”强调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光亮、色彩等。17.保护武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______,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A.义务B.责任C.任务D.使命答案:B。解析:“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强调一种道德上的担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担当,用“责任”合适。“义务”侧重于法律或道德上应尽的职责;“任务”通常指指定担任的工作或担负的责任,有一定的指派性;“使命”一般指重大的责任,常带有一种神圣感。18.武威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以______的精神去开拓创新,迎接挑战。A.勇往直前B.披荆斩棘C.锲而不舍D.奋发图强答案:B。解析:“披荆斩棘”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这里说在武威发展的关键时期,用这种精神去开拓创新很合适。“勇往直前”强调勇敢地一直向前进;“锲而不舍”侧重于有恒心,坚持不懈;“奋发图强”强调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谋求强盛。19.武威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每一次深入探究,都会让人有______的感觉。A.相见恨晚B.醍醐灌顶C.恍然大悟D.耳目一新答案:D。解析:“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这里说深入探究武威文化,会有新的感受,符合语境。“相见恨晚”指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20.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______武威旅游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A.塑造B.建造C.创造D.打造答案:D。解析:“打造”有制造、创造、塑造等意思,常与“品牌”搭配,这里说打造旅游品牌形象很合适。“塑造”一般用于塑造人物形象等;“建造”主要指建筑、修建;“创造”侧重于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第三部分数量关系21.某旅行社组织游客去武威旅游,若每辆车坐30人,则有20人没有座位;若每辆车坐35人,则刚好坐满且多出一辆车。问该旅行社一共租了多少辆车?A.10B.11C.12D.13答案:C。解析:设租了\(x\)辆车,根据游客人数不变可列方程\(30x+20=35(x-1)\),解得\(x=11\)。22.武威某农场种植小麦和玉米,已知小麦的种植面积比玉米多\(20\%\),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总面积是\(110\)亩,问小麦的种植面积是多少亩?A.50B.60C.70D.80答案:B。解析:设玉米种植面积为\(x\)亩,则小麦种植面积为\((1+20\%)x=1.2x\)亩,\(x+1.2x=110\),解得\(x=50\),所以小麦种植面积为\(1.2×50=60\)亩。23.武威市某商场进行促销活动,一件商品先提价\(20\%\),再打八折出售,此时价格为\(240\)元,问该商品原价是多少元?A.200B.250C.300D.350答案:B。解析:设该商品原价为\(x\)元,提价\(20\%\)后价格为\((1+20\%)x=1.2x\),再打八折后的价格为\(0.8×1.2x=240\),解得\(x=250\)元。24.某工程队要在武威修建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200\)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5\%\),问实际多少天可以完成?A.20B.22C.24D.26答案:C。解析:公路总长为\(200×30=6000\)米,实际每天修\(200×(1+25\%)=250\)米,实际完成天数为\(6000÷250=24\)天。25.武威市举行一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某选手得了\(68\)分,且他答错的题数和没答的题数一样多,问他答对了多少道题?A.14B.15C.16D.17答案:A。解析:设答错和没答的题都为\(x\)道,则答对的题为\((20-2x)\)道,可列方程\(5(20-2x)-3x=68\),解得\(x=2\),所以答对的题数为\(20-2×2=16\)道。26.甲、乙两人在武威的一条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4\)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10\)分钟后甲第一次追上乙,问这条环形跑道的长度是多少米?A.1200B.1500C.1800D.2000答案:A。解析:甲每秒比乙多跑\(6-4=2\)米,\(10\)分钟即\(10×60=600\)秒,甲第一次追上乙时,比乙多跑了一圈,所以跑道长度为\(2×600=1200\)米。27.某水果店在武威收购了一批水果,运输过程中损耗了\(20\%\),若想获得\(20\%\)的利润,售价应在收购价的基础上提高()A.40%B.50%C.60%D.70%答案:B。解析:设收购价为\(1\),收购量为\(1\),则成本为\(1×1=1\)。实际能销售的量为\(1×(1-20\%)=0.8\),要获得\(20\%\)的利润,则销售额应为\(1×(1+20\%)=1.2\),那么售价应为\(1.2÷0.8=1.5\),售价在收购价基础上提高了\((1.5-1)÷1×100\%=50\%\)。28.有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排水管。单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开丙管\(12\)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现在先开甲、乙两管\(2\)小时,然后再开丙管,问再过几小时可将水池注满?A.2B.3C.4D.5答案:B。解析:把水池的容积看作单位“\(1\)”,甲管的注水效率为\(\frac{1}{6}\),乙管的注水效率为\(\frac{1}{8}\),丙管的排水效率为\(\frac{1}{12}\)。甲、乙两管先开\(2\)小时注入的水量为\((\frac{1}{6}+\frac{1}{8})×2=\frac{7}{12}\),还需要注入的水量为\(1-\frac{7}{12}=\frac{5}{12}\)。之后甲、乙注水,丙排水,此时的注水效率为\(\frac{1}{6}+\frac{1}{8}-\frac{1}{12}=\frac{5}{24}\),所以注满剩余水量需要的时间为\(\frac{5}{12}÷\frac{5}{24}=2\)小时。29.某公司组织员工去武威旅游,租用了若干辆\(45\)座的客车,若每辆车坐满,则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车刚好坐满。问该公司一共有多少员工?A.240B.270C.300D.330答案:B。解析:设租用了\(x\)辆车,根据员工人数不变可列方程\(45x+15=60(x-1)\),解得\(x=5\),则员工人数为\(60×(5-1)=240\)人。30.武威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原来每件成本是\(100\)元,经过两次技术革新,现在每件成本降低到\(81\)元,问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的百分率是多少?A.5%B.10%C.15%D.20%答案:B。解析:设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的百分率为\(x\),则第一次革新后成本为\(100(1-x)\),第二次革新后成本为\(100(1-x)^2\),可列方程\(100(1-x)^2=81\),解得\(x=0.1\)或\(x=1.9\)(舍去),所以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的百分率是\(10\%\)。第四部分判断推理3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给出几个图形,这里假设图形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比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排列,选项也是类似图形)答案:根据具体图形规律来确定。假设规律是图形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且图形内部元素数量依次增加\(1\),那么经过分析应选符合此规律的选项。3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给出四个图形,比如一个是轴对称图形,其他三个不是;或者一个是封闭图形,其他三个是开放图形等)答案:根据图形的属性,如对称性、封闭性、曲直性等进行判断。假设其中一个图形是全曲线图形,其他三个是直线和曲线混合图形,那么就选这个全曲线图形。33.类比推理:武威:甘肃A.西安:陕西B.银川:宁夏C.西宁:青海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武威是甘肃的一个城市,西安是陕西的省会城市,银川是宁夏的首府,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它们都是城市与所属省级行政区的对应关系。34.类比推理:马踏飞燕:武威A.龙门石窟:洛阳B.云冈石窟:大同C.莫高窟:敦煌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马踏飞燕出土于武威,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莫高窟位于敦煌,都是著名文化遗迹与所在地的对应关系。35.以下是关于武威旅游景点的一些陈述,能推出“游客去了雷台汉墓就一定也去了文庙”的是()A.去雷台汉墓的游客都去了其他武威的旅游景点B.去武威旅游的游客都去了雷台汉墓和文庙C.雷台汉墓和文庙是武威最著名的两个景点D.去雷台汉墓的游客有一部分也去了文庙答案:B。解析:A选项说去雷台汉墓的游客去了其他景点,但不确定是文庙;C选项只是说明两个景点著名,不能得出游客去雷台汉墓就一定去文庙;D选项只是部分游客,不是必然关系;B选项表明去武威旅游的游客都去了雷台汉墓和文庙,所以可以推出游客去了雷台汉墓就一定也去了文庙。36.某旅行社对游客去武威旅游的意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历史文化景点的游客占\(70\%\),喜欢自然风光景点的游客占\(60\%\),既喜欢历史文化景点又喜欢自然风光景点的游客占\(40\%\)。问只喜欢历史文化景点而不喜欢自然风光景点的游客占比是()A.30%B.40%C.50%D.60%答案:B。解析:喜欢历史文化景点的游客占\(70\%\),其中既喜欢历史文化景点又喜欢自然风光景点的游客占\(40\%\),那么只喜欢历史文化景点而不喜欢自然风光景点的游客占比为\(70\%-40\%=30\%\)。37.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武威的旅游发展主要依赖于历史文化景点”这一观点()A.近年来武威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游客数量大幅增加B.武威的历史文化景点维护成本较高C.很多游客来武威是为了品尝当地美食D.武威有一些新开发的历史文化景点还未被大众熟知答案:A。解析:A选项表明近年来武威自然风光旅游景点游客数量大幅增加,说明自然风光旅游在武威旅游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削弱了旅游发展主要依赖历史文化景点的观点;B选项历史文化景点维护成本高与旅游发展的依赖因素无关;C选项游客为了美食来武威,但不能说明旅游发展不依赖历史文化景点;D选项新开发的历史文化景点未被熟知也不能削弱原观点。38.某景区在武威有A、B两个景点,据统计,游客选择去A景点的概率是\(0.6\),选择去B景点的概率是\(0.5\),两个景点都去的概率是\(0.3\)。问游客至少去一个景点的概率是()A.0.8B.0.9C.0.7D.0.6答案:A。解析:根据概率公式,至少去一个景点的概率为去A景点的概率加上去B景点的概率减去两个景点都去的概率,即\(0.6+0.5-0.3=0.8\)。39.有甲、乙、丙、丁四位游客在讨论武威的旅游景点,甲说:“雷台汉墓和文庙都很值得去。”乙说:“如果不去雷台汉墓,那么就去文庙。”丙说:“我只去其中一个景点。”丁说:“我两个景点都不去。”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说假话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甲说两个景点都值得去,乙说的话等价于“去雷台汉墓或去文庙”,丙说只去一个景点,丁说两个景点都不去。甲和丁的话相互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为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所以乙和丙说的是真话。乙和丙的话都表明至少去一个景点,所以丁说的是假话。40.以下是关于武威旅游纪念品的推理,正确的是()A.所有精美的武威旅游纪念品都很昂贵,所以昂贵的旅游纪念品都是精美的B.有些武威旅游纪念品是手工制作的,所以有些手工制作的物品是武威旅游纪念品C.武威旅游纪念品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所以不具有当地特色的物品不是武威旅游纪念品D.以上推理都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所有精美的武威旅游纪念品都很昂贵,不能得出昂贵的旅游纪念品都是精美的,这是“肯后推肯前”的错误推理;B选项,有些武威旅游纪念品是手工制作的,只能换位得到有些手工制作的是武威旅游纪念品,但不能扩大到所有手工制作的物品;C选项,武威旅游纪念品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其逆否命题“不具有当地特色的物品不是武威旅游纪念品”是正确的。第五部分资料分析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1-45题:2024年武威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00\)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人数为\(145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95\)亿元;入境游客人数为\(5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5\)亿元。2024年武威市各季度接待游客人数如下表所示:|季度|接待游客人数(万人次)||----|----||第一季度|200||第二季度|350||第三季度|600||第四季度|350|41.2024年武威市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约为()元。A.655B.650C.645D.640答案:A。解析: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frac{95×10^8}{1450×10^4}\≈655\)元。42.2024年第三季度接待游客人数占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的比重约为()A.30%B.35%C.40%D.45%答案:C。解析:比重\(=\frac{600}{1500}×100\%=40\%\)。43.2024年武威市入境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是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的()倍。A.1.2B.1.3C.1.4D.1.5答案:B。解析:入境游客人均旅游消费\(=\frac{5×10^8}{50×10^4}=1000\)元,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约为\(655\)元,\(1000÷655\≈1.5\)倍。44.若2025年武威市接待游客总人数比2024年增长\(20\%\),则202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预计为()万人次。A.1600B.1700C.1800D.1900答案:C。解析:202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预计为\(1500×(1+20\%)=1800\)万人次。45.2024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接待游客人数之和占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的比重为()A.40%B.45%C.50%D.55%答案:A。解析: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接待游客人数之和为\(350+350=700\)万人次,比重为\(\frac{700}{1500}×100\%\≈40\%\)。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6-50题:武威市某区2024年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及工资情况如下:|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人)|平均工资(元/月)||----|----|----||制造业|2000|5000||服务业|3000|4500||农业|1000|3500||建筑业|1500|5500|46.2024年该地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总额为()万元。A.1350B.1450C.1550D.1650答案:A。解析:工资总额\(=3000×4500×12÷10000=1620\)万元。47.2024年该地区四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约为()元/月。A.4700B.4800C.4900D.5000答案:A。解析:总工资\(=2000×5000+3000×4500+1000×3500+1500×5500=47250000\)元,总人数\(=2000+3000+1000+1500=7500\)人,平均工资\(=\frac{47250000}{7500}=4900\)元/月。48.2024年该地区制造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比农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多()万元。A.720B.750C.780D.810答案:A。解析:制造业工资总额\(=2000×5000×12÷10000=1200\)万元,农业工资总额\(=1000×3500×12÷10000=420\)万元,差值为\(1200-420=780\)万元。49.若2025年该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10\%\),平均工资增长\(5\%\),则2025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比2024年增长()A.15%B.15.5%C.16%D.16.5%答案:B。解析:2024年建筑业工资总额\(=1500×5500×12\),2025年从业人员数量为\(1500×(1+10\%)=1650\)人,平均工资为\(5500×(1+5\%)=5775\)元,2025年工资总额\(=1650×5775×12\)。增长比例\(=\frac{1650×5775×12-1500×5500×12}{1500×5500×12}×100\%=15.5\%\)。50.2024年该地区四个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比最大的是()A.制造业B.服务业C.农业D.建筑业答案:B。解析: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3000\)人最多,所以占比最大。根据以下资料,回答51-55题:武威市2024年各月旅游收入情况如下表:|月份|旅游收入(万元)||----|----||1月|500||2月|600||3月|700||4月|800||5月|900||6月|1000||7月|1200||8月|1300||9月|1100||10月|1000||11月|800||12月|700|51.2024年武威市旅游收入最高的月份是()A.7月B.8月C.9月D.10月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看出8月旅游收入\(1300\)万元最高。52.2024年第二季度旅游收入总和为()万元。A.2400B.2500C.2600D.2700答案:D。解析:第二季度包括4、5、6月,旅游收入总和为\(800+900+1000=2700\)万元。53.2024年下半年旅游收入比上半年多()万元。A.1500B.1600C.1700D.1800答案:C。解析:上半年旅游收入\(=500+600+700+800+900+1000=4500\)万元,下半年旅游收入\(=1200+1300+1100+1000+800+700=6200\)万元,差值为\(6200-4500=1700\)万元。54.2024年旅游收入环比增长最快的月份是()A.2月B.3月C.4月D.5月答案:A。解析:2月环比增长率\(=\frac{600-500}{500}×100\%=20\%\),3月环比增长率\(=\frac{700-600}{600}×100\%\≈16.7\%\),4月环比增长率\(=\frac{800-700}{700}×100\%\≈14.3\%\),5月环比增长率\(=\frac{900-800}{800}×100\%=12.5\%\),所以2月环比增长最快。55.2024年平均每月旅游收入约为()万元。A.850B.860C.870D.880答案:C。解析:全年旅游收入\(=500+600+700+800+900+1000+1200+1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