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糖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其构成的多糖功能不同B.ATP中磷酸基团均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导致特殊化学键易断裂C.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都属于蛋白质,都参与调节水盐平衡D.蛋白质变性时氨基酸之间的氢键、二硫键以及肽键会遭到破坏〖答案〗B〖祥解〗多糖的单体大多是葡萄糖。蛋白质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蛋白质变性时,肽键一般不会断裂。【详析】A、单糖的数目和连接方式不同导致其构成的多糖功能不同,A错误;B、ATP中磷酸基团均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导致特殊化学键易断裂,ATP中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B正确;C、醛固酮属于脂质,C错误;D、蛋白质变性时肽键未遭到破坏,D错误。故选B。2.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胶原蛋白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皮肤表面涂抹的胶原蛋白可被直接吸收C.胶原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D.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高〖答案〗C〖祥解〗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一分子水。【详析】A、蛋白质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错误;B、胶原蛋白为生物大分子物质,涂抹于皮肤表面不能被直接吸收,B错误;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胶原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D、由题胶原蛋白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而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自身可以合成,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组成比例,因此并不能说明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高,D错误。故选C。3.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主要场所B.核糖体的合成同时受rDNA和核仁外DNA的控制C.核糖体大、小亚基装配成核糖体是在细胞质中完成D.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核仁外的DNA分子中〖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为核糖体的合成过程,位于核仁的rDNA转录形成rRNA的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与rRNA前体物质结合,一部分生成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与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SS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核糖体大、小亚基均从核孔离开进入细胞质。【详析】A、核仁是合成rRNA的主要场所,核糖体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进入细胞核,A错误;B、核糖体的合成需要rDNA转录的rRNA与核仁外DNA转录的SSrRNA,故其合成同时受rDNA和核仁外DNA控制,B正确;C、核糖体大、小亚基各自从核孔离开细胞核,可推测其装配成核糖体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C正确;D、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核仁外的DNA分子中,D正确;故选A。4.蛋白质分选信号可以引导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进入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也可以引导蛋白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或从高尔基体进入内质网等。组成这种分选信号的氨基酸有时呈线性排列,有时折叠成信号斑,如引导蛋白质定向运输到溶酶体的信号斑,是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被高尔基体选择性加工的标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叶绿体内的蛋白质都是通过蛋白质分选机制进入的B.蛋白质分选信号有可能引导蛋白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C.在某些细胞器或细胞的某种结构上可能存在蛋白质分选的受体D.通过蛋白质是否携有分选信号以及其种类,可将蛋白质运送到细胞不同部位〖答案〗A〖祥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详析】A、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内的蛋白质,有些是自身含有的核糖体合成的,并不是通过分选进入的,A错误;B、细胞核不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细胞核内有蛋白质,由此推测蛋白质分选信号也有可能引导蛋白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B正确;C、信号分子要与匹配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故细胞内的某些细胞器或结构上可能存在着蛋白质分选的受体,C正确;D、通过蛋白质是否携有分选信号以及其种类,蛋白质分选有利于蛋白质的正确定位,进而发挥其相应的功能,D正确。故选A。5.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而线粒体内膜通透性低,丙酮酸需通过与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脂质的值大于线粒体外膜B.丙酮酸穿过线粒体外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H+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不会改变线粒体内膜对丙酮酸的运输速率〖答案〗D〖祥解〗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详析】A、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附着有多种酶,因此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大于线粒体外膜,A正确;B、丙酮酸借助孔蛋白通过线粒体外膜,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为协助扩散,B正确;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细胞呼吸抑制剂会抑制细胞呼吸,阻碍供能,使线粒体内膜对丙酮酸的运输速率降低,丙酮酸的运输不直接消耗呼吸生成的ATP,ATP用于氢离子的主动运输,形成浓度差,这个浓度差影响丙酮酸的运输。D错误。故选D。6.下图表示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对酵母菌纯培养的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的制备流程为:计算→称量→溶化→定容→灭菌→调pH→倒平板B.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结束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开始倒平板C.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可获得图示培养结果,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要灼烧3次D.用液体培养基能提高目的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以及分离的成功率〖答案〗B〖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流程为:计算→称量→溶化(包括琼脂)→调节pH→分装(定容)→灭菌→倒平板→(冷却后)倒置平板,即应选调pH后再灭菌,A错误;B、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结束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开始倒平板操作,B正确;C、据图可知,要获得图示培养结果,需要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划线区域有三个,因此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要灼烧4次,C错误;D、用液体培养基能提高目的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但不能分离出目的菌,D错误。故选B。7.某科学小组探索长寿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消毒条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次氯酸钠处理时间(min)81012酒精处理时间(min)203040203040203040污染率(%)25.621.113.322.216.712.22017.88.9褐化率(%)008.905.614.47.816.716.7注:褐化是指培养材料在组培过程中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并变褐死亡的现象。A.消毒处理时间越长,组织培养成功率越高B.消毒处理时间越长,外植体的污染率越低C.诱导培养外植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D.组织培养过程中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助于生根〖答案〗A〖祥解〗表格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次氯酸钠处理时间和酒精处理时间,因变量为污染率和褐化率。【详析】A、由表格信息可知,消毒处理时间越长褐化率越高,死亡率越高,组织培养成功率越低,A错误;B、表中数据显示消毒处理时间越长,外植体的污染率越低,B正确;C、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因为光可以诱导产生微管组织,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C正确;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时有利于根的形成,因此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助于生根,D正确。故选A。8.灌流式培养是在细胞培养管内,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关于灌流式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灌流速率越高,营养物质利用越充分B.连续灌流系统使细胞稳定处在较好的营养环境中,有害代谢废物浓度较低C.制备灌流式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不需要考虑培养基的渗透压D.向培养管注入的新鲜培养基中补充动物血清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答案〗B〖祥解〗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2)原理:细胞增殖。(3)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析】A、过高的灌流速率,都会导致培养的细胞没有及时利用营养物质,而使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A错误;B、连续灌流系统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使细胞稳定的处在较好的营养环境中,有害代谢废物浓度较低,B正确;C、配制灌流式培养所需培养基时应考虑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的渗透压,以防止细胞吸收涨破和失水皱缩,C错误;D、生物反应器中加入血清是为了提供动物细胞培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某种生长因子,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哺乳动物受精过程和胚胎早期发育的叙述,选项中正确的有几项()①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但都需要到MII期时才能受精②自然情况下,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③获能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时,会引起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④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进行卵裂时,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细胞数量增加⑤原肠胚时期三个胚层的形成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A.1项 B.2项 C.3项 D.4项〖答案〗C〖祥解〗受精卵形成后即在输卵管内进行有丝分裂,开始发育。胚胎发育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这种受精卵的早期分裂称为卵裂。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桑葚胚、囊胚、原肠胚。【详析】①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但都需要到MII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①正确;②自然情况下,在雌性动物的输卵管内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②错误;③获能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时,会引起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阻止多精入卵,③正确;④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进行卵裂时,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细胞数量增加,④正确;⑤原肠胚时期三个胚层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有三项是正确的,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下图表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的两个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菜花、洋葱、猪肝等作为实验材料粗提取DNAB.图中的丝状物是粗提取的DNA,溶液b是2mol/L的NaCl溶液C.图l操作的原理是DNA能溶于酒精,而蛋白质等杂质不溶于酒精D.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是试管1不变蓝,试管2变蓝色〖答案〗C〖祥解〗DNA的溶解性:(1)DNA和蛋白质等其它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和蛋白质进一步分离。【详析】A、菜花、洋葱、猪肝等细胞富含DNA,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粗提取DNA,A正确;B、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所以图1中溶液a为酒精溶液,其中用玻璃棒卷起的丝状物为粗提取的DNA,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大,可用二苯胺沸水浴鉴定DNA,将丝状物DNA溶解于2mol/L的NaCl溶液,故溶液b是2mol/L的NaCl溶液,B正确;C、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和蛋白质进一步分离,C错误;D、试管2将丝状物DNA溶解于2mol/L的NaCl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冷却后呈蓝色,因此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是试管1不变蓝,试管2变蓝色,D正确。故选C。11.下图是PCR扩增目的基因时的参数设定,图中线上、线下分别为温度和时间设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2的温度及时间设定主要保障模板DNA的完全解聚B.步骤3的温度及时间设定主要依据引物的长度及G、C含量C.步骤4延伸时间的设定主要依据目的基因的碱基数目D.步骤5除设定循环次数(25次)外,还应将“GOTO”设定为步骤3〖答案〗D〖祥解〗PCR原理:在高温的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详析】A、步骤2是变性过程,是在高温条件下使DNA分子解旋的过程,因此步骤2的温度及时间设定主要保障模板DNA的完全解聚,A正确;B、步骤3是复性过程,一般情况下,引物的长度越长,G和C比例越高,则复性步骤中的复性温度设定就越高,B正确;C、步骤4是延伸过程,时长的设置依据目的基因的长度,即主要依据目的基因的碱基数目,C正确;D、“GOTO”是设置返回的步骤序号,参数应设置为步骤“2”,D错误。故选D。12.盐碱地中过量的钠盐会对水稻的生存造成威胁,由我国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培育的“海稻86”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能力。如图为“海稻86”抗盐碱相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分子主要是以图中方式②进入根细胞的,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B.“海稻86”将根细胞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储存在液泡中,有利于根系从外界吸水C.SOS1和NHX对Na+的转运速率不受细胞呼吸强度影响D.根细胞将Na+和H+排出细胞外的运输方式相同〖答案〗C〖祥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1)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来自于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势能),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逆浓度梯度进行。(2)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3)自由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详析】A、水进入海水稻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方式①)和协助扩散(方式②)两种,水更多的是以方式②进入根细胞的,这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有关,A正确;B、海水稻通过液泡吸收Na⁺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有利于根细胞吸水,B正确;C、SOS1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细胞外,NHX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细胞液中,这两种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都是主动运输,直接利用的是势能,由H+的浓度差维持,不直接受O2浓度的影响,但H+的转运受O2浓度的影响,C错误;D、海水稻将Na⁺排出细胞外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H+排出细胞外需要消耗ATP,也为主动运输,两者运输方式相同,D正确。故选C。13.斑点印迹杂交是一种简单的DNA分子杂交技术,其技术流程如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自显影技术可显示原培养皿中含目的基因的菌落位置B.p和q片段能够杂交的主要原因是两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C.p和q片段的杂交双链区域形成过程中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生成D.斑点印迹杂交技术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答案〗A〖祥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详析】A、斑点印迹杂交技术是将目的基因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进行标记,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杂交,如果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上,那么标记基因就会与其结合,通过放射性自显影就可以检测出整合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以该技术可以显示原培养基中含目的基因的菌落位置,A正确;B、p和q杂交是因为两单链的碱基可以互补配对,B错误;C、在杂交过程中,双链区域会有氢键形成,但不会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D、斑点印迹杂交是一种简单的DNA分子杂交技术,该技术可以检测目的基因的导入和转录,但无法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法,D错误。故选A。14.由于某目的基因酶切后的末端为平末端,载体E只有产生黏性末端的酶切位点,需借助中间载体P将目的基因接入载体E。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B.为了便于该目的基因接入载体E,可用限制酶EcoRV或SmaI切割载体PC.载体P不能作为基因表达载体,是因为其没有表达该目的基因的启动子与终止子D.若受体细胞表现出抗性基因的相应性状,表明重组载体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答案〗C〖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析】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不是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A错误;B、由于载体E只有产生黏性末端的酶切位点,要使中间载体P接入载体E,同时防止载体E自身环化,需要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E和中间载体P,据图可知,中间载体P和载体E均含有XhoI和PstI酶识别序列,故可选用XhoI和PstI酶进行酶切,载体P的这两种酶识别序列中含有EcoRV识别位点,并且其切割的为平末端,可以用于连接目的基因,SmaI酶虽然也能切割得到平末端,但是其识别位点没有位于XhoI和PstI酶识别位点之间,故不能选择其对中间载体P进行切割,B错误;C、由图可知,载体P是中间质粒,不含有有表达MT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C正确;D、受体细胞表现出抗性基因的相应性状,可能是导入了重组质粒,也可能只导入了空质粒(不含目的基因的质粒),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微管由微管蛋白构成,是构成细胞骨架、中心体、纺锤体的重要结构。某些细胞中微管以中心体为核心组装延伸形成细胞骨架和纺锤体等结构。细胞内许多膜性细胞器和囊泡通过与微管结合从而分布在特定的空间或沿特定方向运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微管的组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体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前期参与形成纺锤体B.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构成,是合成微管蛋白的细胞器C.若用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根尖可能会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动物细胞,细胞的分泌、运动、分化会出现紊乱〖答案〗CD〖祥解〗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洋葱是高等植物,不具有中心体,A错误;B、微管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C、秋水仙素可以抑制微管的组装,若用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根尖,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染色体着丝粒断粒后,染色体数量加倍,但是染色体不能移向两级,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动物细胞,影响细胞骨架和纺锤体,细胞的分泌、运动、分化会出现紊乱,D正确。故选CD。16.图为细胞内普遍存在的分子开关调节机制,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使各种靶蛋白处于“开启”或“关闭”的状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去磷酸化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蛋白质磷酸化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放能反应的过程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可改变靶蛋白的电荷分布与分子构象D.碳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答案〗ACD〖祥解〗磷酸化是指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其氨基酸的羟基被磷酸基团取代,变成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质,去磷酸化是指磷酸化的蛋白质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去掉磷酸基团,复原成羟基,失去活性的过程。【详析】A、蛋白质去磷酸化后仍具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B、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B错误;C、蛋白质在蛋白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后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也可改变靶蛋白的电荷分布;同理,磷酸化的蛋白质在去磷酸化后,其蛋白质的构象也会发生改变,靶蛋白的电荷分布也会改变,C正确;D、在信号的刺激下,蛋白激酶催化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蛋白磷酸酶又能催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形成去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恢复,所以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故选ACD。17.科研人员从木材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木质素分解菌,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木质素能与苯胺蓝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采用含苯胺蓝培养基筛选得到了如图⑥所示的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操作过程共将土壤稀释了10000倍B.图示所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且接种后需倒置培养C.图⑥中所用的培养基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其上的菌1∽5均为异养型D.若要进一步筛选降解木质素能力强的菌株,可以从图⑥中菌3获取〖答案〗AD〖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梯度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10g土壤溶于90ml无菌水被稀释了10倍,三个试管内各自被稀释了10倍,因此图示操作过程共将土壤稀释了10000倍,A正确;B、图中菌落分布均匀,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B错误;C、若图⑥中所用的培养基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由于菌5周围没有透明圈,故菌5可能是自养型菌,C错误;D、依据题干信息,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降解木质素的能力越强,所以若要进一步筛选降解木质素能力强的菌株,应从图⑥中选择菌种3号获取,D正确。故选AD。18.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和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假设限制酶对应切点一定能切开。两种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电泳分离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图中同一DNA片段得到6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图1中X代表的碱基对数为4500,Y是限制酶A的酶切位点C.电泳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等有关D.利用PCR技术从图1DNA中扩增出等长的X片段,至少需要3次循环〖答案〗BCD〖祥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是一项基于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因工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上特定序列的识别,来确定切割位点并实现切割,从而获得所需的特定序列。【详析】A、由题可知,图2中三列条带分别对应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以及单独使用限制酶A、限制酶B处理DNA片段的酶切产物电泳分离结果,再通过①和②的结果结合图1,分析可知①是单独使用限制酶A处理DNA片段的酶切产物电泳分离结果,②是单独使用限制酶B处理DNA片段的酶切产物电泳分离结果。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图中同一DNA片段最终得到8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结合图1和图2中第一列A+B酶同时处理的电泳条带结果分析可知,图1中X代表的碱基对数为4500,根据图2中①电泳分离结果存在3500bp长度的条带可知①是单独使用限制酶A处理DNA片段的酶切产物电泳分离结果,再根据①电泳分离结果存在500bp长度和6000bp长度的条带可知Y是限制酶A的酶切位点,B正确;C、电泳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等有关,C正确;D、设计引物从图1中完整DNA片段中扩增出完整X,至少需要3次PCR,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19.血红蛋白(HbA)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并运输氧。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素(血红素中心为1个铁原子)组成。每个珠蛋白有4条肽链,a链、β链各2条,每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β链由146个氨基酸构成。图1是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推测,HbA的一级结构是指________。(2)HbA中含有________个氨基酸,形成HbA的过程中需脱去_________个水分子。(3)HbA的合成场所为____________,初始合成的珠蛋白中______________(填“含”或“不含”)铁元素。人体缺铁会贫血,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____的作用。(4)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和释放是通过变构现象来进行的。当血红蛋白的一个亚基与氧气结合后,整个分子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得其他亚基对氧气的亲和力增强,这属于_________调节。(5)若每条a链含有丙氨酸5个,分别位于第26、71、72、99、141位(如图2所示)。肽酶E专门水解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E完全作用于1条a链后,产生的多肽中氢原子数比a链_______(填“多”或“少”)__________个。(6)蛋白质表面吸附的水构成“水膜”以保护蛋白质。强酸能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其空间结构都变得伸展、松散,从而暴露出更多的肽键,双缩脲试剂可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显紫色。为验证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可选用________(填“HbA”或“豆浆”)为材料,对照组滴加1mL蒸馏水,实验组滴加__________,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预测实验结果是________。〖答案〗(1)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2)①.574②.570(3)①.核糖体②.不含③.组成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4)正反馈(5)①.少②.4(6)①.豆浆②.1mL盐酸③.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比对照组的深【小问1详析】依据图1所示,HbA的一级结构是指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小问2详析】依据题干信息,HbA的氨基酸分子数为,在形成HbA的过程中需脱去的水分子数为氨基酸分子数-肽链的条数=574-4=570。【小问3详析】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其合成的场所为核糖体,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初合成的珠蛋白不含铁元素。人体缺铁会贫血,说明无机盐具有组成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的作用。小问4详析】依据题干信息,当血红蛋白的一个亚基与氧气结合后,整个分子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得其他亚基对氧气的亲和力增强,输入与输出的信号方向一致,这属于正反馈调节。【小问5详析】若每条a链含有丙氨酸5个,分别位于第26、71、72、99、141位。肽酶E专门水解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用肽酶E完全作用于1条a链后,会得到5种产物4条多肽(1-25、26-70、72-98、99-140)和2个丙氨酸(71号、141号),需要消耗5分子水,而1分子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丙氨酸含有7个氢原子,所以产物中的氢原子数比a链少了4个。【小问6详析】蛋白质表面吸附的水构成“水膜”以保护蛋白质。强酸能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其空间结构都变得伸展、松散,从而暴露出更多的肽键,双缩脲试剂可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显紫色。为验证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是否含有盐酸是自变量,可选用豆浆为材料,HbA是红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对照组滴加1mL蒸馏水,实验组滴加1mL盐酸,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预测实验结果:由于盐酸使蛋白质变性,导致空间结构改变,肽键暴露出来,所以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比对照组的深。20.土壤含盐量过高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碱蓬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图1是碱蓬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是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示意图,其根细胞生物膜两侧H+形成的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图1中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填序号)。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_____________(填序号)处溶液浓度,植物的根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处的“质”指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2)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以___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3)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与细胞液、细胞膜外的pH不同,这种差异主要由____________来维持。H+的这种分布特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4)生物膜上____________的变化,对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基础。〖答案〗(1)①.①②⑨②.②③.原生质层④.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协助扩散##易化扩散(3)①.H+-ATP泵将H+以主动运输方式转运到液泡内和细胞膜外②.为载体蛋白NHX和SOS1运输Na+提供了动力,保持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相对稳定(4)①.转运蛋白的种类、数量(空间结构)②.选择透过性〖祥解〗题图2分析,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pH为7.5,而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pH均为5.5,细胞质基质中H+含量比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低,H+运输到细胞膜外和液泡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SOS1将H+运进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NHX将H+运入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运输到液泡内,即钠离子的排出消耗的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小问1详析】图1为高等植物(碱蓬)叶肉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为①细胞壁、②大液泡、⑨叶绿体,盐碱地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②处细胞液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故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小问2详析】根据各部分的pH可知,H+借助转运蛋白SOS1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说明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因此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小问3详析】由图可知,H+-ATP泵运输H+进入液泡时,以及将细胞质基质的H+运输到细胞膜外需要消耗ATP,故为主动运输。同时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液泡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因此H+的分布特点为NHX和SOSI运输Na+提供了动力,保持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相对稳定。【小问4详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耐盐植物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21.某生物兴趣小组试图探究牛和山羊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1所示,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KH2PO41.4gNa2HPO42.1gMgSO4•7H2O0.2g葡萄糖10g尿素1g琼脂15g溶解后自来水定容到1000mL表1(1)从成分上看,表1所示培养基能筛选到降解尿素的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制成的培养基常用_______法进行灭菌,富集培养过程中不需要振荡培养来提高溶氧量,原因是_______。(2)用来筛选降解尿素得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₄和Na2HPO₄,其作用有_______。(3)在实验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梯度稀释时,每个稀释梯度下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该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4)分离降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甲同学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序号)。①取样不同②培养基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5)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各稀释倍数下降解尿素的细菌菌落数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合理的稀释倍数为_______。稀释倍数10³10410510610⁷菌落数>500427248365表2(6)上述实验过程中,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有。A.取自瘤胃中的液体稀释时加入清水,且在无菌操作台进行B.实验中用到的试管、培养皿等工具,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C.进行稀释涂布操作时,接种环需进行灼烧灭菌D.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灭菌处理〖答案〗(1)①.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②.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③.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型(2)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盐,作为缓冲物质调节培养基pH稳定(3)①.因为培养时间不足遗漏菌落数目,导致统计数目偏小②.求平均值,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③.当2个或2个以上的细胞连在一起时,培养基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4)①②③(5)10⁶或105(6)AC〖祥解〗目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尿素在脲酶的催化下可以分解成NH3和CO2,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是因为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利用尿素,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利用尿素的细菌不能生长。“目的菌”合成的脲酶可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增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可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通常需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小问1详析】实验目的是探究牛和山羊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可筛选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目的菌,其原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湿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目的菌为来自于牛和山羊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因此,实验中不需要振荡培养来提高溶氧量,因为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小问2详析】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可以为细菌生长提供钾、钠、磷等无机盐,同时,二者构成缓冲对,作为缓冲剂调节培养基中pH的相对稳定。【小问3详析】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避免统计数目偏小;稀释涂布平板法在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每个稀释度至少涂3个平板,并计算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计数时由于可能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细胞连在一起时,培养基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计数结果比实际值偏小。【小问4详析】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其他同学多,可能是培养基污染造成的,还可能是甲同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的,也可能是与其他同学所取土壤样品不同造成的:①土样不同可能导致计数偏差,①符合题意;②培养基污染会导致菌落数增加,②符合题意;③操作失误可能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菌落会增多,③符合题意;④没有设置对照不会增加菌落数目,④不符合题意。因此,甲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③。【小问5详析】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由表可知,106或105倍的稀释菌落数比较合适。【小问6详析】A、为避免杂菌污染,取自瘤胃中的液体稀释时加入无菌水,且在无菌操作台进行,A错误;B、实验中用到的试管、培养皿等工具需要灭菌处理,通常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B正确;C、进行稀释涂布操作时,将需要用到的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C错误;D、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集中灭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和操作者,D正确。故选AC。22.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1)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1.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在于____。将等量的纯化PD-1蛋白分别注射到5只小鼠体内,经过二次免疫后测定小鼠抗PD-1抗体的免疫效果,取其中免疫效果最好的1号小鼠用于后面的融合实验。在融合前三天,对1号小鼠加强免疫一次,目的是____。然后取小鼠的脾脏细胞用____试剂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2)一段时间后,将(1)所得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检测原理如图2。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固相载体表面制成____,并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____(填“细胞”或“上清液”),即待测样本。②加入酶标抗体后一段时间,需要用洗涤剂将未与___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③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的深浅可代表____。(3)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双杂交瘤细胞以产生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可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肿瘤细胞,如图3。①制备双杂交瘤细胞过程:先将____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同时表达出抗体的重链A、B和轻链a、b,这种细胞称作双杂交瘤细胞。②双特异性抗体还可以携带抗肿瘤药物应用于肿瘤治疗,其优势是____。〖答案〗(1)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②.刺激机体产生更多免疫过的B细胞(浆细胞)③.PEG(2)①.固相抗原②.上清液③.抗PD-1抗体④.抗PD-1抗体的量(3)①.PSMA、CD28②.既能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又能与抗肿瘤药物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了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小问1详析】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1。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杂交瘤细胞经过增殖产生的细胞器合成并分泌的,因而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将等量的纯化PD-1蛋白分别注射到5只小鼠体内,经过二次免疫后测定小鼠抗PD-1抗体的免疫效果,取其中免疫效果最好的1号小鼠用于后面的融合实验。在融合前三天,对1号小鼠加强免疫一次,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免疫过的B细胞(浆细胞)。然后取小鼠的脾脏细胞用PEG试剂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后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通过进一步筛选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小问2详析】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固相载体表面制成固相抗原,并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上清液”(其中含有是相应的抗体),即待测样本。②加入酶标抗体后一段时间,需要用洗涤剂将未与抗PD-1抗体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在载体上留下的是带有酶标抗体的抗原-抗体复合物。③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的深浅可代表抗PD-1抗体的量,颜色越深说明待测样液中抗体含量越多。【小问3详析】①结合题意可知,制备双杂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轻质砖隔墙工程进度控制的合同
- 综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 滑雪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 脱水蔬菜的工厂课程设计
- 素描速写课程设计
- 鲜花行业员工福利策略
- 社交平台客服工作总结
- 传媒行业前台工作总结
- 食品行业生产过程安全控制
- 酒店服务员的服务技巧
- 储能锂离子电池 液冷热管理系统运行和维护规范
- GB/T 32399-2024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
- 2024AI Agent行业研究报告
- 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工贸)
- 2024版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书(临时工、季节工、农民轮换工)
- GB/T 23587-2024淀粉制品质量通则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 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答辩模板
- 中药煎煮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